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1999年高校大擴招后出現高等教育文科化趨勢,學文科官員占比大增,錄取公務員也以文科生居多,更不用說媒體從業人員基本以文科生為主,這些人數學水平從總體上來看差強人意,加之對經濟統計不夠專業與了解,因此對北京的媒體、京官們關于中國經濟總量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常見表述,盡管筆者不贊成,但簽于這些人數學水平與對統計的外行也就只能忍了,或者說懶得搭理北京這類數學勉強卻對經濟統計不懂裝懂的京媒、京官們。但作為國家統計局,數學與統計是其看家本領,全局上下的數學水平也許在中央部委中排列第一,其統計學的專業本領更是無人能敵,堂堂的國家統計局,理應做專業的事,說專業的話,發布專業的統計報告,否則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但國家統計局在2月29日發布《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開頭中有一段是“1、經濟規模達126萬億元,占全球超17%,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貢獻者。2023年中國GDP規模達126萬億元,相當于17.9萬億美元,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美國2023年GDP為27.4萬億美元,中國GDP相當于美國的約65.4%,受匯率影響,中美差距略有擴大。2023年中國GDP實際增速5.2%,低于1978-2008年高速增長期的平均增速9.8%,高于美國的2.5%……
請看以上這段中“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這句話存在明顯問題,因為“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存在一個對比標準問題,國家統計局顯然是把中、美GDP作為對比標準,稱“中國GDP相當于美國的約65.4%”。問題是中、美GDP統計標準差異很大,且美國GDP統計中造假與“水份”嚴重,硬把兩國GDP進行對比,有違統計學與數學常識,這意味國家統計局不做專業的事,不說專業的話,負面影響很大,令人忍無可忍,必須予以批駁。
二 以弄虛做假來維護美國世界老大地位己成為美國的習慣與本能
(一)美國第一次阿波羅載人登月造假的大背景與主觀動機
在美蘇爭霸的冷戰大背景下,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月對美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當時的大背景是美國對外陷入越戰泥潭、蘇攻美守及美元地位搖搖欲墜的困境之中。對內則陷入經濟停滯、種族矛盾與反越戰呼聲高漲的困境之中。當時法國總統戴高樂更是“落井下石”,用軍艦裝著滿船的美元紙幣來向美國“逼宮”,要求其兌換成黃金,至使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固定匯率制難以維持。
內外交困使美國“老大”地位搖搖欲墜,但正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所言:我們早已習慣于當“老大”。確保首次載人登月100%的“成功”已成為當時美國鞏固“老大”地位與擺脫內外交困局面的生死之戰,用中國的說法就是背水一戰,可以說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美國根本輸不起。一旦首次登月失敗,不僅將成為蘇聯冷嘲熱諷對象,而且美國在全球的聲譽與美國的“老大”地位必將受到沉重打擊而搖搖欲墜,這是美國無法承受的,這就是當時輸不起的“老大”存在登月造假的主觀必要性,為首次登月造假可以不惜一切,形象的講是豁出去了。
從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政治利益角度講,對他最大政治利益就是謀求連任總統,一旦首次登月失敗,其連任可能性微乎其微。看看如今特朗普在總統競選中的瘋狂表現,就可推側尼克松暗中支持乃至暗中授意美國航天局進行首次載人登月造假是大概率事件。后來尼克松總統果然靠首次載人登月“成功”所帶來的巨大聲望實現了連任目標,至于其在連任總統后因“水門事件”而被迫辭職則是另一回事。
(二) 美國登月造假之前已有朝鮮戰爭傷亡數字造假的前科
