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余云輝:金融不當開放必引發顛覆性錯誤
點擊:5480  作者:余云輝    來源:新思讀書會財經論壇  發布時間:2019-10-23 10:10:58

 

       美國政府拒絕任何境外資本和機構機構染指美國經濟的頂層權力。321日中國央行發布公告歡迎和鼓勵外資投資第三方支付機構,允許外資通過支付機構掌握中國企業和個人的金融數據和行為信息。與此相反,美國政府則以國家安全為由斷然拒絕螞蟻金服收購美國小型支付公司——速匯金公司,不允許境外資本染指美國的金融服務機構,哪怕是小小的支付機構。美國始終牢牢控制著美國經濟金融的制高點,拒敵于千里之外,而中國則把各類潛在金融殺手吸引到金融紫禁城之內。市場經濟有周期性波動,有繁榮也會有危機。中國經濟也不例外。但是,不能只想到白天的風和日麗,不考慮夜晚的月黑風高、強盜打劫和殺手奪命。美國的金融安全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值得中國認真學習。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支付信息數據:201710月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的份額是1.46%,而美元是61%。即使人民幣可以自由兌換也無法改變美元的霸主地位。但是,只要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只要美國擁有了人民幣匯率走勢的話語權、擁有了金融機構的控股權,那么,美國借助現行美元的優勢,就可以主導人民幣基礎貨幣的發行量以及人民幣的流動方向,就可以主導國內資本市場的漲跌,就可以制造經濟虛假繁榮然后制造金融危機,就可以主導中國的產業興衰和財富分配,就可以圍剿國有企業和國內民營資本,就可以把中國改造為無法獨立于美元體系的經濟金融殖民地。因此,美國真正最想占領的地方不是南海島礁和臺灣,而是代表中國經濟金融統治權的的金融高地!

美國打貿易戰的真正目的不是為了解決貿易逆差。美元作為世界性通貨,通過發行美元就可以進口商品并形成逆差,這恰恰是金融超級大國的追求。中國不能被美國設計的話語所迷惑。美國打貿易戰的真實目的是為了獲得中國的金融制高點。只要中國按照美國的要求(以兌現WTO承諾的名義,其實WTO條款體現的就是美國意志),允許美元自由進出、允許美元控股中國各類金融機構、允許資本項目自由進出、允許人民幣匯率按照美國國會的要求持續升值,那么,美國一定會立馬停止貿易戰。

在中美貿易戰的談判桌上坐著兩批人,他們不在相同的戰略層次上:中國要的是美國的錢,而美國要的是中國的命。如果拿中國金融控制權與美國交換眼前的商品貿易利益的時候,這等于出賣了中國政黨和國家的未來。

金融從來就不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但金融從來就是社會財富最直接的分配者。根據上海銀監局的統計,201712月末上海外資銀行資產余額1.56萬億人民幣,預計至少從實體經濟領域分配拿走300億以上的國民收入。

更主要的是,金融機構不僅是財富的分配者,而且是實體經濟的主宰者。金融機構掌握著實體經濟的運行信息,控制著實體經濟的資金流向和業務興衰。外資金融機構完全可以把所控制的人民幣資金資源主要服務于外資企業而拒絕服務于本土企業。這一點在中國近代史上十分常見。

如果繼續維持中美之間的攻守關系,繼續維持美國得寸進尺、中國不斷退讓的態勢,那么,在美國持續的立體化攻勢之下,中國必然會喪失經濟金融的制高點,最終導致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深刻危機。

須全面反思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策略

一、金融股權賤賣貴賣不是問題的本質

如果沒有關于銀行股權賤賣的呼聲,中國銀行業的股權可能將沿著匯豐銀行入股交通銀行價格為每股1.86元、美洲銀行入股建行的價格是每股1.17元、蘇格蘭皇家銀行入股中國銀行價格為每股1.22元、工商銀行的定價只有1.15元而一路走低。中國的銀行對外國投資者私募價格的一路走低,讓每一位并不富裕的中國人感到切膚之痛,但是,金融股權貴賣或者賤賣之爭僅僅屬于股權的定價問題,這是一個最為表象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關注乃至極度的關注,并不能找到問題的根本答案。相反,對這一問題的過度關注可能使我們的政策和策略變得更加短視和浮躁。

