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陳建民|烏克蘭危機未來走向分析
點擊:6965  作者:陳建民    來源:“沃德輿情觀察”微信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3-05-21 16:32:00

 

1.jpg

 

俄認為,美西方對其廣泛的認知攻擊是俄國家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俄軍對此高度重視,采取以下措施積極應對:強調保護俄傳統道德精神和文化歷史價值觀,從源頭抵御敵對勢力認知侵襲;積極構建軍事政治教育體系加大政治訓練,結合軍事手段抗擊敵對勢力認知侵蝕;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從末端筑牢抵御敵對勢力認知戰的防線。

烏克蘭危機已持續整整一周年,俄羅斯最初的“閃擊戰”企圖已完全落空,美西方通過各種制裁徹底打垮俄羅斯的目標也沒有實現,影響沖突走向的關鍵因素又重新回到場內。通過分析戰場上軍事行動的性質和各方支撐戰爭的意愿與能力,可以把握沖突未來的基本走向。
一、雙方戰場軍事行動的性質
通過觀察戰場軍事行動可以看出,俄烏打得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仗,雙方戰爭目的不同、作戰體系不同、使用的戰法不同,制勝的機理也不盡相同。
(一)烏克蘭打的是美西方體系支撐下的智能化戰爭
烏克蘭作為美西方代理人,在戰場上依托美西方的體系優勢,采用美西方設計的打法,依靠衛星、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提供的態勢感知優勢,使用美西方提供的精確制導武器和彈藥,對戰場上的俄軍實施精準狙殺(包括實施斬首行動)。
在這次沖突中,美國向戰場上空共調集了30余顆軍用衛星(包括光學、電子和雷達偵察衛星),使用306顆商業遙感衛星提供戰場圖像服務;北約向烏克蘭周邊派遣了20余架E-3A預警機、RC-135V“鉚釘”電子偵察機和RC-4A“全球鷹”高空無人偵察機,在戰場上空織起了嚴密的偵察監視網;使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算法,對海量偵察數據進行實時處理;使用2500顆低軌“星鏈”衛星提供低時延寬帶通信;使用北約智能化任務規劃系統,為戰場上的烏軍派單;使用24顆GPS衛星,為烏軍提供精準授時與目標定位。形成了烏軍“前臺沖殺”、美北約幕后操縱的“提線木偶戰”模式,成功將發現目標到打擊目標的閉環時間壓縮到30秒以內。
烏軍在戰場上打擊的目標主要是俄羅斯軍隊,包括后方指揮所、彈藥庫、后勤樞紐和軍隊集結地,軍事行動目的是收復國土。
這種打法的制勝要素是星、云和智能化算法,它使烏軍在戰場上的行動速度比俄軍更快、反應更靈活、打擊更準確,甚至可對俄軍實施降維打擊,在戰爭初期給俄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損失了大量人員和裝備。

