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 IC 資料圖
“當前中國的科技創新在諸多領域面臨‘卡脖子’問題。其實‘卡脖子’只是直接表現,其根源是在創新的環境和機制上被卡住了脖子。”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5月14日在全國政協“創新驅動發展”專題協商會上說道。
潘建偉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主要依賴勞動密集型產業,科技含量高的創新性產業不多,且主要以模式創新為主。黨中央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為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持續時間長、競爭力強的新優勢。
當前中國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掌握在手里的核心關鍵技術有限,在諸多領域面臨“卡脖子”問題。“卡脖子”只是直接表現,而更深層次根源是在創新的環境和機制上被卡住了脖子。潘建偉具體提到了兩個方面:
一是科技金融體系尚需完善。由于科技金融體系的缺乏,使得中國企業對前沿研究和顛覆性技術,普遍投入熱情不足。另外還存在若干科技政策與具體實施不配套問題。
二是對若干關鍵領域的長遠規劃和頂層設計不足。建議首先要建立促進創新的科技金融體系。建議從政策層面鼓勵企業直接投入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利用企業較靈活資助方式,激發創新活力。同時為了保證企業的積極性,制定相關各方在成果轉讓、股權分配等多種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機制,利用技術市場和資本市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潘建偉建議,對于科研布局,當代的科技創新一方面應聚焦于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傳統科技領域,打破國際壟斷和壁壘;另一方面應聚焦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大國地位的戰略必爭領域,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
“特別是對于后者,我國與發達國家往往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有更大機會成為開拓者和領跑者,當然也更需要長遠、前瞻性的戰略布局。”潘建偉說道。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