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25萬女孩被性侵,這絕對是英國史上最大丑聞
點擊:68780  作者: 邊城蝴蝶夢    來源:碼頭青年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5-01-08 11:52:27

 

 

英國曾經孕育了工業革命與現代民主,一度是全世界文明的燈塔。但是這幾天發酵的一件事,讓我對英國大失所望和震驚不已。

 

1

 

這起丑聞,本身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震驚英國的報道早在十多年前首次進入公眾視野,但由于民粹主義對移民的憤怒加劇、媒體格局的變化、特朗普的連任以及馬斯克收購推特,這一丑聞才在2025年初在英文社交媒體上瘋傳。即使是許多知道丑聞存在的英國人,也是第一次看到這些讓人毛骨悚然的細節。

 

這幾天,馬斯克幾乎每天都發帖揭露英國近幾十年發生的一系列聳人聽聞的案件。他曾在24小時內,發布或轉發40多篇關于英國羅瑟勒姆鎮多名女童遭性侵的帖文。在接受塔克·卡爾森訪談時,他表示:“這聽起來太瘋狂了,但卻是真實發生的事。人們因揭露移民犯罪而被送進監獄,而那些真正的罪犯卻未被追究責任。”

 

馬斯克感嘆,英國人到底是如何度過那些黑暗的童年的。

 

 

原諒我不能翻譯圖片中的英文,這些文字不應該出現在任何人眼前。但因為它是法庭記錄,所以我必須把它放出來。

 

有關報導可以追溯至 1970 年代,但真正引發關注的是 2023 年工黨議員安 · 克萊爾 ( Ann Cryer ) 的呼吁。她首次指出南亞裔男性在校園外誘騙年輕女孩的行為,但隨即遭受種族主義指控并面臨來自同黨的壓力。

 

2010 年,《泰晤士報》記者安德魯 · 諾福克 ( Andrew Norfolk ) 深入調查,揭露了數十起案件的模式:這些團伙以假裝朋友或男友的方式接近女孩,通過毒品與威脅將受害者控制,甚至進行大規模的組織性虐待。

 

2014 年,亞歷克西斯 · 杰伊 ( Alexis Jay ) 的報告估計,在 1997 年至 2013 年間,僅在只有10萬人口的羅瑟勒姆小鎮一地,就有至少 1400 名兒童遭到虐待,其中大部分是白人女孩,施暴者主要是巴基斯坦裔英國人。受害女孩中,也有亞裔女童,但是因為恥辱,她們不愿報警。這些案件的一個共同點是,出租車司機從養老院和學校挑選孩子。性虐手段包括LJ,強迫兒童觀看性侵害過程,用汽油淋在她們身上并威脅要把她們燒死,還威脅要QJ她們的母親和妹妹。這些人渣,還把她們販運到其他城鎮,通過“共享女孩”牟利。

 

一名受害人對媒體回憶了她的經歷。2002年,她在12歲認識了一群少年。這些人又介紹她認識了其他男子,她被引誘飲酒和服食軟性毒品。在13歲時,她開始被他們侵犯,第一次有九個男人。開始時是一周一次,然后變成一天一次:在克利夫頓公園的戰爭紀念碑旁,在公共汽車站附近的一條小巷里,在數不清的出租車里。有一次,她被赤身裸體地鎖在一間公寓的房間里,不得不為外面排隊的六個人服務。在兩年內,她被超過200名男子侵犯。她曾向警方求助,并把她被侵犯時所穿衣服及疑犯名字交給警方,可是警方后來通知她那些衣服證物已經遺失,案件證據不足,只有她的一面之詞,勸告她銷案。與此同時,她的家人也受到性侵者恐嚇,警方卻表示他們不會提供任何保護,最后她只好撤銷報案。直至后來被父母送到國外,她才得以脫離魔掌。

 

這些人渣即使遇上警察也不怕,受害女孩說:每次都是這樣,犯案者只要打種族牌,警察和社工就會走開。

 

因為肆無忌憚,他們的行為令人發指。除了上面受害人的自述,據一些報道,這些人渣甚至將有的女孩殺害分尸,尸體被混入外賣食材中。

 

