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導讀】:近日貿易爭端暫時休兵的利好消息尚未消化,華為首席財務官、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在特殊時點于加拿大被捕,并被要求引渡到美國受審。被捕理由是華為涉嫌向伊朗出售美國管制物品,加拿大應美國要求而為。這使得中美經濟關系又添變局。從制裁中興公司到逮捕華為首席財務官,美國對華經濟戰(zhàn)略似乎呈現出這樣一個特征:利用中方具有談判意愿的機會,定點清除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公司,達到破壞2025中國制造計劃目的。此文梳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圍獵華為的歷史,讓我們知道美國為何要處心積慮、伺機而動,非定點清除華為不可的原因以及他們窮盡一切手段的圍獵方式。文章原載“尋瑕記”公眾號,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發(fā),供諸君思考。
《金史·宣帝紀上》:“戊子,禁軍官圍獵。”——是為題
▍群雄逐鹿的圍獵場
美國、澳洲、韓國、印度、日本、英國、俄羅斯、加拿大的諸國硝煙。
01.
1898年,戊戌年,一場前后維持了103天的變法在中國大陸推行,最終以流血失敗而告終,兩個甲子過去了,戊戌變法仍有很強烈的現實意義。
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京;隨后,搖搖欲墜的清王朝政府與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政府,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后簽定了一個不平等條約,史稱《辛丑條約》,條約規(guī)定的賠款,史稱“庚子賠款”。
至此,清王朝在西方列強的圍獵中,徹底淪為帝國主義的工具。
1987年,丁卯年,一個叫任正非的轉業(yè)軍人,懷揣兩萬一千塊,南下深圳創(chuàng)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今天,華為以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的營業(yè)額,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電信基礎設備、手持終端及企業(yè)服務供應商。
圖片來源 華為2017年財務報表
華為電信基礎設備28%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足以傲視群雄,過去一年,華為是全球電信基礎設備供應商中,唯一一家持續(xù)增長的企業(yè)。
2017年電信基礎設備市場占有率
手機市場,華為以全球10%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前三。
2017年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
芯片市場,由于“中興事件”的爆發(fā),和華為手機的熱銷,逐步走入大眾視野。海思半導體(HISILICON)芯片在2017年度全球芯片營收中,首次進入前十,且位居中國第一。海思半導體是華為的全資子公司。
2017年IC設計公司排名
在任正非看來,華為的目標是全球服務,也實現了服務全球。
2017年度報告中,華為這么寫到:“截至2017年底,華為在全球已部署120多張4.5G網絡”、“截至2017年底,華為已為150多家運營商部署WTTx網絡”、“華為積極利用智能化和數字技術構建高效交付體系和相關能力,為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500多張網絡提供專業(yè)服務。2017年成功交付8,000多個項目,持續(xù)打造穩(wěn)健網絡,并為全球200多個重大事件提供通信保障”。
華為營業(yè)額、業(yè)務構成結構
在華為的業(yè)務構成中,電信運營商基礎設備業(yè)務占了近50%;營業(yè)額構成中,國際業(yè)務占比接近50%,可以說,華為是中國全球化最成功的公司。但是,缺失了美國市場的華為,算不上真正的強大,也稱不上真正的世界級企業(yè)。
2018年,戊戌年,距離下一個戊子年還有50年,但是,華為在一場角逐中,正在旋渦中心承受巨大壓力,雖不是戊子年,華為顯然已在“被圍獵”。
02.
與分散的歐洲電信設備市場不同,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至今仍然是華為不可攻破的城池。圍繞在這個城池之外的圍墻,美國設立的無比堅固。
2001年任正非在《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的文章中說到:華為正面臨著一種機會與危機?我們經歷了10年的積累,以客戶化的解決方案為先導的產品體系有了較大的進步,有希望搏擊世界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檢驗自己,我們就有希望保持業(yè)界的先進地位,就有希望向世界提供服務。我們不盡快使這些產品全球覆蓋,其實就是投資的浪費,機會的喪失。
然而——
2018年1月10日,美國,華為CES新品發(fā)布會,對于華為來說,本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紀念日,但是AT&T在發(fā)布會前一天傳出消息:取消與華為達成的Mate 10官方銷售合作。Mate 10是華為當季推出的旗艦手機。在稍后的采訪中,華為BG負責人余承東回應到:“目前正在開一個緊急會議,對于和AT&T的合作暫無更多回應。”隨后,BESTBUY等銷售渠道,逐步下架華為相關產品。
公開數據顯示,華為的電信基礎設備在美國市場的占有率,已經被歸入到“Other(其他)”類目,華為的手機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僅有0.5%,排在中興小米之后,甚至不如TCL及酷派。
2018年3月23日,美國發(fā)布針對中國的“301調查報告”,中美貿易戰(zhàn)正式開打。
2018年4月16日,美國《紐約時報》發(fā)布署名文章稱:美國就華為是否違反了對古巴、伊朗、蘇丹和敘利亞的貿易禁令展開了調查。
2018年4月17日,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拋出了一份禁購令:將禁止美國運營商使用聯邦補貼,購買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公司的設備。這項規(guī)定,進一步壓縮了華為在美國市場的空間。
2018年4月19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fā)布報告稱,中國政府“可能支持某些企業(yè)進行商業(yè)間諜活動”,以提高中企競爭力并促進政府利益。華為赫然在列。
華為及中興在美被調查 圖片來源:網絡
同時,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多部門、多次拒絕華為以收購美國公司的方式進入美國市場——即便是收購合資公司也未能通過。
華為在美并購屢次被否
下架、禁購、調查、并購受阻,華為在美國這個“磕牙”的市場持續(xù)受挫并非一時一事。自1999年,華為在達拉斯開設第一個研究院開始,近二十年來,即便華為在美設立了數個研究中心,以及數十個辦公室,雇傭了上千的當地員工,華為依舊被美國排斥在核心供應商之外。
03.
