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多大產,才能有多大膽。
把這條鐵律拋諸腦后,失敗,是必須的。
文 | 李雪 劉雨晴
8月14日,意大利北部熱那亞市一座高架橋坍塌,造成數十人遇難。
要命的是,這已經是意大利近5年垮塌的第9座橋了。
歐美廣大歷史愛好者重翻舊賬,調侃道:作為“世界戰爭史上最狠豬隊友”,“豆腐渣工程”實在不足掛齒。
事實果真如此嗎?
就如同喜劇演員容易患上抑郁癥一般,每個看似荒唐的國家都有一段辛酸往事。
那么,意大利的問題出在了哪?
1
盛世輝煌,記憶里的光芒萬丈
公元前9世紀,古羅馬在意大利中部興起,600年后,征服意大利全境,成為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羅馬帝國疆域最大時期的地圖
羅馬帝國經濟發達、海外貿易興盛、城市繁榮。
首都羅馬城巔峰時期有100萬人口。中國到了唐朝,都城長安才達到此種規模。
4世紀,政府對羅馬城作了一項城市“普查”:
羅馬城內共有貴族宅邸1797座,中下階層居住的公寓樓房4.6602萬棟、磨坊254所、谷倉190處,另有橋梁8座、大市場 8個、廣場11個、凱旋門36座、自來水泉1152個、圖書館28家、賽馬場2個、圓形競技場2座、浴場2座及856間私營小浴室。
古羅馬最大的卡拉卡拉浴場遺址
基礎設施齊全,比起現代城市也不遜色。
羅馬不僅城市大,而且人民有文化。
這里盛產歷史學家、哲學家、法學家和詩人,李維、塔西佗、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等均是羅馬特產,一不留神就影響了世界幾千年。
富有的羅馬人愛好享樂、生活奢華,金銀首飾不足為奇,連日用品都精致得讓人咂舌。
不列顛尼亞省發現的古羅馬銀胡椒罐
古羅馬蛇形黃金手鐲
滿墜黃金、綠寶石、珍珠的古羅馬耳墜
空閑的羅馬貴族一言不合就來個集體“大趴替”,酒池肉林的既視感,有沒有?
電影《羅馬帝國荒淫史》劇照
超級大帝國也有轟然崩塌的一天!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意大利也陷入分崩離析。
10到11世紀,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歸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南部屬于拜占庭。
12世紀,神圣羅馬帝國衰敗,意大利地區出現了眾多小邦國。
陷入分裂的意大利
北部諸城邦+中部教廷+南部兩西西里王國
不過,意大利雖然喪失了羅馬金戈鐵馬,卻控制了地中海貿易,早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發達的經濟催生了15世紀的文藝復興,其光芒之強烈,照亮了黑暗、蒙昧的歐洲。
這使得意大利成為歐洲文化之都。
文藝復興三杰
左起依次為: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
拉斐爾的《西斯廷圣母》
達芬奇設計圖,他可不止是個畫家
做做生意、搞搞藝術,偶爾再為爭奪貿易權打幾架。
日子就這么過,意大利各邦國很滿足,很愜意。
2
現實很骨感,但就是放不下執念
因此,當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逐步完成集權,滿載礦石、布匹、香料的商船在大西洋航路上一帆風順之時,一直守著地中海做著發財夢的意大利人發現:悲催了。
意大利對東西方貿易的壟斷被打破,往日榮華逐漸失去光彩,慢慢地成了歐洲的破落戶。
直到18世紀,在有識之士的奔走呼號下,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識終于開始覺醒。
意大利建國三杰
左起依次為:以播撒思想著稱的馬志尼、以政治手腕著稱的加富爾、以軍事功績著稱的加里波第
1871年,意大利才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
歷經千辛萬苦完成了統一之后,意大利人悲傷地發現,自己已經被歐洲列強遠遠甩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時,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經濟迅速發展。
意大利只有北部工業還算發達,南部是純純的農業社會,超過90%的老百姓都是文盲!
曾經的“學霸”成了“學渣”!
但是,誰還沒個夢想呢?
