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只是科學的一種
但邏輯卻是所有科學的基礎
高學歷韭菜
為什么很多高學歷人群會犯很多邏輯錯誤,陷入到反常識的邏輯中去?
為什么騙子往往是低學歷者,而上當受騙的人卻不乏大學老師和專家教授?
▲為什么詭辯式的溜須拍馬、不講道理的無腦吹捧在媒體和歷史書上屢見不鮮?
▲為什么很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普通人,卻有準確的判斷力和正確的常識?
▲剛剛才被割韭菜,馬上又忘掉,韭菜愛上鐮刀,這又是什么原因?
因為科學知識不等于邏輯能力,有學歷不等于有邏輯,這兩者之間從來沒有直接聯系。
一個典型的邏輯案例
很多人以為,學到了知識,就會自動變成邏輯能力。拿到證書的專家,也自我感覺判斷力比常人高。這種認為知識=能力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是不講邏輯。
我們以2006年南京“彭宇撞老人案”為例,有學歷的法官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做了如下推理:
如果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并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后自行離開,但被告未作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
這段判決詞的邏輯被網友總結成三句話:
①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扶她?
②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送她去醫院?
③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墊付200元醫藥費?
由于彭宇的證詞前后變化,可以不予采信。法官若從優勢證據原理出發完全能夠正當地判彭宇賠償,這是一個符合邏輯的判決。但法官偏偏就用他理解的社會情理推出了彭宇撞人這個事實,用社會情理取代法理證據,這完全違背了法理邏輯。
看到了嗎?有學歷包括有權力不等于有邏輯!
邏輯能力的三個基石
邏輯能力以這三種思維為基礎:
①懷疑精神(對外)
②反思精神(對內)
③常識掌握(底層知識)
這三種思維沒有進入教育各個階段,我們不是知識的生產者,只是知識的搬運工。教育很多時候是直接給出結論,而不是引導你思考為什么是這樣?
以致于高學歷人群陷入詭辯者不計其數,專業人士上當受騙者層出不窮,聰明人反被聰明誤者一個接一個。
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這樣的:
任何對外的懷疑精神和對內的反思精神,最后都會濃縮成可靠的常識;
而可靠的常識又反過來讓懷疑精神更加精準而不陷入虛無主義,同時促進反思精神更深刻而不是鉆牛角尖。
最初的常識來自于最樸素的人性直覺和原始認知。
例如:不能對一個孩子的施暴,不了解其他人不要妄下結論,搶奪別人財富是可恥的行為,說謊是不對的。
這些基本常識數學公理一樣很難被推翻。
例如: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過直線外一點與已知直線平行的線只有一條(這里只談平面幾何不談非歐幾何)。
有了基本的常識之后,再去學習知識,就知道該如何汲取精華。
缺乏基本常識,那他去學習知識時,根本不知道如何去除糟粕。
這就是知識不等于邏輯能力,有學歷不等于有邏輯的重要原因。因為如果小時候的基本常識就是錯的,那他學習再多的知識也是在為這些常識辯護。
我們舉一些常識的例子,你認可嗎?
①沒有人能做到全知全能,任何鼓吹某種全知智慧的人,不是壞就是蠢,或者兼而有之。
②好人和聰明人設計制度時應該假設所有人包括自己都是壞蛋和蠢貨;只有壞蛋和蠢貨才會在設計制度時假設所有人都是好人和聰明人。
③公共事務必須公開處理,只有公開才可能有持久的公平;個人事務全靠自愿和契約,任何強迫都會帶來災難。
④人是生而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
邏輯的規則:五個經典邏輯題
除了以上邏輯的三種基本精神,我們也可以從五個經典邏輯題出發總結邏輯推理的一般規則。
?邏輯學家喝酒
三位聰明的邏輯學家走進一家酒吧,服務員先開口問:三位都喝酒嗎?
第一位邏輯學家說:不知道。
第二位邏輯學家說:不知道。
第三位邏輯學家卻說:都要喝!
請問第三位邏輯學家憑什么確定都要喝?
【解】:第一位邏輯學家說“不知道”,可見他確定自己要喝,但是不確定后兩位是否要喝。如果他確定自己不喝,那他就會說“不是都要喝”。第二位邏輯學家聽完第一位邏輯學家的話后,肯定已經推出了第一位要喝,但是第二位邏輯學家說的也是不知道,可見他確定自己要喝,但是不確定第三位是否喝。因此當第三位邏輯學家聽完前面兩位的話后,確定了前兩位都要喝,而他自己也要喝,所以他當然回答“都要喝”。
?囚徒悖論
有兩個小偷甲和乙聯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將兩人置于不同房間進行審訊,警方給出的政策是:
至少一個犯罪嫌疑人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贓物,于是證據確鑿,兩人都被判有罪。
如果另一個犯罪嫌疑人也作了坦白,則兩人各判8年;
如果另一個犯罪嫌人沒有坦白而是抵賴,再加2年共判10年,坦白者有功立即釋放。
如果兩人都抵賴,則警方因證據不足只能判兩人私入民宅各1年。
請問小偷會怎么選?
【解】: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抵賴。但是由于兩人處于隔離的情況,當事雙方都會懷疑對方會出賣自己以求自保,都會從利己的目的出發進行選擇。最終,兩個人都選擇了坦白,結果都被判8年刑期。
?分蛋糕難題
一群人合作獲得了一塊蛋糕,決定按人數切掉蛋糕平分,每人只能拿一塊。請問怎么安排,能夠做到最大程度的平分?