澳大利亞,獨占一塊大陸的國家,南太平洋最大的電信市場。
長期以來,華為一直都是澳大利亞各電信公司的重要供應商,2017年的收入超過6億澳元(約合4.45億美元),員工超過700人。華為在澳4G市場的份額約為55%。澳大利亞,成為全球第一個以“安全”為由禁止華為參與電信運營商5G組網建設的國家。
2018年8月23日,澳大利亞財長兼內政事務代理部長minister Scott Morrison 和通訊部長Mitch Fifield在一份聲明寫到:任何“有可能受制于與澳大利亞法律相沖突的外國政府的法外指示的公司“的參與,都會帶來太多風險。
雖然華為和中興通訊(ZTE)沒有在這份聲明中被直接點名,但澳大利亞政府已經通過聲明向國內的運營商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在涉及第三方供應商參與5G網絡,包括將網絡向成熟的5G網絡的演變中,政府期望TSSR (電信行業(yè)安全改革)的責任得以應用。”
翻譯成大白話:我們兩人代表政府苦口婆心說了這么多,大家就不要再采購華為及中興的設備了,澳大利亞禁止華為中興參與接下來的5G網絡的建設。
早在2012年,華為就曾因“安全擔憂”而被禁止向澳大利亞投資額達490億澳元的國家寬帶網絡(National Broadband Network)供應設備。坐實了澳大利亞在5G網絡建設的建設中,充當了美國“打手”的這一事實。
禁令聲明發(fā)出后,華為做出了及時的回應和積極的溝通,但收效甚微。禁令的實施還有待后續(xù)落實,但是,澳大利亞作為首個官方出具文件,禁止華為參與其電信運營商5G網絡建設的國家,所造成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華為澳大利亞公司回應截圖
中國外交部網站截圖
同一天,《華爾街日報》刊文表示:澳大利亞禁止中國電信企業(yè)華為和中興通訊參與該國5G移動網絡建設,與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保持一致,這凸顯出對中國政府可能實施網絡間諜活動的擔憂。
在西方法律制度下,由政府發(fā)布的官方性聲明,會作為指導性條文,納入相關行業(yè)規(guī)范中。相形之下,無論華為還是中國政府的回應,都顯得很無力。
04.
韓國,東北亞最成熟、網絡速度最快、網絡覆蓋率最大的國家。
2018年6月,韓國的最大運營商SK Telecom公布了5G設備供應商的名單,原本最有優(yōu)勢的華為卻意外落選,最終由愛立信、三星電子和諾基亞取而代之。此前,美國的三大運營商也是將自己的訂單分別給了三星、愛立信和諾基亞三家。SK Telecom成為全球第一家將華為剔除出5G網絡建設供應商的主流運營商。
韓國是三星的大本營,三星自2007年進入電信基礎設備市場,2017年三星電子的電信設備業(yè)務收入達到35億美元,同比增長60%,而營業(yè)利潤同比增長186%至5.42億美元,全球市場占有率4.1%。隨后抓住3G、4G的發(fā)展機遇,迅速成為韓國主要三大公司供應商。
圖片來自網絡,數據未經考證
SK Telecom成為全球第一家主流運營商中,撇開所謂的政府引導及政策限制因素,公布的供應商名單沒有華為的公司。這一行為帶來的影響,不亞于澳大利亞政府發(fā)布聲明禁止華為參與在澳5G網絡建設。原因有三:
1 企業(yè)是項目實施的主體,在非官方授意的情況下,在采購名單中剔除所謂的“風險供應商”, SK Telecom,作為韓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做出這樣的商業(yè)采購決定,釋放出的市場信號和示范效應,會讓其他市場參與者更為審慎或進行風險規(guī)避。
2 企業(yè)通過“自主”的商業(yè)行為,在政治層面,可以替政府把“禁止使用”變?yōu)槊耖g行為,換言之,企業(yè)直接承擔潛在的政治風險,讓本國政府免于對方政府的指責和開罪。
3 由財閥控制的大型國際企業(yè),擁有不亞于政府的資源和能量。由于財閥與財閥間、財閥與政府間千絲萬縷的關系,由財閥來作為政府意志的代言人,會給社會公眾及其他關聯企業(yè)帶來聯動效應。
基于以上分析,在接下來韓國第二大運營商KT、第三大運營商LG Uplus的采購中,華為被排斥也只是時間問題了。即便韓國政府一再表示沒有計劃阻止華為參與競標,但實際上韓國企業(yè)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韓國政府的意志:全面禁止華為進入韓國市場。
05.