其實,真正值得大家討論的問題是:中國為什么要賣金融企業(包括銀行)的股權?為什么要超出常規地大比例地出賣掌握著產業資本命運的金融企業股權?大部分西方發達國家都禁止把超過10%的銀行股權賣給外國投資者的,我們為什么這么慷慨大方?難道是中國缺乏外匯了嗎?實際上,我們外匯太多了,人民幣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難道是中國百姓買不起每股1.17元的建行原始股了嗎?難道那些制鞋織布的本土民營資本未來不需要向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進行產業升級了嗎?我們可以看看臺灣。如果上個世紀60年代臺灣沒有對本土的金融企業進行長達近30年的保護,恐怕臺灣本土實業家吳火獅及其后代現在還在艱難地經營著傳統的紡織業,疲于奔命解決紡織品壓港事件,絕不可能產生今天的新光金融控股集團。如果好好思考一下這些深層次的問題,不難發現,真正的問題不是賤賣還是貴賣,而是為什么要賣、為什么這么大比例的賣、為什么在人民幣面臨巨大升值壓力的情況下還這么急著賣(包括提高QFII的額度)、讓美元實現人民幣資產的建倉?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是否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我們是否正換一種方式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重復著大躍進的錯誤?中國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是否也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上述這些更為深刻的問題迄今為止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和令人滿意的答案。

再說,是否賤賣銀行股權?其實只要比較一下新橋控股的深發展GE金融的定向增發的股票價格和中國建行的發行價格就可以了。無論是資產質量還是規模、網絡、客戶資源、品牌等等,深發展顯然遠不如資產重組之后的建設銀行,按照常理,建行股份的售價應該高于深發展股份的售價,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GE購買深發展的價格是每股5.25元,分別是建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出價1.17元的4.49倍和IPO價格2.35元的2.23倍。國內有輿論認為1.17元和2.35元的價格是建行股份貴賣了,而不久前GE金融的高官在媒體上表示以5.25元每股的價格購買深發展的股份是物有所值。如果深發展的股份5.25元是物有所值,那么,建行以1.17元價格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定價顯然偏低。建行上市之后股價節節攀升的走勢已經說明了一切。

在此,我們姑且不談金融股權該不該出售給境外投資者,僅就出售銀行股權的交易策略本身而言,也存在著不可思議的問題。一些主張向境外出售銀行股權的觀點往往是如下三段論:銀行業股權沒有被賤賣,甚至貴賣了;后面還有大量的銀行業股權需要賣,25%并不是比例的上限;這些銀行過去可不怎么樣,曾經是定時炸彈。比如,以賣咸鴨蛋為例。有一位偏遠農村的老太太,她沒有讀過博士、甚至沒有讀過幼兒園,她不會講外語、甚至不會講普通話,她沒有文化,只有5筐咸鴨蛋。她已經賣了2筐咸鴨蛋,還剩3筐咸鴨蛋。可以斷定,這位沒有文化的老太太肯定不會站在村頭的大樹下向全世界宣布:她之前賣給鄰居的2筐咸鴨蛋貴賣了,絲毫沒有賤賣,后面還有3筐咸鴨蛋需要繼續賣給鄰居,而且這些咸鴨蛋曾經不怎么樣,是定時炸彈。如果把5筐咸鴨蛋分別比作交行、建行、中行、工行和農行,那么,我們現在是否應該向這位老太太學習賣咸鴨蛋的交易策略呢?

二、招商引資、賣本求末

有觀點認為,建行和美國銀行、匯豐和交行及上海銀行的合資,外資銀行可以獲得市場,中國銀行業可以獲取資金,可以獲得新的技術。他們認為,中國改革20年的成功經驗在哪里呢?就是善于學習,你看中國的汽車業,車造得多好,不再是8090年代那些老爺車,我們把最新的技術拿過來了。他們認為,服務業是軟技術,金融服務主要是靠人,外資要進來一定要培訓你的人,人培養出來了,文化培養出來了;不能說我們汽車業就沒有拿來人家的技術,我們國產的東風車,夏利各方面都很好,我們在和國外的、國內的合資企業競爭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這類的觀點實屬賣本而求末,或者說,以為代價來換取,相當于以土地換糧食、換種糧的技術的做法。企業的股權相當于農村的土地。在農村,再沒文化的農民都不可能拿土地去跟外商做交易來換取種糧的最新技術或換取糧食。農民知道,如果沒有了土地,即使跨國公司送他到康奈爾大學拿一個農業博士學位回來種糧,糧種得再好,畝產超萬斤,但是,糧食已經不是他的了,而是土地主人的了,盡管中國人可以象買豐田汽車一樣買到這些糧食。

