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時事熱點 > 閱讀信息
美國大豆出口崩潰,中國國產大豆產業振興!
點擊:  作者:綜合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  發布時間:2019-06-03 09:51:10

 

1.webp (1).jpg

 

近三季度中國進口美農產品下降七成,

正實施國產大豆振興計劃

 

據新華社消息,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6月1日就對美農產品關稅問題接受采訪稱,目前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幾乎所有農產品,都因為美方率先發起的貿易戰而被加征了反制關稅。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為62.5億美元,同比下降近七成,其中大豆同比減少87%,谷物減少95.5%,棉花減少43.6%。如果美國不取消全部加征關稅,中美農產品雙邊貿易不可能恢復正常,一旦失去中國這個市場,美國將很難重新獲得這一市場份額。

 

韓俊稱,減少進口美豆不會影響國內供應,中國正在實施國產大豆振興計劃,到2020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有望擴大到1.4億畝,產量增加到接近1900萬噸。

 

他表示,最近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主要是受前期氣候、疫病等不利因素影響,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和周期性,與中美經貿摩擦沒有直接關系。

 

美國農民不可承受失去中國市場

 

據韓俊介紹,美方在其301條款下對中方發起兩輪加征關稅措施。作為反制措施,中方對美方出口農產品也加征了關稅。

 

第一輪措施涵蓋的農產品約占2017年美國向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的87%,于2018年7月6日實施加征25%關稅;第二輪措施涵蓋的農產品約占12%,于2018年9月24日實施加征10%關稅。隨著美方提高加征稅率,中方也于2019年6月1日起把第二輪措施加征稅率最高提高到25%。

 

“可以說,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幾乎所有農產品,都因為美方率先發起的貿易戰而被加征了反制關稅。”韓俊表示。

 

他說,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2017年美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為240億美元。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去年美國大豆對中國出口減少1621萬噸,遭遇“腰斬”。去年下半年至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額為62.5億美元,同比下降近七成,其中大豆同比減少87%,谷物減少95.5%,棉花減少43.6%。

 

中方的反制措施造成美國農產品庫存高企、市場價格大幅下跌、農場收入嚴重縮水。雖然美國先后出臺了兩輪農業援助計劃,但失去中國市場是美國農民不可承受的,因為這個市場一旦失去就會被其他國家填補。

 

他強調,如果美國不取消全部加征關稅,中美農產品雙邊貿易,包括大豆貿易不可能恢復正常。一旦失去中國這個市場,想重新獲得份額很難,這一點美國農業界很清楚。

 

減少進口美國大豆不會影響國內供應

 

大豆是中國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也是養殖業的重要飼料來源。正常年份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3000多萬噸大豆,約占進口大豆總量的三分之一。

 

對此,韓俊表示,在自美大豆進口大幅減少的情況下,中國有能力、有信心通過豐富的政策工具和多元的供應來源,保障國內供需平衡:

 

——實施國產大豆振興計劃。引導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推廣高油高蛋白大豆新品種,到2020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有望擴大到1.4億畝,產量增加到接近1900萬噸。

 

——拓展多元化進口渠道。國際大豆貿易競爭性非常強,中國可以擴大從南美、俄羅斯等國家的進口。

 

——引導多元化飼料消費需求。農業農村部已部署加大低蛋白日糧應用技術研發與示范推廣支持力度。據測算,在全國畜禽養殖中推廣應用低蛋白日糧,將豆粕在飼料中比重由前期的21%降至18%,可減少豆粕用量約1100萬噸,折合大豆約1400萬噸。

 

——保障國內食用植物油穩定供應。大力發展油菜、花生、油茶等替代油料生產,鼓勵特色健康小品種食用油消費,形成更加多元化的食用油消費格局。

 

韓俊說,去年以來中國大豆需求量已減少。去年進口總量為8803萬噸,同比下降7.9%,進口減少751萬噸。今年1至4月份,大豆進口繼續減少,進口總量為2438.9萬噸,同比下降7.9%。在總需求下降的情況下,我國完全可以保障國內大豆供需平衡,確保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他還表示,因為資源稟賦原因,我國大豆主要依靠國外市場的局面不會改變。中國愿意擴大開放,愿意和所有國家做生意。

 

經濟日報:關于國產大豆的重磅信息!

