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高羅佩
近日觀看了由中央電視臺、北京優酷科技有限公司于最近出品的古裝懸疑電視劇《大唐狄公案》。片頭出品介紹中,在“原著”一欄中,竟出現了一個名字長長的外國人。寫我國大唐時代的作品,怎么會是一個外國人?湊近細看,《大唐狄公案》原著為羅伯特•漢斯•范•古利克[高佩蘭•荷蘭]。
噢,想起來了,我曾經多次寫過這個名為高羅佩的荷蘭人。高羅佩(1910-1967),是羅伯特•漢斯•古里克(Robert Hans van Gulik)的中文名。他有全套中文名字,字忘笑,號芝臺,齋名吟月庵。作為荷蘭職業外交官,他通曉15種語言,曾派駐東京、重慶、華盛頓、新德里、貝魯特、大馬士革、吉隆坡等地,歷任秘書、參事、公使、大使等職。高羅佩盡管仕途通達,步步高升,但流芳后世的卻是發揚漢學的成就,許多荷蘭人對中國的了解,毫不夸張地說要歸功于他。他的偵探小說《大唐狄公案》成功地造成了“中國福爾摩斯”狄仁杰的形象,曾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在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高羅佩的父親是駐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荷蘭殖民軍隊的一位軍醫。1930年,高羅佩進入荷蘭萊頓大學,選擇“漢學”作為專業。1932年,高羅佩獲得中文學士學位之后,決定去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的烏德勒支大學東方學院繼續深造。1934年,高羅佩以一篇論及十二世紀中國書法家米芾有關硯的論文,獲得了東方研究碩士學位。次年,他在獲博士學位后,開始踏上長達30多年的外交官生涯。1943年,他來到中國重慶,擔任荷蘭流亡政府駐重慶使館一秘。當時的重慶是抗戰的大后方,各界社會名流會聚于此,這為他全面了解中國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高羅佩公余,熱衷于中國文化的學術研究,積極參與中國士大夫藝術,如書法、篆刻、繪畫、鼓琴等。他癡迷中國琴藝,曾聘請中國琴師指導自己彈奏《高山流水》等樂曲,每當手撫琴弦,他神情專注,搖頭晃腦,一副沉醉其中的模樣。由此他起齋名為“中和琴室”,意為推崇“中庸和諧”之道。他還與于右任、馮玉祥等社會名流組織“天風琴社”,專門從事中國琴藝研究,后來他花費大量心血寫成英文專著《琴道》,此書旁征博引,鉤沉索隱,被認為是論述中國古代琴學的權威之作。
高羅佩精通中華文化,琴、棋、書、畫書齋四雅樣樣拿得起,放得下。他也秉承中國儒生的風俗,有隨心境的不同而自取字號、命名書齋的雅好,先后起過“集義齋”、“尊明閣”、“猶存齋”等,人稱“中國通”。但他熱愛自己的祖國,落款時總忘不了要特別注明是“荷蘭”的高羅佩,所以他的題款往往很長。他從20歲開始練書法,終生不輟。他的“高體”字筆力雄健,功底深厚,擅長行書與草書,流傳網上的那幅書贈沈尹默的條幅當寫于此時。他對于中國書法的興趣促成他翻譯米芾《硯史》。他還節譯了一部中國清代無名氏的小說,這部定名為《狄公案——狄公破解的三樁謀殺案》,為他以后創作《大唐狄公案》小說打下了基礎。這部小說,嫻熟大唐律法、民間風俗和風土人情,電視劇更是錦上添花,拍得劇情跌宕起伏,不論是東海蓬萊,還是塞上邊境,都是如夢似幻,風光無限。
由于對中國文化的強烈迷戀,高羅佩有心找個有教養的中國女子終身為伴。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后來他愛上了當時在大使館任秘書的江蘇名媛水世芳。水世芳為清代名臣張之洞的外孫女,其父親水鈞韶曾在中國駐列寧格勒(今彼得格勒)總領事館工作,后任天津市市長。水世芳不僅是名門之后,而且是齊魯大學畢業生。相識不到一年,高羅佩就與當時22歲的水世芳結婚,以后育有4個子女。
高羅佩的中國書畫藝術,令許多中國人自嘆不如。他曾在精心繪制的一幅中國畫上用漢字題款:“荷蘭國笑忘高羅佩識于芝臺之中和琴室。”這里面的“笑忘”是他自取的字,暗寓“笑忘百慮”之意;“芝臺”是號;“中和琴室”是1941年所取的書齋名。他與水世芳女士結婚之后,嫌原來的書房名不夠浪漫,便把書齋改名為“吟月庵”。一個外國人,能如此熟諳中華書房文化,令人贊嘆不已。
(本文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海筷箸文化促進會顧問、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