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某度看到一條瘋狗的動態,連肺都氣炸了。
之所以說這是一條瘋狗,是因為即便是狗也不會發表這樣的觀點,更何況人。
這條瘋狗狂吠:"農業集體經濟實質上是一種形式的封建制度,將生產隊成員束縛在一起,限制了他們的活動范圍,就像一種無形的枷鎖。改革開放后,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獲得了更多的自由。他們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土地用途,選擇種植糧食或其他經濟作物,自主安排自己的時間。多余的勞動力可以選擇進入城市做生意或打工,增加收入,同時也緩解了城市勞動力短缺問題,推動了市場的繁榮。"
在農村包產到戶后,三農問題就開始逐漸凸顯、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糧食安全風險越來越高的當下,竟然還在詆毀農業集體經濟,鼓吹農民獲得了什么"溫飽"、"自由",看來企圖借尸還魂的畜牲們也是黔驢技窮了。
農村包產到戶與農業集體經濟究竟孰優孰劣,我們讓典型的數據來比較。
農村包產到戶的典型,自然非率先搞包產到戶的小崗村莫屬。
農業集體經濟的典型則比較多,至少全國百強村全部都是集體經濟,在此僅以華西村、大寨村、南街村、周家莊為例。
下圖為1982年至2022年四十年來五個典型村與全國農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趨勢。
從圖1可以看到,1982年至1988年這七年中,小崗村的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從400元提升到了650元,其提升幅度不僅領先于全國農民平均水平,且超過華西、大寨、南街、周家莊這四個回過頭來重走集體經濟道路的村莊。
但是,從圖2不難看出,1992年至2022年這三十年,四個集體經濟村迎來飛躍式發展,村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持續碾壓并遙遙領先于小崗村。而小崗村這三十年的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稍微高于全國農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
小崗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為什么會略高于全國農民水平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小崗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中,包含了相當一部分政府發放的補貼性收入。
這"相當一部分"是多少呢?
根據鳳陽縣審計局數據,2019年至2021年,小崗村全村收入合計6789.89萬元,其中,財政補貼6736.27萬元,占比99.21%。
從"相當一部分"來看,近三十年來,小崗村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之所以高于全國農民水平,并不是小崗村在積極造血,而是財政在主動輸血。
而即便是如此,小崗村人也還是跟全國農民一樣:一夜越過溫飽線,四十年跨不過富裕坎。
我們再看集體經濟典型村的發展情況。
早在1997年,大寨村就已經成為昔陽縣“納稅第一村”,累計繳稅近億元。
2015年,周家莊公社上繳國家稅收2788萬元。
2017年,華西村向國家上交稅款13.56億元。
2015年至2019年這五年時間,南街村為國家納稅2.85億元。到2022年,一年就納稅6246萬元。
四十年來,包產到戶的典型,一直需要財政輸血,而集體經濟的典型,一直在向財政獻血。包產到戶與集體經濟孰優郭劣,還需要爭論嗎?
近年來,從小崗村傳出來的喜訊千篇一律,那就是村民分紅,從2017年的350元,連年增長到2023年的700元。每到分紅,媒體都會大寫特寫小崗村人喜笑顏開的幸福感,且直言不諱這份幸福感源于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
而那些集體經濟典型村的村民,人家的住房、教育、醫療、養老早就由集體承擔了,就連家具、家電都由集體統一配備了,即便是水、電、汽、暖、糧、蛋、肉等生活用品也有村里免費供給了。
兩者的幸福感,有可比性嗎?
還有普遍農民,那日復一日的溫飽,那三六九等的自由,叫幸福嗎?
從幾個典型村莊的發展狀況來看,農村、農業、農民的未來在哪,不是一目了然嗎?
文:莫易;來源: 紅旗文選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