2.jpg

(二)俄軍打的是傳統“總體戰”
俄軍缺少像美軍那樣覆蓋戰場各角落的支撐體系。
整個沖突期間,俄軍在烏克蘭上空只有2顆光學偵察衛星、2顆雷達偵察衛星、1顆地球遙感衛星和2顆數據中繼衛星。由于偵察衛星數量太少,無法對戰場進行全時段覆蓋,遠程精確制導彈藥也難以打擊機動目標;[1]通信衛星數量不足,使俄軍無法為到達目標區上空的無人機重新指定目標;地球遙感衛星不足、數據更新不及時,也使俄空軍無法有效規避烏軍地面防空火力,深入烏國土縱深實施航空偵察和火力突擊,遠程精確打擊武器也經常遭遇烏軍攔截。俄羅斯只能發揮地面火力優勢,對敵各類目標實施大范圍火力覆蓋。除軍事目標外,俄軍打擊的還包括基礎設施和民生等目標。
由于偵察監視、目標指示、導航定位等方面的差距,以及精確制導彈藥的不足,俄軍彈藥消耗明顯高于烏軍,烏軍平均每天消耗4000發炮彈,俄軍則高達2~3萬發。俄軍制勝的要訣是,通過展示其愿意承受巨大戰場傷亡的堅定意志,通過大量消耗傳統彈藥殺傷對手有生力量、破壞其社會經濟結構,給烏克蘭民眾造成一種無法忍受和生存的環境,從而迫使其放棄抵抗。
(三)沖突轉入陣地戰階段后,雙方技術差距縮小、任何一方都難以形成絕對優勢
從作戰體系上看,美北約及其代理人對俄軍占有明顯的技術優勢,但戰局發展使這種優勢在逐步喪失。
首先,俄軍壓縮了戰線,開始將有限空天偵察兵力兵器集中用到烏東等有限地區,使戰場態勢感知能力得到較大改善。特別是由無人機和遠程火炮組成的偵察射擊綜合系統,可在戰術層級實現對移動目標的快速打擊。
其次,俄軍找到了破解對手體系優勢的戰法,可通過實施電子火力戰攻擊美北約和烏軍的薄弱環節。一是使用“摩爾曼斯克”-BN電子戰系統,對美軍航空航天偵察活動實施干擾。比如,2023年1月14日俄軍出動17架戰略轟炸機對烏克蘭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實施大規??找u,之前使用“摩爾曼斯克”-BN等電子戰系統對美國戰場偵察活動實施干擾,使其對空襲行動的準備和實施毫無察覺。二是破解“星鏈”系統威脅,通過黑客攻擊可一次癱瘓數百顆“星鏈”衛星,通過打擊“星鏈”落地設施,顯著降低“星鏈”終端的使用效率。三是使用“白芷”電子戰系統,準確判定烏軍小分隊戰場位置,引導炮兵火力實施精準打擊。
第三,俄軍工生產保障了戰場急需。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后,俄重塑了軍工生產供應鏈(包括芯片等關鍵元器件的供應),可保證武器彈藥全速生產。目前,增產的T-90坦克已出現在烏克蘭戰場,“口徑”等精確制導彈藥已發射7000余枚,各種無人機到2023年1月初已生產4000余架,可滿足戰場基本需求,甚至還支撐俄軍發起局部反攻。
目前,俄烏在戰場上形成了攻守平衡的態勢,任何一方都無力在短期內徹底扭轉局面。據俄媒體評估,在美西方對烏援助不減的情況下,若占領烏東四州全境至少要打1年半,若占領整個第聶伯河左岸地區需要再打上2~3年。

3.jpg

二、決定未來戰局走向的基本因素
戰局走向主要取決于美俄歐烏等相關各方繼續打下去的意愿和支撐戰場行動的能力,任何一方中途退出或能力不濟都會改變目前的戰場態勢。
(一)目前美俄歐烏四方均無停戰的意愿
1、沖突長期化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不想停
是否繼續支持烏克蘭打下去,美國高層存在兩種不同的聲音。
一種是以中情局局長威廉•伯恩斯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杰克•沙利文為代表的一方,他們認為將俄羅斯與北約的沖突控制在核門檻以下是極其困難的,特別是在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遭到削弱的情況下,另外幫助烏克蘭恢復對被占領土的控制也會給美國帶來潛在的風險和成本,應避免將北約與俄羅斯的戰爭列為國家首要任務,希望盡快結束沖突,以集中精力應對更緊迫的威脅;
另一種是以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為代表的一方,他們認為,“中國的國家利益考量及其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決定了中俄不可能結盟”“中國有事時也不會得到俄羅斯的實質性援助”,而普京發起的軍事行動正在改變著冷戰后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必須首先削弱俄羅斯的戰爭能力,使它不再成為能與美國競爭的世界大國,然后再回過頭來對付中國,所以主張支持烏克蘭繼續打下去。
2023年1月中旬,伯恩斯受拜登指派前往烏克蘭和俄羅斯,提議“以土地換和平”讓澤連斯基割讓20%的領土,以試探兩國領導人的態度,結果遭到雙方的一致拒絕。
在這種背景下,拜登于1月25日發表講話稱,將繼續支持烏克蘭,并宣布向烏克蘭提供31輛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在一周年之際拜登又訪問基輔,展示支持烏克蘭的堅定態度??磥碇鲝埨^續打下去的聲音占了上風,“美國將為一場長期的消耗戰做好準備。”同時,美國也看到了烏克蘭對于美國控制歐洲的重要作用,想借援助烏克蘭在歐洲-大西洋世界的東部打造一個新的“堡壘”。戰事的長期化還有利于美國向歐洲傾銷能源、實現軍工利益集團的擴張。

