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4年4月4日星期四,農歷2024年二月廿六,下午15:02:03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氣交節的時刻。清明節氣很特殊,既是節氣,又是節日,這在二十四節氣中是唯一的一個。
有關北京,圍繞清明這個節氣和節日分別有著哪些具有北京特色的講究和習俗呢?
清明這兩個字到底有什么含義?清明節為什么是一個本來和祭祀無關的節日?北京人掃墓為什么不是在清明節當天?北京人掃墓有什么講究呢?帶著這些疑問,一起看下去吧!
清明本與祭祀無關?
說到清明,《北京志·人民生活志》中,說到了一個與人們普遍認知頗為不同的說法,那就是:
現代人清明節掃墓,已成慣例。但事實上,清明本與祭祀無關,它是古人慶祝春天已到,萬物繁茂、欣欣向榮,進而清潔沐浴、祈求生育繁衍而設置的節日,而這才是清明最早的節日含義。
也許您聽著有點亂,為什么現在的清明節好像只剩下祭祀先人這一項內容了,古人過清明的其他風俗去哪兒了呢?
在5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產生了很多節日,并且,在這些節日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當中,節日的功能和習俗劃分也越來越細。比如清明這個節日,它最初是沒有令人情緒傷感的成分的,并且,清明最早是和寒食節、上巳節都有關聯的,尤其是和清潔沐浴、生育繁衍有著直接的關系。
而要真正理解“清明節氣”和“清明節”的文化內涵,還是讓我們先從“清明”這兩個字說起。
“清明”兩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清明”其實是風的名字,
《呂氏春秋·有始》這本書中,稱“清明”為八風之一,八風就是八方之風,在易經八卦中也有對應。八卦中的巽位上的風,就是清風。正所謂“巽氣所生,一曰清明風。” 巽位占據東南方,而東南風就是指和暖的春風。
從《燕京歲時記》中可以看到引自《歲時百問》的一段話:“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這句話是說,世間萬物在這一時期的生長,都是清潔和明凈的,所以叫做清明。而《北京志·人民生活志》中,對清明的解釋為“
因從這一天開始,逐漸天明氣清,故稱清明。”這種解釋是不準確的。
清明節是怎么和祭祀產生關系的?
祭祀高禖[méi]是一種源自古代社日節的重要儀式,它與祭祀土神緊密相連。社日節是為了紀念萬物之母的土神而舉行的盛大慶典。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慶典逐漸演變,從中分化出了專門祭祀人類的母親,即后土的化身“高禖”的活動。在那個遙遠的時代,人們生活在一個只知其母,不識其父的原始社會環境中,因此,祭祀高禖成為了向祖先致敬的一種方式。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一習俗逐漸演化,并最終形成了后世對先人的祭掃活動。這種活動在唐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因為寒食節的日期與祭祀高禖的時間非常接近,所以唐代的人們將寒食節定為“祀祖節”,使其與祭祀先人的傳統緊密相連。
實際上,寒食節的設立,為后來的清明節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節日的意義進行了更加細致的劃分,將清明節作為一個專門用來祭掃和懷念先人的日子,而上巳節則被賦予了求子和祈愿后代繁衍的意義。這樣的節日安排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總之,祭祀高禖的傳統不僅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祖先的崇敬,也展現了節日習俗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展的過程。從社日節到寒食節,再到清明節和上巳節,每一個節日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紐帶。
在深入探討甲骨文中所記載的上巳節這一古老節日時,我們不妨將目光轉向其中所蘊含的“巳”字的字形。這個字形并非簡單的符號,而是承載著深厚文化內涵的象征。據《說文·包部》中對“包”字的解釋,我們可以對這個字形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在《說文解字》這部漢字字典中,對于“包”字的描述是,它由一撇和一橫折鉤構成,內嵌了一個代表上巳節的“巳”字。書中對此形狀的解釋是“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這樣的解釋揭示了“巳”字在古代被賦予了象征胚胎、生命的初始狀態的意義,它被視為“胎”字的原始文字形態。
