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是毛主席時代的標志,也是新時代中國的符號。而《雷鋒日記》是雷鋒平凡且偉大歲月的記錄,也是雷鋒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參觀的建國70周年的“偉大歷程·輝煌成就”大型成就展,就有雷鋒精神和《雷鋒日記》。她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又成為這次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的精神力量,奮戰在疫區第一線的人們都是活雷鋒,記錄戰“疫”歲月的日記,堪稱續寫《雷鋒日記》的新篇章。何為日記?亦即所遇有價值意義事件的真實影像和心靈火花迸發的記錄。既有不希望被偷窺的自存隱私秘密,也有激勵后人的史料和自愿與社會分享的徹悟洞見,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機結合體,絕非純粹表達個人思想的和日常瑣事的羅列。日記有紅色和灰色之分,紅色日記是革命歷史和英模人物的實錄,有著寶貴的歷史價值,是新時代奮進的“紅色傳承”;灰色日記是有色眼鏡視角下的觀察和陰暗心理促成的嬌情和呻吟,一旦選擇公開,就要考慮對讀者潛意識影響的社會效果和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雷鋒日記何以歷久彌新,始終催人奮進?是因為雷鋒日記,不是個人私情的宣泄,也不是怨天尤人的流露,而是時代號角,奏響那個時代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感謝毛主席的主旋律,引領建設社會主義的大合唱。雷鋒日記表達著鮮明的階級立場,比如“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舊社會鞭子抽我身,母親只會淚淋淋,共產黨號召我鬧革命,奪過鞭子揍敵人”,就充滿了對黨和新社會的愛,對國民黨反動派和舊社會的恨,有的人為什么那么仇視新中國,那么仇恨土地革命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那么留戀國民黨統治的民國?就是因為他們一直想翻天,一直在做著變天賬;雷鋒日記書寫著對黨的事業忠誠,比如“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就最樸實地反映了對待黨和人民的工作的態度,抒發了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心聲,當時給予很多人以啟迪,更給予當代人強調客觀主觀不努力以鞭策,即使對這次戰“疫”,也是不同人在不同崗位身體力行的生動寫照;雷鋒日記時刻昭示著黨的宗旨,比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就用深刻的生命哲理,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態度和責任,也給現在特別是抗疫情中那些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的不同人、不同行為予以無聲的鞭撻。《雷鋒日記》之所以有如此的巨大感召力和影響力,正是她的階級性和寫實性迸發出的力量,正是愛憎分明階級立場和對同志春天般溫暖、對敵人秋風掃落葉般無情真實寫照釋放的光芒。雷鋒日記是紅色日記的典范,映照著今天抗疫日記的血染風采,也控訴著陰暗日記的丑陋。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加之蘇修叛徒集團井下落石,可謂內憂外患,迫切需要一股忠誠黨和人民的精神力量渡過這種難關,于是雷鋒精神和雷鋒日記應運而生,一個普通士兵身體力行樹立的為人民服務榜樣,貼近實際而深入人心,在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鼓舞下,舉國上下掀起了學雷鋒的熱潮,不僅激勵全國人民誓把山河重安排,祖國大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且對形成共產主義社會風尚,推進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發展起到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從此雷鋒精神和雷鋒日記成為一面旗幟,永遠閃耀著不滅的光輝。這次新冠疫情,就是一場災難,也是對全國人民的考驗,而全國人民戰“疫”,表現出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高貴品質,表達“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戰疫日記,是雷鋒日記的續寫,也是增加新時代內涵新面目的展示。