 

國產大豆今年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 2020年將達到1.4億畝

 

我國采取政策、科技、投入等綜合措施振興國產大豆,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改善產品品質,延伸產業鏈條,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給。

 

振興國產大豆產業,必須培育壯大一批國產大豆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大豆加工企業與大豆主產縣簽訂生產訂單。

 

近年來,隨著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大豆需求快速增加,國內產需缺口不斷擴大。為了積極應對復雜國際貿易環境,我國采取政策、科技、投入等綜合措施振興國產大豆,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改善產品品質,延伸產業鏈條,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給,提升國產大豆自給水平

 

東北大豆產區、黃淮海產區和長江流域產區是我國大豆傳統種植區域。根據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的《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今年我國將擴大東北、黃淮海和西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2019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1000萬畝,力爭到2020年大豆面積達到1.4億畝,大豆自給水平提高1個百分點,2022年達到1.5億畝。在大豆振興計劃等政策支持下,預計今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將連續4年增加。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9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為1.3275億畝,同比增長5.4%,其中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為5730萬畝,同比增長7.0%。

 

提高大豆單產水平和品質,是提高農民種植收益從而調動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的根本舉措。根據我國大豆振興計劃,到2020年,全國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35公斤,到2022年,全國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40公斤,逐步縮小與世界大豆主產國的單產差距。到2020年,我國食用大豆蛋白質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力爭分別提高1個百分點。專家認為,要加快推廣具有苗頭性的高產優質品種,集成配套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同時加快生物技術在育種上的應用,提升大豆良種繁育能力,釋放大豆良種的增產潛能。

 

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國還可以利用成熟的糧豆間作套種技術提高大豆產量。據一位權威專家估算,我國每年玉米種植面積6億多畝,如果全國三分之一玉米地實行糧豆套種,一畝地多產250斤大豆,全國每年大豆產量就會增加500億斤,相當于2500萬噸。吉林省公主嶺市山前村萬欣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薛耀輝說,多年來當地探索玉米大豆間作套種技術,在不影響玉米產量的前提下,還能增加大豆產量,大豆根瘤菌還能養護耕地,一舉多得。

 

大豆生產者補貼和輪作補助等手段,有助于調動農民擴種大豆積極性。山東禹王蛋白公司總經理李順秀認為,應該統籌用好東北地區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合理確定玉米大豆補貼標準,完善輪作休耕補助政策,平衡作物間比較收益。同時,在黃淮海地區和長江流域也應該實行大豆種植補貼和輪作補貼,確保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

 

“應該立足我國資源稟賦和生產實際,形成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錯位競爭、相互補充的格局。”李順秀說,適應居民飲食消費習慣,發揮我國優質高蛋白大豆、菜用大豆優勢,可以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國家亟待加大對高蛋白大豆新品種培育的補貼力度,強化農業部門、農科院、重點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對高蛋白大豆良種的培育,研發出適應不同積溫帶、產量高、不炸莢、抗倒伏、蛋白質高的優質大豆品種。

 

“賣豆難”是我國豆農經常面臨的一個困境。國產大豆加工企業是實現國產大豆產業振興的重要引擎。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大豆產業已經形成了油脂、蛋白、食品加工大豆加工體系,但大部分國產大豆加工企業小、散、弱,處于虧損或者虧損邊緣,經營異常艱難,沒有能力對國產大豆起到支撐作用。李順秀認為,要振興國產大豆產業,必須培育壯大一批國產大豆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大豆加工企業與大豆主產縣簽訂生產訂單,根據企業要求,推動規?;?、標準化種植,促進產銷銜接,實現優質優價,從根本上解決大豆產業發展遇到的瓶頸問題。

 

1.webp (2).jpg

 

環球時報記者實地走訪:

美國農民不想成貿易戰“炮灰”

 

美國普渡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沃倫斯·泰納:美國農民群體受關稅影響最大的是大豆種植者。中期來看,美國可能會失去69%的中國大豆市場。

 

美國大豆協會董事局成員、伊利諾伊州豆農羅伯·沙佛爾:我們花了40年時間才贏得中國市場,如果不盡快取消關稅,我們這些努力建設這個市場的人很可能在有生之年看不到它復蘇。

