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數字技術經過30多年發展,人類社會進入數字社會,人類地球進入數字地球,人類媒體進入數字媒體,互聯網進入移動互聯網,終端隨人走、手機隨時看,機不離手、手不離機,眼不離屏、屏不離眼,網絡戰力量結構、網絡戰部隊任務也將隨之變化,爭奪制網絡權不僅局限于網絡空間,正向移動網絡終端拓展。
2025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11周年,4月15日將迎來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年”。
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全面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的意見》等有關要求,營造“天天都是‘4·15’”的濃厚氛圍,我們平時拍攝、制作視頻以及新媒體運用等應該怎樣做才能保密。
一、美國社交媒體泄密事件屢見不鮮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華爾茲2025年3月25日接受美國福克斯電視臺采訪時,否認他“故意”將美國《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杰弗里·戈德堡拉入一個關于打擊也門胡塞武裝作戰計劃的涉密群聊,并聲稱他本人不認識戈德堡,但是這個群聊卻意外泄露美軍對也門胡塞武裝的空襲計劃,他將為此承擔“全部責任”。美國《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杰弗里·戈德堡2025年3月24日說,11日,他在通訊應用Signal中收到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邁克爾·華爾茲同名的用戶入群邀請。后來,他被加入一個名為“胡塞PC小組”的18人群聊中。隨后的群聊內容涉及攻擊目標、攻擊順序及美方將部署的武器等細節。這一事件引發美國各界廣泛關注和民主黨議員強烈批評。2025年3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為錯拉記者入群的華爾茲辯護,并指派其調查美國作戰計劃群聊泄密相關事件。
隨著美國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的進一步發酵,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英國《衛報》2025年3月25日報道稱,在美國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24日被爆出前,五角大樓18日就曾因技術漏洞警告員工不要使用涉事通訊應用Signal?!缎l報》稱,NPR獲取到一封發送日期為3月18日的五角大樓郵件。該郵件稱,有的國家黑客組織可能利用Signal的漏洞監聽加密對話,潛在目標是他們“感興趣的人”。此外,NPR稱其還獲得一份2023年的備忘錄。備忘錄中提到,不要使用Signal處理任何非公開官方信息。
繼2013年“棱鏡門”泄密者斯諾登、2015年“截擊”網站曝光22歲的美軍情報分析師布拉德利·曼寧提供的美國無人機暗殺計劃泄密事件后,2023年4月7日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道社交媒體網站上出現了新一批機密文件,讓五角大樓大感震驚,也令拜登政府措手不及。
據美國《紐約郵報》報道,2023年4月13日,五角大樓“泄密門”嫌犯杰克·特謝拉在位于馬塞諸塞州的家中被捕。消息曝光后,“一個擁有絕密權限的21歲年輕人”迅速登上各大美媒頭條。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2023年4月13日報道說,美國國防部官員對涉案人員是21歲年輕士兵并不感到驚訝。因為在美國,相對低階的士兵獲取絕密信息的情況并不罕見。據《紐約郵報》匯總的信息報道說:特謝拉在馬薩諸塞州空軍國民警衛隊第102情報聯隊服役,于2022年7月晉升為一等飛行員,他擁有的是空軍授予的最低士官軍銜;根據職位安排,一些低階服役人員一入伍就需要安全許可。美媒稱,一封美國國防部內部郵件顯示,特謝拉持有聯邦政府授予的最高級別絕密信息安全許可。雖然美國官員們沒有說明特謝拉是否具有安全許可,但他的工作內容涉及網絡傳輸系統,可能會被要求處理和維護敏感的信息渠道。
