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中的所謂“動態研究”需要抽象和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戰略分析能力。比如研究太平洋,其動態可比喻為浪花,決定它走向的是水下的洋流——這相當于歷史,而決定洋流走向的卻不是浪花而是大洋的盆底結構——這在國際政治中相當于地緣政治。如果知道了太平洋的盆底結構,又知道了地球引力常數,那太平洋的基本“動態”自可了然于胸。
動態研究,本質上是情報研究,錢學森先生主張培養“戰略科學家”,其實,在情報研究領域更需要“戰略情報家”,戰略情報家就是用戰略思維來分析情報,而不是機械地依賴情報即用情報證明情報的專家。比如《論持久戰》一書依靠的不是情報,而是戰略思維,結果成了名篇。斯大林,普京也是這么分析情報的。我聽了不少關于俄烏沖突中的研判發言,其錯誤不是情報,而是眼光:他們是用師長的眼光——澤連斯基更是用戲子的眼光——來分析普京,這就南轅北轍了。
毛澤東說過:“讓我這個人當師長,就不那么能干。”[1]如果不是毛澤東,一些人會說:連師長都當不好的人如何當統帥?可歷史辯證法就愛與這些人開玩笑:有些人就是只能當統帥而不能當師長。因此,目前我們關于研究戰爭,尤其是研究俄烏沖突的專家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只有師長或學科的眼光,卻偏要去做評價統帥的事。
————
張素華,張鳴主編:《領袖毛澤東》,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199頁。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張文木戰略”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張文木:不能用師長的眼光來做評價統帥的事,我們需要戰略情報家
2024-05-10?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