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月23日,正值端午時節,群山環抱的韶山村游人如織。這一天,湖南省韶山市韶山村兩委干部迎來了出席劉現莊農商集團與韶山村集團發展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玉田縣劉現莊村黨支部書記白利國一行人員。對于白利國來說,這是他“二訪”韶山村。6年前,白利國剛剛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不久,便受上級指派來到韶山,以《如何當好一名優秀支部書記》為題,給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支部書記授課。有了這一次的韶山之行,使得他與偉人故里結下了難解之緣。在韶山期間,白利國在全國黨代表、原韶山村黨委第一書記毛雨時和現任黨委書記毛春山帶領下,拜謁了偉人故居、毛主席銅像,并參觀了村史館,所見所聞至今記憶猶新。韶山,被視作紅太陽升起的地方,是令無數人魂縈夢系的“紅色圣地”。現如今,前來韶山的游客保有量,仍保持在每天幾萬人、每年上千萬!毛澤東主席作為開國領袖、世紀偉人,他那博大精深的理論與思想、崇高的精神與品格、無以倫比雄才大略,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甚至是整個世界。特別是他的精神思想,至今仍深深嵌入在廣大人民的骨髓里、融入在血脈中,似乎這并未因時代變遷和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而改變。

毛主席雖然已經離開我們40多年,為什么“毛澤東熱”卻持續不減?人民群眾對開國領袖的情懷如此深厚,僅僅出于一種懷舊的心理嗎?人的精神總是需要寄托。白利國生于1969年,是典型的毛澤東時代哺育成長,從小被灌輸的是社會主義思想、集體主義精神等內容,而今天卻被有些人稱之為“高大上”。高中畢業后,在一沒家族背景資助、二沒人脈關系可利用的條件下,白利國他大膽著手辦起了一家民營鞭炮廠,并取得了成功。經過10多年的摸爬滾打,他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也越做越大。很快,他躋身于億元資產企業家行列。2009年,他義無反顧地響應黨組織和鄉親們召喚,撇下自己幾個企業回村擔任了支部書記。他堅持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之路,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把一個昔日的窮村、亂村,治理成為中國特色村、中華孝老村、全國文明村、省級文明村。“這一切的變化的驅動力,源于紅色教育凝心鑄魂作用的結果,更是長期以來受毛澤東思想教育的結果”,白利國如是說。
伸援手 毛主席銅像落成在劉現莊村
在白利國帶領下,通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了集體和個人均富裕的良好格局。然而,有句古訓說得好“行百里者半九十”。農村集體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持續發力,不進則退,環顧周圍的農村發展半途而廢的事例并不鮮見。如何引導干部黨員和廣大群眾富而思源、富而思進,早日跨入省級集體經濟強村行列?他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紅色教育上。湊巧的是,早在2016年7月,白利國出席了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表彰大會。在會議現場,有一位優秀的農村支部書記因不相識并未引起白利國的格外注意,這個人就是曾連任四屆全國黨的代表大會代表、韶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日后成為“忘年交”的毛雨時。經歷了2017年的韶山之行,白利國發現無論是省內還是外的集體經經濟強村,都矗立一座座毛澤東主席塑像,似乎成了一大標配!他越發感受到這樣做不但是為了明志,更是一種鞭策,因為它一頭承接過去,另一頭卻連接著未來,其象征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影響是無窮的。樹立毛澤東主席銅像一事,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從選廠址、選質地、確定價格,到定規格、定尺寸,再到運輸、安裝等一系列準備工作,都是第一次遇到。由于有過第一次韶山之行,韶山村不僅有毛澤東主席雕像多處,且村“兩委”干部都清楚市場行情和其中諸多環節。有了韶山村“兩委”干部如此這般貼心細致的指導和服務,白利國心里有了底數。再說,劉現莊村有兩個基本條件滿足落成:一是歷史文化認同感強。建莊600余年來,涌現過如清光緒年間共同創辦王致和臭豆腐品牌的王憲文和劉岳坦、抗日愛國人士劉善锜、電影藝術家沙蒙等一批批歷史文化名人。二是紅色傳承動力足。承繼光榮的革命歷史,瞻仰領袖風采,褒獎革命先烈,是賡續紅色血脈和傳承紅色基因題中應有之義,而毛澤東主席銅像落戶村莊,則是這一主旨的具體化,對于教育激勵后人,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感黨恩,確保紅色傳統不斷代,紅色江山不變色,集體經濟發展不松垮,意義重大而深遠。

