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上一篇,我們主要從華為的角度,分析了華為為什么一定會贏得這次反美國科技圍剿的勝利。這一篇主要從美國的角度,分析為什么美國一定會輸。
圍繞華為的科技戰,是中美國家博弈的縮影,說到底是中美之間的一場國家較量,因此,此戰勝負的結果,最終還是取決于中美兩個國家間的國力、戰略、策略的較量。我們說美國必輸,正是在這個層面做出的判斷,為此,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嘗試分析:
一、美國輸在道義盡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發動對華為的圍剿,已經撕掉了所有的遮羞布,讓美國利用世界話語權,窮盡幾十年宣傳功力打造的美國形象、信譽和信用處于自毀模式,美國的軟實力正在被美國加速消耗。在此之前的特朗普政府,美國就在迅速透支自己的軟實力。特朗普不但把小布什政府的單邊主義玩的很嗨,美國優先的策略玩的不顧吃相,而且還增加了貿易保護主義,跟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全球化共識,進行對抗。特朗普上臺之后,就啟動了退群模式,退TPP,把日本等盟友敗了一道。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讓法德很不開心。退出伊核協議,是一家單挑中俄英法德。其他諸如退出世界教科文組織,美韓、美墨、美日、美印、美土、美歐都存在貿易爭端,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問題上真是做到了打遍天下。
這么一通下來,美國“契約精神”已成笑柄,“負責任國家”成為笑話。
美國對中興和華為的封殺,更是采取切斷全球科技與產業體系的方式,采用逆全球化的政治手段。這就吃相太難看了。美國對華為,采取綁架任正非家人的手段,本就已經相當不得人心。這一次,美國要采取切斷全球科技和產業協作體系的方式,來限制目標國家和目標企業的競爭力,等于是啟動了加速摧毀其軟實力的按鈕。美國還越來越頻繁的適用切斷SWIFT全球結算體系的方式進行威脅和制裁。這樣的美國,不光是對手,連美國的盟友都會感到恐懼。
先前是一言不合就“退群”,現在又加上了一言不合就“制裁”。連動用快遞公司這樣的手段,都用上了。
經過這樣的折騰,美國的道義形象和國家信用還能剩下多少?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說美國已淪為“流氓超級大國”。
二、美國輸在特朗普政府四面出擊的戰略失誤
兵家之大忌是兩線作戰,而特朗普政府豈止是兩線作戰,簡直是四面開火。從對手到盟友,就沒有特朗普政府不招惹的。美國國內有兩種力量,一種想把中國作為主要對手,跟俄羅斯要緩和關系。一種是要跟俄羅斯死磕到底。兩種力量妥協的結果是同時跟中俄較量,這就為鞏固中俄練手抗美的基本格局做出了突出貢獻。腦補一下三國演義的主要情節,就知道美國這樣做錯在哪里,最終會結局如何。
更要命的是,美國還把自己的最重要盟友歐洲給得罪狠了。巴黎氣候協定給歐洲開的場子拆臺,就不必說了。美國連俄羅斯與多個歐洲國家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都要進行制裁。
真是上帝要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美國最絕的一招還是退出伊核協議。伊核問題是關系大國利益,牽扯大國神經的核心問題。美國這一退,等于同時站在了中俄英法德的對立面。各國從能源和地緣政治的角度考慮,伊朗不能成為美國的勢力范圍,伊朗問題上都沒有退路。正是美國在伊核問題上的毀約和制裁行為,倒逼歐盟要建立獨立于美國控制的SWIFT的國際結算系統,用于和伊朗進行交易,還公開說中俄也可以加入該系統。現行的國際結算和支付系統,是美元地位的重要基石,歐盟如此布局,是要公開加入到中俄的去美元化行列。
美國這一通王八拳下來,美國在伊朗問題上和世界主要大國“懟”,在貿易問題上和世界主要貿易國家“懟”,這就有問題了。政治嘛,都需要遵循基本的策略,那就是要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自己的對手搞得少少的,國際政治也不能例外。但美國特朗普政府,顯然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而且已經取得了“良好”效果。
伊朗問題上,中俄英法德,都找到了共同利益的交集,都在跟美國人博弈。貨幣問題上,中俄和英法德,都在支自己的攤子,共同目標都是美元。
美國自恃自己依然是世界最強國家,但就是再強的國家,也經不起這么折騰,何況,美國的實力也已經不是以前了。小布什時代,美國的實力達到了巔峰,所以小布什就抽風搞單邊主義,時間長了身子骨也經受不住,到了奧巴馬時代,就采用“巧實力”外交來替代“硬實力”外交。特朗普時代的美國,相對優勢已經遠沒有那么大,在敘利亞問題上,美國敗于俄羅斯,這就是美國實力嚴重衰退的表現,結果特朗普的單邊主義比小布什玩的還嗨。
美國的戰略性失誤,決定著美國無法把力量針對某一個目標。而美國現有的實力優勢,又不足以支持美國可以多線作戰多線勝利。美國有限的力量跟美國無限的貪婪,產生了結構性矛盾。
美國這屆政客確實不大行,比奧巴馬政府那屆都不如,更不用說跟基辛格這些老油條比了。