4.jpg

2、俄羅斯尚未達成最低目標,暫時不能停
俄羅斯最初設想以“閃擊戰”方式迅速拿下基輔,迫使澤連斯基政府投降,扶植溫和派政治人物(如梅德韋丘克)上臺,然后再慢慢修復與西方的關系,就像克里米亞公投入俄的操作那樣。美西方的全面制裁和深度介入已使既定目標無法實現,但現在停下來就等于認輸。
在普京的意識中,烏克蘭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在2023年2月21日的國情咨文中,他再次強調,“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概念從來就是虛構的,它是布爾什維克革命領袖弗拉基米爾•列寧的發明,列寧錯誤地賦予了烏克蘭一種國家地位感,允許烏克蘭在新成立的蘇聯國家內自治”。所以, “一個半獨立的烏克蘭是可以容忍的,只要它與俄羅斯保持某種政治上的一體化。但烏克蘭成為歐盟成員、北約成員,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為此,俄羅斯愿意投入大量資源并做出重大權衡,以實現它在烏克蘭的目標。例如,2014年在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和支持烏東自治中付出的高昂代價。俄羅斯政治精英們也認為,“烏克蘭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終,我們都會重新聚集在一起,再次快樂地回到一個偉大的俄羅斯大家庭”。

 

按照利德爾•哈特的定義,勝利的標志應當是在戰后獲得了更為有利的處境和地位。
目前,俄羅斯的處境相比戰前并未得到明顯改善,甚至還有進一步惡化的走勢。在普京看來,勝利的最低標準應當是控制公投入俄的烏東四州全境、并使烏克蘭保持中立、成為俄和北約的緩沖地帶。但要占領烏東四州全境,就必須繼續采取攻勢行動,進一步拿下尼古拉耶夫,以此為跳板再拿下敖德薩,讓烏克蘭成為一個完全的內陸國,無力再與俄羅斯繼續對抗。若手中沒有這些籌碼,哪怕最低限度的勝利都難以實現。
從經濟上講,包括烏東四州、哈爾科夫、尼古拉耶夫、敖德薩和克里米亞等地在內的大烏東地區,是沙俄時期重點打造的重工業區,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包括礦產開采、冶金化工、機械制造、航空航天、軍工電力、造船修船和貨物進出口,如果只拿回烏東四州、其產業鏈的完整性和重要性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普京在國情咨文中稱,“我們的國家不可能在戰場上被打敗”,我們將“一步一步、認真慎重和有始有終”地完成特別軍事行動的任務。

5.jpg

3、歐洲國家無法實現安全自主,不得不追隨美國援烏
在歐洲國家看來,烏克蘭危機對歐洲的傷害不是能夠用經濟損失來衡量的,它嚴重威脅到歐洲的安全,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只是入侵歐洲的開始,如果歐洲輕易做出讓步,接下來俄羅斯就會繼續擴張,給歐洲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如果俄羅斯不主動示弱,或者公開表態改變目標,那么歐洲也沒有退路。
而在俄羅斯看來,烏克蘭危機走向歐洲的態度是關鍵,如果失去了俄羅斯的廉價能源,歐洲的生活成本就會上漲、經濟就會崩潰,甚至都無法度過2022年的冬天,這會促使歐洲與烏克蘭、美國決裂,推動早日結束沖突,但這一切都沒有出現。
在援烏和對俄制裁問題上,歐洲內部雖然存在嚴重分歧和爭論,但總體上保持了團結,對俄羅斯實施了10輪制裁。
在社會層面,目前有74%的歐盟公民贊成對俄羅斯的政策;歐盟經濟表現也好于預期,2022年經濟增長超過3%,2023年預計將接近1%,失業率處于6.6%的歷史低位,這意味著歐盟可以避免經濟衰退;通過重啟燃媒和核能發電,實施多元化的能源進口戰略,也減輕了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另外,歐洲國家通過烏克蘭危機也清晰看到,它們缺乏應對高強度沖突所需要的軍事能力, [2] 面對俄羅斯這樣的威脅,它不得不繼續依靠美國提供保護。美國對俄羅斯出兵的強硬反應,表明華盛頓在歐洲安全方面仍然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2022年9月,德國馬歇爾基金會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歐洲人都認為,未來5年大西洋聯盟關系仍將保持穩定,甚至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認為會更加緊密。同時,歐洲也想借烏克蘭危機拉住美國、繼續投資歐洲安全,所以它不得不追隨美國繼續向烏克蘭提供安全援助。“如果烏克蘭停止戰斗,它將無法再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存在下去”。因此,必須援助烏克蘭“打贏”這場戰爭。
4、烏克蘭想拉美歐為其火中取栗,不想停
烏克蘭在挺過最初的“震懾”行動后,美西方的堅定支持使它重新找回了戰斗下去的信心。
2022年10月,澤連斯基簽署法令禁止與普京進行談判,堅持將俄羅斯完全撤軍、恢復2014年以前的烏克蘭領土作為停戰的先決條件。最近,烏克蘭外長德米特羅•庫列巴也進一步闡釋:“對我來說,戰爭的結束就是俄羅斯總統跪在俄羅斯侵略受害者紀念碑前,并乞求道歉。”
慕尼黑安全會議委托的一項民意調查也顯示,93%的烏克蘭人支持政府收復所有失地的政策立場。
2022年7月,在瑞士舉辦的烏克蘭重建會議上,烏政府拉攏美國和歐洲國家為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重建提供對口支援。近期,澤連斯基再次向西方喊話,為收復烏東地區及克里米亞援助更多的重型武器。

