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一、國學是什么?
1、國學是古老而內涵轉變了的概念
國學,也稱中國學或漢學。是在“中國”這一大概念下,經由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產生和豐富發展的文化。
古往今來,國學的概念是有質的變化的。最早是指國家開辦的貴族子弟學校,后來演變為國家學術。現在的國學概念,始于清末,因為此時歐美學術引入中國,為與之相區別,將屬于中國的一切學術稱為“國學”“舊學”,而將引進的外國學術稱為“西學”“新學”。
現在所謂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科學、技術、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筑等諸多方面。
2、五千年輝煌,波瀾壯闊,奠定了中華民族偉業
國學是五千年中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也是為不同時期統治者服務的思想文化,特別是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形成了完整系統的文化體系,為中華民族的凝聚發揮了粘合作用,為構建人類歷史上第一大封建國家發揮了根本性作用。
3、成也國學,敗也國學
畢竟幾千年的國學,是形成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產物,也是為相應社會服務的文化,具有歷史的局限性。
因此不可否認的是,國學文化中既包含著優秀精華,也含有大量糟粕,明朝末年以來更是綜合影響中華文明相比西方文明落后近500年,當西方已經開啟資本主義文明的時候,我們還陶醉在封建文明帝國中而未見覺醒。
國學一直保持政治思想道德文學等方面的優勢,而到了明末及有清一代,國學發展未能與時俱進,弱化了科學與民主精神,而同期西方國家資產階級憑借科學與民主兩桿大旗,登上人類歷史舞臺,極大地促進了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推翻封建皇權統治,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而我國在科學技術文化方面,逐漸落后于西方了,并且閉關鎖國,缺乏向外開放學習精神。
以至于到了晚清時期,封閉保守的長城文化終于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缺口。中國成為任人宰割的一頭病獅。
4、在國家民族危亡的關鍵時期,國學也暴露腐朽沒落的一面
自1840年始,外強入侵,國門洞開,以國學為標志的中華文化大廈,頃刻崩塌。面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堅船利炮,泱泱我大清王朝卻不堪一擊。中國陷入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正是在這個時期,中華民族無數仁人志士,尋求先進思想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前仆后繼。
“五四”新文化運動也是要引進西方“德賽”二先生。國民黨的民主革命也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國家,只可惜革命不徹底,沒能抗拒得了二千多年封建文化軟浸硬攻,走上了封建加官僚買辦式的資本主義道路,由革命走向反革命,外不能抵御侵略者,內不能與勞苦大眾同心同德,最終失去執政基礎和資格,被無產階級革命徹底打敗。
那些主張國學以捍衛尊嚴的大師們,也與國民黨統治集團一道黯然消退。
二、民族危難時錯位的國學
1、百年屈辱,讓我們清醒知道,國學文化的軟肋在哪
國學那么好,那么輝煌,支撐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可是在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上半葉,中華民族受欺凌、壓迫,泱泱大國履遭世界強盜國家的侵略、撕裂,那時的國學在哪兒?干什么去了?
在民族復興夢想中缺位的國學,有其必然性,因為在同期的資本主義時代,國學落伍了,它沒有生長出堅硬的科學與民主兩大現代性文化。
2、民國時期的“工具性國學”未能力挽將傾之大廈
一部近代史清楚明了地告訴我們,國學在當時興起的目的,一是對抗外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二是維護封建主義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體地位,進而維護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地位。
此時的國民黨已經由革命黨蛻變為“封資混合”的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封建統治集團了。而對此“國學大師”們,總是以“脊梁”自居,總是那么自以為是,卻又在民族危亡的歷史緊要關頭,撐不起腰桿,那些文化家們躲得遠遠的說著風涼話。
革命家則壯懷激烈,勇于擔當,勇于犧牲。
3、拯救中華民族危亡的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思想文化
正當國家民族面臨危亡的時候,也恰恰是在這個時候,在“五四運動”時期,“國學”得以大力提倡,作為“右翼”文化保守派,國學大師們力圖以國學拯救國家民族于危亡之中,竭力對抗新文化運動中的“左翼”文化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化。
盡管有那么多的“國學”大師為陣營,還是在以“科學”“民主”為主導的新文化潮流的猛烈沖擊下,敗下陣來,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的革命思想文化的興起、高揚、挺進,讓出了大道。
轟轟烈烈的“五四”新文化運動,砸爛孔家店,以摧枯拉朽之勢,解除了幾千年腐朽沒落的封建文化的桎梏,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喚醒了民眾,走上了翻身求解放的偉大革命道路。
而這一革命文化的先鋒,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化為思想精神武器,團結凝聚起億萬勞苦大眾,形成浩浩蕩蕩的巨大革命洪流,既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又推翻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徹底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這是亙古未有的人類歷史大事變。
我們必須牢記,是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文化,而不是國學,拯救了中華民族,徹底告別了封建思想的統治,進入現代化時代,走上了現代化道路。
從文化發展歷史大視野觀察,中國百年屈辱,是資本主義文化戰勝封建文化的結果,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翻身解放并實現新崛起,又是社會主義文化戰勝資本主義文化的結果。這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必然結論。
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應當正確對待國學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復興什么?靠什么復興?
