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習近平高度重視黨史學習。他強調:“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為此,他特別重視黨史的編撰工作。
2010年7月21日,全國黨史工作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近平在會議上作重要講話。
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經歷革命、建設、改革長期考驗,在異常復雜環境中團結帶領中國各族人民創造了偉大奇跡的黨。建黨89年來,中共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付出最大犧牲,作出最大貢獻。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中共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習近平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要牢牢把握中共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旗幟鮮明地揭示和宣傳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揭示和宣傳中共在長期奮斗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
2011年1月1日,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
2010年7月,習近平提出編寫《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的任務,并在編寫工作啟動后親自審定編寫工作方案,作出長篇重要批示,給予重要指導。該書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務委員會具體領導下,歷時六年編寫完成。在編撰過程中,注意吸收《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二卷和《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的精華,并積極吸收黨史研究最新成果。
2016年6月,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由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共中央宣傳部的《黨建網》指出:“這部權威通史類黨史基本著作的出版,是黨史學界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也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學習黨史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科書。”
作為我國的學校的歷史的教材,應該與上述權威黨史著作保持一致,這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也是教材編寫者責無旁貸的義務。
然而,新編的《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教育部組織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以下簡稱“歷史教材”)在這方面卻有明顯的不足之處,現舉兩例。
歷史教材第6課是《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包括《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文化大革命”》和《建設成就》三部分。其中《建設成就》關于“文革”期間的情況是這樣表述的:
那么,黨的權威文件著作又是怎樣表述的呢?1981年《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011年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關于這一部分篇幅較長,在上述《決議》基礎上作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因此在這里只作要點摘錄。
這里列舉的取得成就的方面包括工業、對外經濟、農業、交通運輸、科技和環保等六個方面。科技的重要成就只是其中一項。
2016年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有了更為詳細和更為鮮明的表述,而且引用了許多數據。因為篇幅太長,只作三個重點摘錄。
除了黨史二卷中列舉的六個方面成就外,這里特地提到三線建設的成果“十分引人注目”。據有關報道,自從2013年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以后,在推進過程中,人們日益感受到當年三線建設的重大戰略意義。
如果把上述內容與歷史教材的內容一對照,可以發現有明顯的差異:
第一、黨史的表述是“在一些重要領域仍然取得一定進展”;而教材的表述是“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在這里,“一些科技成就”顯然遠遠不能代表“一些重要領域”。
第二、黨史的表述是“科學技術也取得重大成就。國防科技業績顯著,民用科技也有突破。”;而教材的表述是“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在這里,“一些科技成就”也顯然不能體現什么是“重大”“顯著”和“突破”。
因此可以說,歷史教材的表述與黨史的表述確實有不小的差距。
關于這個問題,再補充幾句。
在黨史二卷出版后,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特地編輯出版了黨史二卷《學習導讀》(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2月)。在提到科技成果時寫道:“尖端科學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第136頁)
這可以聯想到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和屠呦呦的青蒿素。后者成為了諾貝爾獎設立以來中國本土科學家獲獎的第一人,也是中國至今獲得的唯一的一個諾貝爾科學類獎項。
還可以聯想到“兩彈一星”。1998年9月18日,江澤民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表彰研制“兩彈一星”功臣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說:
至此應該不難看出,用“一些科技成就”既遠遠不能體現諾貝爾獎的含金量,也遠遠不能體現什么叫做“人間奇跡”。
另一個例子是關于外交方面的內容。
在《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第八章《“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和對內亂的抵制與抗爭》中,有一節是《打開對外工作新局面》。這一節有這樣的表述:
順便提一下,2019年6月29日,習近平與特朗普在日本大阪舉行會晤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說,48年前,也就是1971年,就在離這里100多公里的名古屋,參加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中美乒乓球運動員進行了友好互動,于是就開啟了中美“乒乓外交”,創造了“小球轉動大球”的歷史佳話。
由此可見,“小球轉動大球”應該是對這個歷史事件的一個固定表達。
然而,歷史教材卻出現了一個新的提法:“小球影響大球”。這段文字是: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和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中國外交獲得新的活力和廣闊的活動天地,一個新的建交高潮出現了。”(第609頁)
“這個時期我國外交取得的成就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了中國外交活動的舞臺,也為‘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創造了有利的前提,打下了基礎。”(第612頁)
歷史教材的表述:
就象“轉動”和“影響”一樣,“高潮”和“熱潮”的表述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為什么就不能采用中共黨史的表述呢?
建議教育部組織的編寫組的各位專家能夠再細心一點,在編寫中一字一句地嚴格把關,盡可能與中共黨史保持一致,以便真正達到使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目的。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