進一步地,當我們翻閱另一部古代字書《玉篇》,我們發現它對上巳節中的“巳”字有著更為直接的解釋。在《玉篇》中,“巳”字被解釋為子嗣的“嗣”,這不僅僅是一個字形上的相似,更是文化意義上的關聯。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可以推斷出“上巳”這個詞匯在古代可能蘊含著“尚子”的含義,即崇尚子嗣、重視后代的意思。這與人類生殖和繁衍的意象緊密相連,反映了古人對于生命延續和家族傳承的重視。
綜上所述,通過對甲骨文中“巳”字字形的考察,以及《說文·包部》和《玉篇》等古籍的解讀,我們可以得出“上巳”與生育、繁衍密切相關的文化內涵。這不僅是對一個字形的解讀,更是對古代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習俗的一次深刻理解。
在遙遠的上古時代,先民們對于生命的奧秘和延續充滿了敬畏與祈求。他們選定了一個特定的日子,舉行隆重的祈禱活動,這不僅是對自然界和神靈的崇拜,更承載著對后代的期望和祈愿。在這一天,他們會進行特別的儀式,希望能夠得到神明的庇佑,使得人丁興旺,族群得以壯大。
這種對生育的渴望和尊重,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我們最初提到的那個古老傳說。相傳,簡狄這位古代的女性,因吞食了玄鳥之卵,孕育而生了契(xiè),他便是商族的始祖。這個故事不僅見證了一個偉大族群的誕生,也昭示了生命的起源和神秘力量。因此,契被后世尊奉為高禖神,即掌管婚姻與生育的神祇。
隨著時間的流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便成為了祭祀高禖神的重要時刻。在這個節日里,人們會舉行一系列的儀式,以表達對高禖神的敬仰和對生育的祈愿。其中,臨水浮卵便是這一祭祀活動中的核心環節。在儀式上,人們會將煮熟的雞蛋輕輕放入清澈的河水中,讓它們隨波逐流,漂流而去。這個動作象征著生命的傳遞和希望的寄托。
那些在水中飄動的雞蛋,不僅是對高禖神的獻禮,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期盼。撿到這些雞蛋的人,會被認為得到了高禖神的賜福,他們將雞蛋食用,寓意著獲得了生育的力量,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子嗣,延續血脈。這樣的習俗,不僅體現了古人對生命延續的重視,也展現了他們對自然和神靈的崇敬之情。
總之,上巳節的臨水浮卵活動,不僅是對高禖神的一種祭祀,更是先民們對生命、繁衍和未來的無限祈愿,是他們對族群壯大和后代繁榮的美好向往。
所謂“長安水邊多麗人”,想必麗人們也是去舉行類似的祈禱活動。浮卵后來就衍化為浮棗,再衍化為流觴曲水。這時,由于文人的參與,已賦予了上巳節踏青雅集,暢敘幽情的內涵。
咱們還是回到與祭祀有關的清明節,這和官方節日認定有關。這也有一個過程,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6年5月2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也就是農歷清明當日”,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
北京人到底是在哪天去祭祀先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現在的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和逝去親人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這個習俗早在西周時,人們就十分重視。到了唐玄宗時,皇帝下詔規定清明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臨時,人們都會去掃墓上墳。
掃墓上墳一直就是北京過清明時的重要風俗,過去咱們北京人在清明掃墓,祭掃儀式并不在清明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子里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過去掃墓是給墳地培土、燒紙,以表示還有后人,現在都文明了,大都是獻花。在清明這個節日里,人們都要追思先人,在內心中感受先人給我們留下的一切。
作者:胡同里的京城;來源:鳳凰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揭秘!“清明”兩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北京人掃墓為何不在清明節當天?
2024-04-05侯立虹|清明重讀《王光美:“看今天的社會,主席當年是對的”》有感
2024-04-0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