印度——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國,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發(fā)展中國家。GDP增速僅次于中國的人口大國。
印度1965年以來GDP增長率(圖片來自世界銀行報告)
印度目前是世界第三大單一電信市場,其用戶基數在過去的十年半內強勁增長。印度產業(yè)政策促進部(DIPP)公布的數據顯示,用戶基數的不斷增加吸引了不少外商直接投資——2000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間,該行業(y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總數約239億2000萬美元。
印度電信用戶數增長圖(單位:百萬)
1999年,華為在印度班加羅爾設立研發(fā)中心,2001年,印度班加羅爾研發(fā)中心獲得CMM4級認證,次年獲得CMM5級認證;2006年,華為在印度成立工廠,2010年追加投資,2016年在印度本土生產華為手機上市,至今運營已超過10年,雇傭當地員工超過6000人。2017年,華為最大的全球服務交付共享中心(GSC)在班加羅爾成立。
無論是投資節(jié)奏、投資強度還是當地雇傭,華為都很重視在印度的發(fā)展,首先是運營成本比在中國低,其次,印度市場發(fā)展?jié)摿Υ?,依照華為強大的營銷能力,印度市場還大有可為。
但是華為在印度依然“道長且阻”。華為2017年的印度收入約為12億美元。其中終端業(yè)務貢獻大約2.5億美元,企業(yè)業(yè)務貢獻3000萬至4000萬美元,其余來自電信業(yè)務。在電信基礎設備方面,華為面臨的是挑戰(zhàn)思科、諾基亞、愛立信、三星等巨頭的霸主地位;手機業(yè)務方面,面臨著國內出海企業(yè)小米、vivo、oppo、一加等企業(yè)的激烈競爭。在政策方面,華為被印度通信部多次折騰:
2006年建廠時拖了一年,因“安全問題”多次反復,最后在接受當地政府監(jiān)督的前提下得以成立工廠。
2010年6月28日,印度政府正式修改了電信安全協定,印度電信運營商可恢復進口中國電信設備,但部分條款更為嚴苛,出于安全原因,所有電信設備供應商必須共享源代碼和設計細節(jié)。若安裝后發(fā)現安全問題,設備供應商須繳納與合同等額的罰款,采用該設備的電信運營商也會被罰5億盧比(1美元約合72盧比)。印度通信部官員表示,源代碼和設計細節(jié)將會以加密形式保存在代管賬戶,并只在出現緊急安全事件時使用。
2018年9月14日,印度通信部(DoT)發(fā)布聲明,禁止華為和中興參與印度的5G應用試驗合作。印度通信部秘書長Aruna Sundararajan表示,已經就5G技術試驗合作告知思科、三星、愛立信、諾基亞和各家電信運營商,并得到了積極回應,同時將華為排除在外,原因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中興也已經被印度排除。
印度通訊部聲明文章(圖片來源:印度The Economic Times網站截?。?span lang="EN-US">
鑒于政府對印度電信市場的干預,可以預見的是,在印度公布的5G進程中,華為的位置已經岌岌可危了。
在華為稍后的回應中,華為聲稱“華為從未收到任何政府要求華為配合政府情報工作的要求。中國也沒有任何一部法律規(guī)定中國企業(yè)必須配合國家的情報工作。對中國相關法律的錯誤和片面的理解,不應該成為政府擔憂華為的依據。”
中國外交部在稍后的例行記者會上做出回應,但回應內容依舊沒有任何說服力,依舊對無法改變市場的憂慮。
中國外交部網站截圖
06.
日本——東北亞第三大電信市場,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2005年,華為在日本成立“華為技術日本株式會社”,2007年設立終端部門,同年在日本上市了第一款面向消費者的數據通信終端。隨后,華為在日本市場陸續(xù)推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無線路由器、可穿戴設備等創(chuàng)新產品。根據IHS Markit Technology的數據,2017年,華為和中興在日本電信設備市場的市場占有率約9%。
《產經新聞》2018年8月26日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日本政府計劃禁止中國兩家通信公司華為和中興參與建設信息系統的投標活動,原因是基于“安全保障”考慮,美國和澳大利亞均把這兩家中國企業(yè)視為“問題公司”。在應對泄露機密情報、網絡攻擊等方面,日本政府意在和其他國家保持“步調一致”。該媒體是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媒體。
2018年8月27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做出回應。
中國外交部網站截圖
全球數據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的一項研究認為,日本和韓國將成為5G技術發(fā)展的引領者、先導者:2019年,全世界5G連接的43%將發(fā)生在這兩個國家之中。全世界5G技術的增長至少是最初的增長來源于針對當前寬帶所進行的替代和補充的固定無線接入服務的快速實施。這家機構基于多個方面的指標進行了運營商領先發(fā)展的評估排名。
評估顯示:世界5G發(fā)展領先指數的前五大運營商是:NTT DoComo(日本)、SK電訊( SK Telecom,韓國)、LG U+(韓國)、韓國電信(KT)和軟銀(日本)。因此,位于東亞的日本、韓國移動運營商占據了這個榜單的前五名,所以日本、韓國也順理成章地成為5G建設的最為領先的地區(qū)。
所謂無風不起浪,美日韓作為眾所周知的同盟,在美國通過各種手段全面封禁華為的情況下,作為美國的馬前卒,日本、韓國的選擇,可能政治象征意義遠遠大于商業(yè)利益選擇。
07.