意大利的夢想就是恢復羅馬的無尚榮光——重新將地中海變成自家內湖,在歐洲當上呼風喚雨的“老大”。
意大利人沒想明白。
這一點,湯因比總結得很到位:地中海之于羅馬帝國是內湖,對意大利反而成了囚禁它的“監獄”。
科西嘉、馬耳他、突尼斯和塞浦路斯組成了這所監獄的“鐵窗”;
直布羅陀和蘇伊士成了守衛著監獄的“大門”;
希臘、土耳其和埃及都隨時打算完成包圍它的“鎖鏈”;
意大利突破這一“監獄”的任何嘗試,都會受到英、法的制裁。
不過,大概是因為羅馬帝國盛世圖景實在太輝煌!不但德國千百年來一直惦記著沾光,連娶了拜占庭末代公主的俄羅斯沙皇都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
作為羅馬“直系血脈”的意大利自然禁不住誘惑。
于是,意大利走上了野心勃勃的逆襲之路。
回頭看看歐洲各國,要是沒個把殖民地,都不好意思跟老兄弟打招呼。
意大利參與帝國主義殖民競賽的時間有點晚,大家分的差不多了,此時,留給它的只有埃塞俄比亞,只好將就了。
不過,意大利想得很美,希望以此為基點,建立自己的非洲帝國。
然而,它的國力好像撐不起這么大的野心。
“鐵血宰相”俾斯麥如此評價:
“意大利帶著極大的胃口,卻是滿嘴蛀牙地來到非洲。”
阿杜瓦戰役中深陷困境的意大利軍
果真,1894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兩年后,在與埃塞俄比亞的阿杜瓦戰役中,意大利慘敗,戰死4000多人,還要賠款1000萬里拉。
意大利“幸運”成了近代唯一被殖民地打敗的歐洲國家。
3
意大利人民要雄起,法西斯來了
意大利在對外擴張中屢屢失敗,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蔓延全國,掌權的自由主義政府越來越無力應對新局勢。
這屆老百姓非常不滿。
他們呼喚一個強力政府,能帶領意大利像同期統一的德國一樣雄起。
鼓吹獨裁、擴張的法西斯主義趁機得了勢。
墨索里尼邁著法西斯招牌“鵝步”
上臺后,法西斯政府實施國家干預政策、發展重工業,實現了財政盈余,失業率甚至降到了零,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墨索里尼的聲望如日中天。
當時,意大利有這樣一句諺語:
“你怎么批評墨索里尼都行,起碼他讓火車準點發車。”
在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之前,意大利的工業產量幾乎翻倍,達到了列強的平均水平。
列強工業產量對比
來源:湯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
小富起來,顯然無法滿足意大利人的胃口。
把持政局的法西斯說:要強軍!
于是,意大利開始大幅提高軍事預算,甚至趕上了一流強國。
在1926至1940年間,意大利的總軍費達到了英國的80%,法國的97%(有段時間,其軍費甚至達到英國的90%,比法國多出23%)!
要知道,同期,意大利的國家財政收入僅為英國的24%,法國的42%。
意大利果然是用生命在戰斗!
墨索里尼下足了血本,勢要恢復羅馬帝國的萬丈光芒。
德國的強大讓他眼紅不已,希特勒對這位法西斯“老前輩”表現出的景仰之情更讓他飄飄然。
因此,他迫不及待地和德國結了盟,盼望著共同發家致富。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元首”難得地露出了笑容
4
承包了二戰所有的搞笑任務?
1939年,歐洲戰火燃起時,意大利顯然沒準備好——國內儲備的鋼材只夠用14天,煤炭50天,鐵礦石180天。
當希特勒要求意大利參戰時,墨索里尼列出了一份長長的“物資清單”,從石油鋼鐵木材到高射炮,幾乎要了個遍。
用他女婿齊亞諾的話說:
“這張清單足以氣死一頭牛,如果它認字的話。”
坑岳父小能手: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曾任意大利外交部長
墨索里尼知會希特勒,意大利得到1942年才能做好準備。
然而,眼看著德意志戰車所向披靡,墨索里尼坐不住了——要是被德國遠遠甩在身后,還有啥臉面分贓、談條件?
