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俄羅斯曾一度開放了蘇聯時期克格勃、蘇共中央及共產國際的許多檔案,其中也包括了蔣經國的有關檔案。目前,這部分檔案分藏兩處:一是聯邦安全局中央檔案室,另一處則為聯邦安全局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分局檔案室。”
蔣經國在蘇聯待了12年,檔案中有如下記載,“蔣經國在青少年時期是個精力充沛、城府極深的人,深諳堅忍之道。”“蔣經國的蘇聯生涯遍嘗人世間的辛酸,在一次次政治斗爭中掙扎求存……”
青年時代的蔣經國
化名“尼古拉”
1925年10月,年僅15歲的蔣經國,從上海坐船到達海參崴,再坐火車抵達莫斯科,同行的還有一些國民黨元老的第二代約20人。這是一趟異常辛苦的旅程,他們將作為留學生,前往莫斯科孫逸仙大學(又稱中山大學)學習。
莫斯科孫逸仙大學的俄文全稱為“中國勞動者孫逸仙大學”,是聯共(布)中央在1925年孫中山去世后為紀念他而開辦的。當時正是國共合作時期,國共雙方挑選了310名學生前往莫斯科孫逸仙大學學習,其中中共黨員、共青團員占了學員總數的80%以上。
莫斯科沃爾洪卡大街16號孫逸仙大學(中山大學)舊址
不久,中共旅歐支部的20名黨、團員在法國受到巴黎警察當局的迫害,也轉道來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這批學員中有鄧小平、傅鐘、李卓然等。
當時的孫逸仙大學還處于秘密狀態,不對外公開,也不掛牌子,每一個學生都起了個很好聽的蘇聯名字,這主要考慮到回國以后的安全。蔣經國起名為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札洛夫,被稱為尼古拉。
孫逸仙大學有約800名中國留學生,其中有國民黨元老的子女,包括于右任之女于秀芝、邵力子之子邵志剛、曾任國民黨宣傳部主任及黨部秘書長的葉楚傖之子葉楠,還有從德國轉入孫逸仙大學的馮弗能,她當年僅15歲,是馮玉祥的愛女。
大學內的必修課是俄語、世界史、中國革命史、馬列主義課程及軍事科目。每個學生都要寫日記,記下自己的政治活動和思想,包括自我批判和批判其他學生,并且在會議中公開朗讀日記內容。蔣經國對學校所有的政治活動都非常積極地參加。
蔣經國在蘇聯求學時期的最初階段,一直是“追求進步”的。那時留學生每月獎學金只有25盧布,當時工人的月薪是80至100盧布。由于具有優于當時一般知識分子的俄文程度,蔣經國讀過一點馬列主義的書籍,入讀孫逸仙大學后不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與馮弗能的隱婚
在學校里,中國留學生與俄國女子談戀愛的風氣十分普遍,部分俄國女子知道蔣經國的身世,對他表示好感。不過,那時蔣經國對俄國女子沒有什么興趣,認定馮弗能為對象,緊追不舍……最后成就了一段姻緣。
克格勃檔案記載:1920年代,當時的蘇聯支持中國的兩股軍事力量,一是有“西北王”之稱的馮玉祥,另一個則是南方國民黨人的領導人孫中山。1925年孫逝世后,蘇聯轉而扶持蔣介石,而剛在廣州崛起的蔣介石,也動足腦筋拉攏馮玉祥。
馮玉祥
據有關專家分析:蔣經國被選派去蘇聯留學,是蔣介石刻意安排的政治籌碼,“一方面借此可與國民黨實力人物的第二代拉關系,另一方面也與蘇聯保持緊密聯系,以提高他在國民黨內的地位。” 1926年夏,任職西北邊防督辦的馮玉祥,在張作霖與吳佩孚聯軍的進攻下吃了敗仗,通電下野,隨即赴蘇聯“考察”了三個月,那時馮玉祥與蘇聯的關系還很好。
馮玉祥當年去蘇聯看望女兒馮弗能時,見過女兒的追求者——蔣經國,并且印象不錯。從利害關系出發,兩人步入婚姻殿堂對于雙方父母背后的政治集團都是有益處的。并且“在1920年代的蘇聯,結婚和離婚都是很容易的事,只須在公民婚姻狀況登記處登記一下就可以了”。
1926年8月,馮玉祥回國后不久,便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9月,馮玉祥宣布所部集體加入國民黨。之后,馮玉祥擔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參加北伐。
1934年,馮玉祥夫婦及子女在山東泰山的合影
不過,蔣經國與馮弗能的婚姻沒有維持多久,1927年7月,蔣經國向學校黨委會寫下自白書,宣布與馮弗能脫離夫婦關系。那么他為什么會通過這種方式與馮弗能斷絕夫妻關系呢?
