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國民和最好的國家之間的關系,就應該是這樣的吧?”
01
—
看了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有點出乎意料。
大時代和小人物,普通國民和祖國,或熱烈,或深沉,或雋永的情感,都表現得既酣暢淋漓,也恰到好處。
最好的國民和最好的國家之間的關系,就應該是這樣的吧?
看過之后有一點感想,用羅列的方式給大家分享,同時默認本文讀者都是看過電影的,所以就不再詳細復述劇情。
02
—
先說片名和主題曲。
據報道,本片的原名是《我的祖國》,在陳凱歌總導演的堅持下改為現名。現在看來,陳凱歌顯然是對的,因為影片表現的正是“我”和“祖國”的關系。
但選擇王菲演唱主題曲《我和我的祖國》卻不夠理想。不知道為什么,她把這首歌演繹得慵懶、迷朦、冷漠,與全片熱烈、執著的基調有點搭不上。
另外,片名用《我和我的祖國》比較好,但主題曲用《我的祖國》更好。
為什么呢?《我和我的祖國》,旋律是優美的,但歌詞比較空洞,完全排除了祖國的政治、文化含義,只是強調對祖國的情感依賴。《我的祖國》則不同,不僅旋律更加優美,而且祖國的意象是清晰的,那就是全體人民正在“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毛主席 語)的社會主義祖國。
03
—
第一個故事《前夜》。
這個單元由管虎執導,講述的是開國大典前夜,負責電動升旗的林治遠(黃渤 飾)的不眠之夜。
《前夜》令人聯想起10年前葉大鷹執導的國慶60周年獻禮片《天安門》,這部影片講述了為迎接開國大典,華北軍區抗敵劇社舞美隊緊急受命,對當時還是一座破敗荒涼,滿是雜草和鳥糞的舊城樓子的天安門城樓進行全面翻新整修的故事。
1949年9月,已經感受到了母腹中的新中國在躁動,一切都充滿希望。《天安門》很好地表達了這種感覺。
《前夜》也是如此。這個單元長達30分鐘,導演管虎動用了《八佰》的全班人馬。
但也許正是受了《八佰》的影響,前半部分不夠好,過于肅殺、壓抑,似乎開國大典準備工作的動力完全是自上而下的。后半部分則漸入佳境,人民對新中國的熱情與期待,以“背景”的方式被濃烈地表現出來了,新中國成立前夜的氣氛被渲染得非常好。
患有恐高癥的林治遠最后爬上旗桿焊接“阻斷球”,這一幕拍得驚心動魄,但如果再加一個細節可能更好:林焊接成功后松了一口氣,向下一看,大驚失色,幾乎暈倒,差點從旗桿上掉下來。
這樣,故事就更真實、更有起伏,林就更被觀眾接受和喜愛。否則,“恐高癥”這個梗就被浪費了。
04
—
第二個故事《相遇》。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由于原子彈試驗需要高度保密,科研人員高原(張譯 飾)與戀人不告而別,三年沒有音訊。在原子彈試驗成功這一天,他與戀人在公交車上重逢了,但他已經遭受了致命輻射,來日無多了。
這一單元最令人動容的是,當戀人與他傾訴別情的時候,街道上漸漸出現了紅旗、游行的人群、鑼鼓隊、漫天飛揚的號外,國家公布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舉國上下,欣喜若狂,但他卻一無所知。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境界,很難達到,但《相遇》達到了。
這一單元的問題是,張譯的眼睛還不夠有戲。偶遇戀人,這時他的心情應該是翻江倒海——驚訝、喜悅、傷感、遺憾、欣慰等各種情愫都有。一生能有這樣不同凡響的感受足矣。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由于戴著口罩,只能靠眼睛表演,但張譯的眼睛還不能把這種極復雜的情感表現出來。
05
—
第三個故事《奪冠》。
故事以上海弄堂的小男孩冬冬(韓昊霖 飾)的少年心事切入,1984年女排奧運會決賽那天,電視信號特別不爭氣,必須要有人一直扶著天線才能保證電視信號正常,而只有冬冬可以爬上天臺去搗鼓天線。
但對于冬冬來說,那天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他喜歡的女孩小美就要跟著媽媽出國了,冬冬決定送她一盒磁帶做為告別禮物。
送小美和扶天線兩者不可兼得,冬冬的心被撕裂了,最后他做出英雄般的選擇,放棄了送小美。
這個單元,拍得親切明亮,令人心中暖暖的。
記得那一年,我是在飛行大隊教室里看的實況轉播,因為人多,只好站在課桌上,因為太興奮,飛行靴把課桌跺出了一個洞。
八十年代的前幾年,是共和國歷史上罕見的“美好”年份。
一方面,政治運動停止了,來自政治方面的壓力大大減輕;另一方面,市場化改革還只是出現在社會邊緣地帶,公有制提供的保障和安全感還沒有消失,貧富分化剛有一些端倪。
冬冬父親做為國營工廠的“八級電工”,在弄堂里享有廣泛的尊重,顯然也擁有“最高”生活水平——因為他擁有弄堂里唯一的電視機。
徐崢準確地抓住了這種感覺,并生動地傳遞出來了。
顯然,當時的人們認為內部問題已經解決,今后的問題主要是外部——弄堂里的居民都在看中國女排大戰美國女排,冬冬準備送給小美的磁帶是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小美送給冬冬的乒乓球拍上印的是國旗圖案。
當然,后面的歷史證明一切并非如此順利,尤其是對國營工廠的“電工”們而言,等待他們的是類似《鋼的琴》中陳桂林式的命運。
這一點我們在第四單元的《北京你好》中就能隱隱感覺到。
也許,正是因為對此信心不足吧,徐崢無法讓冬冬和小美繼續做普通人,而是讓他們都變成了成功人士:冬冬成了功成名就的乒乓球教練(吳京 飾),小美成了海歸物理學家(馬伊琍 飾),他們在電視臺的節目現場重逢了。
順便說一句,吳京和馬伊琍的表演,毀了這個美好故事的結局——一段青梅竹馬,刻骨銘心三十多年不能忘懷的感情,重逢之后只是面帶尬笑地相互看了看,然后就若無其事的看電視了。
感覺好像他們先前的講述,都是在編瞎話。
少年冬冬(韓昊霖 飾)終于等到了父親回家。他又高興,又委屈,又傷感(知道再也見不到小美了),百感交集,哇哇大哭。
他讓我們感到好笑,也為他落淚。韓昊霖的表演在天上,吳京的表演在地下。
06
—
今天太晚了,明天再聊后面四個故事:《北京你好》《回歸》《白晝流星》《護航》。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