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中國正處在大變局的前夜,而貿易戰便正是變局的開始,然而從這里開始的本輪中美矛盾,其深度和廣度都將超乎大多數人的想象,換言之,貿易戰對我國而言,恐怕只是一個開始。
山雨欲來的滿樓風嘯,使得有識之士們都開始研究中美貿易戰。然而,一年來輿論的嘈雜中,卻少能看見真正清晰的見地,反而多是沒有搞清其原因,就給出了各種對策建議,這樣的建言往往與實際是脫節的。我們研究任何事件,都必須遵循一個必然的邏輯,即先研究清楚事件的實際是什么,然后再去思考怎么辦;先搞清原因,再研究對策。然而,當事件足夠的巨大和復雜之時,我們卻往往會忘記這最基本的原則,尚蒙于鼓中,便匆忙指點江山,這樣很難有什么意義。所以看看我們當前對中美貿易戰的研究,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問題呢?
談貿易戰,首先要弄清我們討論的大前提:美國的經濟實際是跨國食利型霸權經濟;而我國的經濟實際高度依賴世界市場,并且對美國交織很深,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確的現實,也是進行一切討論的基礎。
那么,在明確了這些現實之后,想要分析貿易戰的未來,我們就首先要問兩個最根本的問題:
1、美國究竟為什么要發動貿易戰?它究竟想達成什么樣的目的?
2、貿易戰究竟會給我國帶來什么?
搞清這兩個問題,是我們才可能去進一步研究對策,回答了這兩個問題,一切問題也就都有了答案。然而,目前我們大部分看到的對貿易戰的解讀,多限于以下三個原因:
1、特朗普政府欲重振美國制造業,而我國早已成為對美第一大出口國,給美國帶來了巨大貿易逆差,故要對我國進行全方位打壓。
2、為保持美國在技術方面的絕對優勢和國際分工的霸權,必須阻止我國進行產業升級,防止我國在國際分工上對美國秩序的顛覆。并且要不遺余力地阻止我國高科技企業(如華為)制訂市場新技術標準,保持美國技術優勢,阻撓我國產業升級。
3、逼迫我國放棄本次產業升級,扼殺中國制造2025,實現更進一步的金融開放,從而通過跨過資本控制我國經濟的重要領域,對我國實現金融殖民。
其實輿論場和學界能談到第三個原因的,已經是很有見地的有識之士了。然而我在這里必須開門見山的告訴大家:
上述三個原因也許一個也不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真正原因,貿易戰的背后很可能深藏著一個對我國更深更致命的陷阱,甚至很可能是一場金融戰爭。
雖然這結論決不是危言聳聽,但如果我一來就這么說那肯定是不會有說服力的,所以我們先不急著下結論,我們先嘗試著去分析一下當下這些流行觀點,它們是否真的如看上去的那樣正確?它們是否真切中了中美貿易戰的核心矛盾?如果不是,那么那兩個最根本的問題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未來,又將會是怎樣的呢?
回答了那兩個問題,一切問題也就都有了答案,只有破迷,方能開悟,這也正是本文的目的。
許多人認為中美貿易戰源于美國不滿對我國的貿易逆差,并且這種觀點一度成為了主流觀點,然而但凡是對美元經濟稍有研究的人就會知道,這種觀點其實完全不合邏輯。
我們不妨先反過來問這個問題。如果美國不滿對我國的逆差,那為什么同我國的逆差一直保持了這么多年?從七十年代末開始,美國的實體經濟就一直在不斷地空心化,同他國如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的貿易逆差一直都在上升,到今天也處于逆差狀態,那為什么美國就一點不介意這種逆差,且從未改變這種狀態呢?
其實,自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石油美元體系確立伊始,美元,作為美國在世界主導金融霸權的工具,其本質已然是一種由資源和霸權共同背書的世界貨幣。而美元要主導世界經濟的運行,美國就必須保證向世界市場提供足夠多的美元,以供日益增長的世界經濟所用,而投放美元最基本的方式,其實就是通過美國大量進口的逆差,通過進口國外產品,向世界投放美元。利用這種逆差,美國本土的制造業雖然會萎縮,但美國卻可以憑借廉價的美元購買全世界的商品,這其實是一種天大的紅利,也早已是世界經濟領域心照不宣的模式,美國之所以能保持著高消費、低通脹的奇跡,正是有賴于此;我國作為對美第一大出口國,擁有著巨量外匯儲備,其原因也就在此。
那么,對美國而言,如果這種逆差消失,如果美國跟全世界都是順差,那么全世界的美元必然大量回流美國,這且不說會造成惡性通貨膨脹,世界市場一旦美元荒,那么必然要有其他貨幣取而代之(如人民幣),這樣一搞,還能存在美元霸權嗎?沒有美元霸權的美國還能揭開鍋嗎?