美國《國會山報》2020年3月31日公開曝光“羅斯福”號航母布雷特·克洛澤艦長基于愛兵心切,先寫給海軍方面緊急求助親筆信未有引起海軍高層重視,后又通過傳統媒體大眾渠道公開報道航母疫情,刺痛美軍高層決策者神經,在美國媒體和民眾引起軒然大波,致使“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羅澤被解職。
從上數幾則泄密事件來看,網絡泄密不僅是微信、微視頻、客戶端、APP等新媒體傳播平臺,傳統媒體播出刊發的新聞價值大、可信度比新媒體高,泄密含金量不可低估。無論香港影星艷門照風波還是好萊塢女星斯嘉麗·約翰遜遭遇艷照門事件,都是圖片惹的禍。
圖片泄密,伴隨傳統媒體而生。一張圖片,就有可能暴露高級機密。二戰前,《紐約時報》曾在柏林設立一家新聞圖片機構,一名德國間諜時常來這里。一天,這名間諜在這里發現了一張英國皇家海軍的“林法”號軍艦照片,經仔細研究琢磨后,很快發現得出了“林法”號的炮徑、炮塔、艦形等數據,為德軍提供了重要軍事情報。
上世紀50年代,中國開始發現大慶油田時,屬于高度機密。當時,因國內媒體刊發了一張“鐵人”王進喜在鉆塔前采油的工作照,被國外情報人員發現后窺探了大慶油田的秘密。當中國政府向世界各國征求開采大慶油田的設計方案時,日本人一舉中標。對于中國最慶幸的是,日本當時未有出于軍事意圖,而是基于經濟動機,根據情報分析結果,向中國高價推銷煉油設施。
2022年8月中旬,韓國陸軍司令部下達了禁止軍人在網上發布著裝的軍裝照和在線上聊天工具和社交媒體上使用著裝照片作為頭像。此前2022年5月,韓國空軍也曾表示,禁止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身著軍裝和制服的照片。韓軍此舉除了維護軍人形象外,旨在防止圖片泄密。
二、俄烏沖突泄密事件關乎戰局
任何武器自誕生之日起,都具有兩面型。智能手機在戰場上可以輔助指揮員作戰指揮、士兵殺人,但是其也是一部竊聽器與跟蹤器,每次按鍵都會發射信號,告訴敵方自己位置,都在賭命。尤其是在戰場陣地上某一地域打電話、視頻通話,很快就會遭到炮火打擊。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任何在智能手機上使用谷歌地圖的人,都是在變相支持著政府通訊總部的監控系統。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情報機構能準確地獲得被監控者的精確位置,距離偏差僅為幾碼。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美軍及其盟友的位置基本上被敵人掌握,只是后者手里沒有遠程打擊武器而已。有跡象表明,個人技術可能意外造成破壞,就像在2018年,一款健身APP的數據暴露了美國軍事基地和人員(包括駐伊拉克和敘利亞美軍)的位置和習慣。
在俄烏沖突期間,俄羅斯和烏克蘭軍隊都曾經利用對方士兵的手機,以及從網絡照片和信息收集到的情報來識別目標,追蹤其坐標并發動攻擊。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稱,烏克蘭此前早就通過技術手段從媒體和社交平臺上收集有關俄軍動向的蛛絲馬跡并進行整合分析,為后續打擊提供精確情報。例如俄烏沖突爆發初期,烏軍就利用在社交平臺“電報”上收集的情報,在基輔附近發現并摧毀了一支俄軍車隊。2022年8月,俄羅斯游客在克里米亞部署的俄軍S-400防空導彈附近拍照并上傳到社交媒體,烏克蘭國防部還專門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感謝”。2023年1月1日,烏軍對頓涅茨克地區的俄軍發起襲擊,造成數百名俄軍傷亡。這是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俄軍遭受到的“最致命”襲擊之一。后續調查顯示,正是俄軍士兵在元旦前夕頻繁使用手機,導致了俄軍駐地位置的暴露。
西方開源情報組織也在進行類似的情報收集和分析工作,例如通過社交媒體分享的帶有地理定位和標記的俄軍照片,確定具體的俄軍部署地點;利用飛行追蹤軟件,顯示哪些軍用飛機在烏克蘭空域附近飛行;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火災數據庫來追蹤沖突地區的“熱異常”,以驗證某個地區出現新的戰斗或炮擊的說法。據美國《防務新聞》透露,利用整合社交媒體消息對空中無人機襲擊發出預警的做法非常高效和廉價,美軍也在考慮學習和引進。