 

美國眾議院農業委員會主席、明尼蘇達州民主黨人科林·彼得森:農民對現任政府的貿易政策越來越感到失望,政府發放農業貿易補貼,只是試圖向農民們“購買和平”。

 

美國大豆、玉米、小麥等農業組織近日發表聯合聲明,明確反對美對華加征關稅。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卻稱,“美國農民會成為對華加征關稅的受益者”“美國將致力于向本國農民提供援助”。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5日表示,美方說法完全是混淆視聽,美國農民和美國消費者都是無辜的,他們“被代言”了。 連日來,有美國農民和學者給《環球時報》記者算了本“關稅賬”。對所謂的“國家援助”,伊利諾伊州豆農羅伯·沙佛爾直言:“我拿到了補貼,但這點補貼并沒有什么作用,農民們更想要的是市場!”

 

“我們花了40年時間才贏得中國市場”

 

“在貿易戰中,美國農民,尤其是豆農,一直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我不確定他們還能承受多少。”這是艾奧瓦州大豆協會首席執行官柯克·利茲的親身感受。在柯克·利茲的判斷背后有數據支撐。自美國去年挑起對華貿易爭端以來,美國普渡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沃倫斯·泰納一直在跟蹤研究關稅對美國農產品的影響,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農民群體中,受關稅影響最大的是大豆種植者,因為中國是美國大豆最大的出口市場,在關稅重壓下,美國輸華大豆出口量會大幅下降。沃倫斯·泰納還向記者解釋了自己的研究結果:“在標準貿易彈性和更高貿易彈性的兩種情境下,美國向中國出口大豆降幅分別為48%和91%。中期來看,美國可能會失去69%的中國大豆市場。雖然歐盟、拉美等地區能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都無法與更龐大的中國市場相比。” 正如美國大豆協會、全國玉米種植者協會和全國小麥種植者協會日前發布的一項聯合聲明所稱,隨著這場貿易摩擦的持續,美國農場和家庭將面對“苦果”。對美國農民來說,他們更愿意在國際市場上銷售自身產品,而不是提高關稅。面臨艱難選擇的美國豆農在問:“今年還要種多少大豆?已經儲存的大豆要不要低價賣出?”

 

“我們花了40年時間才贏得中國市場,如果不盡快取消關稅,我們這些努力建設這個市場的人很可能在有生之年看不到它的復蘇。”全美大豆協會董事局成員、伊利諾伊州豆農羅伯·沙佛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年前,記者曾走訪羅伯經營的位于伊利諾伊州埃爾帕索的農場。當時,由于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中國不得不將大豆列入貿易反制清單。那時的羅伯雖然擔憂,但對未來依然樂觀。一年后,羅伯說:“我們正在失去耐心,豆農們的壓力越來越大。”

 

美國農業部下屬的聯邦谷物檢驗局數據顯示,在2018/19銷售年度的前七周,美國向中國出口740萬蒲式耳(1蒲式耳相當于35.238升)新作物大豆,較上年同期水平下降97%。在前一個銷售年度的前七周,美國向中國出口2.39億蒲式耳大豆,而在2016/17銷售年度的同一時期,美國向中國出口2.11億蒲式耳大豆。美國大豆出口總量放緩對美國各主要港口都產生影響。密西西比河出口的大豆比去年同期減少36%。沿哥倫比亞河和普吉特灣的西北部地區大豆出口總量下降5500萬蒲式耳。

 

美國農業部最近的一份報告稱,與去年同期相比,儲存的大豆數量增加了29%。據了解,美國中西部的一些農業產區今年趕上潮濕寒冷天氣,使得農民一再推遲播種。高企的關稅以及種植時間推遲,可能導致今年的大豆產量下降。艾奧瓦州的一些農場主說,往年他們都在5月10日前完成大豆播種,但今年到現在還沒開始。

 

“由于價格低迷,以及未售出的庫存預計到2019年收獲季節將翻倍,大豆種植者不愿意在無休止的關稅戰中成為犧牲品。”在美國大豆協會的一些負責人看來,對大豆種植者而言,這意味著他們失去了一個有價值的市場,失去了穩定的價格,失去了支持家庭和社區的機會。