這與國內的政治形勢變化不無關系。蔣介石在政治上得勢之后,便開始露出反共面目。1926年3月蔣介石發動中山艦事件,還逮捕了許多共產黨人,驅逐了幾名蘇聯顧問。蔣經國剛到蘇聯時,仍經常與其父保持熱線聯系,但在加入共青團組織后便慢慢與蔣介石疏遠,更甚至于有段時間提出要與父親劃清界線。特別是在軍政大學畢業的前一年,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對中國共產黨人開展屠殺,并與蘇共斷絕關系。迫于形勢,在蘇聯的蔣經國發表了措辭強烈的聲明,宣布與父親蔣介石斷絕父子關系。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
馮玉祥隨后于6月21日發表通電,宣布與蔣介石攜手合作,在自己的軍隊中進行所謂“清黨”,并遣返其蘇聯顧問,與蘇聯共產黨斷絕關系。這些舉動引起蘇共中央的極大反感。蘇共中央立即通過孫逸仙大學的知識青年黨部,要求馮弗能與馮玉祥“劃清界線”。馮弗能不愿與父親反目,堅持返回祖國,并企圖勸說蔣經國同行。
檔案顯示,蔣經國的自白書,除了宣布解除婚姻關系,還批評馮思想有問題,“她想對我加工(改造思想),我也曾對她加工”,指馮是國民黨派來監視他、影響他的,還表示自己絕不接受。當時蔣經國18歲,馮弗能比他小1歲。
馮弗能后來嫁到北京張家,曾隨丈夫赴英,1979年在北京病逝。
他曾接受克格勃密訓
蔣經國從孫逸仙大學畢業后,由于在政治立場上堅定擁護蘇共,重獲蘇聯上層領導人的信任,被批準進入莫斯科圣彼得堡大學(蘇聯軍事情報局特種學校)就讀。該校專門訓練學員從事暗殺、爆破及破壞軍事設施等活動。蔣經國在有“蘇聯軍事特種部隊之父”之稱的破壞專家斯塔里諾夫•伊里亞門下接受訓練。幾個月后,他于1927年底轉往列寧格勒軍事政治大學進修。
蔣經國在軍事政治大學主修“游擊戰”,這所大學又名托瑪切夫學院,是當時專門培養紅軍將領的學府。蔣經國在這所大學選修了紅軍軍事戰略課程,是當時蘇聯國防部副部長伊爾•圖哈切夫斯基的得意門生。1930年5月,他以每科都是“優等”的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他的個人檔案上記載,蔣經國的畢業論文是探究游擊戰爭,老師評價稱“尼古拉非常聰明……是全校最優秀的學生”。
據俄羅斯諜報機關人員證實,蘇聯時期著名的情報員弗拉基米爾•烏洛夫(他曾在我國東北及上海當間諜,主要搜集日本方面的情報,在逃離中國時,差點被日軍捕殺),自稱與蔣經國在1925年左右即認識,雙方經過10多年的交往成為好友。
蔣經國逃到臺灣島后,對這位俄國朋友仍然極為懷念,每年的新年蔣經國都經由英國駐外人員,送一瓶白蘭地給這位喜歡喝酒的俄羅斯朋友。
斯大林贈他沖鋒槍
蔣經國從軍政學校畢業后,蘇聯領導人擬派他到中國南方工作,但這一計劃沒有實現。此后,有4個月的時間,蔣經國在蘇聯沒事干。10月,蘇聯人派蔣經國到莫斯科的狄納莫兵工廠擔任政治軍事課教師,這份工作待遇不錯。但好景不長,到了1931年5月,蔣經國被派到莫斯科附近偏僻的索科洛夫,協助蘇聯人推動農村集體化,后來還曾擔任集體農莊的代主席。
蔣經國和他的蘇聯朋友們
在集體農莊工作了半年多時間,1932年10月,蔣經國又被調回莫斯科,開始與中國共產黨駐莫斯科的代表接觸。1933年初,蔣經國又被蘇聯人調到阿爾泰地區(鄰近內蒙古、新疆一帶)做了九個月的金礦工人,生活條件很艱苦。這一年年底,蔣經國被調到烏拉爾山地區的大城市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工作,擔任大型機械廠“烏拉爾馬許”機械車間的副主管,后被提拔為副廠長,再任工廠報刊《重工業日報》的總編輯,生活獲得了改善。
蔣經國在烏拉爾山的生活頗得意,可以說是他在蘇聯的黃金時期。不少人對蔣經國很好,特別是女性勞工,為了聽他的演講,經常把孩子寄放在鄰居家,跑到現場聽他講“國際形勢分析”。蔣經國的才能更在編報紙時得以充分發揮,由于他的俄文水準極高,每天在報紙截稿之前,他都會問問編輯還剩多少“欄位”,需要多少字填補,隨即由他口述,讓編輯記錄下來,成為一篇不錯的文章。
蔣經國在烏拉爾山的表現,連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都注意到了。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聯邦安全局保存的蔣經國檔案中有一段記載:1934年,蔣經國到莫斯科與斯大林見面,回到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后,工廠同事問他與斯大林談了些什么,他只說斯大林請他吃飯,稱“紅菜湯很好喝”,三言兩語帶過,沒有透露談話內容。