2018年7月19日,英國情報機關"政府通信總部"(GCHQ)監(jiān)管的華為網絡安全評估中心監(jiān)督委員會(HCSEC)發(fā)布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廠商華為為英國電信領域提供的眾多關鍵設備,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風險。
華為隨后回應表示:"HCSEC的獨立運作既穩(wěn)固又高效。監(jiān)督委員會也在我公司的工程流程中發(fā)現了一些待改進的方面。我們對這一反饋非常感激,并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網絡安全問題依然是華為的最優(yōu)先事項。"
2018年8月20日,俄羅斯《生意人報》在引述政府官員透露消息稱,俄羅斯政府將要求對包括華為和中興在內的外國電信設備供應商進行強制標記,并禁止中間商對這些設備進行進口。
華為未作出回應。
2018年3月19日,加拿大當地媒體《環(huán)球郵報》報道,本月早些時候,加拿大前安全情報局(CSIS)局長埃爾科克(Ward Elcock)、法登(Richard Fadden),以及前通信安全機構(CSE)主管亞當斯(John Adams)三人聯名向加拿大政府發(fā)出警告,希望提防華為,并切斷同他們的聯系。
華為未作出回應。
▍為什么是華為?為什么是中國?
08.
華為,這個從來沒有打過“感情牌”,從來沒有提過“國貨”及“愛國”情懷的企業(yè),即便身后有日益強大的中國,有14億人的潛在消費者及支持者,有讓人羨慕的服務,有一定的價格優(yōu)勢,有一定的技術優(yōu)勢,甚至已經成為行業(yè)標準的起草者之一,行業(yè)的主要供應商之一,行業(yè)主要的技術專利持有人和技術貢獻者,但是,依舊阻止不了華為正在成為一匹行業(yè)內狂奔的“鹿”,天下爭相“逐”之,并非追逐,而是“驅逐”。
新的世界格局正在進行著大規(guī)模的洗牌。很明顯,所有國家(或地區(qū)、團體)已經在進行分化及站隊。經濟、貿易離不開政治,這一點作為企業(yè)是沒辦法改變的,畢竟這是國家層面的問題。而且,鑒于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單一政黨領導的政府和多黨輪流執(zhí)政的政府也有千種不同。
然而,國際資本是不分國界的(但是技術絕對是分國界的)。華為獲取的利潤過高后,勢必會引起通信行業(yè)的警惕,何況,華為是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yè)——由員工100%持股,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本土出口企業(yè)。(下圖中,華為終端(東莞)有限公司為華為全資子公司)
中國大陸出口前排名(圖片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
在這場圍獵中,有美國這樣的對手,有澳大利亞這樣的“打手”,也有日韓這樣的鄰居,更有俄羅斯這樣的“戰(zhàn)略伙伴”,是什么讓華為雖貴為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電信設備服務商;市場占有率第三的手機供應商,卻依然成為全球圍獵的對象呢?
第一,政治正確。在已經可見的官方、非官方發(fā)布的信息中,存在著濃厚的政治聯盟的味道,無論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日美聯盟(參見《美日安保條約》)、美日韓聯盟、美澳聯盟、英美聯盟、日美澳同盟、印度洋-太平洋聯盟(印太聯盟)等,還是大家不知道的“五眼聯盟”“英聯邦”等。他們協同作戰(zhàn)、互相支持或依托,且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的政治正確基本上能代表這些國家的關鍵領域的選擇。
在5G網絡建設方面,華為與全球最大的50家電信運營商中的45家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華為與當中有超過一半的電信運營商都已經在開始部署5G場景的網絡,5G更快、更安全,但5G的主導權不再是西方國家所統一,核心標準已不再唯一性的掌握在西方主流國家手中。當這些國家的核心成員國——尤其是美國發(fā)出全面禁止的口號后,在特朗普政府“America First(美國優(yōu)先)”的外交思想下,美國擔心其建立起來的游戲規(guī)則及控制權被打破,因而進一步加速封殺力度與加大封鎖范圍。
第二,國際資本。全球十大電信運營商,除中國移動(第一)、中國電信(第十),其他八家都是歐美企業(yè)或歐美財團直接控股,其中包括Verizon(美國,第二)、AT&T(美國,第三)、Vodafone(英國,第四)、NTT(日本,第五)、Softbank(日本,第六)、T-Mobile(德國,第七)、Telefonica(西班牙,第八)、TIM(墨西哥,第九),全球主要電信基礎設備供應商,除華為(第一)、中興(第四)外,全是歐美企業(yè)或歐美財團直接控股公司,包括Ericsson(瑞典,第二)、Nokia(芬蘭,第三)、SAMUNG(韓國,第五)??梢钥吹?,除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其他都是國際上多地上市的企業(yè),是資本家的玩具。華為的強大,蠶食了別人的利潤,“奪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古訓誠不我欺。