隨著2021年國慶期間電影《長津湖》的熱映,美國在朝鮮戰爭傷亡數字是否造假與隱瞞這一老問題再度引發網民的關注。朝鮮戰爭結束后,參戰雙方先后公布了各自傷亡人數。美國官方公布的具體數字為142091人,而中國與朝鮮對外公布的殲滅美軍數量卻高達397543人,是美軍公布人數的2.8倍。為何雙方公布的數字差距如此懸殊?到底是中朝夸大了還是美方謊報了呢?首先,起嗎中方不可能造假,因為解放軍歷史上從來沒有為了邀功請賞而謊報戰功的先例。另外,即使朝方統計有誤差也不會太大。其次,對戰爭雙方來說,由于統計方法、標準的不同所帶來傷亡數字的差異是正常的,如美軍在統計陣亡人數的時候,僅僅將范圍局限在了戰場上被擊斃的人群,在戰場之外因傷病、事故死亡的都沒有進行統計。即使考慮雙方統計方法、標準的不同,雙方統計的美軍傷亡數字也不會差距這么大。原志愿軍副司令員陳賡將軍曾在戰后這樣表示:朝鮮戰爭中,美軍傷亡人數大于30萬。相較于美方公布的數據,足足多了一倍有余。目前,國內不少軍史專家傾向于贊同陳賡的估算。也就是說美方對傷亡人數有重大造假嫌疑,造假方式很可能是把真實版傷亡人數作為絕密資料封存,對外公布的傷亡人數是縮小一倍以上縮小版,以欺編美國與世界輿論。
美方造假主要原因是,美國作為二戰參戰各大國中最大受益國,大發戰爭財,這個戰爭財不僅是經濟上的,更多的是政治上的。二戰后美國以全球領袖自居,且當時在對蘇聯的冷戰中占據上風(如柏林危機事件),可謂風光無限。要知道美國公布的美軍在二戰中陣亡者總數才四十萬,一旦美方把陳賡將軍所說的30萬真實傷亡數據公布出來,兩個相接近數據的對比必將在美國與世界引發輿論上滔天巨浪。
對內,美國政府無法對國內民眾交待付出如此巨大的傷亡代價卻以戰敗草草收場(在當時美國人眼中打平就意味著戰敗),必然會引起對傷亡數字格外敏感的美國民眾強烈不滿與社會動蕩,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大概也很難實現連任。
對外,在當時冷戰高峰期,兩個相接近數據的對比會引發蘇聯的冷嘲熱諷與幸災樂禍,質疑美國實力,使美國顏面全失,嚴重損害美國國際形象,嚴重影響美國在世界特別是盟國中的威望與領導力,那美國又如何遏制共產主義與在冷戰中占據上風?
所以對內、對外的需要決定了美國必然選擇夸大美方在戰場上的“殲敵”數目,同時刻意隱瞞自己國家的傷亡數據,以達到愚弄國內公眾、穩定國內局勢與欺騙世界輿論的效果?,F在看來美國當時的確達到了這一目標,艾森豪威爾也實現了連任。有了這次造假的前科與“成功經驗”,美國在后來的首次載人登月中再度造假也就不足為怪。正如一句老話所言:歷史總有驚人相似之處。美國這兩次造假也有很相似的原因,那就是美國真的輸不起。
(三) 習慣于當“老大”的美國真的輸不起
美國舊金山為迎接于2023年11月17日在舊金山召開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用高壓水槍清洗了長期根植在馬路上的屎與尿,清理了街頭巷尾的流浪者以及它們的帳篷……這被中國網民戲稱為“中式創衛”。而在此之前,舊金山衛生狀況之差前遠超國人想像,作為全美第三大城市的舊金山只有126個公共廁所,而且美國的公廁大部分到了晚上就關閉,舊金山一天24小時開放的公廁只有28個!而深圳是4715個公廁,是舊金山的幾百倍……這28個廁所怎么夠用,美國人直接街上解決就可以了,活人總不能被屎憋死。但可笑的是,美國發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安全指數排名中,共入選全球60個城市,僅126個公廁,到處是屎的舊金山,基礎設施評分卻高達91分,不僅如此,天天零元購,遍地癮君子的舊金山,人身安全得分83分;而北京才排名31名,基礎設施得分72.1分;上海排名32名,基礎設施得分72分,而深圳“差”到連最后第60名也擠不進去。由此可見盎撒人搞的這個城市排名有多么荒唐可笑,一窺全豹,美國人搞的其它全球、國際之類排行榜也可樣不可信。
在今年2月多哈2024年世界泳聯錦標賽中,中國代表團以23金8銀2銅高居獎牌榜第一。一個可笑“插曲”是,剛開始美媒還公布金牌排行榜,眼看在金牌排行榜上趕不上中國,美媒把金牌排行榜改為獎牌總數排行榜,但由于中國在跳水項目的優勢,美國仍無法在獎牌總數排行榜趕上中國,干脆以所謂跳水不算游泳為借口,在獎牌總數排行榜把跳水獎牌總數剔除,單獨排列??磥砻绹鵀榫S護其世界第一頭的頭銜,真是無所不用其極,一句話,習慣于當“老大”的美國真的輸不起,正如本小節標題所說:以弄虛做假來維護美國世界老大地位已成為美國的習慣與本能。蓬佩奧臭名召著的名言“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也充分表明了美國造假習慣與本能
三 中國是如何落入美國編造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話語陷阱中
最近一篇題為——《中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制造業超級大國:崛起的輪廓》文章在全網瘋傳。它的作者是美國經濟學家、瑞士洛桑MID商學院國際經濟學教授、VoxEU網創始人兼主編,理查德·鮑德溫。以下只引用該文結論,全文請自行網上查看