 

農場破產案例上升,農民心理健康受損

 

美國豆農日子不好過,美國玉米農心里也著急。從地域分布來看,美國所有的“玉米帶”州,如艾奧瓦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伊利諾伊州、明尼蘇達州、內布拉斯加州等受損都非常嚴重。

 

“美國農民正面臨近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期。由于市場低迷、全球形勢變化以及國際貿易爭端不斷,農業收入在短短兩年內減少了50%。”這是美國農場局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約翰·牛頓博士的觀點。在他看來,在過去幾年農業收入周期性地下降,然后在下一年反彈是正常的,但在目前環境下,由于長期懸而未決的貿易問題加劇,許多農場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越來越多的農民將短期債務轉為長期債務,導致在全國范圍內,農場破產的案例呈上升趨勢。圣路易斯和堪薩斯城的聯邦儲備銀行公布的調查顯示,美國中西部與中南部七個州2019年第一季度農業收入再度下滑,許多農民甚至還面臨資不抵債。

 

沃倫斯·泰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經濟學家用經濟福利的概念來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福祉的變化。由于關稅問題,美國的經濟福利每年都會減少22億到29億美元。”生計舉步維艱,嚴重影響到美國農民的心理健康。由美國農場局聯合會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財政問題、農場或商業問題以及擔心失去農場都會影響農民的心理健康。美國農場局聯合會主席茲匹·杜瓦爾表示:“這項調查證實了我們已經知道的那些事——美國農村不僅在經濟上受到傷害,而且在情感上也受到傷害——農民和牧場主經歷著連續多年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農業補貼只是試圖向農民“購買和平”

 

美國農業部長桑尼·珀杜日前表示,應白宮要求,美國農業部正在努力為農民制定第二套援助方案,以彌補關稅帶來的損失。但該方案細節尚未公布。去年美國農業部提出總額為120億美元的補貼計劃,以補償美國農場主因農產品價格下降以及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爭端造成的銷售損失。但美國農民的反應是:要貿易,不要補助!

 

“我拿到了補貼,但這點補貼并沒有什么作用,農民們更想要的是市場。”羅伯·沙佛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農業是一個非常脆弱的行業,不能長期承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眾議院農業委員會主席、明尼蘇達州民主黨人科林·彼得森表示,農民對現任政府的貿易政策越來越感到失望,政府發放農業貿易補貼,只是試圖向農民們“購買和平”。特朗普總統還建議,對中國商品征收更高關稅所帶來的額外收入,可以用來從受貿易戰影響的美國種植者那里購買谷物和其他大宗商品,而這些商品反過來又可能被運往貧困國家。同樣,該表態遭到美國農場主的廣泛反對,他們認為這可能會在全球市場引發混亂,不僅需要數月時間才能實施該計劃,而且對于緩解他們因多年糧食過剩和低價所遭受的痛苦幾乎沒有任何幫助。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首席農業貿易談判代表的維特爾認為:“要讓美國政府的項目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這不像政府今天可以買到糧食然后明天運出。” 

 

據路透社報道,白宮在提交國會的最新預算提案中,提到美國農業部對農場主的補貼“過于慷慨”,并提議取消美國農業部和美國國際開發署的3個糧食援助項目。有分析認為,美國大規模糧食援助計劃也可能違反國際貿易法。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刊文說,美國和世界貿易組織其他成員國2015年達成協議,要求國際糧食援助必須以需求為導向。各國還同意,如果實物捐贈會削弱當地和地區生產商的利益,它們將不提供這種捐贈。在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農業部前首席經濟學家喬·格勞伯看來,最根本的問題是,增加對外糧食援助能否吸收過剩產能,從而提高農產品價格、對美國農民真的有所幫助,還是個未知數。

 

5個州103家農場破產——“這種趨勢仍然沒有盡頭”

 

“再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艾奧瓦州農場主因美中貿易戰升級而遭罪。”在美國方面宣布加征關稅后,美國《得梅因紀事報》用“凄風冷雨”“岌岌可危”形容美國對華貿易談判,而大宗產品市場則是“一蹶不振”。該州北部小鎮的一名農場主對他種植的玉米和大豆前景感到悲觀。“這是一種身心折磨。”他說。