面對這種情形,時常失語的經濟學家、專欄評論員可能會責備農民不相信外資、不相信全球化,反對中國農業對外開放,外資金融機構的董事總經理也可能會給這個農民戴上一頂他從來沒有聽說過、也永遠理解不了的從美國進口的狹隘的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帽子,而且還可能通過他們滿腦子的供求曲線和數學模型向農民推銷他們的開放理念,但是,農民的心里卻有自己的一副鐵算盤:糧食產品是可以交易的,可是,土地是不能拿去換糧食、換技術、換管理、換機制的。

如果鼓勵國有銀行向外資銀行出讓股權,以銀行的股權為代價去換技術、換管理、換機制、換差價收入的話,那么,這種做法跟拿土地去換取種糧的技術、管理和糧食有何本質區別呢?我們應該向中國的農民學習一點樸素的真理來調整一下我們的對外開放策略。

我們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反對閉關鎖國,但是,任何開放戰略都需要進行成本與收益的分析,從而制定出對外開放的科學策略與合理步驟。長期以來,一種流行的觀點是花錢可以買制度,認為以股權可以換來管理、以股權可以換來技術、以股權可以換來信用文化。他們以花錢可以買制度為由,認為金融股權必須賣給外國投資者,而且沒有賤賣。但是,仔細分析可以發現,花錢買制度包涵了二層意思:首先,花錢之說就是承認賤賣股權,是賤賣股權的委婉說法,使得賤賣股權合理化。如果沒有賤賣,那么,又談何花錢?其次,買制度之說就是認為賤賣股權所形成的收入缺口能夠換取國外的管理、技術、信用文化,而且后者可以彌補賤賣缺口。但是,實際上,股權可能賤賣了,缺口未必得到彌補。企圖通過出賣股權、引進境外投資者來改善金融業包括銀行業的治理結構,純屬類似于汽車業以市場換技術的一廂情愿。  我們姑且不談類似于以土地換管理,以股權換制度的巨大的成本,僅僅看看結果,也不難看到一個悖論:第一,如果僅僅出售少量的股權,那么,少數股東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治理結構。對此,穆迪投資今年6月份發布的關于中國銀行業的報告做出了很好的解釋:只擁有少數所有權的外國投資者可能不會有強大的動力去盡力提供技術和管理意見。再說,如果引進了外國小股東,國內大股東就說了不算而是由小股東說了算,這也不符合公司治理的精神。第二,如果出售銀行的控股權,由外國投資者說了算,管理得很好,帳也查得很清楚,就象新橋控股深發展,可是,這家由外資控股的銀行本質上已經不是中國的銀行,而是一家類似于花旗一樣的外資銀行。花旗銀行的治理狀況很好、凈資產收益率很高、外資老板回報率很高,跟你有什么關系?因此,花錢買制度的結果是,股權已經賤賣,代價已經付出,錢已經花了,所買的制度其實不是中國企業的制度,那是境外資本所控股的在華投資企業的制度。如果把未來深發展的成功視為中國銀行業的成功,顯然是一種自作多情,其可笑的程度類似于把韓國足球的成功視為亞洲足球的成功從而是亞洲的中國的成功一樣。

銀行作為法人不同于自然人,銀行法人沒有性別,但是,銀行法人機構的行為卻有性別。根據金融行為學的某些原理,我們可以根據銀行法人機構的不同行為將其區分為雌性銀行雄性銀行雌性銀行屬于待嫁的銀行,是欲出讓股權的銀行;雄性銀行屬于想迎娶的銀行,是欲走出國門收購外國金融企業的銀行。從中國銀行業紛紛急欲出讓股權尋找伙伴的行為分析中可以得出結論:中國銀行業乃至整個金融業的雄雌比例已經到了嚴重失調的地步,其后果不言自明。如果中國各行各業皆是雌性法人,該如何保衛中國的經濟版圖和金融版圖?該如何保證中國的經濟安全和金融安全?即使想重復木蘭從軍的歷史,木蘭多已遠嫁重洋,最近的或許也是在避稅天堂維京群島或開曼群島。

金融是配置社會資源的最重要的手段,通過配置資源引導各種生產要素,重新塑造經濟乃至社會格局。在當今世界,誰有發達的金融市場,誰有強大的金融產業,誰就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也就成為社會經濟舞臺上的主角。美國之所以成為世界強國,除了它的國防實力外,還因為它掌握著全球最主要的金融市場,它的金融業包括商業銀行、保險、租賃、證券、基金管理以及各類金融產品的交易市場,在全球都是最有競爭力的。