2022年,BBC推出一部短劇,名為《三個女孩》。短劇以羅奇代爾性侵案為背景改編,一經播出便引起轟動。未成年、毒品、誘奸、玩忽職守……丑陋的社會瘡口被撕裂。有網友表示,因為難以忍受不堪入目的情節而換臺。

 

 

2

 

十來年前被揭露的丑聞,為何近期又成熱點?不僅僅是因馬斯克的關注和評論。

 

一切都要從一位勇敢的英國調查記者Charlie Peters 說起。

 

2021年,他開始調查這起丑聞,制作了《輪奸集團:英國的恥辱》這部紀錄片。2023年,這部片子播出,揭開了被掩蓋多年的事實真相,也震驚了英國民眾。

 

簡單概括一下這部紀錄片:

 

1、輪奸集團的罪犯幾乎全部是巴基斯坦裔穆斯林,受害者是清一色的英國白人女孩,是明顯的種族主義犯罪。

 

2、丑聞從羅瑟勒姆小鎮開始被揭露,并因此得名,但其實這種罪行遍布英國各地。(全國受害人數25萬,其實是保守估算。11歲至17歲的英國少女中,每七人就有一人慘遭強暴。)

 

3、英國政府、警方、媒體多年來一直掩蓋真相,政治正確的邪惡洗腦導致這場丑聞持續了數十年之久。

 

4、任何試圖揭露真相的人都被白左與伊斯蘭的邪惡聯盟打成種族主義分子極右不寬容,并受到迫害。

 

5、這種罪行持續至今,直到紀錄片播出之后,英國政府才成立了專案組,開始處理這類犯罪行為。

 

Charlie Peters 說,在 2021 年冬天,他啟動了一個項目。他和朋友湊了幾百英鎊,去了羅瑟勒姆開始拍攝。

 

長達一年的調查讓他極度震驚。不僅僅是因為虐待的規模或掩蓋的方式,而是因為它仍在繼續。經過這么多年,受害者告訴他,虐待并沒有結束,情況甚至變得更糟。在許多情況下,強奸犯在服刑幾年后就被釋放了。

 

 

這部紀錄片上映后,英國一些其他媒體也進行了跟蹤報道,但主流媒體中的知名人士和評論員則繼續選擇性地忽視。

 

我們發現了一名前議員,他曾壓制對巴基斯坦裔強奸團伙的討論,后來竟然在 NHS 從事多樣性和包容性工作。

 

我還揭露了幾起歷史和近期案件中的進一步警方失職。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知道仍然有罪犯——在警察和市議會中——仍然需要面對正義。例如,對于羅瑟勒姆的警官,有 265 起不當行為指控,其中 91 起調查涉及 47 名警官。其中只有 5 人受到處罰,沒有人被解雇。其中一些是高級警官。許多人已經退休。

 

3

 

這起丑聞引起了全球關注,馬斯克多次發文要求英國當局正視此問題。不過,現任英國首相斯塔默卻在最新的講話中聲稱,人們有“Islamophobia”,即伊斯蘭恐懼癥。

 

馬斯克對斯塔默講話的回應很簡單。他說,斯塔默應該進監獄。

 

 

英國的《每日電訊》報指出,沒有人因未能阻止這一行為而被追究責任,這其中包括警察局長和檢察官。馬斯克指出,在英國,強奸等嚴重犯罪需要得到皇家檢察院的批準,警方才能提出指控。在發生團伙強奸這段時期,皇家檢察院的負責人正是斯塔默。馬斯克認為,案件未破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旦偵破,斯塔默將會被起訴。

 

據《電訊報》報道,在斯塔默的領導下,盡管有大量證據表明這些人有罪,皇家檢察院還是撤銷了針對強奸團伙的指控。

 

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寫道,在任英國皇家檢察院檢察長的六年時間里,斯塔默就是英國強奸案的幫兇。斯塔默應該下臺,他必須因參與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犯罪而受到指控。

 

作為前司法總長,有明確證據表明,斯塔默在任期間故意掩蓋案件真相,甚至壓制相關調查。

 

其實不僅僅是斯塔默參與了掩蓋罪行,英國其他一些首相,比如布朗,在2008年就明確指示警方,不要調查這類性侵案件。

 