 

類似故事非常多。在得州,對高粱種植戶們來說,新一輪加征關稅不是他們希望聽到的。美國是高粱種植大國,其中得州種植面積約占全美的1/3,而中國是遙遙領先的大市場。今年3月7日,全美高粱生產商會興高采烈地宣布向中國出售260萬蒲式耳高粱——2018年2月以來中國首次大規模購買美國高粱。

 

在堪薩斯州,有谷物農場主表示,其家族在經營了近100年后不得不放棄他們的農場;在艾奧瓦州,養豬戶正在賠錢。“我們有耐心,但我們沒有無限的耐心”,有人這樣說;在弗吉尼亞州,一些大豆、玉米和小麥農場主已經買不起他們需要的設備;在緬因州,藍莓種植者對未來表示擔憂。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堪薩斯州的一名農場主洛維·內茲爾,因為貿易戰,他的農場從去年以來一直處境艱難。他知道自己和其他農場主都是貿易爭端的犧牲品。雖然拿到了政府提供的農業補貼,但他直言,相比失去的市場以及往年的收入,這點兒補貼差太多。

 

當地玉米協會的一名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關稅影響了銷售,設備成本在上漲,而農場主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在了農機設備上。更糟糕的是,今年天氣不好,像內布拉斯加、威斯康星等州都發生嚴重水災,給農產品運輸帶來很大問題。

 

美國農業正在感到疼痛加劇。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6月,威斯康星、明尼蘇達、北達科他、南達科他和蒙大拿州共有84家農場申請破產保護。這一數字是2014年的兩倍多。而2018年全年,這五個州的破產農場數激增至103家,創下2010年以來最高。“這種趨勢仍然沒有盡頭”,該行稱。

 

過去一年,該行非正式收集來自農場主、農業貸款機構、供應商及其他利益團體的反饋,發現農業資產負債表的壓力越來越大。“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給農場主帶來惱人的經濟壓力,加上近期的關稅,問題已不僅僅是盈利能力,還體現在簡單的生存能力上。”有農業銀行家表示,正看到更多農場“認輸”。

 

“貿易戰正使美國農場經濟陷入浩劫”,《洛杉磯時報》寫道,農產品價格下降,破產率上升,(美國對鋼鋁加征關稅導致的)農用設備漲價,出口市場正在消失。“位于美國中部的農業地區是特朗普的票倉,這并非秘密,但連續遭受其政策重創的恰恰是該地區。”

 

大豆出口“完全崩潰”——“我們都被當成了棋子”

 

在受貿易戰影響的美國農場主中,豆農尤為突出。《環球時報》記者此前采訪伊利諾伊州豆農、全美大豆協會董事會成員羅伯·沙弗爾,他表示,2010年他成為伊利諾伊大豆協會董事時,就知道中國是美國豆農最大的市場。貿易戰爆發后,他對全美23個大豆生產州的情況感到擔憂。“不光是我,其他46位董事都很擔憂。艾奧瓦、印第安納、俄亥俄、南達科他、北達科他、內布拉斯加等州的大豆行業和我們一樣擔憂。”

 

伊利諾伊大豆協會CEO 克雷格·雷塔杰基克對《環球時報》記者講得很清楚:美國豆農和中國消費者之間的中間商不會承擔關稅增加帶來的成本,豆農將承擔,這給豆農和伊利諾伊的整體經濟帶來問題。只要看看大豆在伊利諾伊經濟中的重要性,就不難想象這一點。

 

去年底,《環球時報》記者曾專程趕赴“農業重鎮”艾奧瓦州,該州大豆產量僅次于伊利諾伊州。在其首府得梅因,一名農業記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當地農場主對中美貿易戰非常擔憂。“由于州里的大豆產量過剩,農場主的收入在過去四五年里持續下降。”

 

記者還見到一名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他經營著4000英畝的土地。為表示對特朗普的支持,他選擇不領取官方提供的農業補貼。但即便是他,也對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憂心忡忡,因為他的農場出產的大豆和玉米面臨銷路問題,家庭收入已明顯下降。