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總是千方百計地對他國金融資本進入設置障礙。難道中國的金融企業能輕易地在西方發達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廉價獲得他們金融企業的股份嗎?很難想象中國的企業能夠獲得西方發達國家10%以上的銀行股權,甚至,中國建設銀行在紐約和倫敦已設了十多年的代表處了,至今還不能升格為分行。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阻止你進入它的市場領地,更不要奢望大比例購買他們的金融股權,哪怕是交易所里的一個席位。他們會以擔心中國的銀行可能會破產為由阻攔你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盡管中國的銀行背后有國家信用的支持。但是,如果你要出賣中國銀行業的股權,他們就希望多多益善,再也不提其他的借口了。在全球金融資源的爭奪戰中,需要記住,坐在談判桌對面的不僅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更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你能聽從競爭對手的建議來制定開放國策嗎?這是我們無法承受的爛漫和純真。

有的海外專家認為,外資銀行持有中國銀行業的比例尚不到10%,遠低于新興市場國家外資實際持有率35%以上的比例。我認為,新興市場國家(比如拉美國家)的外資實際持股比例未必就是中國銀行業或金融業必須達到的標準。如果西方金融企業希望得到中國金融企業35%以上的股權,那么,作為對等條件,他們也必須向中國金融機構或匯金公司轉讓35%以上的股權或給出相同比例的期權承諾。持有美國高盛集團和花旗集團35%的股權總比持有美國國債來得合算吧?或者換取35%美國石油企業的股權?憑借美國人的精明,顯然他們不可能把這些值錢的股權賣給外國投資者。遺憾的是,外國的專家們沒有建議中國這個大國應該向大國學習、向美國學習,而是建議中國應該要向小國學習、向韓國學習、向拉美國家學習。

當然,國家不分大小,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但要找對學習的榜樣。沒有人敢說新加坡政府不強勢、但是,該國政府實際控股的星展銀行經營得很好;也沒有人敢說新加坡不開放,但是中國企業絕不可能收購到星展銀行35%的股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堅持開放的政策。但是,開放是一種發展的手段,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區分清楚: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開放究竟屬于糧食(產品)層面的開放還是屬于土地(股權)層面的開放?我們對外開放的理念和策略是否應該首先要跟國際接軌、跟西方大國接軌、而不是跟拉美國家接軌?我們是否需要以企業管理過程中常用的對標管理的方法對照一下: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及其企業是以怎樣的方式對中國開放的?他們連紡織品和玩具等產品市場都不情愿對中國完全開放,是否愿意35%以上金融股權對中國開放?

在對外開放的戰略上,我們必須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追求。當中國逐步溶入世界分工體系的時候,誰占有股權,誰就是老板;誰沒有了股權,誰就是打工者。不講正確策略的買辦式開放是否會使我們淪為全球分工體系中的打工者,這是一個必須冷靜思考的戰略問題。開放的市場必然存在交易,但是,未必都是平等的公平的交易。平等和公平的交易之前提是,必須保持自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必須保衛好自己的經濟版圖,不能拿原則作交易、不能拿金融版圖作交易、不能拿經濟版圖作交易。

企業的股權類似于農村的土地,屬于經濟版圖的內容。金融業的股權是經濟版圖的核心組成部分。如果說股權是我們的土地,那么,金融股權是我們肥沃的土地。在這塊肥沃的土地上長出許多野草不是土地的責任,所以,我們不該拿土地去換糧食、換技術、換管理。以市場換技術、以股權換管理的痛苦實踐和失敗教訓告訴我們,核心技術和管理是換不來的。管理是無法買到的,這是已故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對中國的忠告。

三、藥不對癥,難奏其效

誠如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劉煜輝所言,銀行的問題很復雜,不良資產的形成跟各地不均衡的改革和不平衡的開放甚至過度開放有關,也跟忽冷忽熱的政府投資沖動有關,跟資本市場人為滯后有關,并非銀行治理結構一個因素發揮作用。即使為了改善治理結構,引進外資也未必具有想象中的效果。根據央行于2003年完成的一項對20012002年我國不良資產形成的歷史原因的調查分析,由于行政干預形成的銀行不良資產要占到不良貸款總額的80%,而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貸款僅占總額的20%。更為令人關注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最近發布的一份關于地區金融生態環境研究報告,發現中國金融部門資產質量之優劣,竟然70%以上取決于金融運行的體制環境。

中國銀行業的現狀顯然是在制度安排和機制上出了大問題。它的改善遠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有賴于中國經濟社會體制性和機制性的一系列深層次改革的推進,諸如轉換地方政府職能、完善金融業發展的法律和制度環境和社會誠信文化建設等等,不是股份轉讓給外資那么簡單。