6.jpg

(二)各方支撐戰場行動的能力及短板
1、美國具備援烏能力,但受制于其軍工生產能力
美國挑起烏克蘭危機,切斷了俄羅斯對歐洲的能源供應,并通過“通脹削減法案”實現歐洲產業向美遷移,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也實現了再工業化的部分目標。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估,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制裁,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只占GDP的0.2%,所以美國有能力支撐戰爭長期打下去。
美國對烏援助最大的短板是其軍工生產能力,美國平時只儲備少量的先進武器裝備,傳統武器彈藥儲備非常有限。
據披露,到2022年8月美國共向烏克蘭提供了8500個“標槍”導彈系統,這是其7年的產量;1600個“毒刺”導彈發射系統,這是其20年的出口量;160門155毫米榴彈炮及100萬發炮彈、10萬發125毫米口徑坦克炮彈藥,這幾乎是美國的全部庫存。
為補充戰場消耗,美國不得不緊急擴充產能,但產量仍趕不上戰場上消耗的速度,以155毫米榴彈炮炮彈為例,每月只能生產8000枚,相當烏軍2~3天的消耗量,“這可能會成為一場危機”。
最近,五角大樓要求軍工企業在兩年內將非制導炮彈的產量提高到原來的6倍,從每月1.44萬發提高到9萬發。
2、俄抗住了美西方制裁,國內條件能支撐沖突長期化
烏克蘭危機表明,俄羅斯能應對沖突長期化的局面。
俄聯邦國家統計局2023年2月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俄GDP只下滑了2.1%,大大好于預期;2023年預期可實現正增長,達到0.3%。在國際收支方面,俄羅斯一直保持著貿易盈余,2022年外貿順差增加2270億美元。俄羅斯經濟完全抗住了西方制裁,為能源出口找到了新的買家,國內供應鏈找到了替代方案,還刺激了經濟投資和創新活動。
2023年將是俄近十年來預算收入最低的一年,赤字高達1.76萬億(約合2200億美元),俄政府準備采取削減基礎設施建設費和動用主權財富基金等措施來平衡預算,計劃拿出3.6噸黃金以及部分人民幣儲備變現,還準備發行國債。俄羅斯政府債務率非常低,舉債空間很大,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再打上2~3年沒有太大問題。
俄羅斯武器彈藥儲備相對充足,能夠支撐戰場上的高消耗。
特別軍事行動發起前,俄軍共裝備有2900輛坦克,其中2000輛是T-72,大約1400輛是升級版的T-72B3和T-72B3M,先進的T-90A和T-90M坦克約為400輛,戰場上雖然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俄軍儲備充足,僅T-72就儲備有10000輛,以軍工企業目前的生產速度,T-90坦克年產量可達1000輛以上。
俄1500萬發的炮彈儲備目前已消耗了70%以上,但還有大量的航空彈藥儲備。通過改造其他彈藥,俄軍還補充了部分精確制導彈藥的消耗,比如改造岸艦導彈和防空導彈用來打擊地面目標。
在人員傷亡方面,一年來俄軍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有媒體稱俄軍陣亡達6萬多人,有的說至少10萬人以上。但俄羅斯擁有充足的后備兵員,近5年編入預備役的人員達200萬人,2022年9月啟動的局部動員已經成功征召30萬人,年齡均在45歲以下,這使俄軍在前線的總兵力增加到42萬人,此外還有5萬瓦格納雇傭兵、2萬人烏東民兵,基本上改變了兵力對比上的劣勢。
俄羅斯逃避兵役的情況并沒有西方說的那么嚴重,目前支持特別軍事行動的人仍高達68%,普京的支持率也達78%,明顯高于特別軍事行動之前的水平。
俄國學大師杜金就此指出,“目前所有人都清楚,這不只是普京的決定,而是俄羅斯整個歷史發展道路的邏輯使然。俄羅斯不能輸掉這場沖突,因為它關系到整個民族的生死存亡”。
從國際環境看,俄羅斯的處境也有所改善。2022年10月,英國劍橋大學匯總了137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對西方、俄羅斯態度的民調結果,生活在西方之外的63億人口中,有66%的人對俄羅斯持正面看法,這也給普京推進世界多極化增加了底氣。
3、歐洲具備援烏能力,但軍事工業將面臨巨大壓力
歐洲在經濟上持續援助烏克蘭也沒有太大問題,主要是軍火支援跟不上,而且也不想對美跟得太緊。
2023年2月13日,在北約防長會議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披露,“向烏克蘭運送彈藥已耗盡了西方國家的庫存,并暴露了供應鏈和人力方面的漏洞,成員國軍事工業面臨巨大壓力”。
目前,大口徑彈藥的等待時間已從12個月延長到28個月,北約正在緊急增產155毫米榴彈炮彈藥以解決烏克蘭戰場急需。各國向烏克蘭承諾的武器援助也隨之縮水,德國僅提供30輛“豹”2A6式坦克,只能裝備半個營,荷蘭僅參與提供坦克彈藥,而丹麥仍在評估參與方案。