 

《福布斯》雜志近日的一篇報道總結說,2018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可以用“完全崩潰”來形容。艾奧瓦大豆協會CEO柯克·利茲表示,“我不確定他們還能承受多少”,不斷提高的關稅“削弱了任何殘存的樂觀情緒”。

 

美國埃姆斯農業風險管理公司的喬·科恩斯評估認為,玉米和大豆價格可能在未來三年內繼續走低,然后供需才會更加平衡。“我們將面臨更艱難的時期,非常艱難的時期。”他說。

 

近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大豆價格為每蒲式耳8美元。自4月以來,玉米和大豆價格下跌約10%。2018年,美國農業凈收入下降12%,今年農業收入預計為694億美元,比2013年的高點低45%左右。艾奧瓦州共和黨參議員約尼恩斯特稱,很多人覺得,在整個行業中,“我們都被當成了棋子”。

 

美前農業部長:利用貿易糾紛單挑中國是個錯誤

 

美國合眾國際社的一篇文章稱,本來,隨著美中貿易磋商取得進展并有望很快達成協議,美國農場主今年的日子不會太難過,形勢在好轉。然而,這一切都在美國總統發推威脅加征關稅的那個周日晚發生改變。此后,大豆期貨價格降至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值。“這使我們又回到貿易談判啟動前”,艾奧瓦州大豆協會市場發展主任金伯利說,美國大豆產業正積極尋找新貿易伙伴,但來自其他地方的需求不如中國市場大,“這意味著我們今年的大豆庫存將顯著增加”。

 

在去年挑起貿易戰后,美國就將目光投向另一個大市場歐洲。根據歐盟委員會4月公布的數據,自2018年7月到今年4月,歐盟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增加了121%,達到824萬噸。對于美國來說,歐洲吸納了其大豆出口的22%,其后是中國(18%)和墨西哥(9%)。盡管出口歐盟實現“大躍進”,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因為美國大豆出口總量一年就有約5620萬噸(2017年)。美農業部預計今年出口額會繼續下跌,美大豆庫存已較去年同期增加29%。

 

歐洲不可能幫助美國解決農業出口問題。眼下,歐美貿易談判在農業問題上分歧嚴重,兩方都不滿對方對農業部門進行大額補貼,而且歐洲普遍擔心美國食品安全問題,比如轉基因、濫用殺蟲劑等。美國農產品進入歐洲是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和社會問題。

 

據統計,2017年,中國購買近24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包括140億美元大豆,但2018年中國購買的美國農產品總額驟降至約92億美元。對于農場主遭受的損失,美國領導人心知肚明。9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明尼蘇達州向農場主保證,將尋找方法向受影響的農場主提供額外協助。10日,特朗普在推特上稱,將用收到的關稅購買農場主的農產品,并對窮困國家進行人道主義援助。

 

但眾多媒體引述農業經濟學者的話表示,類似計劃先前已嘗試過,成效不如預期。有專家表示,美國出口的玉米和大豆等大宗商品并不直接用于人類消費,大部分被加工為動物飼料、油和乙醇,“購買大量大宗商品并將它們運往其他地方,并不像人們想的那樣容易”。

 

“我認為總統正在討論購買大量大豆”,曾任美農業部長和艾奧瓦州州長的維爾薩克對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說,政府援助農場主的新計劃面臨許多障礙,相關資金的來源無法確定,農業部的選項有限。“即便能確定用于購買農作物和產品的資金,將它們(糧食)運到其他國家也需要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國務院采取下一步措施。”維爾薩克認為,外國也不愿接受大宗商品,以免國內農業經濟被干擾,它們希望獲得現金。此外,這些商品還將迫使政府增加存儲開支。因此,在他看來,利用貿易糾紛單挑中國明顯是個錯誤。

 

德國“今日農業”網站稱,自2013年以來,美國農業收入下降了約50%。美國疾控中心的一項研究稱,農場主的自殺率至少是美國平均水平的兩倍。現在因貿易戰,美國農業幾乎像上世紀80年代一樣遭遇農場危機,許多農場主覺得目前的狀況如同“諾亞方舟”面臨的情景,需要“希望”來支撐。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摘編自經濟日報、環球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