于是,1940年6月,墨索里尼著急忙慌地向英、法等國宣戰了。
他的第一個對手是法國。
法國曾與意爭奪地中海的利益,一直被視作宿敵,意大利戰前部署一直是以法國為目標。
當時,法國已被德國打得無力招架,搞掂法蘭西,應該毫無懸念。
然而,意大利人不甘心劇情如此平淡。
他們從馬奇諾防線上的堅固據點“孚日要塞”開始仰攻,形象點說吧,這好比“抓住敵人步槍上的刺刀”,根本攻不下來。
這位十分擅長黑自己岳父的女婿在日記中寫道:
“墨索里尼已經十分丟臉,因為我們的部隊還沒有前進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也沒有能夠向前推進,還停在法國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陣地前。”
直到停戰,2/3的意軍還沒能看到法國邊境。
“馬奇諾防線”的內部構造
墨索里尼又精心挑了一個“軟柿子”——希臘。
然而,又讓圍觀群眾大跌眼鏡的是,居然不到1個月,意軍就被希臘打退了!
后來還是德國入侵希臘,才幫墨索里尼贏下這場戰爭。
當然,希臘對意大利非常不屑,只肯向德國投降,投降儀式上都不許意方代表在場。
墨索里尼本來就是怕被希特勒比下去才潦草宣戰,這結果,心里苦得很!
墨索里尼的“作死”之路還沒完。
在歐洲折騰之余,意大利沒忘了非洲。
墨索里尼想將埃及、肯尼亞、英屬索馬里、蘇丹都收入囊中。
這無疑是損害了英國的利益,兩國在非洲兵戎相見。
戰爭初期,意軍在兵力和飛機等重要裝備數量上明顯優于英軍:
意軍在北非有21.5萬人,東非則有22萬人,英軍只有約5.5萬人。
1941 年,英屬南非部隊在東非戰場俘獲了意大利軍旗,士兵喜笑顏開與之合影
然而,英軍采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方式,給意軍迎頭痛擊。
意軍被嚇破了膽,士兵一打仗就鉆到戰車底下不敢出來,看到英國士兵就想投降,甚至為了爭先逃跑而大打出手。
1943年,隱蔽在突尼斯仙人掌叢中的意大利炮手
庫叔一度懷疑他們是在研制仙人掌口味的意大利面
5
意大利人表示:這事很冤!
二戰,成就了意大利“世界戰爭史上最狠豬隊友”的名聲。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并非所有意軍都不堪一擊。
有些精銳部隊拿著“龍套”的角色設定,居然打出了威風,如著名的“阿里埃特”裝甲師、“弗格爾”傘兵師等。
意軍中還有一支王牌——“神槍手步兵團”,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重創英軍,俘虜數百人。
隆美爾稱贊他們說:
“德國步兵震驚了世界,意大利神槍手步兵震驚了德國步兵。”
北非戰場上紀念神槍手步兵團的石碑,碑文為“缺乏運氣,而非英勇”
“阿里埃特”裝甲師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戰至最后一人。
“阿里埃特”裝甲師裝備的菲亞特M13/40型中型坦克
“弗格爾”傘兵師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英勇抵抗,4000人中只有306人幸存,被丘吉爾稱為“沙漠雄師”。
在血腥的東線戰場,意大利人也表現出英勇的一面。
在烏克蘭,意軍攻占了斯大林諾(現頓涅茨克)等地,俘虜10萬蘇軍,繳獲大量裝備。
后來,德意聯軍節節敗退,在尼古拉耶維卡村,缺衣少食、幾乎彈盡糧絕的“特倫托天拿”山地師被蘇軍包圍。
他們展開了殊死搏斗,3萬人中只有4000人突圍。
在最后關頭,萊瓦伯尼高呼:特倫托天拿,前進!
我們的海空軍,很硬!