7.jpg

4、烏克蘭有美西方財政和軍事援助,但兵源逐漸枯竭
烏克蘭有一半的預算收入靠西方資金注入,未來將更加依賴美歐輸血,2023年的財政缺口大約在395~570億美元之間。
目前,歐洲每月向烏克蘭提供50億歐元的財政援助,挪威也承諾向烏克蘭提供16.3億美元財政支持。此外,西方還扣押著沒收俄羅斯央行的3000億歐元和商人200億歐元資產,保障政府運轉沒有太大問題。
到2023年2月美國已向烏克蘭承諾了294.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歐洲也承諾了150億美元,在軍事援助的框架內烏克蘭可源源不斷地獲得西方的武器裝備,接受歐盟的補給,并到歐盟去接受訓練。
對烏克蘭來說,打下去的最大困難是兵員補充問題,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在2023年2月21日訪美時說,烏軍總共有25.7萬人遭受無法挽回的損失,即除去死亡人數、受傷人員也無法重返戰場。
據以色列摩薩德披露的數據,烏軍有15.7萬人陣亡,23.4萬人受傷,1.7萬人被俘。烏國防部長雷茲尼科夫也披露,自2022年以來烏克蘭共進行了9輪征召、動員了95萬人,目前“穿制服的人”仍有“100多萬人”(其中正規軍75萬人)。綜合判斷,烏軍傷亡30萬人左右是一個比較可靠的數據。
目前,烏軍在烏東前線部署有約50萬人,每天傷亡數百人,如果對俄軍發動反攻,缺乏足夠的兵力。因此,烏克蘭政府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再征召20~30萬人,但需要經過1.5~2個月的訓練,最早4、5月份才能派上戰場。俄軍正利用西方援烏武器和烏軍增援部隊到達戰場之前的空檔發起反攻。
烏克蘭開戰前有4300萬人口,開戰后有800萬人外逃西方國家,900萬留在了俄占區或進入俄羅斯境內,烏政府實控人口只有2000多萬人,其中20~40歲的男性公民為360萬人,按照三比一的應征率,只有120萬人能夠被征召上戰場。從第10輪征召的情況看,年齡已放寬至60歲,這說明烏克蘭兵源已達到了極限。如果年輕人都打光了,國家也就失去了未來。

