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史詩電視劇《換了人間》目前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和天津衛視熱播。
這部劇時間跨越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四年,這段時間,中國革命進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包括北平和平解放、西柏坡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國共和談、渡江戰役、上海金融大戰、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平解放新疆、解放大西南、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以及“一化三改造”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等等。
可以算作一部電視劇版的“建國大業”。
這部電視劇開播以來,不斷有熱心網友通過微信、公眾號留言、微博私信的方式詢問我的評價,我則忙著去扒《芳華》、《風箏》、《無問西東》這類大糞了——沒有辦法,你討厭的東西總是比你喜歡的東西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力——直到最近才抽時間看了一部分,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總的來看,這部電視劇和以前同類題材的作品相比,有不小的進步。
長達數年的反擊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民間左翼愛國力量對新右派公知話語的阻擊,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
像電影《建國大業》那樣惡搞歷史的現象,少了許多。很多人物更加貼近真實了。
比如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換了人間》中就是一個一門心思要分裂中國的陰謀家形象,這比較符合他在歷史上的本來面目。
而馬曉偉演繹的蔣介石,則一改張國立在《建國大業》中塑造的“悲劇英雄”形象,把蔣介石的沮喪、狂躁、狹隘、歹毒等演繹得惟妙惟肖,這也是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
據相關記載,蔣軍“徐蚌會戰”敗訊傳來,蔣在官邸中各種抓狂,“以腳踢人,連宋美齡亦不能幸免”。
唐國強塑造的毛澤東主席形象,也一直是各個特型演員中與毛主席最接近的一個。
如果說古月曾經演出了毛主席的從容與自信,唐國強則演出了毛主席的智慧與“霸氣”。
當然,由于毛澤東主席不世出的特殊氣質,我一直認為他實際上是不能被扮演的,任何演員——無論他怎樣出色——都只能從一個側面接近他,而不可能真正形神兼備地扮演他。
那么,《換了人間》有沒有什么問題呢?有的。
最大的問題,是用“毛澤東的故事”代替了“毛澤東思想”。當然,這個問題不是《換了人間》所獨具,而是改革開放以來,所有以毛澤東主席為主角的影視作品所共有,而最近十幾年又愈發嚴重。
毛澤東思想在二十世紀中國產生,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為億萬人民所掌握,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的精神面貌和政治面貌,并極大影響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
毛澤東思想,集東西方優秀文化之大成,是人類思想迄今無法逾越的一個高峰,中華民族能不能繼承毛澤東思想并發揚光大,將成為在二十一世紀能不能引領人類前行,“對人類有較大貢獻”的決定性因素。
正因為如此,類似《換了人間》這樣的作品,就應該借助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再現,闡釋并宣傳毛澤東思想,讓觀眾看到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如何在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勝國內外一切強敵,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感受到毛澤東思想的威力。
同時,還要通過對這一歷史進程的再現,讓觀眾看到新中國取代舊中國的歷史必然性和進步性。
新中國取代舊中國,決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億萬人民的翻身解放,1949年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絕不僅僅是現在一般所謂的“民族國家”,而是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國家”,1949年至1954年間新中國的嶄新性、人民性,是無與倫比的。
遺憾的是,執念于“毛澤東故事”的《換了人間》,過多著墨于毛澤東與蔣介石之間的斗智斗勇,甚至暗戰,強調了毛、蔣之間的“橫向”之爭,有意無意忽略了毛澤東領導的是一場以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為主力,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自下而上地推翻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的“縱向”人民革命,這就大大削弱了《換了人間》的思想性,使之降低到了一種類似《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孫權之間相互爭斗的水平。
換句話說,真正決定中國命運的地方,既不是西柏坡,也不是南京,更不是溪口,而是在廣袤農村土地改革的現場,在百萬農民推著獨輪車、抬著擔架支前的路上,在城市里“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游行隊伍中……
遺憾的是,我們在《換了人間》中沒有看到這些,只看到了觥籌交錯、談笑風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說到底,這還是英雄史觀、精英史觀在作怪。
我是在網上看這部電視劇的。不少年輕網友喜歡一邊看一邊發射“彈幕”,其中有不少“成王敗寇”、“內戰無英雄”、“蔣介石也是英雄”之類的“彈幕”,這就是他們對《換了人間》的評價,客觀上,也是他們對《換了人間》沒有更深刻地揭示新中國成立偉大意義的一種批評。
在歷史虛無主義肆虐幾十年之后,任何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都不可能繼續人畜無害地“純客觀”再現歷史了,它必須要有戰斗性、針對性,必須在創作的全過程貫穿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反擊的意識,否則就會為歷史虛無主義背書。
在這方面,《換了人間》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少教訓。
談幾個細節。《換了人間》已經很精致了,但也有破綻。
比如毛主席和黃炎培夜談,竟要他做魏征,毛主席剛剛進城,就以唐太宗自喻,恐非謙虛謹慎。這段談話于史無征,應該是編劇的即興發揮,自以為是得意之筆,卻損害了毛主席的形象。
還有,國民黨保密局長毛人鳳佩戴上將軍銜,這也是錯誤的。
戴笠飛機失事死于非命之后,蔣介石大感傷心。因戴笠死時軍銜是少將,所以蔣介石規定軍統人員軍銜一律不準超過少將。
此外,李宗仁和程思遠談話時,一口一個“我們桂系”如何如何,更是匪夷所思。
北伐以后,蔣、李結怨甚深,蔣一直指李宗仁、白崇禧為“桂系軍閥”,敲打李宗仁,而李宗仁則最恨別人稱他是桂系,更不會以“桂系”自稱,充其量說“廣西方面”如何。
這些雖是小瑕疵,卻破壞了全劇的嚴謹性。
總的來說,《換了人間》算是中規中矩,正說歷史,但主流輿論也對其本能的排斥,他們還是熱衷于炒作《無問西東》、《風箏》之類虛無歷史的東西,在我看來,這毋寧算是對《換了人間》的褒獎吧?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