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的歷史中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強調研究黨史要用“全面的歷史的方法”。他還向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推薦他自己常讀和重點閱讀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等5本書。他說:“我們可以把這五本書裝在干糧袋里,打完仗后,就讀他一遍或者看他一兩句,沒有味道就放起來,有味道就多看幾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來了。”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著的《中國共產黨編年史》(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下簡稱《編年史》)近日出版了,這是近年來黨史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編年史》共計29卷、900多萬字。我參與了1945、1948年2卷書稿的審讀,覺得這部書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填補了黨史研究體裁的空白,拓寬了黨史研究的領域,夯實了黨史黨建學科建設的基礎,為全黨全社會提供了生動而又有說服力的黨史教科書。我還有這樣的感想:《編年史》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越讀越有味道。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意會。
摘錄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的精華
1945、1948年2卷書稿有重點地記述了中共七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的、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的有關政治、軍事、經濟、統一戰線等方面的重要思想理論。
如記述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作的口頭政治報告——毛澤東指出:黨的七大決定的政治路線應該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我們的路線、綱領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就是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還記述1948年4月1日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總路線和總政策。”
如記述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的《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報告指出:“從全民總動員、團結一切抗日力量、積極打擊日寇出發,從團結軍民、團結官兵出發,從團結一切友軍出發,從積極打擊敵人增強自己的戰略戰術出發,這樣就構成了一條中國人民的抗日的軍事路線,這是解放區戰場獲得勝利的關鍵。”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具備了民族的、人民的、民主的特點”,事實上即是建軍的3個原則。“而歸根到底,一個總的原則,即是從人民出發,為人民服務。”
如記述劉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報告指出:“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進的有組織的部隊,是它的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它代表中國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它在現階段為實現中國的新民主主義制度而奮斗。它的最終目的是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制度。”“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
如記述1948年1月12日任弼時在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上作的《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的講話——講話指出:我們必須按照實際情形去劃分階級,不要錯誤地擴大打擊面,打亂革命陣線,幫助敵人,孤立自己。劃分階級成分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依據人們對于生產資料的關系不同,來確定各種不同的階級。應該鞏固地團結中農……這個講話后經毛澤東修改補充定稿,確定為中共中央的土改政策文件。
中共七大把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的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后,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有力推動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如1945年推動抗日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積極爭取和平民主,以及挫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加強各個方面應對全面內戰準備;1948年推動中國的軍事形勢“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中國革命成功和中國和平“已經迫近”實現;等等。
簡述戰場硝煙背后的運籌帷幄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革命斗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可以說就是武裝斗爭的歷史”。1945、1948年2卷書稿以較大的篇幅記述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等有關直接指揮戰爭的指示、電文以及相關談話等,記述了許多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戰役和戰斗,彰顯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陳云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指揮戰爭中的運籌帷幄。
這方面的內容很多,僅舉一例: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為加強中共代表團在重慶談判中的地位,直接配合談判斗爭,中央軍委指揮晉冀魯豫軍區對進犯太岳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閥閻錫山部,展開自衛反擊的上黨戰役,共殲滅閻軍3萬余人,收復上黨地區。關于這次戰役,條目有這樣的記述: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等于8月25日致電中央軍委,指出,為消滅閻錫山部,“完全控制上黨地區并聲援當前的國共談判,鞏固抗戰果實,決集結太行、太岳和冀南主力進行上黨戰役。”28日,中央軍委復電同意“集中太行、太岳優勢兵力,首先消滅閻偽進入長治部隊”。31日,中央軍委就前線上報的上黨戰役計劃進一步電示:閻部占我長治周圍6城,“乃心腹之患,必須堅決徹底全部消滅之”。9月4日,中央軍委又指示:“在進行上黨戰役中,閻如從太原、臨汾、平遙等地來援,于我有利。待其進至適當地域給以殲滅。你們應有此獨立的機動的靈活作戰準備”。條目還記述了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對上黨戰役的高度評價:“現在有些地方的仗打得相當大,例如在山西的上黨區。太行山、太岳山、中條山的中間,有一個腳盆,就是上黨區。在那個腳盆里,有魚有肉,閻錫山派了十三個師去搶。我們的方針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這一回,我們‘對’了,‘爭’了,而且‘對’得很好,‘爭’得很好。就是說,把他們的十三個師全部消滅。”
穿插你想知道的故事
黨史著作往往因為其政治上的嚴肅性的約束而缺乏生動性。這部《編年史》由于寫作語言生動、樸實,加以增加一些讀者想知道的故事,進而使講政治既講得嚴肅、講得好,同時又講得很生動。
書中有一些很生動的例子,僅舉一例。1945年7月1日至5日褚輔成、黃炎培等參政員為推動國共商談,在王若飛的陪同下從重慶飛抵延安,開展為期5天的考察活動。其間有毛澤東與黃炎培的“歷史周期率”對話,成為中共黨史上流傳很廣的“窯洞對”著名典故。這個典故在書中有生動的記述——在延安期間,毛澤東在窯洞中與黃炎培圍繞如何避免重蹈歷史上治亂興衰覆轍的現象進行對談。黃炎培在同毛澤東談話時講到中國歷朝歷代都沒有跳出“其興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以致“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榮取辱”,并問中國共產黨能否跳出這個周期率。對此,毛澤東的回答是:“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這既是毛澤東對黨局部執政經驗的深刻總結,又是他對未來在全國范圍執政的深遠考量。這是黨對于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給出的第一個答案。——書中在“第一個答案”后有個注釋:“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讀者根據這個注釋進一步溯源,就能知道,這個答案是2021年1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給出的。他說:“我們黨歷史這么長、規模這么大、執政這么久,如何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里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經過百年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
書中不僅講了“窯洞對”的故事,還增加了毛澤東等會見幾位參政員時,相互間懇切談話的內容——2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會見褚輔成等參政員,聽取他們述明來意和對國內問題的意見。雙方的談話是“你一段我一段,姿態是很自然的”。褚輔成等說明他們對于國際國內局勢的看法,認為國內團結有絕對的必要,并指出國共雙方都有愿意恢復談判的表示。毛澤東指出:雙方的門沒有關,但門外有一塊絆腳的大石擋住了,這塊大石頭就是國民大會。雙方的會談氣氛融洽,“彼此都十分坦白,十分懇切,不當做‘辦交涉’,而是親親切切地談心”。
海量的黨史、軍史資料
《編年史》堅持以黨中央批準出版的黨史正史著作為基本參考,注意吸收《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國共產黨歷史》第1卷和黨的重要文獻選編、匯編,老一輩革命家選集、文集、年譜、傳記,以及軍隊有關部門或單位編寫出版的軍史、戰史等權威著作的精華。書中幾乎所有引用資料都作了注釋,便于讀者進一步研究時查找其他需要的內容。粗略地數了一下,1945年卷有注釋約707條,1948年卷有注釋約630條。對于從事黨史、軍史研究和宣傳工作的人員來說,《編年史》是一部很好的工具書和精選資料庫。
窺一斑而知豹,見一葉而知秋。《編年史》的另外27卷,也會越讀越有味道。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者特別是史學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或許還能讀出不同的味道。
(作者:庹平 系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副主任、研究員;來源: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官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