第三,行業(yè)主導權。電信基礎設備一直是西方國家把控,中國市場在電信基礎設備行業(yè),經歷了混亂的“七國八制”時代,經歷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并跑、5G引領”的漫長過程。
簡單的來看一下國際通訊標準的發(fā)展史,通信行業(yè)儼然是大國競爭的主戰(zhàn)場之一。
1G時代,中國只能看到混亂的供應商和設備,以及熟知的大哥大,全球只有一個通信標準,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
2G時代,全球制定了2個標準,一個歐洲主導的GSM,一個是美國主導的CDMA,另外日本還自己構建了一個標準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因得不到國際電信基礎設備供應商的支持且日本國內市場無力支撐,最終在日本以失敗告終,這個標準后來由中國電信引入到中國,變成了風靡一時的小靈通。
3G時代,國際電信聯盟(ITU)先認證三種標準,UMTS、CDMA2000、TD-SCDMA,中國的TD-SCDMA終于有了一席之地,但是美國并沒有放棄對3G的全面掌控,在已有的UMTS和CDMA2000的基礎上,通過英特爾向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并強行通過WiMAX的第四種標準,結果和日本的PDC一樣因為得不到國際主流電信基礎設備商的支持而沒落。
4G時代,標準是由3G演進,原則上有三個:LTE FDD、LTE TDD、WirelessMAN-Advanced,但是因為代表美國提出標準的企業(yè)英特爾的退出,WirelessMAN-Advanced 已經忽略不計,就剩下LTE-FDD、LTE- TDD ,而TD-LTE標準基本上就是中國人(中國移動承建)在玩,并且中國同一時期也向國內運營商頒布LTE FDD的牌照,以此為基礎,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4G組網,從4G開始,美國在通信標準上已經開始落后,只能靠收取核心專利費過日子了。
5G時代, 2016年11月17日國際無線標準化機構3GPP第87次會議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召開,中國華為主推PolarCode(極化碼)方案,美國高通主推LDPC方案,法國主推Turbo2.0方案,最終短碼方案由極化碼勝出,之前長碼由LDPC勝出,底層規(guī)范確立。華為提前在2016年 4月份宣布率先完成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第一階段的空口關鍵技術驗證測試,在5G信道編碼領域全部使用極化碼。歐洲人基本上放棄了5G標準,剩下中國人和美國人玩。
在5G的爭奪中,美國人憑借“專利基礎”而非“應用基礎”,由高通獲得了2016年10月5G標準第86次投票通過的結果,華為因一票之差落?。o論網絡怎么洗白聯想,都必須這么寫。)但是信道編碼方面,中國終于成為了標準的制定者,有趣的是因為這次投票,在2018年5月爆發(fā)了“聯想投票門事件”,網傳聯想(包含聯想及聯想子公司摩托羅拉移動)將關鍵票投給了高通,以換取隨后高通驍龍855手機旗艦芯片的首發(fā)機會,之前高通的旗艦芯片均由小米首發(fā),此次投票小米前后均投華為。
圖片來源見水印,如侵權請聯系筆者
華為的崛起,先后超過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北電網絡、摩托羅拉,并把三星、NEC、LG遠遠的甩在了身后。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原本自己建立起來的行業(yè),硬生生被后來者擠進來并占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市場,間接或直接的導致了這些公司的合并,并可能帶來利潤萎縮甚至破產、員工失業(yè)等經濟及社會問題。
第四,供應鏈機制。當地時間 2018年4月16日晚,美國商務部發(fā)布公告稱,美國政府在未來7年內禁止中興通訊向美國企業(yè)購買敏感產品。伴隨著貿易戰(zhàn)的背景,“中興事件”爆發(fā)。
美國商業(yè)部工業(yè)與安全局聲明
隨后,中興A股,H股雙雙停牌,中興發(fā)布公告稱“美國商務部工業(yè)與安全局(BIS)以中興通訊對涉及歷史出口管制違規(guī)行為的某些員工未及時扣減獎金和發(fā)出懲戒信,并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提交給美國政府的兩份函件中對此做了虛假陳述為由,做出了激活對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公司拒絕令的決定”“受拒絕令影響,本公司主要經營活動已無法進行,公司進入到“休克狀態(tài)””。
商務部發(fā)布在記者會上回應:中方密切關注進展,隨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yè)合法權益。
美國議員盧西奧在推特上表示:“如果美國不搞倒中興,就永遠搞不倒像華為這樣規(guī)模更大的公司”。那為什么美國僅通過一個部門的一紙“制裁令”就能讓一個中國第二的高科技公司、全球排名第四、美國排名第五的企業(yè)進入“休克”狀態(tài),不解除就是到了“等死”的狀態(tài)呢?這就是供應鏈機制。
美國議員盧西奧言論截圖