當時布朗領導下的英國內政部分發了一份關于QJ團伙受害者的備忘錄,里面明確說,我們相信她們對自己的性行為做出了明智的選擇,因此你們的警察無權介入。

 

英國政府對這些人渣有多包容和庇護,從一些判決可以看出。一個對12歲兒童LJ24小時的兇手,僅僅被判處3年監禁。兩名13歲女孩被7名巴基斯坦穆斯林男子灌醉LJ,警察到場后以不到飲酒年齡為理由逮捕了女孩子,卻沒有抓捕任何一名穆斯林強奸犯。

 

沒錯,這真實發生在英國這個發達民主國家。英國政府對自己的人民犯下如此可怕的罪行,這著實讓人難以相信和理解。

 

4

 

為什么這些MSL群體可以在英國橫著走?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后來終于想通了。

 

 

英國的制度決定了選舉結果往往取決于某些關鍵群體的支持,而MSL群體正是其中之一。近年來,這一群體的人口不斷增長,他們在許多選區已經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力量。由于他們的投票行為具有高度一致性,政客們必須爭取他們的支持才能在選舉中占據優勢。

 

為了獲得這一群體的選票,很多政客很下賤地做出了各種跪舔動作,于是包括白人在內的其他族群,就被犧牲了。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以前英國殖民全世界,種下了因,那個果,遲早都會來。

 

在英國統治印度次大陸期間,這些地方與英國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上世紀中期,英國開始去殖民化,大量來自南亞的移民(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穆斯林)開始遷入原先的宗主國。對于這些移民,英國沒有理由拒絕,而且戰后的英國,奇缺勞動力,移民來了,正好去填充勞動力市場。

 

此外,上世紀70年代,非洲一些國家的印度裔穆斯林由于當地的政治不穩定或驅逐政策,被迫離開家園,其中不少人前往英國定居。再加上中東、北非和其他地區的移民潮,穆斯林社區在英國逐漸壯大。

 

根據英國最新的人口統計(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穆斯林約占英國總人口的6.5%,大約有400萬左右。這一群體主要集中在英格蘭的城市地區,例如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和布拉德福德。在一些選區(如倫敦、伯明翰、布拉德福德等地),穆斯林選民甚至在某些選區中占據了總選民的20%以上。這使得穆斯林選票在這些選區成為決定性力量,尤其是在大選中,政黨候選人需要爭取這些選民的支持。

 

隨著穆斯林社區的成長,越來越多的穆斯林政客進入主流政治舞臺。現在,連倫敦市長都是穆斯林。議員中,穆斯林就更多了。

 

現代西方政治的底層邏輯,是把國家當成一個單一民族的延續:公民團體有著相對統一的文化背景、基本的價值觀、宗教信仰和政治理念,甚至共享歷史、情感和語言紐帶。這樣的社會才有自治的可能性。

 

但這種假設,現在已經被現實沖撞得七零八落。全球化和科技的發展,讓大規模移民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同時也讓文化融合變得前所未有的困難。今天的移民,靠著現代交通工具和互聯網,不需要真正融入,也能輕松維系自己的語言、文化和家鄉聯系。結果呢?很多人來到一個國家,身體到了,但文化和信仰卻沒有過界。

 

更要命的是,西方國家的社會結構也逼著它們去擁抱移民。出生率下降,而福利體系卻需要不斷增長的勞動力來維持。于是,為了避免經濟衰退、填補勞動力缺口,幾乎所有西方國家都選擇了敞開國門,引入前所未有的大量移民。

 

問題是,大多數老百姓根本不買賬。對他們來說,移民帶來的不僅僅是多元文化,還有犯罪率上升、城市亂象、貧民窟化,甚至歐洲伊斯蘭恐怖主義和極端政治的興起。可誰會聽他們的?

