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鼠頭鴨脖”事件中,人們情急之下,只一心聚焦鼠頭,待塵埃落定后,才兀自發現:鼠身呢?是隨鼠頭一起進了學生的腸胃,還是隨著供應鏈到了尋常百姓的餐桌?
照“全須全尾”的說法,這事還沒算完;按“且聽下回分解”的章回體表述習慣,這是“老鼠拖木锨-----大頭在后頭”。
按說,鼠頭都吃干榨盡,鼠肉自然更不會浪費,肯定是冒充豬肉之類讓學生或其他消費者甘之若飴了。
從文學創作的角度看,不對鼠身去向作窮追猛打,對都很容易預想出結果的情節不予贅述,留白,給受眾再創作的余地,是恰當的。
但現實中,處理此次“指鼠為鴨”事件并不是文學創作,更沒有什么革命浪漫主義,而是切切實實的現實主義,必須無一字無來歷式地、寫真式地還原事件真相,包括鼠身的實際去向。
食堂方面,自然是采取“擠牙膏”式的應對策略,你問鼠頭我就講鼠頭,可能是做到了“問無不言,言無不盡”,但絕不意味著主動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竹筒倒豆子般的爽快利落。
食堂方面出于自保,不愿言多必失,完全可以理解。但省綜合調查組方面呢?是全都沒有想到調查老鼠整身,還是雖有人想到卻緘口不語諱莫如深,生怕多嘴惹禍,但求明哲保身?
老鼠肉當豬肉賣,無論從營養還是從口感等角度說,學生們都似乎不但不吃虧,反而還占了便宜。但問題的焦點不在這,而在于明明白白消費,讓受眾有知情權、選擇權。沒有明明白白,誰敢保證學生吃下肚的老鼠不是藥死的之類?誰能保證鼠肉經過了檢驗檢疫,符合食品衛生要求?
調查組肩負重任,調查必須自身硬。欲保證調查質量,必須保證參加調查的所有人員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非凡智慧。對于重特大事件調查,為防止被蒙蔽計,不妨同時派出兩個調查組,通過無形中的競爭,彼此相互驗證補充,最大限度保證調查全面徹底,結論公正客觀。
(作者單位:合肥市包河區總工會;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