2017年9月1日,劉現莊村人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好日子。這一天,村黨支部在紅色文化廣場隆重舉行了毛澤東主席銅像揭幕儀式。毛澤東主席女兒李訥和侄女毛小青及侄子毛堅平、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原副司令員景學勤中將、馬本齋之子馬國超將軍、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原秘書長汪江淮將軍、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潤為等社會各界名流到場祝賀。其中,來自毛澤東主席家鄉代表,韶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毛雨時則是嘉賓之一。

【2023年5月12日,曾任四屆全國黨代會代表、韶山村黨委第一書記毛雨時(左三),黨的二十大代表、韶山村黨委書記毛春山(左二),韶山駐村書記賀振洲(左一),韶山紅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桂芳(右二),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劉現莊村黨支部書記白利國(右三)、百姓夢酒業總經理李榮強(右一)陪同下,拜謁毛主席銅像。】
矗立在劉現莊村紅色文化廣場的毛主席銅像,高5.8米,基座高4.1米,通高9.9米,寓意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長久存留于人民心中。底座上鐫刻著景學勤將軍書寫的“毛澤東同志”五個鑲金大字,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白利國說:“我們將不忘昨日的崢嶸歲月,無愧今朝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復興夢想。”“讓獨特的紅色資源與時代價值高度融合,不斷提升紅色資源鑄魂育人實際效果,力爭以紅色歷史啟迪人、紅色基因激勵人、紅色文化教育人。”

【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潤為(中)、毛澤東主席女兒李訥(左)、解放軍空軍原副司令員景學勤中將(右)】
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潤為在談及毛澤東主席的歷史地位時,曾指出:“在人民看來,毛主席是他們永遠的驕傲,毛澤東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燦爛升華。其品格,雖珠峰不足以奪其高;其思想,雖大海不足以奪其深;其功勛,雖日月不足以奪其光。”此后,劉現莊村“兩委”作出規定,每年每月1日,全體村民都要到紅色文化廣場,集體拜謁偉大領袖毛主席銅像。這一規定堅持至今,堪稱劉現莊村最靚麗的風景。
鑄魂魄 紅色文化引領鄉土文化放異彩
習近平強調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更重要的是,‘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2011年3月20日,習近平同志來到韶山村調研視察】
習近平總書記的新論述,為我們“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作為全國紅色第一村,韶山村是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的出生地和早期革命地。2011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到韶山村調研基層黨建時曾說:“這是毛主席1925年親手創建的,也是中國農村最早創建的黨支部之一,也是最堅強的黨支部。”“這個特別黨支部的成立,在韶山點燃了革命火種,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同志提到的中共韶山特別支部,是于1925年6月中旬,由毛澤東同志在自己臥室的閣樓上親手創建的,并介紹了韶山進步青年李耿侯、龐叔侃、鐘志申、毛新梅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毛福軒擔任支部書記。當時,他們舉起右手莊嚴宣誓:“嚴守秘密,服從紀律。犧牲個人,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永不叛黨”,這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入黨誓詞,隨著黨的建設需要與任務不同,入黨誓詞幾經變遷,但是“永不叛黨”是永恒的內容,不改的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為了誓言里的這份堅守,支部最早的五位成員全部為革命犧牲,平均犧牲年齡不到35歲,被稱為:“韶山五杰”。

我黨從一條紅船啟航,到今年已經百年多征程,再到兩個百年目標交匯,中共韶山特別支部也一起走過了100多年的崢嶸歲月。“知所從來,思所將往”,從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到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路走來,幾多奉獻、幾多犧牲,形成了一條主線,即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鑄就了韶山精神,即“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幾多努力、幾多付出,紅色文化為韶山村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和智力支撐。該村先后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國文明村鎮”“中國傳統村落”“全國先進村民委員會”。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1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無獨有偶,在致力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同時,劉現莊村黨支部注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與光大,使之與紅色文化相銜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走進劉現莊村,一股尊老、敬老、急難、濟困的文明新風,會迎面撲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打造文化品牌、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創辦了《百姓》期刊,聘請名家創作了《劉現莊之歌》和《劉現莊——我的家鄉》,組織開展了玉田縣戲迷票友大賽、“歡歌一曲頌黨恩”文藝演出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員工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白利國帶頭捐資、籌資600萬元完善村企共建的文化設施硬件建設,成立了劉現莊集團慶典禮儀中心、收藏家協會、復耕書社、文藝演出隊等群眾文化團體,建成了文化活動室、書畫工作室、農家書屋、劉現莊文化研究室等文化機構。