 

諷刺的是,這些精英對移民帶來的隱患其實心知肚明。他們花大價錢搞教育項目、非營利組織、媒體宣傳,甚至用各種法律手段來管理種族緊張局勢,生怕炸了鍋。稍微敢對這套新秩序說個的人,就會被扣上種族主義或者極右翼的帽子,被封殺、解雇,甚至被抓。尤其在英國,沒有類似美國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保護,對敏感言論”404或直接抓人,早就成了家常便飯。

 

更殘酷的是,像羅瑟勒姆性侵案這樣的悲劇,背后不過是維持英國多元文化社會和諧所付出的代價。數以萬計的年輕女孩,被巴基斯坦裔團伙輪奸、虐待、折磨,她們的苦痛無人問津,因為精英們更關心的是保持這個脆弱的多元文化秩序。他們需要的,不是正義,而是表面的和平

 

所以,問題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底層為移民政策買單,精英坐收移民紅利。這就是英國當下的真實寫照。至于那些女孩的慘痛經歷?在這套體系里,她們的犧牲從來不重要,重要的是穩定的秩序

 

5

 

除了移民的沖擊,英國人也在“自毀長城”,把自己的政治和法律體系搞得一團糟,結果就是權力肆無忌憚地橫沖直撞,讓普通英國人吃了很多苦頭。

 

 

英國沒有成文憲法,一直靠傳統和慣例維持權力的平衡。但這一切,在1999年被布萊爾政府的大刀闊斧徹底打破了。上議院原本掌握部分法律解釋權,還能對政府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可在改革后,這些權力被削得差不多了。終身貴族的任命完全成了首相的“人情牌”,獨立的最高法院也不過是“擺設”,根本壓不住執政黨的野心。

 

更離譜的是,2005年又搞了一次所謂的司法獨立改革,把上議院的司法職責直接剝離出來。聽上去挺好,實際上卻讓司法權被進一步捆綁到立法下面,搞出了一個“三權合一”的局面。這下好了,誰占了下議院的多數席位,基本就能“一言堂”,國家大事全都自己說了算。而且,英國的制度設計還特別“方便”執政黨施展拳腳。首相不僅掌握行政權,還能通過控制立法對司法施加影響。更別提內閣成員必須是下議院議員,政府和議會權力交織在一起,想制衡都難。這樣的制度,基本就是在告訴執政黨:“你們隨便搞,不用擔心會有人管。”結果就是,權力沒有了約束,隨意妄為成為常態。英國原本引以為傲的政治傳統和紳士精神,如今看起來更像是一場笑話。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爛,也難怪現在的英國亂成一鍋粥。

 

布萊爾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幾乎把英國傳統的法治和道德根基給掏空了。在政客們道德淪喪、宗教信仰衰退的情況下,社會對權力的監督早就成了擺設。而與此同時,伊斯蘭化的加速更是讓問題雪上加霜。大規模引入移民不僅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結構,還讓犯罪集團和所謂的“政治正確”形成了一種危險的聯盟。

 

曾經那個以紳士風度聞名的英國,如今早已不復存在。貴族精神坍塌,信仰失落,現在的英國更多是一個被金錢和權力操控的國家,一個被暴力和罪惡侵蝕的社會。

 

英國建立這個自由法治文明用了幾百年,但摧毀它只用了兩代人。上世紀70年代,索爾仁尼琴批評西方失去道德勇氣,今天聽起來,別有況味。

 

這場悲劇不只是英國的困境,更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所有國家和文明在制度失靈、政治腐敗時可能的下場。當制度被摧毀,政客利用手中的權力工具一步步控制整個國家,普通人就會被牢牢束縛。一個失去了信仰和道德底線的社會,只會成為權力和利益的奴隸,任由少數人擺布,而所有人的集體良知都將無處容身。

 

這樣的困局該怎么破?其實答案并不復雜,但過程肯定艱難。唯有堅持追求自由、真相與正義,社會才能找到重生的機會。一個國家需要真正的權力制衡,防止制度變成壓迫工具;社會需要獨立的媒體和司法,為真相發聲;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保持清醒與勇氣,不被那些虛偽的“政治正確”和謊言蒙蔽。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真正的文明不會因為短暫的黑暗而消亡,但它的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犧牲。英國是這樣,世界也是如此。只有堅守真理和正義,人類才能找到走出困境的道路,并為未來開辟一條光明的前路。

 

作者:邊城蝴蝶夢 ;來源:碼頭青年微信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