在地中海,意大利海軍切斷了英國本土和殖民地間的交通線,給其艦隊、商船帶來巨大威脅;
潛艇部隊更是屢建奇功,開戰三天,就擊沉了英國巡洋艦“卡里普索”號;
放眼整個二戰,意大利潛艇平均擊沉盟國商船的噸位,也遠遠超過德國潛艇;
意海軍還負責保障本土到北非的運輸線,共運送了30余萬人次的兵員和近4萬噸物資。
空軍也戰績頗豐。
意大利曾誕生過卓越的軍事理論天才——杜黑,他提出的制空權理論,直接改變了兩次世界大戰的進程。
1911年,意大利在對土耳其的戰爭中使用了飛行器,開啟了人類空戰的歷史。
二戰期間,意大利是最早研究空降并組建“傘兵”的國家。
意大利人還熟練運用空氣動力學知識,設計出一批速度快、又牢固的戰機,在當時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比如菲亞特G55,被德軍譽為“軸心國最好的飛機”。
菲亞特G55
雷賈尼RE2005在俯沖時飛出過980km/h的極限速度,創造了活塞式飛機的記錄,至今沒被打破。一般飛機到這個速度已瀕臨解體。
雷賈尼RE2005
SM79魚雷轟炸機是二戰中意大利最成功的轟炸機,英國人憤怒地稱其為“該死的駝背”。
SM79魚雷轟炸機
6
超級背鍋俠:你們不懂我傷悲!
由上可見,意軍并非完全不善戰。
那么,他們為何表現得如此讓人啼笑皆非呢?
提起來,還真是一把辛酸淚。
德國的鍋,我們背!
因為窮,二戰時,意大利只能當德國的“小配角”,干些人家不愛干的臟活、累活,不僅如此,還得時刻準備著被坑。
在非洲戰場,軸心國的物資運輸都由意大利負責。
總運載能力還不到英國的1/5的意海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參戰一年多,就已損失了130萬噸運力。
后勤要做,打仗也少不了。
意軍主要以步兵為主,機械化程度很低,機動性差,只能采取靜態固守的打法。因此,戰場主動權屢屢落到英軍手中。
雪上加霜的是,意軍還得把少得可憐的車輛用于物資運輸,就這樣,德國還總是懷疑意大利為了保全自己的戰艦和商船,沒有盡職盡責。
德國人根本沒看上這個小伙伴。
1942 年 12 月從斯大林格勒撤退的意大利第八集團軍
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事先都沒跟意大利商量。
墨索里尼雖然很不滿,但也派出10個師共22.9萬人,組成“意大利第8集團軍”支持盟友。
在斯大林格勒的關鍵戰役中,意軍負責掩護側翼近200公里的漫長戰線。
到了1943年1月蘇軍全線突破時,德國人卻拒不供給任何機動運輸工具,意軍損失慘重。
另外,跟網絡上盛傳的段子所描述的內容不同,意大利陸軍伙食特別差。
午餐肉罐頭被德軍戲稱為“墨索里尼的屁股”,壓縮餅干則稱為“水泥塊”,難吃程度可想而知。
一起行軍時,意大利士兵經常向德軍要東西吃。
墨索里尼非常好戰。
受“以戰促統”觀念的影響,他寄希望于通過戰爭解決意大利的所有問題。
墨索里尼在希臘前線
但是,他又嚴重缺乏軍事指揮能力。
比如,他將所有飛機都調撥給空軍使用,禁止海軍使用航空兵,造成海空軍矛盾激烈,不能協同作戰,甚至屢屢發生誤擊事件。
他的戰略眼光很短淺,使意大利錯失了發展良機。
航空母艦在1918年就問世了,但墨索里尼對這種新式武器毫不重視,甚至天真地認為:意大利本身就是一艘“巨大且永不沉沒的航母”,因此拒絕發展這種戰爭利器。
在這位最高領導人的帶領下,意大利人辛辛苦苦地搞出了一堆善于賣萌的奇葩武器:
比如,1931年發明的卡普羅尼涵道式活塞螺旋槳動力試驗機,最大的特點是把螺旋槳放到飛機的肚子里。
卡普羅尼涵道式活塞螺旋槳動力試驗機
比如史上最“迷你”的戰車——意大利MIAS單兵突擊車,在強大的“鋼鐵洪流”面前,恐怕只有瑟瑟發抖的份兒。
史上最mini的戰車-意大利MIAS單兵突擊車
