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電商平臺和直播、短視頻平臺摩拳擦掌,欲借降價促銷“收割”一波流量,直播帶貨成為各平臺青睞的“法寶”,一場激烈的“直播戰”已經打響。剛剛過去的618購物季,直播電商從吃零食、日用百貨到冰箱電視、汽車房產,賣的風生水起,但與此同時,以次充好、虛假宣傳、惡意刷單等違規行為也屢見不鮮。
直播帶貨是一項新生事物,繞過了經銷商等傳統中間渠道,直接實現了商品和消費者對接,這種模式既有電視購物的節目形式,也有網絡購物的邀約信息,還有廣告代言的表現存在,主播身兼經營者、發布者、代言人等多重角色。但由于監管滯后,行業沒有門檻,主播素質參差不齊,致使三俗充斥網絡、虛假夸大宣傳成風、假冒三無產品泛濫、售后服務難以保障。種種狀況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成為消費者投訴重災區,亟待規范。
對于平臺來說,要不斷改進直播帶貨規則,比如商品質量問題如何處理,明確直播帶貨相關平臺、商家與主播之間的責任劃分,這也更有利于直播帶貨這一商業模式的整體發展。同時要加強平臺對交易全流程的審核把關和治理,建立多方協同治理機制。對在直播帶貨中虛假宣傳的主播,除了進行經濟處罰,還應將違法情節嚴重、違法頻次較多的主播拉入黑名單,實行直播市場禁入。
對于消費者自身而言,要認真了解“避坑指南”,例如在購買翡翠、玉石、珍珠等珠寶類產品,選擇有平臺背書的產業基地相對更靠譜,而生鮮類產品則需要注意是否臨期,包裝是否完好;不要相信引導加個人微信交易的主播,微信交易無法提供平臺保障。無良主播不只把消費者當成私域流量,還有可能賣貨了無痕,讓消費者無處維權;主播在直播間里作勢的折價、連麥砍價等活動,其實也是在催促用戶迅速下單,遇到這種情況,應克制沖動消費,買自己真正需要的;不要購買三無產品,盡量選擇能夠提供售后保障的主播。
作者:姜穎 河北省滄縣風化店鄉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