所以,當我們認清這一現實,再來回看現在美國以貿易逆差為幌子,在制裁著其最大的進口國—中國,這個國家的逆差不僅有60%利潤歸屬于美國的跨國公司,并且在方方面面壓低了美國的通貨膨脹,讓脫實向虛的美國可以用廉價的美元享受著“中國制造,美國消費”的紅利。所以說,制裁與貿易戰根本不可能是因為不滿逆差而導致。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拿貿易逆差說事,本身就是掩蓋貿易戰本質的一枚煙霧彈,而問題的關鍵,則在于他們想掩蓋的東西。
現在一說起貿易戰,人們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華為。華為被制裁,這本身是美國遏制我國戰略的一部分,也確實是為了阻止華為制訂行業標準,鞏固技術霸權優勢,這是大家都明白的。
但在這里我們要說清楚,制裁華為,根本上不是中美貿易戰的主體,貿易戰的主體,目前仍然是美國對我國出口的2500億美元商品所實行的關稅戰,這才是真正的主體。
華為再大再重要,也只是一家企業而已,并且如果要制裁華為,哪怕沒有貿易戰美國一樣也會制裁。換言之,如果美國下決心制裁華為,并不是非得借著貿易戰的借口才能制裁,只要下決心,隨便什么理由都能制裁,就如同去年制裁中興一樣,沒有貿易戰的借口,該下手制裁的,他們一樣會制裁。
而對我國2500億出口商品的關稅戰,直接占到了我國對美貿易總額的一半,我國的出口企業本以代工和低端供應為主,本身利潤率就位于全球的末端,而一旦面臨關稅的制裁,這就意味著其原有的利潤空間基本消失。而一旦這些行業大規模虧損,其所涉及到的整個產業鏈都將陷入罕見的經營困難,這對我國市場造成的沖擊,將絲毫不亞于曾讓日本陷入史無前例經濟危機的“廣場協定”。要知道,出口曾經是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首,從08年開始我國的出口行業出現危機后,國家四萬億的寬松政策就直接推高了我國至今尾大不掉房地產泡沫,可見出口對我國經濟影響之深刻。
而今,我國對美出口的一半商品要被加征25%的關稅,這是這些僅掙薄利的企業完全無法承受的。另外根據郭樹清在五道口金融論壇的講話透露,中美貿易逆差的60%來自外商投資企業,那么如果這樣一算,屬于我國資本出口美國的貿易額,已然是全部被加征了關稅。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將有多大?
所以,貿易戰的主戰場,是在被制裁的科技企業那里嗎?當然我們知道華為以及其他關鍵的科技企業,對我國的未來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他們頂住壓力也確實事關全局。但是我們也必須認清,貿易戰是中美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較量,單個的企業再是重要,也很難帶來全局性的變動。相反我國的出口行業從來都事關我國經濟全局,無論其經濟規模還是吸納的就業人口都可以說是整個沿海地區經濟乃至我國經濟的頂梁柱,這個領域一旦出現危機,很容易就能惡化成系統性風險。然而,當下這個領域已然出現了巨大問題,然而媒體乃至整個輿論場都少有關注,這里面有可以理解的成分,但有識之士乃至專家智庫的建言,如果總忽略這個關鍵的領域,那是很難有什么意義的。
貿易戰的戰場不會脫離貿易,而當大家都忘了關注貿易了,是否會是中了聲東擊西的計策呢?
很多有識之士都指出貿易戰是沖著這兩個事情來的了,其實很大程度上他們確實是正確的,我認為這兩個方面確實是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一部分目的。但關鍵的問題在于,達成這兩個目的,用發動貿易戰的方式,效果好嗎?這是美國人的一貫的路數嗎?
