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磚國家的名稱最早是美國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這個概念特指世界新興市場。要知道,中國是在2001年接近年底時才加入的世界貿易組織。奧尼爾這個概念的提出無疑具有戰略預判的意義。當然,當時的金磚國家(BRIC)只有四個國家,而這四個國家中,三個一直是發展中國家,而俄羅斯是因為蘇聯解體后,國力大衰,從而經濟實力也大幅度下滑。但是俄羅斯的工業基礎尚在,因此在奧尼爾看來,俄羅斯的未來前景是不可小覷的。從字面上看,這就是一塊磚頭或者磚塊的意思。只是磚頭原來英語的拼寫是BRICK,奧尼爾為了拼湊四個金磚國家的首字母,把磚的最后那個字母K給去掉了。當然讀音沒有改變,而且聽起來,發音也是一樣的。但不知是哪位國人在這個磚字的前面加了一個美妙的形容詞“金”字。金磚當然只比磚頭或者磚塊要中聽很多,聽到這個稱呼的金磚國家心里也會受用很多。奧尼爾是在2001年提出這個名稱的。而這四國外長直到2006年才在聯合國舉行了第一次會面。不知道是因為奧尼爾的這個名稱引起了四國領導人的興趣和聯想呢,還是四個國家確實發現大家還是要建立一種更為密切的關系有需要呢? 或許兩方面因素都存在吧? 但不過怎么說,國家與國家之間在經濟合作方面能夠加強聯系,進行必要的合作,畢竟是一件好事。直到2009年6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首次會晤,推動金磚合作升級到峰會層次。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磚國家,金磚國家擴為五國。BRIC成了BRICS。金磚國家是一個多邊的,且松散的經濟合作組織。當時,說金磚國家是一個經濟合作組織當時看起來似乎有點估計過高了。說白了,這在當時只是一個經濟協商或者商談的一個定期的約定。四國之間還是更關注自身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雙邊關系。從當時看來,一個多邊且有效的經濟合作的國際組織,還只是處在一個正在形成以及不斷發展的過程之中。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建立以來,合作基礎日益夯實,合作領域逐漸拓展,已經形成以各國領導人的會晤為引領,以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外長會晤等部長級會議為支撐,在經貿、財金、科技、農業、文化、教育、衛生、智庫、友城等數十個領域開展務實合作的多層次架構。金磚國家合作的影響已經超越5國范疇,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治理、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建設性力量。這種多領域、多框架、多層次的合作機制,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逐漸擴大影響。以往,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很少能參與到這種合作機制當中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要受到美國以及西方發達國家的控制和影響,其自身很難建立與制定自己的發展規劃。如果要合作,也只能聽命于美國與西方世界。而美國與西方世界是根本不可能根據這些發展中國家自身的需要來安排和幫助他們實現他們自己所設想的未來發展前景的。如果從2006年金磚國家外長的第一次會晤時起到今天已經過了整整十七年了。而從2009年金磚五國的首腦會晤時算起,也已經有十四年,而進入到第十五個年頭了。今年在印度召開的金磚國家首腦會議就是第十五屆。這十多年來,金磚合作機制一直都在穩步地發展和進行著。或許這幾個國家之間,也會產生利益之間的沖突,也會發生國家之間的爭吵或者齟齬,但是大家都沒有要廢除或者退出金磚合作機制。這一點非常重要,也非常難得。總之,金磚國家在合作當中大家都在受益,而且金磚合作模式的影響也在擴大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廣大發展中國家對金磚合作機制普遍看好。他們也都有加入這個合作機制的愿望。用中國的一句老話說,可算找到組織了。畢竟這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自己的組織,沒有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干預和主導。這對廣大發展中國家非常有吸引力。當然,找到了組織是一回事,能不能跟組織取得聯系,以及能不能加入到組織當中來,以及如何才能加入到組織當中來,也都不是簡單的事。但是,既然組織已經找到了,那么,前進的方向也就確定了。在這個世界上,資本主義世界是很有一些組織的。有所謂的G7,即七國集團,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有歐洲聯盟,以及各發達國家之間的各類同盟,如東亞的美日韓軍事同盟,美英澳的澳庫斯,還有盎撒人國家的五眼聯盟等。當然,這些組織主要是政治軍事組織。真正算是參與搞經濟的大約只有G7,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也就是發達國家的大團伙。他們在他們的內部都干了些什么,好像除了一些經濟議題之外,還有其他的非經濟議題。不過我們知道,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是愿意真正幫助發展中國家自身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所以廣大發展中國家一直苦于缺乏一種國際合作的機制來幫助他們自身的發展與建設?,F在看到了一個金磚合作機制。這個機制不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而且發達國家至少到現在也沒有參與進來,不太可能對這種合作機制產生太多的負面影響??赡苷怯捎谶@樣的情況,廣大發展中國家都有一種迫切的愿望,希望加入到金磚合作機制當中來。今年,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擴展到了十一個國家。新的金磚合作機制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這些國家發展程度參差不齊,各自在利益訴求上也不盡相同。所以協調大家共同的發展步驟難度不小。任何協商組織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最大公約數,這樣才有合作的基礎。當然,在金磚合作機制內,相互之間都應有必要的諒解和包容。大家聚在一起并不容易,需要好好珍惜,需要好好商量。只要金磚合作機制的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發展的目標,那么什么樣的困難都是能夠克服的。美西方最初是看不起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現在看到這么多發展中國家都想要加入,他們就提高了所謂的警覺,而且多少還帶有那么一點醋意。當然,金磚合作機制不可能威脅到美西方任何一個國家,但是他們還是認為他們感到了莫名的不安。這也是他們極不自信的結果。當然,西方國家對今天的世界雖然還有不小的優勢,但他們為所欲為地可能隨意主宰世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且一去不復返了。他們為此而悲哀也是必然的。可以想象,金磚合作機制的前景非常寬廣,但是困難也是會有的。西方帝國主義的干擾和搗亂是不可能缺席的。只要廣大發展中國家能夠齊心協力,共同努力,金磚合作機制就一定會不斷向前發展,任何困難和障礙都會被一一克服。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