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10日電(鄭然)9日,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在京召開以“打擊網絡謠言 清朗網絡空間”為主題的座談會。與會嘉賓圍繞近期警方通報的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典型案例,探討網絡謠言的傳播危害、影響和引導、應對舉措,以期助力提高網民辨識網絡謠言的素質、能力和凈化網絡謠言違法犯罪的網絡環境。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會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馬利在座談會上表示,網絡謠言既可能導致公眾對事實真相產生誤解,影響社會輿論,也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破壞社會穩定和諧。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國家少數民族語言資源監測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宋偉從技術治理視角出發,分析了造謠的門檻和成本。他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圖像內容遷移、內容生成、語音克隆等技術在海量訓練樣本、高算力、強算法的加持下,使得生成的內容有些可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被別有用心之人非法應用,對社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宋偉表示,由于現有技術多是事后處理,很難做到事前預判,傳統人工和基于特征工程的機器學習方式效率不足以應對海量數據下的非法內容監管,“我們需開發更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并結合媒體內容取證、信息隱藏、區塊鏈等技術來進行內容完整性、真實性分析,并實現有效朔源”。
據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研究員張顯龍介紹,為集中整治網上突出問題亂象,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公安部也將2024年作為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年,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堅持打防管控一體推進,持續加大全鏈條、全平臺、全領域打擊力度。4月29日,河南省鄭州警方公布8起打謠典型案例,堅決依法打擊網絡謠言,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針對如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線副總經理朱明剛表示,互聯網謠言治理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很難一勞永逸的解決,相關部門需要集合互聯網發展的新形勢和新特點不斷完善監管措施,改善治理模式。他強調,針對一些敏感事件和敏感人物的謠言,涉事方需要及時且詳實的回應方能從根本上化解謠言危機,竭力避免某些傳聞成為“休眠謠言”,一旦有新的觸發點,謠言再度死灰復燃。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網監大隊長劉紹鋒提出了更為具體的建議。他認為,公安機打擊整治網絡謠言,一要建立健全監測機制,成立專項工作小組,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建立24小時不間斷的網絡謠言監測機制,及時發現和處置涉及登封地區的網絡謠言;二要強化法律宣傳,通過官方媒體、社交平臺等多種渠道,普及網絡安全法律法規,提高公眾對網絡謠言的辨識能力和防范意識;三要嚴格執法,對查實的網絡謠言制造者、傳播者依法予以嚴懲,形成對網絡違法行為的強大震懾;四要加強部門協同,與通信管理、網絡安全等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形成合力。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有效減少網絡謠言的危害需要政府、媒體、教育機構等各方協同合作,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健康、清朗的網絡空間和一個更加真實和可靠的信息環境;作為網民個體,也需要自覺規范網上言行,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遠離謠言侵擾,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