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建立共產黨不是偶然的、不是少數幾個人的想法,也不是只靠外來的因素造成的,而是許多中國的先進分子當時的共同要求,是客觀的局勢發展到這一步的產物,是有歷史必然性的。中國共產黨一建立,就有著跟以往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政黨不曾有過的全新的三個特點:
第一,它旗幟鮮明地用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來觀察和分析中國的問題。
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這是不用多說的。1920年,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成立后,除發展組織外,主要做了三件事: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開始投身工人運動。當時,接受馬克思主義、愿意積極投身社會革命的,以青年學生為多。所以,上海的黨組織成立以后花很大的力氣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早期的黨組織一建立,青年團就成立了。青年團幾個主要領導人如俞秀松等都是共產黨的最早的黨員。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新青年》逐漸成為黨掌握的刊物。1920年又創辦《共產黨》,宣傳黨的主張。1920年,陳望道把《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這是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基本著作被全文翻譯成中文。我和陳望道先生很熟,解放初曾問過他,怎么會想到去翻譯《共產黨宣言》。他說從日本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回來了就開始要做點什么。
【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
還有十分重要的一點:當時不僅大量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也注意把它跟中國的現實結合起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1922年1月,青年團的機關報《先驅》在發刊詞中寫道:“本刊的第一任務就是努力研究中國的客觀的實際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 1922年6月,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著重指出中國內憂外患的根源是軍閥,提出解決中國面對的種種問題唯一的辦法“只有加入民主戰爭打倒軍閥”,批評了社會上對時局的三種錯誤想法。這個主張反映出中國共產黨確實正在“努力研究中國的客觀的實際情形”。1922年,黨的二大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的綱領。過去,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很多人以為革命大功告成了,事實證明“革命尚未成功”。到早期新文化運動,進步的知識分子認識到不僅要在政治上推翻這個舊政權,更要從舊思想的束縛下解放出來。但光從思想文化上得到解放還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于是就提出“改造社會”,建立新的社會理想。而只有中國共產黨建立后,才破天荒第一次鮮明地提出中國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從此,前進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并且把中國革命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說清楚了。所以,中國共產黨跟以往中國歷史上其他政黨第一個不同,是它有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在全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解決中國問題的綱領。
第二,它從成立時起,就下決心深入下層,到占中國人口最大多數的勞苦大眾中去做群眾工作。
陳望道先生跟我還講過,那個時候,知識分子要深入到工人中去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和沈雁冰(茅盾)常在工廠放工的時候,站在一個高處對工友演講,卻沒有多少人理他們。后來他們在實踐中摸索出一些新的做法,到工廠里面辦工人夜校,提高工人的覺悟,發現積極分子,然后搞工人俱樂部,把工人組織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奮斗,開展工人運動。以后就到農村里來開展農民運動。
【1922年5月1日至6日,在廣州參加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的部分代表合影,出席的代表有162名,代表著12個城市、100多個工會組織、27萬多名會員(資料圖片)】
所以說這個黨一成立就到社會底層去,到基層群眾中去,特別是工人、農民中去。這是共產黨的根本,是中國的以往任何政黨沒有做過的。現在有些人提出懷疑,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都是知識分子,為什么稱這個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其實,確定什么人是哪個階級的政治代表,并不取決于他的出身或本人成分,而是取決于他代表著哪個階級的根本利益,使用哪個階級的思想來觀察和處理周圍的一切,依靠什么力量來實現這些主張。中國共產黨成功的經驗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但是中國共產黨并不是在農村里誕生的,而是在城市里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的干部,像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都先在城市里面從事工人運動,有著廣闊的眼界,養成嚴密的組織性,以后才到農村里面去,領導農民開展游擊斗爭的。這一條十分重要。沒有它,就只能產生舊式的農民革命,也不可能取得勝利,這是幾千年來中國歷史直到太平天國的事實證明了的。從階級分析來說,工人階級有幾個特點:一是工人階級與現代化大生產相結合,這就與地主、農民所結合的落后的小生產方式相區別;二是工人階級有高度的組織性,這就跟小生產者,包括手工業者和一般的農民相區別,也和一般的自由知識分子相區別;三是工人階級是勞動者,這就跟依靠剝削為生的資產階級、地主階級相區別。共產黨代表的是這個階級的根本利益,人類將來發展到最后,別的階級都會被消滅,就剩下與現代化大生產結合的、有高度組織性的、依靠勞動為生的工人階級(包括從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勞動者)。所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到農村去領導農民運動和游擊戰爭時,他們的思想是代表先進的社會生產力的工人階級的思想,有著遠大的眼光和很強的組織力,并且用來改造農民意識,這是同舊式農民戰爭區別的根本所在,也是它最終能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第三,把黨建成一個有共同理想和嚴格紀律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堅強有力的革命政黨,使它成為領導革命事業的核心力量。
黨剛建立的時候,黨員很復雜,代表中有的始終堅持革命,成為黨的領導人,像毛澤東、董必武,有的是為革命犧牲了,有的是中間脫離黨了,有的是成了叛徒,像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以后參加共產黨的,也有一些人組織上入黨了,思想上沒有入黨,甚至會蛻化變質,但這不是主流。大浪淘沙,最后把黨真正建成一個有共同理想、嚴格紀律的先進分子的組織。沒有那么一個核心力量,什么事也做不成,也不可能帶動千百萬群眾來實現這么一個共同理想。
(作者系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來源:昆侖策網,原載《北京日報》2021年1月11日)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