在這篇文章中,鮑德溫提出了一個在很多西方人看來可能有些難以接受的觀點:美國并不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而中國才是工業領域的至尊王者。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工業強,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國的工業有多強。就連鮑德溫自己,在統計完各項數據之后也有點意外。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軍事超級大國,它的軍費開支比世界軍費開支排名第2到第10的9個軍事強國的加起來還要多。而中國則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工業超級大國,同樣的,中國的工業產值也超過了世界工業產值排名第2到第10的9個工業強國的總和。
用一句話來概括鮑德溫的觀點,那就是世界工業產值排名第2到第10的工業九強之和不敵中國一家工業。而工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與主體,這悥味著中國是名符其實世界第一大實體(工業)經濟體。如果中國“自封”是世界第一大實體(工業)經濟體,不僅無法得到美西方承認,還會引來美西方冷嘲熱諷,但中國敢于對外宣稱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實體(工業)經濟體的提法是建立在西方知名學者觀點的基礎之上,那將令美西方無話可說,不得不承認。
無獨有偶,據2023年9月16日環球時報報道:“美軍方稱中國造艦產能是美國的232倍”,2023年7月,一張題為“解放軍海軍和美國海軍軍力對比”、印有美國海軍相關標識的圖片在中美乃至全球網絡上流傳。這張圖片稱中國造艦產能是美國的232倍,數據引發了許多網民熱議。
2023年9月14日,美軍發言人向美媒證實了這張圖片是外泄的內部情報文件,并確認了數據的真實性,這一回應引發了不少美國人的擔憂。據美軍發言人的說法,這張圖片來自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制作的非機密文件中的一頁,上面對比了中美兩國造船廠的產能,其中中國的產能超過2320萬噸,而美國則不足10萬噸,中國是美國的232倍以上。結合此前美國國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在2030年時將擁有約440艘軍艦,數量遠高于美國的296艘。用美國人自己提供數字更有說服力。“中國是美國232倍”這一驚人的對比數據,開始讓不少美國網民感到擔憂,更重要的是這個圖片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的確是世界第一大實體(工業)經濟體及造船業全面崛起的態勢。于是不僅是美國網民,連臺灣媒體也對這張圖片的所顯的中美造船業的對比非常關注。
美國政府高官、媒體、智庫當然清楚以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是美國之長,實體(工業)經濟則是美國之短,揚長避短雖是中國成語,但美國精英也明白這個道理。按現行GDP統計標準,金融等虛擬經濟占比大,而實體(工業)經濟占比小的GDP統計標準有助于揚美國虛擬經濟之長而避實體(工業)經濟之短,有利于維護美國經濟總量“世界老大”地位與形象,這不僅有著重大的政治、軍事、外交意味,還有重大經濟利益即維護美元國際地位,一旦美國經濟總量降格為“世界老二”,美元國際地位必會受到嚴重沖擊而動搖,那降格為“老二”的美國還怎么向全世界“收割”鑄幣稅!
問題來了,雖美國釆用GDP統計,而中國在1992年之前卻采用GNP(國民生產總值)統計,這就缺乏可比性,或者說不好對比,于是美國政府高官、媒體、智庫三方聯手,以“三步曲”方式忽悠中國,讓中國最終落入美國所設置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話語陷阱中。
第一步是忽悠中國放棄原有的GNP(國民生產總值)統計,稱中國實行市場經濟就應與國際接軌(實則是與美國接軌),要求中國改為GDP統計,中國官方果然“中計”,從實行市場經濟的第一年即1992年開始用GDP統計取代GNP(國民生產總值)統計,這樣中美兩國在GDP總量上就具有“可比性”,以確保美國GDP始終高出中國一大截。
第二步是當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時,美國政府高官、媒體、智庫就開始滿世界宣傳“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表面上是恭維中國,實則包藏禍心,“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是美國給中國設置的的話語陷阱,通過這個話語陷阱,一方面以潛移默化的隱形方式來“強化”中國經濟總量的“老二”意識,讓中國甘當屈居于美國之下的“老二”,以維護美國經濟總量的“老大”地位。另一方是間接強化中國GDP統計的意識,即你中國以后只能繼續用GDP統計來揚(虛擬經濟之)短避(實體經濟之)長。雖說中國工業總產值早在2009年就超過美國,以后一直遙遙領先于美國,但按GDP統計結果卻無法反映中國工業的突飛猛進(如造船業),反倒是去工業化的美國,通過GDP統計的揚(虛擬經濟之)長避(實體經濟之)短,在GDP總量上一直大幅領先于“老二”的中國,美國自然可憑借GDP總量“老大”的地位來維護美元霸權與大肆“收割”鑄幣稅。
