今天,我們是在汕頭市潮南區紅場鎮開研討會。這里曾是東江特委和軍委的所在地,曾是東江紅軍和東江根據地的指揮中心,當年留下的紅場紅宮雖然是在潮南,但它也是東江紅色文化的一個縮影,是東江革命歷史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打卡地,是廣東紅色文化、南方紅色文化、乃至中國紅色文化一張耀眼的名片,這里的紅色歷史應當讓更多人知曉,而不應當被忘記和忽略。
一直對東江革命歷史知之甚少,接受南方紅色文化研究院王國梁院長參會邀請后,惡補了相關知識,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第一,蔣介石叛變革命后東江的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有著重要而偉大的意義,它標志著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一般說來,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中國共產黨開始用武裝的革命對付武裝的反革命。但學習研究東江革命歷史發現,在南昌起義之前3個多月,中共東江特委領導的農民武裝就向國民黨反動派開槍了。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悍然發動反革命政變。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盡管我們黨的上層還在觀望和遲疑,但一些基層黨組織卻反應很快,僅過了3天后到4月15日,在廣東也發生反革命政變的背景下,東江特委就以暴動對付暴動,并在四五月間發動多次武裝起義,成立農工救黨軍,獨立自主的領導人民武裝,主動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可見,東江黨組織和人民群眾覺悟之高、反應之快。規模比較大的第二槍應是湖南打響的,1927年5月21日,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在中共湖南省委號召下,5月31日10萬農軍攻打長沙,也是聲勢浩大。
按時間順序看,八一南昌起義應當是第三槍。但從中國革命的全局看,說南昌起義打響了第一槍沒有錯,那是在標志大革命全局性失敗的汪精衛“分共”后,糾正陳獨秀右傾錯誤領導,由中共中央決定發動的武裝起義,而前兩個起義是地方黨組織決定的,是局部性質的反抗。從落實黨的既定方針來講,說秋收起義打了第一槍也可以,因為直到1927年八七會議后,中央才正式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之后就是9月9日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這是公開打出共產黨旗幟的第一個暴動。此后,全國各地一共進行了100多次大大小小的武裝起義,創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講這段歷史,不是要爭什么第一槍是誰打的。而是要證明一個道理:革命歷史的轉變,不能理解成由上而下的單向程序設定,而是一個復雜的互動過程,國民黨反動派實行殘酷的屠殺政策,基層黨組織和革命人民沒有反應正常嗎?如果大家都無動于衷、聽之任之,中央正確決策的群眾基礎從哪里來?東江起義槍聲代表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正確方向,也提出了盡快結束陳獨秀右傾領導的問題,黨中央決定在全國開展武裝斗爭,是代表黨內共識和人民意志的正確舉措。東江和湖南等地的暴動,拉開了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帷幕,緊接著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這三大主角相繼登場亮相,從此國民革命轉變為人民革命,中國共產黨開始了武裝奪取政權的艱難歷程。東江這一槍功不可沒,意義非凡。
第二,在戰爭年代的各個歷史時期,東江革命事業盡管歷經多次失敗和挫折,但紅色血脈始終沒斷,革命紅旗始終高揚。
大革命時期,這里是農民運動蓬勃發展的模范區,有全黨和毛主席都給予高度評價的“農民運動大王”彭湃,一個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的年輕人,堅定地站在窮苦人一面搞革命,不僅散盡家財自我革命,還早早就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那種為了崇高信仰和社會進步舍棄一切的革命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境界,那是所有黨員干部都要永遠學習的榜樣。
人民軍隊創建初期,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后來朱德總司令率領南昌起義主要是第25師的七八百人,又收編廣州起義突圍的200余人,也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還有湘南農軍共萬余人上了井岡山,朱毛會師后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東江地區,師長董朗和黨代表顏昌頤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第24師1000余人,與海陸豐農軍匯合創建了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廣州起義失敗后的主力部隊,轉移到東江地區后創建了葉鏞任師長、袁裕為黨代表的工農革命軍第四師,徐向前元帥先任四師參謀長后任師長。這些紅軍后來被打散了,但保存下來的革命力量,又發展為古大存任軍長、嚴漢章任政委的紅11軍。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這兩大起義堅持下來的骨干還在,其中一部分在朱總司令率領下,與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井岡山,發展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部隊;另一部分則與東江農民起義軍合編,成為東江紅軍的骨干力量。