這就證實了蔣經國在蘇期間見過斯大林。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后,1945年,蔣經國隨同“國民政府代表團”赴蘇,在莫斯科又見到了斯大林。斯大林當著所有人的面,送給蔣經國一把精美的俄制沖鋒槍。代表團成員對斯大林此舉百思不得其解,有人推測“或許斯大林是在提醒蔣經國,蘇共中央交給他的任務仍未完成”。
舞蹈圈里結識蔣方良
存放于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聯邦安全局的蔣經國檔案里,還有一段有趣的記錄:蔣經國很喜歡跟朋友到處旅游,喜歡跳舞,但不是跳一般的交誼舞,而是動作很大、很費體力的高加索地區傳統舞蹈。
蔣經國在舞蹈圈里結識了蔣方良(原名:芬娜•伊帕季耶娃•瓦哈列娃),兩人于1935年初結婚,第二年有了小名愛倫的長子蔣孝文。蔣方良在上世紀30年代的朋友安涅凱耶娃•瑪麗亞,在訪談中提及,蔣方良在1935年、1936年間曾對她說,蘇聯國家安全機關人員常來找她,警告她“一定要小心,若是單獨與兒子在家時,千萬不要應陌生人敲門就迎進家,因為蔣介石可能隨時偷偷派人來把他們一家強行押回中國”。蔣方良當時從未想到“隨蔣經國遠走他鄉”。
年輕時的蔣方良
1936年到1937年間,蘇聯國內的局勢發生了變化,由于德國諜報機關的“離間計”使蘇聯的上層領導發生了“大地震”,圖哈切夫斯基等7人被誣告為“企圖推翻蘇維埃政權的間諜叛國集團”,蔣經國在蘇聯的朋友也接二連三地遭到“整肅”。這時的蔣經國一看形勢不妙,想逃之夭夭。
1937年1月5日,蔣經國所在廠的共產黨委員會決定“開除蔣經國黨籍、廠籍”,這使蔣再度失業。2月份,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地區共產黨員開會,有人揭發蔣經國是日本間諜,并指出他是托洛斯基派(也就是“托派”)。由于當時的黨委書記庫茲涅佐夫•米哈依爾認為蔣經國還年輕,應給予學習的機會,并出面保證他沒有大問題,蔣經國才過關。這里還應提到的是,蔣經國1935年1月曾在蘇共機關報《真理報》上發表文章,三度公開批評蔣介石,提及“父親常毆打母親,希望母毛福梅能到歐與兒子見面”。
蔣經國夫婦與母親毛福梅
1936年底,中國國內的政治局勢發生了變化,西安事變爆發,此事促使蔣介石再度與中國共產黨合作。蔣經國認為自己回國的機會來了。
為自保不惜出賣朋友
1937年初,蔣經國又受到蘇聯高層的接見,得以再度到莫斯科。這時,蘇共中央已決定派蔣回到中國去,促進國共合作。
訪問莫斯科后,蔣經國回到斯維爾德洛夫斯克收拾行裝,在向朋友道別時曾說:“蘇共中央將派我回中國,主要任務是協助蔣介石與中共合作。”
1937年3月,蔣經國全家由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康生陪同,從莫斯科坐火車到海參崴,全程在同一車廂。
火車經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蔣經國的不少朋友都到車站與他話別。但蔣經國在返回中國之前,竟給蘇共中央發了電報,表示支持蘇共鎮壓這些朋友。根據檔案記載,電報是蔣經國與康生在海參崴火車站聯名向蘇共中央發出的,稱“這些人(他的朋友們)的思想有問題”。電報中還提到,他們馬上要回中國,雖然前途艱難困惑,但一定能完成蘇共中央交付的任務。
1937年初,蔣經國夫婦(前排右三、右四)離開蘇聯時,與中國駐蘇聯使館人員合影
這封電報至今仍存在聯邦安全局中央檔案室的蔣經國檔案內。
交換蘇在華被捕間諜
斯大林讓蔣經國返回中國,除了為促成國共合作外,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插曲。
“當時蘇聯派駐上海的情報站站長(代號為‘雅科夫’)在上海被國民黨逮捕,正在漢口服刑。蔣經國返回大陸,也交換了‘雅科夫’獲釋返回蘇聯。”
與蔣家關系密切的人士說,蔣經國從小受教于吳稚暉,中文根底不錯。但從蘇聯返中國時,已然忘記很多中國話、中國字。蔣介石要求他盡快恢復中文功底。當時蔣介石在浙江溪口附近辦了一所武嶺中學,原本是農業學校,后來改為一般中學。蔣經國在這里名義上被安排當教務主任,實際上在學校里復習中文。
蔣經國回國后與蔣介石合影
西安事變后,張學良將軍也被派到這所學校“讀書思過”,蔣經國與張學良竟成了“同學”。幾年下來,蔣經國慢慢恢復了中文水平,蔣介石要他把在蘇聯12年的感想用中文寫下來。蔣經國寫在十行紙上,呈給父親看。蔣介石看得很用心,還加了注和眉批……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轉自:檔案春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經驗教訓 ?
? 他山之石 ?
? 讀史明智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