美國是全球第一個爆發(fā)“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的國家,受惠于里根政府推出的“星球大戰(zhàn)”的需求,全球第一根晶體管、全球第一塊芯片、全球第一張互聯網、全球第一臺計算機、操作系統、電話、手機等信息時代產品,均誕生在美國。美國通過全球化、制造業(yè)轉移、生產分工,站到了信息時代技術的頂端——也就是供應鏈頂端。歐洲、日本、韓國及臺灣排在了第二層,而中國,現在更多的還處于“組裝”階段。供應鏈斷供,導致無米下鍋,只有等死的命,而無反抗之力。
第五,知識產權。西方主流的行業(yè)玩家,已經建立起無比堅固的知識產權機制:知識產權法律法規(guī)、專利流氓公司、專利交叉授權等一系列方式,有效的保護了自己圈子內的玩家的利益,也有效的阻止了新玩家的進入。
標準規(guī)范給新進入者更為難以逾越的門檻,你要進入可以,先符合現有的標準,先達到現有的行業(yè)規(guī)則。電信基礎設備行業(yè)是最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業(yè),智力驅動才是行業(yè)玩家的準繩,沒有相關的核心專利、標準規(guī)范及話語權,最終就是出局或繳納費用。比如手機行業(yè)的“高通稅”就是最典型的專利及標準費用,高通通過專利授權及交叉授權,基本把控了行業(yè)的定價規(guī)則,你要用我的東西,即便你強大如蘋果,你也得繳納相應的費用。
第六,法律約束。美國圍繞公司運營,從聯邦政府到地方政府,從行業(yè)聯盟到工會,建立起了強大而完善的法律體系。加以政府部門作為法律背書,所有進入者都必須受當地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新進入者面臨的狙擊,首先就來自于“專利保護”相輔相成的法律條例。
2002年6月,華為在北美的子公司Future Way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辦的Supercomm2002商展會,會后,思科CEO錢伯斯面對媒體采訪時說道:“在今后幾年里,思科將只有一個競爭對手,就是華為!”。
華為第一次在美國受到的打壓,來自思科。2003年1月22日,思科向位于美國德州東部的馬歇爾鎮(zhèn)聯邦法院起訴華為侵犯其知識產權。在長達77頁的起訴書中,指控涉及專利、版權、不正當競爭、商業(yè)秘密等21項罪名,幾乎涵蓋了知識產權訴訟的所有領域。思科對外界宣稱,這是思科成立17年來的首次主動訴訟。而華為也表示,這是華為創(chuàng)立15年來第一次被外國企業(yè)起訴。在接下來一年半的時間里,通過反復多次的庭審、答辯,于2004年7月28日,華為、思科、3COM向得克薩斯州東區(qū)法院馬歇爾分院提交了終止訴訟的申請,這場國際官司結束。這一訴訟,給華為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1 延緩了華為數據通信產品進入美國的時間,為思科新的產品布局和市場阻擊策略的實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2 被迫同意修改指令界面、用戶手冊、幫助屏和部分源代碼,停止銷售有問題的產品,同意只在全球出售修改過的新產品。
3 為在專利等方面得到思科老對手3COM的支持,以極大的代價讓3COM公司獲得了雙方合資公司H3C(后被惠普收購)的極大利益。
第七,國際限制。1996年由美國牽頭,包含西方主要發(fā)達國家而成立的一個旨在控制常規(guī)武器和高新技術貿易的國際性組織,并簽署了一份協議即《關于常規(guī)武器和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的瓦森納安排》,簡稱“瓦森納協議”。該協議列舉了兩份禁運清單:
一份是軍民兩用商品和技術清單,涵蓋了先進材料、材料處理、電子器件、計算機、電信與信息安全、傳感與激光、導航與航空電子儀器、船舶與海事設備、推進系統等9大類;
另一份是軍品清單,涵蓋了各類武器彈藥、設備及作戰(zhàn)平臺等共22類。
對,別人不會告訴你,這份協議的內容就是為中國量身定制的。只說一個段子:
中國能生產什么,把什么做出來,那這個東西就會從“瓦森納協議”中移除,這個東西就會變成白菜價;如果中國不能設計生產的,需要進口的,那就到“瓦森納協議”里面對號入座,價格就是白開水賣茅臺價。
瓦森納協議封面
第八,技術壁壘。你是后發(fā)國家,你是新進企業(yè),你的優(yōu)勢在哪里?“中興事件”的慘痛教訓,因為一紙制裁,導致中國第二、全球第四、美國第五,擁有8萬多員工的企業(yè)“一夜休克”,國家層面被迫出面斡旋,接受罰款,接受監(jiān)督小組監(jiān)督,且監(jiān)督期限長達7年。因為一紙制裁,將中興的5G戰(zhàn)略硬生生的推遲了近三個月,更全面打擊到了中興整個鏈條上的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也給中興的“中興”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2018年05月,“中興事件”在風口浪尖之時,一則披露了2016年11月3GPP會議上,聯想及其子公司摩托羅拉移動投票始末的消息,將5G技術及其標準的制定內幕,大白于天下。聯系到上文的“供應鏈機制”,歸根結底還是缺乏技術研發(fā)投入的結果,沒有技術積累,只能受制于人。
1998年3月,華為歷時三年,審議通過《華為基本法》,《華為基本法》第二十六條:我們保證按銷售額的10%撥付研發(fā)經費,有必要且可能時還將加大撥付的比例。