8.jpg

5、烏克蘭危機能否持續下去,要看相關各方國內政治和經濟因素
對比四方的意愿和支撐能力可以看出,戰爭持續的決定性因素是相關各方的國內政治因素和烏克蘭的兵員補充問題。
在政治方面,最大的問題是西方國家內部的反戰問題以及政府換屆選舉問題,還有陣營的團結問題,如果歐洲主要國家退出,美國獨自支撐烏克蘭戰場的局面將難以持久。
在兵員方面,俄羅斯的青壯年人口是烏克蘭的6倍,目前在戰場上也占有兵力上的相對優勢,如果俄軍集中力量消耗烏克蘭的有生力量,以目前的傷亡率,到2024年底烏克蘭的兵源將徹底枯竭,就像二戰后期的德國,即便有再多的先進武器,也沒有人來操作。
對于俄羅斯來說,勝利的關鍵是其軍工生產能否供得上戰場上的高強度消耗,以及能否承受數十萬人的人員傷亡。
對于西方來說,如果烏克蘭擋不住俄軍的攻勢,就只能派遣更多的雇傭兵、提供更多先進的武器裝備,畢竟“北約國家不愿成為戰場上的一方”,因為這將急劇升高俄羅斯動用核武器的風險。所以,西方向烏克蘭戰場派遣更多的雇傭兵將是大概率事件,目前在烏東前線的波蘭人已超過了4萬人,其他國家志愿人員也超過了1萬人。
同時,西方還會采取“切香腸”戰術,不斷向烏克蘭提供坦克、防空導彈,以及射程更遠的可制導火箭彈、能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導彈、戰斗機和無人機等先進武器,不斷測試俄羅斯的“紅線”和“底線”,拿捏分寸就是在不導致俄動用核武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在戰場上消耗俄羅斯。

9.jpg

三、結束烏克蘭危機的幾種可能方式
目前俄、烏及美西方“根本沒有妥協的余地,為達成或多或少能令各方都能接受的共識,每一方都決心繼續施壓”,在真正坐到談判桌前,各方還打算在戰場上一較高低。綜合各種因素,未來烏克蘭危機結束的可能方式主要有三種。
(一)取得絕對勝利,即沖突一方在戰場上徹底戰勝另一方
取得絕對勝利是結束沖突的一種常見形式,它可“一勞永逸地消除對手對自身安全的威脅”。但以烏克蘭目前的兵力和西方提供的武器裝備及其他援助,要在短時間內戰勝俄軍、收復全部領土不太可能,因為烏軍缺乏重武器、兵力規模不占優勢,作戰體系代差優勢在雙方展開陣地戰的情況下,已不起決定性作用。
另外,西方和烏克蘭在軍援問題上也存在矛盾,西方擔心快速、大規模地提供援助會刺激俄羅斯做出“過激反應”,最終導致西方不愿看到的結果。
因此,在援烏問題上西方采用“擠牙膏”式緩慢升級的策略。
對俄羅斯來說,如果在大選前達成特別軍事行動目標并結束沖突,這對提升普京的支持率和勝選率都大有幫助。西方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不斷加大助烏力度,試圖借此影響俄羅斯的選情。
另外,自從2022年4月初俄軍放棄占領烏克蘭首都的企圖以來,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取得絕對勝利的可能。在目前情況下,俄羅斯也很難實現取得最低限度勝利的目標,俄雖然占有兵員優勢,但缺乏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良好的訓練。俄軍工部門生產的導彈、無人機和新式坦克雖已派上戰場,但其數量不能滿足需求。
若解決軍隊對先進偵察通信、指揮控制和武器彈藥的急需,必須實行戰時體制,動員各種所有制企業保障軍工生產。從俄羅斯局部動員的情況看,俄政府動員部門工作效率很低,尚未做好實施經濟動員的準備,強行征用私營企業執行國防生產,將會加劇社會矛盾,引發重大的政治風險。特別是俄羅斯的科技水平和軍工生產供應鏈,不具備裝備和供應一支現代化的大規模軍隊的能力。