第三步是當這幾年中國GDP開始逼近美國時,為防止中國趕超,繼承其歷史的造假傳統,美國的“造假本能”開始“發作”,通過造徦來確保美國GDP的領先優勢。值得一提的是,對印度把牛糞“產出”也計入GDP統計,曾引發中國網民的嘲諷,但牛糞畢竟是綠色有機肥,從環保角度也還說得過去,印度擁有牛的數量為世界第一,多達2億,這可不是小數,印度把牛糞計入GDP還有點靠譜。而如今美國卻把黃、賭、毒等違法所得也納入GDP統計,吸毒“合法化”美國必將助推GDP增長。不僅是造假,還加了不少“水份”,如美國醫疔服務靠超高收費居然占了GDP近五分之一,這就是“水份”。所以美國GDP統計非常不靠譜?但美國不用擔心GDP統計造假被人揭穿,因為中國國家統計局在剛發布的2023年統計公報為美國送來兩大“神助功”:
一是把中國靠譜的GDP統計數字與美國不靠譜GDP統計數字進行“對比”,這就等于中國官方間接與隱形承認美國充滿造假與“水份”的GDP統計數字是“靠譜的”,維護美國GDP統計數字的“信譽”!
二是中美GDP統計標準的差異決定了中美GDP統計數字不可比,但國家統計局卻有違這一統計學常識,把中美兩國GDP總量進行不恰當對比,自我承認“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這就等于變相承認與維護美國經濟總量“世界老大”地位,這當然是美國求之不得的。
本來“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是美國給中國設置的話語陷阱,可國家統計局卻以“神助攻”方式帶頭往里跳,這正中美國下懷!可悲!可嘆!美國卻“偷著樂”!
四 通過借鑒偉人軍事思想來跳出美國的話語陷阱
俄烏戰爭前,俄羅斯每年GDP不到2萬億美元,甚至不如廣東省高,于是美西方認為憑借自已在GDP數字上的絕對優勢可輕易打敗俄國,而如今戰場形勢已發生逆轉,俄國靠著武器彈藥的更大產能,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北約,現已開始掌握戰場主動權,而一直去工業化的美西方卻一直飽受武器彈藥產能嚴重不足的困攏。美西方過度迷信GDP數字,必然低估俄國工業與戰爭潛力,卻高估自己的工業與戰爭潛力,現在后悔已太晚了。美西方自己都被GDP數字所忽悠,我們卻被源于GDP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這一美國話語陷阱卻忽悠,甘愿當屈居美國不靠譜GDP總量之下當“老二”,借用一句網絡語是否“很傻很天真”?俄烏戰爭經驗教訓表明,不是所謂GDP,而是工業主要產品的產量指標與占比才是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硬指標”, GDP只能算是一個有參考價值“軟指標”,可參考但不能迷信。以下為2023年中、美官方發布的部份工業“硬指標”對比:
發電量:中國9.2萬億千瓦時,美國4萬億千瓦時;
造船:中國4232萬噸,全球占比50.2%,美國60萬噸;
水泥:中國20.23億噸,全球38.6億噸,中國占比52.4%,美國1億噸左右;
鋼鐵:中國13.6億噸,全球18.88億噸,中國占比72%,美國0.7億噸;
原鋁:中國4159萬噸,全球為6976萬噸,中國占比59.6%,美國72萬噸;
鋰電池:中國885GWh,全球1192GWh,中國占比74%,美國忽略不計;
光伏電池:中國541GWh,全球1034GWh,中國占比52.3%,美國忽略不計;
風電整機:中國全球占比63.3%,美國忽略不計;
汽車:中國3016萬輛,全球9276萬輛,中國占比34%,美國1000萬輛;
手機:中國品牌全球占比約60%,美國占比23%。
家電:中國彩電的全球占比在40%左右,冰箱、洗衣機、空調的占比超過50%;半導體:中國1300億美元,美國約2800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的48%;大飛機:中國商飛剛起步,美國波音778億美元;
軍工:中國出口百億美元左右,總產值估計在1300億美元左右,美國出口2380億美元,增長16%,創下歷史新高,總產值估計在3500億美元左右。