可見,銀行業外部經營環境的改善,可以解決銀行存在的80%的問題;通過國內優秀的銀行托管國有銀行、通過設立銀行產業管理公司來管理國有銀行、將來在國內上市等改革方式,可以解決剩余的20%的問題。通過以上二個方面的努力,中國銀行業現有的問題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解決。

招商銀行既沒有境外戰略投資者,也沒有到海外上市,卻是國內外公認的一家好銀行。就是在國內金融生態環境如此欠佳(完全不同于海外專家所例舉的香港恒生銀行的經營環境)的情況下,在招商銀行成立以來短短的15年間,創造了足以令中國人驕傲的銀行業奇跡,并連續四年榮膺世界首25家最佳資本利潤率銀行。中國銀聯同樣創造了中國金融業的奇跡,保衛了中國銀行卡業這一金融版圖。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把交通銀行托管給招商銀行的管理團隊,也許是一個成本和代價最小、成果最大的改革。

以交行為例,可以比較以下兩個改革方案:第一個方案是把控股權出賣給匯豐銀行,匯豐銀行每年可以從交行盈利中擁有40億元人民幣,今后可能每年從中獲得100億元人民幣的利潤,這是花錢買制度的成本。其實,仔細分析會發現,中國人的錢是花了,但是,所買的制度并不是自己的制度,而是匯豐控股之下的交行的制度,本質上這一切還是匯豐銀行的。第二個方案是把交行托管給招商銀行,每年給招行20億元人民幣的管理費(僅僅是40億元的一半),招行沒有理由不根據合同把先進的管理方法輸入到交行。其結果是:交行的改革成本相對較低;中國財富沒有外流;招行的收益大幅度提高,股價大漲,百姓得益,提高了內需。當然,一些國外機構可能會發表言論,認為這種改革不徹底,不屬于真正的對外開放,應該向韓國學習等等。其實,做一件蠢事往往會得到受益者的表揚,表揚會帶來陶醉,尤其是一個長期受壓迫以至于沒有自信的民族能夠得到來自外國的表揚,一定會產生短暫的陶醉;但是,做一件聰明的事往往會得到各種各樣的批評,這就需要這個長期受壓迫以至于沒有自信的民族恢復自信、堅持主見。

銀行業乃至金融業領域對外開放策略的失誤僅僅是中國大部分行業(諸如航空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機床制造業、商業物流業等等)對外開放策略失誤的一個縮影。這場討論也需要引發我們對其它領域對外開放策略是否可能導致中國經濟殖民化和拉美化的反思

自主創新已經成為我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國策,然而,自主創新首先要求思想觀念層面的自主,然后才有實際行動層面的創新指導中國改革開放戰略的大腦不應該長在別人的肩膀上,這樣才能自主,這是建設中國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不要把目前最廉價的商品和未來最值錢的股權奉獻給世界,而把高能耗、高污染、爆炸、塌方、過勞死、血酬低薪、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倍的癌癥發病率留給自己和子孫,最終重復著印第安人的歷史。

也許,最后的一點明智是:留下一點金融業的股權讓我們的后代來購買,正如留下一點煤炭讓我們的子孫來開采一樣。

 報道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一個美國國家安全小組進行了三輪的交易審核以后,螞蟻金服沒能如愿達成對美國達拉斯公司MoneyGram International(速匯金)的并購。這是長期以來一直尋求拓展美國市場的馬云遭遇的最新挫折。螞蟻金服已經成為中國最大、最具價值的私有金融公司之一,旗下的支付寶在國內坐擁數億的用戶。螞蟻金服還進行了國際擴張,但一直以來它都沒能在美國市場占據重要的地位。其對MoneyGram12億美元收購交易,本可讓支付寶立即在占據一席之地,同時也讓它能夠向MoneyGram的客戶推銷宣傳它的服務。MoneyGram在全球200個國家共計擁有大約24億個銀行賬戶或者移動賬戶。雙方近日宣布交易終止,放棄長達一年的游說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通過交易的努力。

余云輝,男,經濟學博士,現任中材國際獨立董事、廈門大學金融系客座教授1986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某高校會計系執教5年,1991年至1994年考入廈門大學經濟系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后進入證券行業,擁有15年的證券從業經歷,曾擔任海通證券投資銀行部高級項目經理、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基金部副總經理、交易總部總經理兼戰略合作與并購部總經理、德邦證券常務副總裁、總裁等職務。現為中材國際獨立董事、廈門大學金融系客座教授。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