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突然發公告宣布,對鎵和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對于中方在這個時間點實施這個舉措,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為了反制美國及其盟友的新芯片管制措施,荷蘭之前宣布對芯片設備進行出口管制。而在幾天后,中國立即宣布了對鎵和鍺進行出口管制。再加上當時耶倫準備訪華,這是美國憑空制造的又一個籌碼。所以從時間線上來看,中國采取這個措施很像是為了反制美國及其盟友,同時掀掉耶倫訪華前制造的籌碼。但是越來越多跡象顯示,事情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簡單,看起來是美國在圍獵,但其實守株待兔的是中國。
這次被管制的鎵和鍺,這兩種稀散金屬材料都是芯片的關鍵原材料。制裁出來之后,日本、韓國、荷蘭、美國都進行了回應和表態,但現實情況遠比他們回應的要焦灼,為什么呢?因為這幾年他們為了刺激芯片發展,已經投了天量資金擴大產能。這個時候拋出原材料出口管制,就是要讓他們投資都到位了,再讓他們回不了頭。這可不是意淫,這幾年美國及其盟友都在賣力布局芯片產業鏈,并且進行了大量投資。目前美國、日本、韓國、荷蘭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在全球芯片產業鏈中各有分工,但美國不滿于此,它的目的是把所有的芯片產業鏈全都都轉移到美國本土,進一步壟斷全球芯片產業鏈。這幾年拜登政府說服或者施壓盟友,交出敏感的核心機密數據,并讓他們到美國本土建芯片廠,所以這幾年美國境內芯片廠大建特建。
這里可以舉一些例子驗證,在去年8月美國政府出臺了“芯片和科技法案”,為了刺激芯片投資拿出了530億美元巨額補貼,吸引美國本土芯片企業擴建,并吸引臺積電、三星等企業在美國建廠。英特爾在俄亥俄州新建的廠就超過了200億美元,還有臺積電、三星、美光等都是斥巨資在美國投資建新廠。比如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兩期芯片廠,第1期已經開始移入設備,并帶來了數千名工程師,準備明年開始生產。第2期正在興建中,兩期工程總投資額約為400多億美元,成為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同時,三星也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泰勒市建造一座價值170億美元的芯片制造廠,不過他們預計預算可能會漲到250億美元。也就說美國及其盟友都在建芯片廠擴大產能,而美國芯片補貼也拿出去了,投資都到位了,然后我們掐著點斷了原材料。如果原材料進不了美國,現有的廠可能都會受限制,那這些到美國的新廠還怎么擴產能?這就是最深的套路。
(電解鋁)
他們卡我們先進芯片設備,那么我們就卡住芯片下游材料,現在的局面形象點來說就是,咱有子彈但沒有好槍,而他們有好槍卻沒有子彈。不過也不是特別恰當,因為任何技術有錢有人有時間有需求總會突破的,更何況我們擁有全產業鏈和最大的市場。但稀有材料卻不是憑空可以出現的,而且也不是挖出來就能用的。有的人說美國及其盟友聯合也可以很容易搞出相關產業鏈,暫且先不提他們的技術和效率,礦儲量也是次要的。他們口中的“容易”是,以鎵為例,鎵本身是伴生的副產品,所以首先需要建設一個大型鋁廠,配套一個大型的發電廠。然后美國就得到一大堆供大于求、耗電量驚人,且成本比中國高出不知道多少倍的鋁錠,然后再從廢渣中提煉美國想要的鎵。美國需要建設6000萬噸電解鋁生產線,每噸產能需要搭配13500度電,每年就能得到副產品300多噸鎵了。
所以說無論從哪種角度來解釋,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的反制幾乎是束手無策。與其說他們在芯片產業圍獵中國,還不如說是中國在等待機會讓他們傷害最大化。之前正愁沒有借口,美國、荷蘭就撞上來了。所以也就理解了為什么荷蘭一宣布出口管制,中國立馬就拿出非常明細的管制名單。就像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說的,這一舉措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重拳出擊,不僅能打得某些國家慌,還會打得某些國家疼,而且這還只是開始。
來源:文昌觀點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