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朱毛紅軍先后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以瑞金為中心的贛南閩西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創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正確道路;東江紅軍也在探索實踐這條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創建了海陸豐、八鄉山和潮南大南山等革命根據地,使東江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南部屏障。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力量,不只有聲名顯赫的八路軍和新四軍,還有頑強堅持抗戰的東北抗聯和華南游擊隊,主要是這4支武裝力量。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時,華南游擊隊是一個單列的英雄方隊,威武雄壯地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檢閱。華南游擊隊包括南方多支人民抗日武裝力量,但司令員曾生和政委林平等領導的東江縱隊,還有抗戰后期東江地區的潮汕人民抗日游擊隊和韓江縱隊是主要力量。
抗戰勝利后,為了能夠和平建國,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做出重大讓步,把南方的一些武裝力量撤到北方。東江縱隊告別家鄉北撤山東煙臺,改編為兩廣縱隊。廣縱先后成為華東野戰軍和和四野兩大野戰軍的部隊,轉戰于華東、華中等地,后來又打回華南,與留下人員組建的邊縱一起解放廣東。東江縱隊堅決聽從黨中央安排,告別了妻兒老小和多年戰斗的東江故土。這樣的戰略轉移和離別,使這支部隊的功業不再局限于東江,而是轉戰萬里于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為解放全中國做出了貢獻。東江是新中國偉大基石的卓越貢獻者,不能忘記東江人民的偉大貢獻、不能忘記東江地區的光榮革命歷史。
第三,為什么東江的紅色歷史延續不斷?東江紅軍和紅色革命根據地領軍人物古大存,在黨的七大發言道出真諦。
七大在延安召開,當時古大存是南方代表團團長。因為他到延安時間比較早,七大召開時間不斷推遲,他在中央黨校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期間大膽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被毛主席譽為“帶刺的紅玫瑰”,還贊揚他是“一面旗幟”和“模范共產黨員”。最近,翻閱七大檔案文獻選編時,看到古大存的一個發言,真的深深感到那一代黨的領導干部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講話該表揚的表揚,該批評就批評,以黨和人民利益為重,不藏著掖著,不文過飾非,不說空話套話,那樣一種實事求是的黨內風氣,充滿朝氣、活力和戰斗力。
他講到東江縱隊的發展時,讓人一下子有一種通透的感覺,對堅持黨領導人民軍隊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他說,當時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武裝,有東江縱隊、西江縱隊、珠江縱隊,南路的還有雷州半島游擊隊和海南島游擊隊等,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堅持下來的。為什么能堅持下來?因為堅持共產黨獨立自主的領導,不要國民黨的合法化,堅持在農村依靠群眾。為什么北江當時沒有發展起來?為什么還有幾支游擊隊從有到無,最后被國民黨溶化掉了?就是因為廣東省委有些負責同志思想很模糊,包括自己也模糊,提出要把廣東打造成友黨統治的統一戰線的模范區,要確守合法,要國民黨允許,要無所不容,在統一戰線中沒有堅持獨立自主的立場,最后的結果是被國民黨以合法名義消滅掉,隊伍從有到無了。東江縱隊之所以能發展壯大,就是不要國民黨那個合法約束,獨立自主的發展。他提供了一個非常鮮活的用實踐證明真理的案例。我們知道,從抗戰一開始,毛主席就提出了堅持獨立自主的敵后游擊戰方針,王明從蘇聯回來后反對這一方針,提出了一系列右傾主張,要求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也就是要一切聽蔣介石的。我們黨的歷史表明,與國民黨分裂時期,黨內容易產生“左”傾;與國民黨結成統一戰線時期,黨內容易產生右傾??箲鹌陂g國共合作,王明的那些右傾主張在黨內有基礎。包括新四軍在皖南事變中遭受嚴重損失,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問題。
那些生死存亡的經驗教訓不能忘記,在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個問題上,絕對不能有絲毫的含糊,也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和讓步。由此我們想到當今,習近平強軍思想、強軍目標的根本要求,就是要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聽黨指揮是靈魂,是永遠不變的軍魂,這是無數經驗教訓換來的真理。
我們學習東江紅色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聽黨話跟黨走。當前就是要堅決維護“兩個確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