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鳳凰網上看到一篇講話,是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劉云彬教授講的。他講的內容十分豐富,我看了半天,感覺涉及的問題非常多。我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對這篇講話的內容進行更為詳細的分類,也不可能對劉教授所講的全部內容都來進行具體的分析。所以在這里只能對其中一部分問題說一點自己的看法。
劉教授在他的演講中提到了一個學生,他沒有提這個學生的真實姓名,給這個學生起了個綽號,楊搶跑。意思是,這個學生的母親每次都要讓他提前學習課堂上的知識,相當于在起跑線上提前搶跑出一步。這個學生在學校里,由于提前學到了課堂上需要講授的知識,所以他理解得也要早一點。對于相關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也要高一點,所以考試成績都一直很不錯。但是到了高中階段,這個學生發現,他除了只會提前學課堂知識以外,他已經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學習了。也就是說,如果他在沒有提前學習的情況下,與其他同學同時聽課,接受老師的講授,他就無法展示他的突出和優秀了。這讓他非常困惑。
然而,人們發現,不僅楊搶跑需要提前學習課堂知識,其他的同學在他們各自家長的督促下也開始在搶跑,提前學習本來在課堂上才講授的知識,大家都在搶跑。這樣一來,大家似乎又都在同一條起跑錢上了,而且這種搶跑整得學生非常地累。他們平時在學校上課,由于國家的相關規定和要求,不準許給學生壓上更多的負擔。但是在周六周日,孩子們比在學校里要累得多。他們不得不往返穿梭在各個培訓班之間。而且,為了所謂將來的競爭,在競爭上好大學,上好專業,將來找好工作。現在孩子們之間,已經沒有什么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問題的場景。學習上的互幫互助已經成了奢侈品。大家之間似乎都是你盯著我,我盯著你,或者他們都在盯著另外的他(她)。這種赤裸裸的競爭關系,已經把學校打造成一個戰場。對,就是戰場,而不是競技場。
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他們中存在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他們幾乎不知道如何在課堂上提問。他們只要求獲得最準確的標準答案。至于如何獲得一個準確的答案,如何尋找其他的解題思路,如何從知識的學習中找到樂趣,都完全不重要。這樣的教育,這樣的學習,完全沒有學習的快樂。這種學習對于孩子似乎只有摧殘。
劉教授說,陳省身教授認為,學生不要去爭什么100分,有個七八十分就可以了。因為要爭這個100分,要把很多精力花在如何避免粗心,避免犯小錯,還要爭取做更多類型的題目,生怕會有遺漏,從而在考試中丟分等這些方面。陳省身教授認為,這樣為了爭100分所做的事,從而導致損失了教育中最重要的功能,是非常不值得的,也就是很不合算的。
這讓我想到一個情況。我有個同事,他的孩子在國外讀高中時,那里的教師經常會要求學生做這樣的一種作業,就是自己找一個題目,或者老師提出一些題目,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題目。老師讓學生自己去圖書館查閱圖書資料, 也會要求學生使用計算機,通過網絡尋找更多的資料。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題目,做一個研究報告,或者根據研究報告再準備做一個演講,把這個研究報告給全班同學講一次。學生們很樂于做這一類的作業。我的同事說,他的孩子整天熱衷于在圖書館查資料。通過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資料之后,他對他需要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做起這個題目的研究來來也不覺得非常勞累。當然困難是有的,研究中的難點也是有的。但是通過這樣一個作業的過程,學生們也就知道了如何面對這個問題,以及如何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中學里,包括在高中,恐怕很少有學校對學生提出這樣的作業要求。在我們的高中,主要的任務就是迎接高考。當然,可能在那些頂尖的重點中學里,老師們會給那里的學生有這樣的作業安排。但是對于大多數中學來說,高一時還講一點新知識,到了高二的下學期和整個高三,就是復習、做題,復習、做題。說實話,這樣讓學生度過高中階段,的確是他們的重大損失。他們將來或許能考上一個不錯的大學,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思考,不知道如何提問,不知道如何面對問題,更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他們即使上了大學,由于他們在這方面存在著經驗和技能的缺失,對于他們將來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從事科學研究,從事工程師的設計工作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中國的高考憑分錄取,這相對而言是很公平的。但是不容否認,這種標準確實存在著不小的缺陷。因為從考試卷面上的分數來看,我們無法了解學生在思考問題、提出質疑、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方面,能看出他們有什么獨特的建樹。或許,我們現在的高考方式,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都還無法真正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同時,由于城鄉之間的差異,還有發達地區與不太發達地區的差異,如果我們在高考中增添考核學生多種能力的內容,恐怕也會產生新的不公平。畢竟城市中的孩子,以及富裕家庭中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機會得到這種多種技能的訓練,而農村孩子,或者貧困家庭,就不那么容易得到這樣的機會。所以這個問題是一個相對比較難于解決的問題。
但是,再難的問題,也必須想法解決。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分配我們教育資源的思路,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在鄉村邊遠地區,在經濟相對困難的地區,把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而且要盡最大力量使其發揮更高的效率。我們進行高考的題目設計,考核目標和考核標準,也應該圍繞這樣的思路去提出新的方案。
我們承認,人與人之間的智商是有一定差異的,但這樣的差異并不應該被夸張得特別地大。承認智商的差異與不需要把智商的差異絕對化,是我們教育過程中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必須朝向對每一個具體的個體進行有針對性教育的方向發展。
對于創新人才的培養,要能讓他們看到問題,要能讓他們提出問題,要能讓他們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最后要讓他們能夠主持去解決所提出的問題。這樣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訓練過程,確實應該從中學階段開始。現在我們的大學畢業生,確實也有相當一部分能夠看到問題、提出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但是這樣的訓練對于大多數中學生和一部分大學生來說,還是太不夠了。
那種只看分數,只看考試成績的教學體系,不管如何改革,都離不開應試教育的軌道。我們確實早就應該擺脫這樣的指揮棒了。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胡懋仁:我們的教育需要把給學生一個正確答案,轉向為培養他們主動去研究問題
2024-08-17?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