毛澤東曾經指出:“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指出:“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不是復興漢唐雄風,更不是復興康乾盛世,不是倒退到舊日輝煌,不是做稱雄世界、號令天下的“天朝帝國”,不是恢復到萬國來朝、四海稱臣的往日風光。而是要使中華民族復興為擁有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新時代偉大民族,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世界各國各民族實現更好發展,提供樣板示范,引領當今世界人類前進方向,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智慧、更大力量。
2、保持文化清醒
毋庸諱言,改革開放初期,包括我們黨在內整個社會,一度出現了信仰危機、理想滑坡、道德失準和價值觀扭曲,意識形態陣地失守,出現了思想多元化、文化多樣化的紛亂現象。內有各種封建主義思想文化沉渣泛起,甚囂塵上;外有資本主義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文化沖擊。
特別是我國經濟實力快速增強,國學家族的后裔們,又借機粉墨登場了,竊取果實,裝扮自身,幾欲扛起民族復興的大旗。
更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文化工作者基,甚至許多專家學者,熱衷于一股腦地研究國學,弘揚國學,宣傳推廣國學,而不愿意做將國學中的優秀成分分離出來的工作,更不愿意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研究、闡釋、宣傳、教育等工作。
小說、影視劇等作品,也是把勁用在歷史上,缺乏關注當下的改革發展,面對豐富而磅礴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視而不見,退避三舍。
一些地方,也是把資金等各種資源用在挖掘當地歷史名人上,成立研究會,拍攝影視劇,修建場館,樹碑立傳,歌功頌德,大大擠壓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生存空間。
甚至有的地方開辦“女子修德所”,公開講授“女德”等封建腐朽文化思想。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防止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文化的浸淫
伴隨著改革開放,“國學”再度升溫,胡適等被抬到了中國文化至高的地位。而魯迅等革命文化旗手一度被打入了冷宮。這種現象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是文化復辟與倒退?還是中外別有用心的文化人遏制中國而使用的“文化陰謀武器”?百年屈辱之頁,剛剛翻過;歷史鏡鑒,如在眼前;文化清醒,任重道遠。
國學是原汁原味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文化,不完全是我們黨大力倡導弘揚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能把國學原封不動地納入到社會主義文化中來。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們既要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孩子從封建文化的洗澡水中撈出來,沖洗干凈,又要徹底倒掉奴隸和封建文化中的洗澡水。
國學一說,是所謂專家學者的話語表達體系,不是我們黨關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話語表達體系。它的內涵既有我們黨所提倡的大量的豐富優質內容,也有大量需要揚棄甚至徹底放棄的東西。
對國學必須歷史地看,辯證地看。要看到它的歷史局限性,要分清它內涵中的精華與糟粕。國學中就包含著濃厚的奴隸、封建文化思想;而市場經濟天然地帶著資本主義思想文化色彩。改革開放以來包括意識形態及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種種嚴重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受奴隸、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思想文化影響侵蝕的結果。試問,那些腐朽政治文化中的各種機巧和潛規則,哪一樣不是源自“國學”?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過程中,始終不能忘記批判精神,要始終拿起批判的武器,同各種腐朽沒落的文化作斗爭,還中華民族文化清空凈土,陶冶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心靈。
(作者系中共衡水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