其實正相反,十多年來美國人對我國的和平演變,從來都遵循著一種不露痕跡的模式,通過同我國內部的代理人內外勾結而不斷壯大國內買辦力量,并推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模式和意識形態,買辦越壯大,國家力量實質也就越空虛,而這種方法幾十年來取得的效果,我覺得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了。所以,如果美國真的只是沖著上述那兩個目標來,其實完全不用通過發動貿易戰的方式,只需要繼續支持國內的買辦力量,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引進大量外資,推進資本化改革,這樣不僅輕而易舉可以得到輿論支持,近年來也做了無數的鋪墊,可以說是最佳的方案。
然而,這個方案并沒有被繼續下去,反倒是貿易戰的到來使得這些曾經的布局頓時便有了被取締的理由,中國強硬而不讓步的態度使得原本布局在路上的金融開放現如今已然是成為了泡影,而中國制造2025,短時間內也沒有被放棄的可能。可以說,如果美國單純是想達到這兩個目的,那么貿易戰無疑是很糟糕的決策。
所以,美國這是失策了嗎?我認為,我們千萬不要想的那么簡單。
在美國的政治傳統中,總統乃至政府都實際上只是前臺,強大的財團力量實際上統治著國家并決定著國家的政策,而政府則必須要平衡各方資本的力量。本次貿易戰,在美國國內的反對者眾多,并且很多反對者其實也代表了其所屬的資本勢力,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貿易戰的政策依然被堅定地執行了下來,看似是出爾反爾實際卻是一以貫之在持續推行,如果這不是整個美國上層的共同決定,如果這不是華爾街和軍工復合體達成一致的決定,貿易戰可能持續到現在嗎?
美國,是一個極其強大的對手,作為弱勢一方的我國,對其任何的舉措都絕不應該掉以輕心,否則后果很可能是災難性的。那這里很多人就要問了:如果美國發動貿易戰還不是為了技術遏制和逼迫我國金融開放,那他們的目的是什么呢?
這個問題,本文是談不完了,但在這里我可以大概描繪出真相的輪廓:
1、美國的霸權尤其是美元霸權已經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所以如果不能在衰落前真正擊垮中國的崛起,美元霸權秩序遲早也終將被替代,這是美國絕不可能接受的。
2、當前我國與美國經濟都存在結構性矛盾,并且都表現為債務問題,對美國而言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有一個承擔這個矛盾的被轉嫁者,而他們認定的被轉嫁者,正是也必須是中國。
3、所以美國對我國將不僅僅是遏制,而是如果我國經濟發展不能被徹底地打垮,遏制也就只能讓美元秩序茍延殘喘,最終也不能避免崩潰,美國不可能接受這種事實。
4、我國作為一個經濟體目前其實還不能做到獨立運行,并且當前經濟中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結構性矛盾和系統性風險,這也恰恰是美國將重點攻擊的軟肋,也是貿易戰針對的目標,不可不察。
當我們認清了這些事實,我們便不難明白,也許通過跨國資本控制我國經濟命脈曾經是一個陰毒而有效的策略,但現在,它對美國而言已經不夠了。因為美國的內部矛盾太大,僅僅控制我國的一部分經濟是完全不夠化解矛盾的;而中國經濟體量也太大,只是通過印出美元資本,不可能買下整個中國,控制中國的唯一辦法只能是先造成足夠大的破壞,這樣才能抄底中國。所以,我們是不是隱約看見了美國發動貿易戰的動機和原因了呢?
貿易戰,說到底只是中美經濟金融全面對抗的開始,這種對抗,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反抗,則有生機;不反抗,則只可能葬送國家的未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斗爭,敢于斗爭。
但在斗爭中,切忌抱著一種脫離實際的自信,莫名地認為我們可以輕輕松松勝利,這是極其危險的輕敵想法。美國畢竟是一個金融帝國,在經濟金融方面有著其他任何國家都不具備的超強大的攻擊性,并且有一個站在世界頂峰的成熟的金融統治階級,這就是為什么在過去的100年中,同美國在經濟領域對抗的國家,成功是少數,失敗是多數,這也是我們必須認清的現實。
所以,對于貿易戰,我們首先要看清主戰場,著重關注以下幾個關鍵的問題:
1、出口貿易利潤的急劇縮水,將在經濟和金融領域給我國帶來哪些變化?其中重要的全局性的變化有哪些?
2、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究竟有多嚴重?哪些領域的依存事關全局?經濟出現變化后這些深度依存的領域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3、我國經濟內部的系統性風險在哪里?這種風險會不會因貿易戰而被放大甚至是惡化?
4、美國經濟在當前政府負巨債的情況下,將用什么樣的方法維持美元環流和解決國內矛盾?
5、貿易戰對我國能造成的最好以及最壞的后果是什么?同樣對于美國而言貿易戰最好和最壞的結果是什么?
這五個問題是看清未來貿易戰走向的關鍵,在這里我先提出問題,供有識之士們探討。未來的中國,好日子可能正在過去,挑戰才剛剛開始,正如何新先生所言:
未來10年是中國現代面臨國內經濟、金融及社會問題空前復雜的年代,沒有之一;未來30年是中國面臨國際環境極其復雜、惡劣、糾葛的時代,沒有之一。
中美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則是曲折的,時代呼喚著新的猛士,去勇敢地走出全新的路,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