【白利國(左四)為村里老年人過生日】
白利國主持提煉了“仁愛始于孝、德義見于教、禮善形于成、和諧緣于道”的村訓,明確了劉現莊村“以孝為先、誠信立本、以教存德”的文化核心理念。把每年9月9日定為全村“孝老節”,為全村6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發,發放生活補貼,每天在村民大食堂為6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提供早餐,為村80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每年組織“十佳和睦家庭孝順之星”“十杰文明戶”“十佳文明戶”“十優文明戶”評選活動。作為紅色旅游第一村,紅色旅源資源獨步天下。韶山村圍繞得天獨厚這一優勢,集體經濟起步于新世紀初,其驕人業績讓人為之欽羨:200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2016年村集體總收入8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00元;2020年集體經濟收入1007萬元,農民可支配收入34800元;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281萬余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800元,并擁有4家村集體企業,固定資產3.2億元。目前,韶山村村民參與旅游業比例達70%,開設近200家民宿、餐飲門店和旅行社,開發紀念品、韶山村礦泉水、毛家食品等文創、旅游及農副產品30余款,形成一條紅色文旅產業鏈。同時,以“綠色觀光”為抓手,堅持文旅帶農,發展村級合作社近10家,打造無花果、湘蓮、祖田米等優質農產品種植基地5個。韶山村“兩委”班子清醒地認識到,從多年來集體資產及集體經濟項目收入構成看,總量雖然不小,但發展模式較為單一,過分依賴旅游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不高,經濟規模化發展力度不夠。

【韶山培訓中心】
從一組數據上顯示,該村旅游收入占比獨大:韶山村滴水洞外環境租金280萬元、特別支部史陳列館48萬元、藥材公司門面租金30萬元、慈悅書院租金5萬元、停車場租金205萬元、旅建投門面收入21萬元、紀念園分紅318萬元、滴水洞電瓶車分紅70萬、換乘中心30萬元。與其它大多數地方不同的是,韶山村得益于旅游,也受制于紅色景區保護性開發。最突出的是第二產業受限,就連在土地上從事種養加也是禁錮纏身。既要貫徹綠色可持續發展,又必須把蛋糕做大,出路何在?較之于韶山村,劉現莊村集體經濟起步晚了近10年的光景。白利國認準了“以企興村,依商富民”的理念,闖出了一條“集團化管理、集約化經營、一體化發展”的發展之路。他先是起動建立劉現莊發達工業園區,抓住了玉田縣昌升物流市場重點工程建設的機遇,聯合周邊企業籌資2000萬元興建了,很快就吸引了8家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企業入駐園區,不但拉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而且安排村里700多人就業。劉現莊農商集團有限公司將資產股份“量化到人、確權到戶”,實現以企帶村、村企合一、共同發展。2009年1月,白利國上任后,把全部精力傾注到農村發展上、傾注到服務村民上。2010年年初,他主持成立了玉田縣劉現莊農工商集團公司。目前,集團已發展成包括社員用品供應中心、新村超市、物業管理、福泰資金專業合作社、富達農民專業合作社、孝老村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十幾個部門的綜合智能公司,吸納富余勞動力200余人,年可增加群眾收入20000多元。啟動劉現新村新民居建設工程。2010年,白利國自己出資、組織融資共5000余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新民居工程規劃占地158畝,建設面積10萬平方米,可容納1200戶、5300人入區居住。截至2012年年底,三期工程建設已全部完成,630戶村民入住新村,劉現莊村也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北幸福鄉村計劃示范點。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及產業。以富達農民專業合作為龍頭,先后辦起千畝食用菌示范基地、農業種植公司、福泰農民資金專業合作社、豬、雞養殖小區、社員用品供應中心及村民大食堂等經營實體。他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流轉農民土地入社統一經營,現已流轉土地2138.16畝,占村全部耕地的83.52%。耕耘往往與收獲相伴。“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十大杰出村官”“全國青年致富帶頭人十大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農村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披在白利國的身上。

【兩村共同見證雙方代表簽訂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回到文章開頭那一幕:在韶山,兩個村“兩委”再次握手,終于正式攜手共謀發展大計。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加強雙方在經濟建設、文化交流、旅游發展等方面的戰略合作,共同推進集體經濟發展與壯大。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這種兩個村之間跨地域聯手、取長補短,攜手邁向共同富裕之路的有益探索和實踐,必定成為佳話。

【本文作者文白(左二)與毛春山(左一)、毛雨時(右二)、白利國(右一)韶山毛主席銅像前合影】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