由于現行GDP統計標準“重虛輕實”即偏重于虛擬經濟,只有利于美國,而對中國卻是揚短避長,不能充分反映中國在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產能“硬指標”上遙遙領先的優勢,建議國家統計局在每年發布GDP統計公報同時,再單獨發布以中、美工業產量等“硬指標”對比為主題的工業統計公報,亦可作為GDP統計公報的附件,這個以中、美工業對比為主題的工業統計公報附件,就是以揚(工業之)長避(虛擬經濟之)短的方式來彌補現行GDP統計的“重虛輕實”缺陷,集中反映中國工業的先進與強大產能,就是要在這個公告中,以中、美實體(工業)“硬指標”對比的實事為依據,以及采用前面提到的西方知名學者鮑德溫等人觀點,理直氣壯的向國內外宣布:中國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實體(工業)經濟體”。這不僅能以揚長避短來跳出美國設置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話語陷阱,還能暗諷美國GDP統計造假與美國實體(工業)經濟的虛弱不堪。同時全國所有官媒、官網與官員特別是京媒、京官應對內對外均一致性宣稱“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實體(工業)經濟體”,一律絕口不再提美國忽悠中國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話語陷阱。
這意味著當今世界將出現GDP與實體(工業)兩個經濟總量老大,有道是“天無二日 地無雙王”,早已習慣于一家獨大的美國,對此難以接受,美國官員、媒體肯定還會繼續用“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話語陷阱來忽悠中國,那中方就應按偉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軍事思想來個巧妙應對,中方對美國繼續忽悠的這個話語陷阱“不接招”、不回應、不反駁,以“冷處理”方式讓美國熱瞼貼中國冷屁股,時間久了,美國就會自討沒趣,不得不放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話語陷阱。
同時針對美國以GDP世界老大自居的傲慢心態,中方同樣應借鑒偉人軍事思想,那就是你美國談你的GDP,我中國談我的實體(工業)經濟。中方不屑于直接反駁美國GDP統計中的造假與“水份”,但中方在中、美工業“硬指標”對比的專題公報中要充分展中國工業在“硬指標”上的領先優勢。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中美工業“硬指標”對比,一方面能向國內外證明中國是名符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實體(工業)經濟體”與“真老虎”。另一方面以喑諷方式向國內外證明去工業化的美國就是名符其實的“紙老虎”,以長中國志氣與滅美帝的傲慢。
這段時間,出于眾所周知原因,美西方媒體與學者又開始新一輪“中國經濟下行論”乃至“中國經濟崩潰論”抄作,當然,抄作的依據決不會是中國的優勢即中國工業“硬指標”,而是GDP這樣的“軟指標”。如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認為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可能性正在下降。經濟學家馬格努斯認為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情況可能不會發生……他們的依據是,中美GDP差距在2023年繼續拉大。中國GDP2021年相當于美國GDP的76%,2022年相當于美國的70%,而2023年居然只有美國GDP的65.36%了,乍一看,這個趨勢似乎印證了這個“磚家”的說法。
中方對這類西方學者與西媒用GDP這種“軟指標”抄作的態度與上面一樣,即你抄你“不靠譜”的GDP“軟指標”,我說我實打實的工業“硬指標”!特別是要強調中國工業“硬指標”對任何一個美西方國家都是一種碾壓式巨大優勢(芯片等個別指標除外)。對國外普通人乃至大部份政客而言,根本就不明白GDP的含義與如何計算?,所以西媒與西方學者無論怎樣用GDP“軟指標”去忽悠外國民眾也是“事倍功半”,費力不付好。但對工業“硬指標”如產量、占比等,外國普通人也能明白是怎么回事。有比較才有鑒別,擒賊先擒王,所以中方應通過中、美工業“硬指標”對比來向國內外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前景。
謊言重復一千遍仍是謊言,但真理重復一萬次仍不嫌多,中美輿論戰是場持久戰,中美關于實體(工業)經濟總量與GDP總量之爭也是場持久戰,在這場持久戰中,中方在我談我的實體(工業)經濟中,中方就是要把中美工業“硬指標”進行反復對來,以證明誰才是當今世界實體(工業)經濟總量老大與誰的經濟發展前景好,以扭轉全世界公眾與與論過度看重GDP“軟指標”的錯誤傾向,讓全世界逐步認識到美國GDP造假與“水份”,逐步認識到中國才是“世界第一大實體(工業)經濟體”,這才能以“愛屋及烏”來擴人民幣的國際影響與流通范圍。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劉云:國家統計局豈能以“神助攻” 方式率先跳入美國話語陷井之中
2024-03-07?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