【解】:負責切蛋糕的人最后拿蛋糕。
?海盜分金幣
5個聰明的海盜搶到了100個金幣,他們決定按5個人的順序依次提出分配方案,進行投票,如果贊成比例沒有超過一半,就將提出者扔進海里,由下一個海盜繼續提出方案,直到投票超過半數為止。請問第一個海盜如何分配才能不被扔進海里,并且自己獲利最多?
【解】:
①假設1、2、3號海盜都因為分配不成功被扔進海里,最后剩下4號和5號海盜,4號為了活下來,只能這樣分{0,100},5號得100個,否則就會被5號投反對票,扔進海里。而且即使{0,100}這樣安排,還是有可能被捉摸不定的5號扔進海里。
②聰明的3號也必然能預料到4號的分法,所以3號會這樣分{100,0,0},只要4號贊成就可以超過半數了。
③2號也不傻,他也早就預料到了3號分法,2號會這樣分{98,0,1,1},2號的分法能夠拉攏住4號和5號就可以了。
④聰明絕頂的1號自然也預料到了2號的分法,于是他會這么分{97,0,1,2,0}或{97,0,1,0,2},1號的關鍵是拉攏住3號,以及4號或5號的其中一個,就可以形成3:2的投票優勢。
?燒香難題
已知數根不均勻的香,無法均勻等分。每一根從頭點到尾是1個小時。請問如何點出15分鐘來?
【解】:兩頭點燃一根香,同時單頭點燃另一根香。當第一根香燒完時,過了半個小時,第二根香剩下的也是半個小時。這樣,把第二根香的另一頭點上,當第二根香燃盡時,就是過了15分鐘。
五種邏輯方法
以上五個經典邏輯題,一旦解出答案,我們會發現其實非常簡單。但它們蘊含了邏輯推理的重要特點。
?抽象法
前4個邏輯推理實際上都與博弈論有關,表面上很復雜,但只要找到了核心條件,就會清晰明了。題中的人物除了順序不一樣,全都聰明并且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這意味著,他們彼此之間是透明的,唯一的差別就是選擇順序。
這就是抽象歸納。
這種邏輯方法很重要,因為萬物繁雜,你只能將理論抽象出來。
例如:市場經濟千頭萬緒,經過抽象之后,我們剔除了不重要的細節,抓住核心條件:通過市場配置社會資源,公權力管住自己的手。
再例如:與女生打交道也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抓住核心條件——說動聽的話必不可少。
?假設法和簡化法
經過抽象之后,如果問題仍然復雜,必須要找到一個簡單的開頭。這就必須假設最簡單的情況,然后從中找出運動規律。假設法一定是通向最簡單的情況的,盡管最簡單的狀態并不存在。假設法的本質是化繁為簡。
以“凡是敵人支持的我們就反對”為例:
假設一種情況,如果敵人支持醫療衛生,難道我們就要反對醫療衛生?
然后我們就找到了這個命題的漏洞:它把敵人等于傻子,只會做錯誤的決策。結果是自己變成了傻子。
?遞推法
不管是邏輯學家喝酒,還是海盜分金,都用到了逐層推理的遞歸法,一層一層往結論靠近,從最簡單的情況逐步逼近復雜的結論,但保持嚴絲合縫的邏輯性。
我們以“龐氏騙局”為例:
如果每一個上線都想成上線中獲利,請問最后的下線從哪里獲利,你又如何保證自己不是最后的下線!
?排除法和反證法
在邏輯學家喝酒中,我們排除了邏輯學家自己不喝酒的可能選項,在囚徒悖論中排除了甲乙兩人都抵賴的情況。
排除法平常使用最多,無法正面得出結論時,就先從整體上扣除部分錯誤的結論,縮小答案的范圍。而反證法其實就是二選一情況下的排除法。
例如:你說自己的藥酒那么好,又是延年益壽,又是包治百病,為什么你們的創始人英年早逝?
?輔助法和迂回法
第五個燒香的邏輯題,其實是化整為散,或合散為整,關鍵是找到輔助性的工具去等分或整合。輔助法就是引入一個新的中間變量,在最后得出結論前又將這個輔助變量消除掉。
曹沖稱象就是找到了對比、輔助的石頭,迂回地測出了象的重量。這種迂回的辦法在幾何上常常用到,就是所謂做輔助虛線。
再例如,我們很難看到國民實際稅收率的真實數據?但可以通過一國財政總收入占GDP比例,從而計算出實際稅率。
邏輯的力量
讀書不會把人讀傻。
沒有懷疑精神的閱讀,沒有自我反思的讀書才會把人變傻。
知識也不一定是力量,有邏輯的知識才是。
我們這個社會是一個缺乏理性的社會,很多人有邏輯缺陷的痼疾。
有些人看到了這些可能會悲天憫人,希望通過教化來改變這一切。
但還有些人并不為之悲痛,反而心中竊喜,甚至利用這些邏輯殘疾,瘋狂割韭菜。
更有人為了個人私利,毫無邏輯的把潰爛之處說成燦若桃花,讓很多人一輩子渾渾噩噩。
所以,我們看到了這么多的龐氏騙局、荒謬學說、仁波切、神藥、水變油、中或必贏、以形補形、割韭菜……
這個騙子橫行的叢林歲月,沒有誰能保護誰,掌握邏輯方法特別重要:
用抽象法看清楚剝削的本質;
用簡化法找到忽悠的破綻;
用遞推法看到騙局的源頭;
用反證法證明那些畫餅的荒謬;
用迂回法找到背后的黑手。
……
這個時代缺的不是學歷,也不是知識,最缺的是邏輯。
作者 | 白格爾
來源 | 量子學派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