【隨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馳援武漢戰場的浙大一院護士馬青娜的抗疫日記】
從央視展播的和死神賽跑白衣戰士的日記,“今天是我在抗疫一線工作的第29天。在隔離區我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怕上廁所耽誤時間,很多同事連續5個小時沒喝一滴水。希望所有的病人都早日康復,待到春暖花開,一起笑對陽光”(《【戰疫情一線日記】待到春暖花開 一起笑對陽光》,央視網 2020-02-04),到網名叫“石頭的媽媽2020”連續多日的“戰疫情”微博日記,讓網友們知道了她被感染的前前后后和她的同事們在前線的實際情況,被網友們刷屏,被轉發35571次,被評論17185次,被點贊133533次(《一位武漢白衣天使的“戰疫情”日記,看哭@所有人》,鐵血軍事> 社會聚焦,今視快報2020/2/13 );從記錄一個老舊小區主動作為疏導居民焦慮不滿情緒,結合實際創新工作和服務機制,創造情況復雜、難以管控之地無一例確診和疑似病例基層阻控的真實情況(《戰疫日記:疫情下的溫暖社區》,漢江網 2020-03-11),到科技日報刊發《300多篇“雷鋒日記”,寫下“抗疫”中的師生成長》,記錄了浙江農林大學戰“疫”中持續開展“續寫雷鋒日記”系列活動,不僅續寫雷鋒日記,錄下抗擊疫情的感人事跡,還積極參與地方志愿者工作,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在實踐中傳承雷鋒精神(中國科技網2020-03-05,來源: 科技日報),等等,等等。據中國共產黨黨員日記博物館2月開展的征集抗擊疫情文稿活動顯示,已收到來自全國的1800多篇優秀日記和文稿,由此表明有雷鋒相信黨的陽光心態,有雷鋒把有限生命投入到無限為人民服務的真實行動,就會有為前線勇士奮戰的感動,就會有為傾力支前的振奮,就會作為抗擊疫情人民戰爭的一員,記錄下這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感動。然而,戰“疫”始初的1月22日,云南省彝良縣有位詩人卻在《仰望天空》寫下“為防止武漢的疫情蔓延/我在云南彝良/不僅以駐村扶貧的理由/阻止了一個地上的湖北佬/來我家過年的想法/還像伊朗擔心無人機一樣/隨時仰望天空/看是否有九頭鳥飛過”,由于該詩格調低下,遭到多地作家聯名呼吁抵制,受到云南昭通和彝良兩級黨委宣傳部的批評,受到有關部門的處理,云南昭通市作家協會《致廣大文友》稱其主動辭去彝良縣文聯主席和昭通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的職務。表面上看,這首詩非常不合時宜犯了眾怒,實際上在于缺乏基本道義的心理陰暗。可有位比這位詩人更知名、地位更顯赫的大作家,比《仰望天空》影響超過百倍千倍的封城日記,也遭到網友和業內人士的譴責和聲討。原因就是始終以寫實渲染著不滿情緒,以傳真散發著怨氣,盡管其日記也不乏真情實感,其記錄也不乏真實的成分,但帶給人們的不是雷鋒日記的激勵奮進力量,而是更大的恐慌和怨恨。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說過,從古至今,那些偉大的作家,從未放棄對家國天下、對民族命運的責任,他們的作品呼應著人民的憂樂,深沉地表達著把中華民族從根本上凝聚在一起,使人們向上、奮進的思想和情感。不是哪個作家都能偉大,但是身為作家,對文字應有敬畏,對現實應有觀照,特別是苦難的土地應有最起碼的悲憫情懷。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經典電影《英雄兒女》一個片段,王政委讓王芳寫他哥哥王成的英勇事跡,頭稿連通訊員小劉都感到軟不拉嘰光難受提不起勁,當王芳反駁我是用眼淚寫出來的,王政委反問“寫你哥哥、宣傳你哥哥,難道讓全軍戰士跟你一起掉眼淚嗎?”一句話讓王芳頓時醒悟,最終寫出了激勵士氣的“英雄贊歌”。抗擊疫情日記也是這樣,不是讓人增加難過,而是鼓勵人們戰勝疫情。“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是周恩來總理關于雷鋒精神的全面精辟概括,也是續寫雷鋒日記的遵循。讓今天的抗疫日記永放人民戰爭的光芒,也讓今后的所有日記永放新時代的光芒!(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