2024年8月6日,烏克蘭軍隊發動的越境進攻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等地作戰行動令世界震驚。
為應對烏軍最新攻勢行動,俄軍正從各方向增援,但其中一部突然遭到烏軍精準的遠程打擊。美國媒體報道說,烏軍把原本用于網絡連接的安防攝像頭通過黑客入侵手段,遠程控制該地區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攝像頭,實時確定俄軍增援部隊的位置,并引導火箭炮部隊進行火力打擊。美國“動力”網站2024年8月9日稱,俄羅斯官方媒體展示的視頻顯示,坦克、裝甲車、多管火箭炮和滿載士兵的卡車正在趕往該地區增援。然而,根據烏克蘭方面的戰報,8日夜間,一支俄軍增援部隊遭到烏軍“海馬斯”遠程火箭炮的精準打擊,社交媒體上流傳著整支車隊被大火吞沒的視頻。
同時,俄羅斯媒體在報道中也泄露了諸多機密部署。就在俄軍增援部隊遭到烏軍火箭炮打擊后的第二天,俄“紅星”電視臺在附近的現場直播中透露了另一支俄軍增援部隊進入庫爾斯克地區的確切位置,此舉在俄社交媒體上引發批評。“先是早上在庫爾斯克地區,有人拍攝了車隊被擊中后的畫面,對外證實了俄軍損失情況。幾小時后,同一地區的另一支車隊部署情況也被泄露了。拍攝者不是敵方線人,而是一名俄羅斯自己的記者。” 2024年7月,俄羅斯議會正在推動立法,處罰在參加“特別軍事行動”時私自使用個人電子設備的俄羅斯士兵。據稱,該修正案禁止俄羅斯士兵向媒體提供或在網上傳播可確定士兵所屬部隊的信息,或者能夠確定士兵所在位置的信息。如果有士兵違反這些禁令,作戰單位指揮官、軍事警察或駐防軍負責人就可下達嚴重違紀命令對其進行紀律拘留。根據規定,處罰一次嚴重違紀行為的這種紀律拘留,關押期最長可達10天。
此外。根據該修正案,士兵被禁止在服兵役期間攜帶可以通過網絡傳輸地理位置數據的電子設備,違反該禁令的士兵也被視為嚴重違紀。其中包括攜帶“用于日常用途的電子產品、設備和技術裝備”,只要這些設備可以存儲或使用互聯網傳播音頻、照片、視頻數據或地理定位數據,俄軍士兵就不許攜帶。按照新規定,對于同時觸犯若干條嚴重違紀行為的士兵,將通過把拘留天數部分或全部相加的方式來進行處罰,連續關押時間不得超過15天。
三、對我們預防社交媒體泄密新的啟示
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條件下局部戰爭,交戰雙方同時在線上線下同時展開,線下與線上高度融合、相互配合,呈現出高度的分布式特征,社交媒體不知不覺分布式參與戰爭中來,也導致圖片、視頻泄密的“蛛絲馬跡”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我們決不能忽視社交媒體中圖片、視頻泄密,必須采取封堵攔刪與管控并舉。
(一)當心隨手拍發原圖踩雷
新媒體具有即時拍攝、即時推送傳播等特點,你隨手拍攝會議、活動場景或者給他人拍攝照片中都有可見的圖像像素信息和不可見的拍攝時間、參數、位置信息等。如果不加選擇發到群里,那么群里任何人都能讀取其中的機型型號、鏡頭參數、拍攝錄制時間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等,就等于給群里所有人公布了你的GPS位置數據,甚至行家通過分析拍攝時間與角度還可能準確推斷出你的具體位置、單位大樓(住宅樓)、樓層、內容。如果媒體不慎播出刊發涉密內容、照片、視頻被不法分子尋到蜘蛛馬跡,就有可能變成很有價值的信息情報。當我們拍攝一張照片、一段視頻或將拍攝照片和手機錄制視頻加工合成,將其上傳至移動互聯網平臺時,就意味著照片、視頻背后的元數據也一并公之于眾了。
(二)當心新媒體圖片視頻泄密
隨著移動存儲設備的普及,智能手機拍照、拍攝視頻成為工作生活中的常態。
殊不知,你隨手拍上傳的照片、錄制的視頻,就有可能被網絡間諜盯住。有時,一張照片就有可能暴露高級機密。某報刊登出一張航拍照片被推送到朋友圈,外行人看不出什么,但內行稍作研究就能發現,營房的周圍隱藏著一個秘密的軍事物資洞庫。日本《讀賣新聞》報道,一名日本海上自衛隊軍官在工作時間交換色情圖片文件,導致美國開發的“宙斯盾”戰斗系統相關絕密資料泄露?!蹲x賣新聞》報道說,這名海上自衛隊二級士官在東京灣口橫須賀海軍基地一名驅逐艦上服役。他在從同事電腦中復制色情圖片,并與另一名軍官在交換的過程中,將機密文件泄露。
