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2020年年初武漢爆發新冠疫情后,黨和國家采取果斷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蔓延,并立即組織全國科研力量,廣泛利用國際合作,大力開展疫苗研制。至今國內共有超10款疫苗獲緊急使用或上市,并向近百個國家提供疫苗使用。從而使我國在全球抗疫斗爭中,掌握了主動權和話語權。
疫苗是戰勝疫情的重要手段,人類歷史上不少重大疫情都是靠疫苗消滅的。但疫苗的研制是一門復雜的科學,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實驗,通常要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如破傷風疫苗40年,B型肝炎疫苗38年,天花疫苗26年,流感疫苗14年。我國科研人員能在一年左右的時間,研制生產出了多款疫苗,并且走向世界,在國際公開舞臺上經受了考驗,特別是副作用方面沒有發現明顯問題。這反映了我國的科研能力,更說明科研人員為此爭分奪秒、嘔心瀝血的巨大貢獻。從報道中我們看到,人民英雄陳薇早在2020年2月就率先打了試驗疫苗第一針,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和自我犧牲精神。但由于新冠疫苗研制時間較短,特別是由于新冠病毒不斷產生新的變異,疫苗遠未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是國內外疫苗面臨的共同問題,不斷改進是必須的。
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流行,新的變異毒株傳染性更強,不確定性仍然很大。在多數國家防疫政策普遍放開的情況下,大家對新冠感染的風險不可低估。在防治新冠病毒方面,疫苗接種仍是國內外專家的共識。由于目前新冠疫苗不防感染,不少人對“減少重癥率和死亡率”的說法也產生懷疑。在一些專家公信力普遍失衡的情況下,有這種懷疑是可以理解的。但面對兇險的新冠病毒,國家提倡接種疫苗是好事,作為個人積極按規定接種疫苗應當是明智選擇,拒絕接種是對自己健康不負責任的冒險行為。同時也應當相信,國家會繼續加大疫苗的科技攻關,疫苗的功效會不斷改進。特別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一定要對可能的生物戰爭保持高度警惕,這關系到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我國防疫政策放開后,國外生物資本已盯上中國這一龐大市場,我們一定要以實際行動支持和相信國產疫苗,堅決防止中國成為國際生物壟斷資本的韭菜園,更要防止疫苗研制被國外反華勢力操控,真正把“飯碗”時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者:張繼樂 朝陽區軍休18所軍休干部;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聞道即行:死亡飆升,新冠疫苗救不了香港,香港再次成為反面教材
2022-03-02聞道即行:全體兒童注射新冠疫苗證據不足,衛健委可能犯了教條主義錯誤
2021-12-10?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