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早上看我國某主流電視媒體的“早新聞”,其中有一條新聞是說河南近幾十年來糧食深加工產業發展較快,表現之一就是其速凍食品的生產在全國居于“霸主地位”。畫面上記者采訪了一家速凍食品生產企業,并展現了其生產車間的場面:寬敞高大整潔明亮的空間、自動化的生產加工設備、戴著帽子口罩穿著潔凈工作服的工人等等。可以看出,這是一家正規化、大規模、注重產品質量的企業。
引人注意的是,該新聞報道從頭至尾都沒有說出這個企業的名字,而是以“這家企業”稱之。顯然,該電視媒體這是遵守“新聞規范”,避免在正面或中性新聞報道中提到某個企業名稱或品牌,以免無形中為其作廣告。應該說它這么做很可以理解,很正確。
不過,由該主流電視媒體這條“嚴格遵守新聞規范”的報道,我不由聯想到前不久其播出的一則新聞。該則新聞是說一種“新款平板電腦”上市了,它有何“新功能”,某個外國消費者如何買了它的前幾款產品現在又如何趕早來買這“新款產品”,等等之類,仔仔細細地說了幾分鐘,頗有點兒津津樂道、不厭其煩的意思。而最主要的是,其中既明明白白地提到商品的品牌,又毫不猶豫地說出了生產該商品的外國企業的名稱——“蘋果公司”。其實不僅是這次,近年來該電視媒體有關這家外國公司的指名道姓的報道很多,都沒有“嚴格遵守新聞規范”。
同樣是與生產企業有關的新聞報道,有的“嚴格遵守新聞規范”,有的則沒有“新聞規范”什么事兒了,這其中的“理由”究竟何在?莫非就因為一家是中國的企業,另一家是USA的公司?我們的老祖先是說過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但那指的是個體的人與人之間的文明交往之道,顯然不能簡單地套用到對待己國與它國的態度上。在對己國與它國的態度上,即便不厚己薄彼,起碼也要公平而為,一視同仁,而事實上,該主流電視媒體在“新聞規范”上區別對待中國企業與外國(西方)公司的作法已然超出了一視同仁的范疇,竟然是厚彼苛己了。
該主流電視媒體,以及國內不少其它媒體,在新聞報道中為外國尤其是西方國家的商業性機構做隱性廣告的事兒并非僅此一例,而是很多的,比如我們常常能看到在某些媒體的新聞頻道中出現大段的什么“NBA”、“西甲”、“德甲”、“歐錦賽”、“法網”、“好萊塢”、“奧斯卡頒獎”等等之類的玩藝兒。也許某些媒體編導和某些國人會說那些是體育、電影,是“文化”,為什么不能報道?但究其實,上述玩藝兒都是“文化”其表商業其質的游戲,都是在西方資本集團控制下的賺錢工具,國內媒體如此連篇累牘地對其進行報道,最終的效果就是免費為其做廣告以賺取(乃至攫取)中國人的錢財。
如果僅僅是幫西方資本集團賺錢暫或罷了,某些媒體的某些編導沒有想到(或者是想到了而猶為之?)的是,他們的做法實際上起到了幫著西方國家對中國人進行洗腦的作用——天天看著那些“好玩”的、“精巧”的、“高水平”的西方玩藝兒,潛移默化中就給辨識力不強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像天天看某個商品廣告的人進了商場不由自主地會選擇這種商品一樣。
用西式“文化”給中國人洗腦后會怎么樣呢?中國就“民主”了、“普世”了、大家都跟西方人一樣過上富裕生活了?笑話!中國只能永遠成為西方的附庸,成為西方國家的利益攫取來源,絕大多數中國人只能永遠過低下生活,以免像USA前“總統”奧巴馬等西方政客所說的那樣成為西方人“文明”、“高尚”生活的“災難”。
我想,真正的中國人,包括某些媒體的那些編導,是不會同意這種結果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