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國家安全是集多種安全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它將各領域安全統合在一起予以總體性把握。事實表明,不同領域的安全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而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具有傳導效應和聯動效應。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對安全的影響是深層次、全方位、潛移默化的。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家安全中深層次的、基礎性的部分,關乎國家穩定、民族團結、精神傳承。文化安全領域出現問題,其他領域無一例外會受到巨大影響。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安全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戰略地位,在總體國家安全布局中占據越來越重的分量。
01文化認同是國家文化安全的核心
文化安全表現為兩個基本向度:對內表現為國家的統治力和凝聚力,對外表現為國家的防御力和影響力。也就是說,一種文化通過與意識形態雜糅等方式,使得國民對現存社會制度安排、政治秩序產生認同感;與此同時,這種文化還具備吸引其他國民的文化軟實力,能夠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
所謂文化認同,是指人們由于分享共同的歷史記憶、文化習俗等而形成的對某一共同體的歸屬感。文化認同的確立,體現為作為自我的文化在與作為他者的文化的交流交鋒中,能夠將他者納入自我統合之中,從而使自身保持穩固化的外觀。在此意義上,文化認同的確立過程也是一國文化安全得以穩固化的過程。一個國家只有具備為全體國民所認可的價值觀念,形成共同的民族心理、共同的集體記憶和公共文化,建構起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文化軟實力,才能形成穩固的國家認同以確保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具體來說,文化認同對增強國家文化安全,提升國家總體安全水平具有以下幾方面重要意義。
文化認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存續和發展的精神支柱。認同的最基本含義是同一性,即一個事物經過時間和空間變化后仍然保持自身的同一性。國家是包含制度、文化、民族、血緣等因素的共同體,除了表征歷史上形成的領土、人口等自然因素外,還表征“政治-法律”共同體和“歷史-文化”共同體。對一個國家而言,其領土可能會發生變化,人口規模也會增長或減少,血統甚至會隨著通婚而有所改變,但它會因長期以來形成的文化傳統保持相對穩定而得以延續和發展。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從未中斷的文明,形成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價值觀念和文明體系。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頑強生存、不斷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一個缺少共同語言文字、共同歷史記憶和共同價值追求的民族,即缺少文化認同的民族,將會失去自己賴以存在的文化根基,很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認同增進人們對自身文化特性的自信與堅守。認同與身份密切相關,認同凸顯身份特質。文化是人們在長時期共同生活中凝結下來的具有穩定性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共同心理、風俗習慣等觀念形態的總和,彰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特性,體現有別于其他民族和國家的特質。文化認同是群體成員辨別自我身份,區分自身群體與其他群體的重要標志,它影響著個體的自我身份認同和社會身份認同,引導每個成員熱愛和忠實自己的文化,進而保存和光大自己的文化,并將其內化到價值觀這一深層的文化心理結構當中。通過建構一種與其他民族、其他國家相比具有自身特性的文化價值體系,并在差異性的比較中彰顯“自我性”,一方面可以增進國家成員的“我們感”,對自我的歸屬、自我的身份、自我的特性有更為明晰的感受和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全體成員的責任感,增強其維護和發展本民族文化、為國家發展作出應有貢獻的決心和勇氣。
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認同是團結的根基。個體的存在從來是歸屬特定文化傳統之中的,特定的文化傳統塑造著民眾的性格、心理,構成其認識自身和他人的基本思維框架。離開了共同的語言、歷史,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將成為無源之水。中華文化認同超越地域鄉土、血緣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內部差異極大的廣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共同的文化、理想和價值追求,將中華民族全體成員緊密團結起來,形成穩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因此,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才能更加鞏固。
02在新時代文化實踐中不斷增進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事關國家總體安全水平。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一個拋棄或者背叛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我們必須增強歷史自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以文化認同構筑維護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堅實屏障。
第一,培育共同的核心價值觀,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意識形態之爭”,“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價值觀是文化的靈魂,價值觀認同是文化認同的核心。任何一個社會要把全社會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并能凝聚廣泛共識的核心價值觀。歷史和現實中,一些國家發生社會動蕩、政權更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核心價值體系亂了,核心價值觀受到懷疑和否定。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14億多人口的大國,確立全體社會成員在價值認同上的最大公約數,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至關重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整個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是個人、社會和國家長期秉承的根本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凝練和現實表達,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精神,決定著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園的發展方向。要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本工程,作為一項根本性任務,構建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努力搶占價值體系的制高點。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人們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增進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牢固精神紐帶。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通過建構完整系統的視覺表達體系,將中華文化特征、中華民族精神、中國國家形象生動表達出來,使之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
第二,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主體性。文化認同內含文化自信。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走向何方?這一縈繞在每個文化主體心頭的問題,其認識和解決,需要對自身文化有切實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對自身文化的前途有堅定信心。文化自信是人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肯定和堅守,對已有文化成就予以尊敬并深感自豪,對自身文化創新能力表現出自信,對文化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它激發人們體認到自己民族有決心、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夠為人類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家興衰、國家安全、民族精神獨立性等重大問題。自信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強。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信心,才能獲得堅守正道的定力、砥礪前行的動力、變革創新的活力。
文化自信來自文化主體性。文化主體性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內在本質的規定性,體現為文化發展的自主性、自覺能動性和創造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有了文化主體性,就有了文化意義上堅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國共產黨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中華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兩個結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和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以高度的學術自覺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為堅實有力的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中,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匯聚起自信自強、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第三,推進文化自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定文化自信,從根本上說是為了實現文化自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核心,集中體現一個國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一個擁有強大文化軟實力的國家,更容易在國際事務中實現自己的目標,維護本國安全。在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各種思想文化互相激蕩的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成為國際競爭中國家實力的精神內核,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一個國家要想增進自身安全,必須大力發展文化生產力、提升文化創新力、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感召力,以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夯實文化安全的基礎。
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是其文化對內凝聚力與對外影響力的有機統一。文化軟實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往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對內能將全體人民團結凝聚起來,對外能得到更多別國民眾的認可與接受。對一個國家而言,要想增進自身安全,必須立足國情,面向世界和人類未來發展,確立起具有強大感召力,能夠獲得國內民眾認同、國際社會認可的文化價值觀念。馬克思深刻指出,“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靈魂。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確保文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提高文化軟實力,需要將自身文化建設好,做到“行于中”而“發于外”。要秉持開放包容的精神,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立足中華文化沃土,創作一大批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人們喜聞樂見、廣泛認同的精品力作,為賡續中華文脈,傳承民族精神、維護文化安全、推動文化創新提供有力支撐。文化傳播力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是文化安全水平的重要影響因素。我們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增進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和當代中國價值理念的認同,進而為維護文化安全和國家安全創造良好外部條件。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吳玉軍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