繼2022年1月22日美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開始在菲律賓海舉行聯合軍演的第二天,美國“卡爾·文森”號和“亞伯拉罕·林肯”號帶領的兩個航母打擊群2022年1月23日已經進入南海進行包括反潛作戰、空中作戰和海上攔截作戰在內的演習中,媒體曝出一架F-35C戰機在南海試圖降落于“卡爾·文森”號航母甲板時發生墜海事故。正當媒體人挖空心思搜集事故原因素材爭先恐后報道之時,又有媒體報道稱,2022年1月27日和28日,社交媒體上分別出現了一張F-35C飛機漂浮在水面上的照片和從艦尾拍攝的飛機降落的短視頻。2022年2月6日,社交媒體上再次出現了最新的視頻標注拍攝時間是2022年1月24日16時31分20秒,顯然是一段對監視器的翻拍畫面。視頻中,戰機由小變大準備在航母甲板著陸,在第27秒時有嘶喊聲傳出:“中止著陸并復飛!”僅僅3秒后,飛機后半部重重地撞上甲板,左起落架被摧毀,隨后戰機側滑,變成一團火球,最后從跑道上墜入海中,這些影像完整地展示了這架F-35C著艦失敗落入海中的全過程。2022年2月8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對此事故也進行相關報道說,2022年2月7日,美國海軍相關官員表示,這段視頻的發布并未經過授權,目前軍方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三)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保密
如今,媒體和網民對公開發布照片已形成一定警覺和約束,重要設施、敏感區域禁止拍照也成為越來越多網民的行為自覺。但殊不知,各個單位通過審核和保密審查把關的照片和視頻背后隱藏的元數據信息和網民發到微信群原圖、加密存放的照片視頻同樣也可能泄露大量信息。如:有的單位開會、組織活動,追求電視有鏡頭、報紙有照片、視頻閱讀量百萬家,不經意將涉密裝備、設施和資料等當作背景一一攝入鏡頭、拍攝會議照片;有些工作照、資料照不僅有涉密場景,還配有活動動向的文字說明;有的參加會議活動遇見新裝備感到新鮮好奇,隨手拿出手機偷偷拍照錄像。一旦這些涉密照片錄像傳播出去或制作展板掛圖,就存在泄密隱患。更有甚者,雖然拍照錄像不上傳微信、不制作視頻,但因手機存貯空間不足,就把涉密照片視頻或領導視察的照片視頻,放到網上加密文件夾或QQ空間保存或云空間,殊不知依現在的科技手段,即使給文件加密或將文件刪除也容易被破解或恢復,也不能保證信息絕對安全。即使你在微信刪除照片,復原原文也不是難事。此外,有些新媒體上傳照片尤其是微信照片,如果經過間諜之手,他們簡單地加以綜合分析整理后,就能把幾張照片還原拼湊成一個虛擬場景,在線就能窺視發照片人所在地點,有時可能會變成準確性很高的機密情報。
中國古語云:“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毛澤東同志強調:“必須十分注意保守秘密,九分半不行,九分九也不行,非十分不可。”
軍地涉密單位人員群內交流時,不得在里面隨便發自己手機錄制涉密視頻、手機拍攝照片,嚴禁把手機錄制的有關保密會議、保密場所、涉密裝備及其人員的視頻等發到朋友圈或者推送到視頻平臺;嚴禁把涉密照片、視頻存放在移動互聯網手機終端、互聯網電腦、互聯網便攜式筆記本電腦等經常上網設備;關閉或停用智能手機自帶的云端服務功能(涉密辦公人員停用定位功能),嚴禁將涉密文件存放加密網絡上,不得用智能手機對涉密資料進行攝像拍照和微信轉發涉密文件等;在群聊時盡量不發實拍照片,即使發送時也不去勾選原圖。但有一點不用擔心,就是發送朋友圈照片不會暴露具體位置(除非你發送時選擇定位外),因為朋友圈發送的照片都經過系統自動壓縮,不帶位置等信息。實在擔心的話,可以避免發原圖,或者關閉定位功能。還有一招絕殺,P完圖再發。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新華網,2024年7月21日
2、洪富忠,抗日時期中國共產黨如何樹立良好國際形象,北京日報,2020年8月3日
3、朱紀華,《外國記者眼中的中國共產黨》一書
(作者:魏岳江,人民網、中華網、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設有談兵專欄;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