戰略水平的下降,也是美國實力下降的表現。
三、美國在硬實力已經不如昔日的同時,也正在加速消耗自己的軟實力
美國的硬實力的衰落,集中表現在美國的工業體系,已經是殘缺不全的,美國的工業制造能力已經沒有那么強勢。就以美國引以為傲的ICT產業為例,在5G方面,美國已經沒有 “華為”這樣的通訊運營商,能夠代替華為的服務。美國用政治手段把華為逼出市場,也只是把市場空間留給諾基亞和愛立信等歐洲通信設備商。美國在ICT的某些關鍵環節還保持著絕對性優勢,但這一優勢,隨著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崛起,隨著美國動用科技戰倒逼中國堅持科技自強,這一優勢會迅速縮小。
而美國朝思暮想的再工業化,卻成效不大,再造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等于美國跟資本的邏輯對抗。中國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可以提供的勞動力更是美國的好幾倍。
美國的希望還有兩個:其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通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領先,彌補勞動力數量人工成本的不足。但在未來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基礎設施5G上,美國又實際落后于中國。
其二是誘導中國出現戰略失誤,按照美國設計的路線,自己走進美國的“陷阱”。但美國這一波嚴重摧毀了美國的形象,美國現在就給人一種負面形象,對中國的戰略誤導能力會大為下降。即便是美國寄希望于中國的某些“內部力量”的配合,這種配合,也因為中國人民對美國的整體認識能力的提高,而阻力重重。不可否認,美國曾經有過這種能力,美國通過“麥道”合作,就能夠在“內部力量”的配合誘使中國放棄了自己的一些重大研發項目。美國能夠讓中國部分精英相信他們說的那套理論,在投入支持自己的自主創新方面,猶豫徘徊,不愿意相信美國會采取“斷供”的方式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釜底抽薪。
但現在呢?我相信,有美國這個好的老師,很多人已經放棄了不該有的幻想。加強自主研發的共識,自此不可阻擋。
美國當然可以通過下屆政府進行形象修補,但問題是美國還有那么多時間嗎?現在已經是美國遏制中國的最后窗口,這個窗口應該在三五年內關閉。
硬實力已經不如以前了,軟實力這么瘋狂的消耗,這是很要命的事。一條腿瘸了,另一條腿還能撐一陣,但特朗普同志對美國的另一條腿也不放過。
分析至此,那么下一個問題自然就是:
美國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戰略失誤?
這只是特朗普自己的問題?只是特朗普團隊的問題?
先談美國本屆政府的問題。
我個人至今都認為特朗普上臺對中國更為有利,特朗普是美國版的赫魯曉夫,他能夠讓美國以最快速度消耗美國的國力。可以說,特朗普同志做的比奧觀海同志要更為出色,并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
本屆美國政府,和往屆比較,特點還是比較鮮明的。整個特朗普團隊,給世界感覺是特別喜歡斗爭,而且喜歡四面出擊,因此又給人以缺少章法的印象。戰略雄心很大,但戰略水平又明顯不足。
特朗普政府是本屆的核心人物,當然會有特朗普的個人因素在起作用。特朗普最讓大家熟悉的,是他喜怒無常、變化無常的特點,推特治國,但特朗普更本質的特點,有兩個,一個是強烈的民族主義,一個是明顯的商人思維。民族主義的特朗普,想讓美國再次偉大,商人思維的特朗普,讓美國的戰略和策略,出現了更為嚴重的問題。商人治國的局限性,在特朗普身上表現的非常明顯。他很敏銳,能認識到美國確實生病了,但他對病因的分析,是有問題的,給出的藥方,更不對癥。比如,他看到美國的衰落跟美國的去工業化有關,這是有道理的,但他把美國去工業化歸結為外部原因,要通過退群來重建貿易體系,通過切斷現有的全球產業鏈來遏制對手,這就錯的離譜了。
即便如此,美國的鍋也不應該讓特朗普一個人來背。特朗普這樣的人物能夠上臺,本身就說明美國已經遇到了大麻煩。正是原來的美國主流精英,已經無法解決美國的問題。所以,美國人寄希望于新人。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長期堅守在自由主義的框架之下,兩黨的差別,從未超出自由主義的邊界,名為兩黨,不如說是自由主義黨的兩個內部派別,自由主義是最代表資本利益的政治思潮。既然自由主義不大靈了,那就試試其他的吧。上屆美國大選,美國民主黨的桑德斯和代表美國共和黨出戰的特朗普,作為非主流的政治新人進入美國主流政治視野。桑德斯,是一個民主社會主義者,雖然也尊重資本利益,但比自由主義政客相對更關注勞動者的利益,要重分美國蛋糕,這不符合美國資本的訴求。特朗普的極右民族主義立場,并不打算重分國內蛋糕,他的重點是要把美國人民的不滿引向外部,從其他國家奪取利益,美國資本相對更能接受,特朗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競選成功的。