此外,他的獨裁統治造成軍隊效率低下、貪腐盛行,高層利用職權與軍工企業相勾結,將領思想保守,還停留在一戰的塹壕戰思維。
內部“貧富差異”還很嚴重,“士兵在餓著肚皮作戰的時候,多數的軍官吃的還是好幾道菜的正餐”。
打起仗來,意軍戰斗力可想而知。
但墨索里尼心比天高。
于是,無數普通意大利人不得不為這個“能讓火車準點”的國家元首買單。
7
“常敗軍”是這樣煉成的
意大利在二戰中的糟糕表現,除了“背鍋”不止,究其根源,實在是實力所限。
首先,意大利不是羅馬帝國。
放眼歐洲,意大利堪稱列強中的最弱國,在歐洲根本沒有話語權。列寧稱之為“貧窮資本主義”。
與擁有超級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羅馬帝國“巨人”相比,意大利只是一個“瘸腿的小個子”。
南部和北部存在巨大差距,北方工業發達,南方卻還停留在農業社會,90%以上人都是文盲。
上世紀20年代,意大利雖努力發展經濟,也迎來過短暫的繁榮,但終究無法擺脫農業社會的本質,經濟主要依靠紡織業等傳統產業發展。
另外,自身和僅有的幾塊非洲殖民地資源匱乏,煤、石油、天然氣、金屬等戰略資源全仗進口,根本無法支持戰爭機器運轉。
來源:湯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
第二,貧窮后遺癥——裝備落后、缺乏訓練。
意軍很多裝備還是一戰時的“古董”。
主要是適合山地作戰的超輕型坦克,裝甲、薄弱,在英軍坦克面前毫無招架之力,被意軍士兵戲稱為“自動推進棺材”。
隆美爾稱:
“想到意大利元首居然把這樣破銅爛鐵式的裝備交給他的軍隊去前方作戰,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這話說出了很多意大利士兵的心聲。
阿拉曼戰役中英軍檢查被擊毀的意軍坦克,隆美爾稱其“又小又爛”
意軍“只夠應付一個殖民地性質的戰爭,最多能剿滅一些叛亂民族”,根本應付不了現代戰爭。面對英軍的猛攻,意軍成了“逃跑軍”、“投降軍”不足為奇。
阿拉曼戰役中一群被俘的德意聯軍士兵
另外,德國人看不上意大利,意大利人也并未將德國當作盟友。
“迷之自信”使意大利人認為阿爾卑斯山以外的國家都是野蠻國家。
于是,他們寧肯丟棄大量物資、讓它們生銹,也不許德軍使用。
在這種情況下,兩軍協同作戰訓練無從談及,誤傷友軍的事時有發生,實力遠遜德軍的意軍自然吃虧。
第三,認同,幾乎沒有。
一方面,沒有認同,意軍自然不樂意為國奮戰。
上文提到過,意大利到1871年才真正成為一個國家。
在此之前,邦國林立, 老百姓熱愛自己的家鄉,對統一的“意大利”國家反倒沒什么感覺,自然不愿為之殊死戰斗。
盟軍攻占西西里的時候,意軍怕對家鄉造成破壞,不愿抵抗。
另一方面,意大利人對法西斯那一套也不買賬。
之前,老百姓支持墨索里尼,是因為他切實提高了生活水平,可不是愿意為了他的擴張野心埋葬自己。
于是,大家都以保命為先,軍官動不動就捆好行李準備回家,士兵拆下機槍準備投降。
據美國老兵回憶:
“意大利士兵打仗不行,但排著整齊的隊列走向戰俘營的樣子絕對是世界一流。將軍帶頭走在隊伍的前列,猶如閱兵一般。”
“當了俘虜卻興高采烈地連唱帶跳還拉琴”。
第四,堅持不懈享受生活。
意大利沒有羅馬帝國的實力,但是卻把其令人發指的享樂主義學了個十成十。
比起法西斯和戰爭,他們更關心美食、服飾、建筑等享樂品。
即使在戰爭中,意大利人也不會放棄舒適度。
他們有一句諺語叫:“要享受無所事事的快樂(Dolce Fa Niente)。
隆美爾看不上意軍的武器裝備,對意大利產的旅行車倒是很滿意:“意大利人對于制造這種東西倒是頗為拿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