可以說,沒有華為持續(xù)長達二十年的研發(fā)投入,就沒有今天華為的攻城拔寨。華為2017年財報顯示,華為研發(fā)人員約8萬名,占公司總人數的45%;研發(fā)費用支出為人民幣897億元,約占總收入的14.9%。這一數據,僅次于亞馬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位居全球第三。而同一時期,通信行業(yè)A股上市公司中研發(fā)費用前十的公司合計總額人民幣210.38億元。
圖片來自2018年5月4日《證券時報》
2012年,華為實驗室,任正非在談話中說道:“我們不要狹隘,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我們的目的要簡單一點。”
很樸素的話語,很簡單的道理。之后的結果就是華為海思處理器伴隨華為手機遍地開花,雖然在華為的核心供應商中,有超過一半的名字是美國公司,但如果類似中興事件發(fā)生在華為身上,面臨的實際影響會小很多。
華為是令競爭對手害怕的,持續(xù)的高研發(fā)投入、海量的專利申請及授權數量、5G標準起草者、5G組網的核心供應商,技術壁壘在這種高投入下,對華為的限制作用漸漸越來越小。很顯然,為什么西方集中對我5G產業(yè)進行圍堵封鎖?就是怕中企借助目前中國在5G技術上的領先優(yōu)勢,使中國未來數字經濟彎道超車,占據未來全球產業(yè)技術變革的前沿地位。
第九,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自蘇聯解體以后,美國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軍事、經濟、技術等各方面大大超過其他國家,通過貨幣、股市、信用評級、基金等金融手段,不斷的進行貨幣戰(zhàn)爭、不斷薅全球的羊毛,吸收全球的優(yōu)質企業(yè)前來美國上市;通過教育不斷的吸收和網絡全球的人才,建立起強大的研發(fā)智力基礎;通過不斷的對外戰(zhàn)爭,穩(wěn)固在區(qū)域內的影響力,攫取當地資源;通過全球的基地駐軍,散布了全球的軍事力量,充當了世界警察的角色;通過各種聯盟,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通過WTO、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主導世界的話語權。
那么,我要收拾你,咋滴?我要制裁你,咋滴?除了我,我一干小弟和我一起收拾你、制裁你,咋滴?
美國揮舞的制裁大棒,從來沒有離開過中國。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8月1日,美國聯邦政府公報網站發(fā)布文件稱,美國商務部將于當日起,以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家中國企業(yè)(8家單位及其36家附屬機構)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實施技術封鎖。
2018年9月21日,美國依據國內法案《通過制裁打擊美國對手法案》,宣布對中國中央軍委裝備發(fā)展部及其負責人實施制裁。此舉可謂史無前例,再次向全世界暴露了美國的霸權主義本質,也給當前本已復雜敏感的中美關系火上澆油。
堂堂一個國家的軍隊,美國都敢、都會、都能對其進行制裁,華為被美國的封殺禁止,也許只是全面封鎖的一個開始。
第十,意識形態(tài)。套用兩句話:
第一句,君子無罪,懷璧其罪。
第二句,我們不用你的東西,只因為你是中國的。
▍5G元年的突圍之路
09.
2018年3月27日,巴黎,華為新品發(fā)布會,余承東表示:“即使沒有美國市場,華為也能成為世界第一的手機制造商。”
2018年4月17日,華為分析師大會(HAS2018),華為輪值CEO徐直軍表示:“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松。”
2018年5月9日,華為官方心聲社區(qū),陳黎芳表示:“關于美國市場,公司一直認為市場不選擇我們,抱怨也沒有意義。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服務認可我們的客戶,做好準備,等到市場需要我們的時候再去。”
2018年,華為內部IRB戰(zhàn)略務虛研討會,任正非表示:“投降沒有出路,從來亡國奴就是任人蹂躪。華為整個公司嗷嗷叫,不怕誰。我們有能力自己站起來,不做亡國奴。”“現在我們和美國賽跑,到了提槍跨馬上戰(zhàn)場的時候,一定要把英雄選出來,沒有英雄就沒有未來,英雄犯錯了就下去,改了再上來。我們一定要改變用人的格局和機制。我們要敢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我們的唯一武器是團結,唯一的戰(zhàn)術是開放。”
10.
持續(xù)對美國市場進行攻堅,是華為推開通向世界之門的關鍵一步,也是華為成為世界級企業(yè)的真正標志。
2018年6月8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參加了CNBC的采訪,談到了與中興公司達成的新和解協議,在節(jié)目中,主持人問到,你對華為公司有擔憂嗎?AT&T之前宣布不會在美國售賣華為的手機。羅斯回答道,我聽到過許多有關華為的傳聞。不過,目前,美國商務部未發(fā)現與華為有關違規(guī)行為。(AS OF THE MOMENT, I DON'T BELIEVE THAT OUR DEPARTMENT HAS FOUND ANY VIOLATIONS OF HUAWEI.)