美國的大麻煩是什么呢?問題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制造業已經不能長期支撐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了。美國的去工業化,讓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建立在了沙灘上。而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工業體系,美國人認為中國的工業能力對美國的競爭力形成了最大的挑戰。尤其是在通過實施中國制造的2015計劃后,中國得以完成產業升級之后,美國連現在的高端產業和高科技優勢都會消失。
美國的擔心不是沒道理的。美國現在退守一個個工業高端領域,固守一個個點,周圍越來越被連成片的中國制造包圍。這是不是就會變成我們似曾相識的形勢:國軍固守大城市和主要的交通線,周邊都是解放區。中國一層層向上升級,留給美國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小。美國現在是想通過再工業化,讓美國的工業向下延伸,讓體系更完整的同時,也能在城外多占一些地盤。
特朗普是喊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上臺的,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施政目標,又是和美國再次工業化的政策聯系在一起的。美國想再次偉大,就必須讓美國再次工業化。反之,就不能。
但是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美國再工業化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的去工業化,不是哪個美國政客的失誤造成的,而是美國的體制問題,更準確一點說,是資本運動的必然結果,這是美國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必然要發生的事情。美國不過是走當年英國的老路。當年的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導者,曾經也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體系,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工業就開始向外轉移,去工業化就成為不可阻止的過程。難道英國就沒有有識之士,看到了這種趨勢的危險性?即便是看到,也無力阻止。因為個人無法阻止趨勢,無法對抗資本的規律。
現在的美國,正面對著昔日的英國的苦惱。這是英國的,也是美國的“不治”之癥。
原因也很簡單,在馬導師的著作里就有答案。資本只關心利潤,只是為了價值增值進行生產,不是為了使用價值而生產。什么有利潤,資本就去做什么。如果利潤足夠,違法的事情也一定會有人去鋌而走險,違背道德更不算個事。哪個行業、那個區域成本更低,利潤更高,資本就流向哪里。
美國曾經完整的工業體系,就是這么自己瓦解的。結果就是只保留了部分利潤最高的工業部門,而服務業占比越來越高。美國最賺錢的企業,沒有幾個是從事工業制造了。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實力已非昔日可比。美國引以為豪的通用電氣,上個財政年度虧損223億美元。
美國以市場本自由為資本的自由開辟空間,但資本從骨子里,只關心利潤,不關心美國是否強大。去哪不是賺錢呢?雖然,美國企業,這次也在遵守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但任正非也透露,美國企業正在加班加點的利用美國的90天緩和期給華為提供配件。國家的目標,跟自己的利潤比,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只是美國的資本這樣,這是全世界資本的共性。
華為之所以成為一個例外,恰恰是因為華為最大程度的排斥資本的干預,克服了短視。任正非說,除了不讓資本進來,其他什么都可討論。他還說:“我們對資本不感興趣”,“資本貪婪的本性會破壞我們理想的實現。”如果資本進來,那就要服從資本的指揮棒,來自股東分配利潤的壓力,企業很難堅持長期大投入準備一套“備胎”。資本更關注眼前利潤,有機會趕緊變現,像華為這種做法,都是資本眼中的異類。除了任正非個人的境界,華為的特殊股權結構在發揮重要作用。華為的股權結構在最接近集體企業,但又在管理層面實現了高效率。華為的做法,集中為一點,就是通過最大程度的限制資本,最大程度的實現發展共享。
華為就通過這一點超越了美國的諸多同行。華為帶給中國的,遠不只是自主創新的底氣和信心。
特朗普,克服不了美國的體制病,何況,特朗普自己也是美國體制的受益者,否定美國體制等于否定自己。美國問題的解決辦法,在美國的體制之外。特朗普做不到這一點,所以美國也就贏不了。
中國也應該吸取英國的、美國的教訓,在追趕美國的現在就應該開始思考,超越美國之后怎么辦?下一篇準備從中國國家層面探討一下中國的應對之策。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自“明人明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