10.jpg

(二)戰爭升級導致俄動用核武器挽回戰場頹勢
未來兩年沖突相關各方都將進入領導人或議會選舉期,不排除為政治需要升級戰場局勢的可能性,比如美國執政的民主黨為迎合內部政治需要,特別是為了回應共和黨的質疑,可能會催促烏克蘭在戰場了爭取更大的戰果,為此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更加先進的進攻性武器,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沖突的進一步升級。
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俄羅斯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可能性,用于摧毀烏西聯軍的支撐點和筑壘地域,以扭轉戰場上的不利局面。但這種可能性并不大,因為俄羅斯的生存并不面臨嚴重威脅,貿然使用核武器會招致極大的政治和軍事風險:
第一,在道義上將會進一步遭到國際社會的孤立,并引發國內政治的不穩定局面;
第二,針對分散在戰場上的烏西軍隊,使用少量核武器不起作用,大量使用會造成無法消除的生態問題;
第三,如果俄羅斯首先使用核武器,會遭到美西方的報復,西方國家可能會將核武器轉讓給烏克蘭,澤林斯基會毫不猶豫地將它投放到俄羅斯領土上,這將使沖突迅速升級為核大戰,導致以毀滅世界的方式結束沖突;
第四,如果俄羅斯通過使用核武器脅迫對手做出讓步或獲得軍事利益,那么不使用核武器的規范將遭到削弱,在未來沖突中其他國家會頻繁使用此類武器,這將對美西方聯盟的戰爭政策產生巨大且不可預測的影響,導致跨大西洋團結的崩潰。
所以,美政府會將防止俄羅斯使用核武器作為美國最優先的任務。
(三)雙方都無法戰勝對方、也無力再打下去,因此打打停?;蛞猿r停戰模式暫時凍結沖突
目前,烏克蘭危機的消耗戰模式難以持久,到某個時刻遲早會達到頂點,或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比如美歐反戰聲浪影響當權者的選情)不得不停下來,或者以某種方式暫時凍結沖突。
目前,普京的基本方略是,在不波及國家大多數人口和保持經濟在平時狀態下運行的前提下,加快推進戰場攻勢行動,盡快占領烏東四州全境,在有利條件下依托四州向外拓展,掌握更多的籌碼,逼迫美西方和烏克蘭坐下來談判,以避免被美西方拖死耗死,畢竟俄羅斯的GDP只是美西方聯盟的1/25。
美國共和黨也主張停止援烏、集中力量解決國內民生問題,如果共和黨人在明年大選中勝出,不排除與俄羅斯通過談判結束沖突的可能性。
目前,美國國內反對援烏的聲浪已高過支持者,反對者中多數是共和黨人。支持共和黨的美國首富埃隆•馬斯克,最近也限制了“星鏈”終端在烏克蘭的使用,這已發出了某種信號。美俄的態度基本可以左右沖突的未來走向,局勢的轉圜可能會出現在2024年。
目前,距2024年美國大選還相當遙遠,在此期間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來自西方國家的援助仍在不斷增架,因此不能排除出現其他極端情況的可能性。

注:[1] 2023年1月6日,俄偵察衛星在利沃夫地區發現美國向烏方移交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遂派出6架自殺式無人機。結果,被北約偵察衛星發現,幾小時后在波蘭上空的E-3A預警機再次發現目標,隨即引導“愛國者”導彈轉移陣地,使俄軍無人機撲空。
[2] 這其中主要原因是歐洲的和平主義傾向使其從冷戰結束至2014年,平均軍費開支只占GDP的1.3%。
11.jpg
參考文獻:
1.PAZZANESE C. One year later: How does Ukraine war end[EB/OL]. (2023-02-17)[2023-03-19]. 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23/02/how-does-ukraine-war-end-experts-say-2023-could-prove-decisive-dangerous/.
2.JENKINS B. Consequences of the War in Ukraine: The End and Beyond[EB/OL]. (2023-03-08)[2023-03-19]. https://www.rand.org/blog/2023/03/consequences-of-the-war-in-ukraine-the-end-and-beyond.html.
3.WITTE M. How will the Russia-Ukraine war end[EB/OL]. (2023-02-17)[2023-03-19]. https://news.stanford.edu/2023/02/17/will-russia-ukraine-war-end/.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來源:轉編自“沃德輿情觀察”微信公眾號,原載“《外國軍事學術》2023年第四期” ,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陳建民|烏克蘭危機未來走向分析

    2023-05-21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