2018年8月20日,華為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提交一份長達65頁的文件,要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舉行聽證會,以求重新在美國電信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在文件中,華為表示:美國政府在國家安全問題上不公平地將華為作為目標,按照其保護消費者和產業(yè)的職責,華為相信FTC解決這個問題。
華為給FTC的函件(圖片來自FTC網站)
繼續(xù)突破其他國家和市場的壁壘,逐步占據引領地位,是華為在保留現有合作機制下的最大化努力。
2018年6月12日,澳大利亞AFR方面消息,華為贏得西澳州首府珀斯一重要通訊工程競標,拿下一單總價值高達1.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5.8億元)的合同,未來將會為珀斯鐵路交通系統提供新的4G通信系統。
華為1.2億澳元訂單(圖片來自AFR網站)
2018年9月12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林睿琦在接受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和廣播電臺采訪時指出,華為公司準備在俄羅斯建立5G網絡。她說,華為公司準備積極參與實施“俄羅斯聯邦數字經濟”國家發(fā)展計劃。
2018年9月初,中非合作論壇在北京召開,華為代表全程參與,并與其中超過一半非洲國家領導人會晤并發(fā)表聲明,進一步深化華為在非洲的工作。
通過自身的實力,與國內運營商達成全面合作,是國內市場能給予華為最好的支持。
2018年6月25日,中國移動公布2018年GPON設備(新建部分)集中采購(標段一)中標候選人為華為、烽火、諾基亞。據悉,標段1為OLT設備6431端,GPON SBU設備650端,MDU設備68687端。第1中標候選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投標報價:917,033,219.80元(不含稅);中標份額不低于50%。
2018年6月27日,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站,中國聯通與華為簽署5G戰(zhàn)略合作,雙方將充分發(fā)揮各自在5G領域的業(yè)務創(chuàng)新優(yōu)勢,并明確聚焦在5G端到端技術驗證、垂直行業(yè)伙伴合作、5G生態(tài)圈構建、5G業(yè)務孵化和示范推廣等領域展開重點創(chuàng)新合作。雙方還聯合發(fā)布了面向5G演進的室內數字化白皮書,給出5G室內網絡演進目標、關鍵技術要素等,共同推進5G數字化室內分布產業(yè)鏈的成熟。
2018年9月5日,深圳,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中國移動聯合華為等展示了SPN互聯互通、超低時延等多項5G承載創(chuàng)新成果,同時在“中國移動SPN開啟5G承載新時代”論壇上分享了中國移動和華為在全國近10個試點城市的5G承載網部署進展,以及雙方在5G標準、5G承載解決方案的合作創(chuàng)新成果,充分展示了華為5G承載解決方案技術能力和助力中國移動打造全球最領先5G承載網的信心。
2018年9月13日,廣州,第十屆天翼智能生態(tài)博覽會,中國電信與華為宣布成立商業(yè)聯合創(chuàng)新中心(BJIC),聚焦智慧家庭、云網融合、物聯網、5G四大業(yè)務方向,合力打造差異化的創(chuàng)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為用戶帶來更加極致的服務體驗,推動產業(yè)快速發(fā)展。云VR,正是商業(yè)聯合創(chuàng)新中心(BJIC)基于中國電信和華為雙方優(yōu)勢資源聯合推出的第一個創(chuàng)新產品。
手機業(yè)務方面,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華為已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
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
11.
持續(xù)的研發(fā)投入和市場營銷,是華為未來持續(xù)發(fā)展的保證。
持續(xù)的對美國市場發(fā)起攻擊,并進入美國市場,是華為持續(xù)強大的最終標志,雖然在資本、技術、法律、意識形態(tài)、政治等各種層面有重重阻力,但一個市場保持活力的根本是充分競爭,我們在被指責為貿易保護的同時,也要指責那些所謂自由市場、開放市場的國家進行的,以“國家安全”、“機密竊取”等莫須有的罪名所進行的封殺和制裁。全球化、扁平化世界的今天,供應鏈機制不允許任何國家進行單方面的制裁行為。
持續(xù)的國家層面的支持,是華為對外貿易強有力的后盾。
通過公開的數據,我們無法查詢到國家對于華為的支持力度(僅限資金支持)。如果,國家每輪經濟危機投入的四萬億不是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開發(fā),而是像美國那樣投入到技術研究、基礎材料研究上去,也許“中興事件”就不會發(fā)生并重演。美帝是少有的軍工復合體國家,其資金支持大多流向核心制造業(yè)、國防科技,通過實現國防需要后轉為民用。而中國基本上還是軍民分離,即便軍民融合說了幾十年還是沒什么進展,這不得不說是個問題。
持續(xù)的市場開發(fā),包括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是華為持續(xù)發(fā)展的后勁所在。
美洲現在是南美北美合并統計,占華為營業(yè)額的10%;非洲沒有獨立出來,統計于歐洲中東非洲之中,整體占華為營業(yè)額的27%,可以預見的是,非洲及拉丁美洲是以后華為的主要發(fā)力方向,結合中國的外交策略,這些地方對華為來說,還有長期持續(xù)的增長空間。
5G元年呼之欲出,萬億巨量市場大幕拉開。
堅持自身優(yōu)勢,堅持技術創(chuàng)新,做好基礎設備的研發(fā)與制造,做好智能裝備研發(fā)與制造。進入美國,深耕國內,打通歐洲,開發(fā)亞非拉美,是華為的最佳選擇。
華為,一樣大有可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