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美關系處于歷史低谷,科技芯片領域處于“戰爭”狀態(《紐約時報》文章),軍事領域處于“冷戰”狀態,這是不爭的事實。
“美中任何一方都承擔不起把對方作為對手的代價。如果兩國發生戰爭,不會給兩國人民帶來任何有意義的結果。”這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看法。
為了“扭轉當前的困難局面”,老爺子不顧一百歲的高齡,跨越大洋到訪中國。
中方給予了基辛格極高規格的接待,國家最高領導人在他52年前“中美破冰”之旅的首訪地——釣魚島國賓館5號樓舉行了會見活動,并為他隆重舉行了百歲壽宴。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中國防長李尚福都親切與他舉行了會談。
【李尚福防長會見基辛格】
此前,國務卿布林肯來了,財長耶倫來了,氣候特使克里也來了,但中美關系不僅沒有明顯好轉,反而在科技、軍事領域的對抗呈螺旋式上升。
日前,美國聯合日韓荷對我高端芯片設備進口和供應鏈實施打壓,宣布禁令“一顆高端芯片也不賣給中國”。
【高端芯片】
中方推出反制措施,對鎵鍺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一招制敵”,打到敵人七寸痛處。
有消息報道,拜登政府8月底欲再次升級對華限制措施并出臺相關政策,領域包括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
路透社21日報道,美國交通部長皮特·布蒂吉格聲稱,美國市場上的中國自動駕駛汽車供應商“存在國家安全擔憂”。看來,中國的自動駕駛汽車也要列入美國的打壓范疇了。
【美防長奧斯汀】
軍事領域,更是“風雨欲來風滿樓”。據俄衛星通訊社報道,美防長奧斯汀表示,“美國應該早做打算,準備好因臺灣問題與中國大陸發生武裝對抗”。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向中國發表狂言,聲稱“如果威懾失敗,他有信心帶領美軍戰斗并取得勝利”。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
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最近舉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戰備演習,旨在檢驗美國空軍“在潛在沖突中能否擊敗中國”。該演習參演兵力1.5萬,共出動KC-135R、KC-46A等70架運輸機和加油機,演習區域橫跨3000英里,“五眼聯盟”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英國,以及法國、日本等盟友參加了聯合演習。該部司令員邁克爾·米尼漢曾動員所屬部隊2025年前做好與中國在臺灣地區開戰的準備。
【尹錫悅登上美核潛艇】
在我周邊,美國核潛艇近日部署半島,其攜帶的192枚核彈頭足夠毀滅半島,并對我戰略縱深構成威脅,韓總統尹錫悅登艇“炫武示強”。
剛剛結束的北約峰會發表公報稱,中國的野心和“脅迫性政策”挑戰了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中國致力于顛覆“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指責中國“秘密擴大核武庫并使其多樣化”,在核軍備控制和降低風險方面“誠意不足”。
【北約秘書長】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稱,“中國的威脅已經直接延伸到北約國家的本土,因為中國試圖控制北約國家的關鍵供應鏈和基礎設施”。
與此同時,北約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納入“北約+”合作體系,與日韓簽署“個別針對性伙伴關系計劃”,對我進一步形成“南北雙錨”的夾擊之勢。
為什么會出現中美高層互動頻繁反而關系吃緊的咄咄怪事?其實根子就在于美國抱守的“美國優先”思維。
在美國人看來,美國人理應站在人類的“塔尖”,占據供應鏈的“頂端”,中國在科技上不能超越美國,只能從事中下游產業“為美國打工”。
【奧巴馬】
這一點,美前總統奧巴馬訪澳大利亞時說得很明白:“如果讓13億中國人,過上和我們一樣的生活,那將是世界的災難,我們將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總統拜登的執政目標很明確,在他上任首場記者會上稱,在自己任期內絕不會允許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
布林肯的政策宣講說得很清楚,美國可以和中國和平共處,但在競爭中必須保持領先地位,以便掌握未來的發展方向。
財長耶倫表達很到位:中國必須讓更多的美國產品能夠自由地進入到中國;必須要放棄高科技的研發和投入,然后繼續做世界的工廠;必須繼續購買美國債券,而且要幫助美國解決他們的經濟壓力。
【麥卡錫】
眾議長麥卡錫、防長奧斯汀異口同聲說:決不允許中國超越美國。
可以說,“美國優先”思維在美國各界層根深蒂固,表現在外交領域就是“自詡主義”。基辛格稱,美國在外交政策上始終抱著“自詡主義”的行事風格,認為其觀點理應天然占據主導地位,但中國對此并不買賬。
針對耶倫訪華后新發明的“健康競爭”說,《環球時報》社評認為,如何定義中美間“健康的競爭”?是只滿足美國的地緣政治胃口,還是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下健康互動?中美關系的最大病根在于,華盛頓對華認知生病了,如果不解決“第一顆紐扣”的問題,無論多么美好的設想和愿望都只會成為空中樓閣。
這“第一顆紐扣”問題,便是“美國優先”還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美國優先”是美國霸權的邏輯起點。由此推及,“美國優先”的固有思維不破除,霸權主義就盛行,中美關系就好不了!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國防部原國際傳播局副局長;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孟彥說”,修訂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