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澳洲法院判中信就中澳鐵礦案賠償2億澳元(約10億人民幣),同時在未來30年,需每年向Mineralogy公司繳付2億澳元的特許經營費用。
作為中國企業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綠地投資”項目,中信泰富中澳鐵礦項目可謂是“慘不忍睹”。
一、專利賠償案
2006年,中信泰富以4.15億美元從Mineralogy公司全資購得西澳Sino-Iron和BalmoralIron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開采權的公司,被稱作中澳SINO鐵礦項目。
從此,中澳鐵礦項目就像一個黑洞,不僅吸走了中信巨額資金,還與澳大利亞商人克萊夫·帕爾默(Clive Palmer)卷入一場日趨激烈的糾紛中。
1、專利案始于2015年,并逐年升級
2015年,Mineralogy公司起訴中信股份,索賠100億澳元(合71億美元),聲稱中信正從雙方在西澳大利亞合資的中澳鐵礦(Sino Iron)項目出口鐵礦石,卻沒有按約定水平支付特許權使用費。
此案在西澳最高法院提起,是圍繞一個鐵礦石項目的激烈法律戰的最新波折。
2、判決下達,糾紛持續
中信就磁鐵礦開采權向Mineralogy公司支付了4.15億美元,并就開采原礦向其支付專利費A,但Mineralogy堅持中信還應為生產的精礦粉支付專利費B。
雙方一直爭執不下,西澳高等法院今年六月曾對該訴訟進行兩周的聆訊,但是沒有定論。
近日,澳洲法院判處中信需賠付Mineralogy約2億澳元,同時在未來30年,需每年向Mineralogy繳付2億澳元的特許經營費用。
中信公告指出對法院作出該判決表示失望,因判決篇幅頗長,并覆蓋一系列復雜事項,因此公司會進一步研究判決及影響。
集團8月時曾警告,若無法解決與Mineralogy的法律糾紛,可能中止中澳鐵礦石項目營運。
二、“糟心”的中澳鐵礦項目
1、項目背景
2006年,鐵礦石市場正處于鼎盛時期。中信泰富與Mineralogy公司簽署協議,以4.15億美元全資購得西澳Sino-Iron和BalmoralIron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開采權的公司,被稱作中澳SINO鐵礦項目。
這個項目一度是中國企業海外礦業投資的驕傲和標桿,成為中國企業迄今為止在海外礦產資源領域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澳大利亞資源領域為數不多的中資100%控股項目。
然而,這一命運多舛的合資項目不僅投產時間推遲四年,開發成本超出預算五倍,到頭來卻迎來鐵礦石價格暴跌的窘境以及一系列麻煩不斷。
2、項目進程
直到2016年5月,中澳鐵礦項目6條生產線的最后一條才進入調試,去年共出口1100萬濕噸鐵精礦,距離中澳鐵礦項目原計劃的2400萬噸/年少了一半多。
截至去年底,中信集團的資源能源業務仍虧損,但虧損由2015年的172.51億元收窄至68.99億元。常振明在3月23日稱,資源及能源業務虧損主要由于中澳鐵礦項目進行減值撥備所導致。
今年2月15日晚,中信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就中澳鐵礦項目作出減值撥備,稅后金額預計在8億至10億美元之間。
這已是中澳鐵礦項目連續第三年進行減值撥備。該鐵礦項目在2014年、2015年分別進行了17.5億美元、17億美元的稅后減值撥備。
3、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曾是香港舉足輕重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業投資商,成立于1990年,隸屬于“紅色資本家”榮毅仁創辦的金融混業集團公司中信集團。
現任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為常振明,上任主席為榮智健。其中國和海外的業務涵蓋金融、資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房地產及其他領域,目前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控股58%。
4、澳大利亞富商Clive Palmer
Mineralogy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澳大利亞富豪Clive Palmer,自由國家黨發言人,經常瘋言瘋語,臭名昭著,被指具有強烈的表現欲和被關注欲。
房地產行業發家,后轉投資源業,他的暴富緣于Balmoral鐵礦和Waratah煤礦的交易。
2006年中澳SINO鐵礦項目使他成為澳洲第五大富翁。2009年,他收購了布里斯班的Waratah煤礦,當時評估價不到1億美元。
2010年,他與中電公司達成協議,中方20年內每年購買Waratah煤礦3000萬噸煤炭(價值達600億美元,合694億澳元),這一交易,使他榮登澳洲首富。
三、中信到底中了誰的計
1、交易文件不夠明確,錯信合伙人
Clive Palmer是一位難纏的角色,中信泰富對其了解并不充分。在雙方合同履行過程中就分歧進行協商時,Clive Palmer不斷改變立場,要價越來越高,導致雙方最后不得不以訴訟的形式來解決糾紛。
由于交易結構十分復雜以及交易文件中的某些用語不夠明確,使得Clive Palmer可以利用合同里的相關條款向法院起訴中信泰富。
2、海外經驗不足,錯選總承包商
中信泰富此前沒有海外大型礦山開發經驗,項目前期調研不充分,使得各方面都無法與項目的巨大規模、技術瓶頸和復雜的投資環境相匹配,埋下了項目失敗的隱患。
其次,過度依賴總承包商中冶集團,未能及時發現中冶集團施工整體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此后發生的工期一拖再拖和項目報價節節增加的情況缺乏有效的應對方案。
中冶集團雖然在海外做過很多項目,但是對澳大利亞工程建設的法律環境、市場條件等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使得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施工進度遭遇諸多障礙。
3、錯估行業形勢,遭三巨頭“設計”
從2004年開始,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特需”成為影響鐵礦石價格變動的主導因素,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把鐵礦石價格抬得過高,國際鐵礦石價格直線上漲。
該項目是中國試圖擺脫他們挾制的重要嘗試。但隨后,鐵礦石的供求形勢急轉直下,鐵礦石價格大幅下降,造成項目進退兩難的局面。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初三:慘不忍睹!300億巨額賠償!中信泰富中澳鐵礦再遭“捅刀”,面臨停產!
2018-02-2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