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摘要】:目前,最早由美國人正式提出來的“網絡安全”的概念已得到更廣泛的使用。這一復合詞源于英文CyberSecurity,并且已經深入人心,見諸于各類大眾媒體和文獻中。然而俄羅斯自1995年以來一直都在使用“信息安全”概念。實際上,俄羅斯國內在使用“信息安全”或“網絡安全”概念問題上存在爭議和混用現象,甚至將其混為一談。界小編就來扒一扒俄羅斯為何不用“網絡安全”概念,而仍然堅持使用“信息安全”。
一、俄羅斯信息安全PK網絡安全
長期以來,俄羅斯的安全專家都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定義“信息安全”,使讀者產生了概念混淆。2000年9月,俄羅斯總統正式批準《俄羅斯聯邦信息安全學說》。該學說指出,“俄羅斯聯邦信息安全是指俄羅斯國家利益在信息領域受保護的狀態,是由個人、社會和國家利益平衡后的總和決定的”。但這一定義并不十分清晰,也不太好理解,并沒有得到專家學者的完全認可和廣泛引用。
2011年11月,俄羅斯國防部發布《俄聯邦武裝力量全球信息空間活動構想》,被外界解讀為俄軍網絡空間戰略。該構想對武裝力量信息安全的定義是:保護武裝力量信息資源免遭信息武器影響的狀態。
2012年,俄羅斯聯邦委員會邀請各行業專家討論制定俄聯邦網絡安全戰略時,來自各個行業包括大眾傳媒與通信部、聯邦安全局、科研院校以及商業公司的專家對網絡安全有著自己的解讀,最后只好將本來不會混淆的概念拼湊在一起,一起揉進網絡安全戰略草案中。
直到2014年1月,俄羅斯聯邦委員會網站正式公布《俄羅斯聯邦網絡安全戰略構想》,才對“信息安全”與“網絡安全”有了明確的定義。該戰略對信息安全的定義是:信息安全是指國家、組織和個人及其利益免遭信息空間各種破壞和其它不良影響威脅的受保護狀態。而網絡安全是指網絡空間所有組成部分免遭極大威脅以及不良后果影響的條件總和。不過,這個草案卻因為在“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概念上的分歧嚴重而胎死腹中。
2016年月12月生效的《俄聯邦信息安全學說》中專門對“信息安全”一詞下了定義,指個人、社會和國家不受國內外信息威脅的防護狀況。
由此可以看出,俄羅斯官方文件對這一定義的理解仍然是“信息保護”或者是“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保護”。一些俄羅斯專家認為,網絡安全更側重于網絡的管理,而信息安全則更關注信息的狀態,不完全是一回事。
二、俄外交部堅持使用“信息安全”
俄羅斯外交部門之所以堅持使用“信息安全”概念,是與俄美外交斗爭的歷史分不開的。
俄羅斯外交部從八十年代末就開始在國際舞臺上維護俄羅斯在信息空間的利益,并且持續不斷地堅持使用“信息安全”這一術語。由于當時受到網絡認知的局限,外交部將信息安全的內涵限定在信息保護范疇,并不涉及其它相關問題。后來一些國家發生顏色革命后,俄羅斯當局十分擔憂顏色革命擴散,不希望美國通過互聯網、社交網絡和其它信息來源來控制俄羅斯人的意識,影響普通民眾的情緒,進而引發社會動蕩,因此,俄羅斯外交部人為地將信息安全所涵蓋的領域擴大了,將網絡空間出現的新問題尤其是意識形態和國家安全問題納入到信息安全范圍內。
2011年9月12日,中、俄、塔、烏四國向第66屆聯大提交《信息安全國際行為準則》時,美國認為,“信息安全”這一術語本身頗具爭議。有專家評論,俄羅斯用“信息安全”替代美國等大多數國家所使用的“網絡安全”,背后有著深層次考量和意識形態因素。美國認為,“網絡安全”僅與硬件(網絡和系統)、軟件及儲存和傳輸于這些系統中的數據(無論是何內容)技術層面上的安全相關。“準則”使用“信息安全”一詞,旨在強調儲存于上述系統中的“內容”明確隸屬于“準則”規范范疇。因此,該文件從整體上可以理解為“規范言論和通訊內容、服務于政府利益的準則”,這是美國不能支持的。
美國強調保障互聯網自由,在聯合國堅決反對俄羅斯使用“信息安全”概念,堅持使用“網絡安全”或“網絡空間安全”。正因為這個原因,俄美雙方經過多次討論和協商,達成了一項折衷方案:在俄美雙邊關系中使用“信息通信技術安全”這一術語,并將其限制在信息安全領域,集中于技術層面,但這一復合詞只出現在俄美關系方面。這是俄羅斯外交部新挑戰與威脅司的一項杰作。如今,全世界都在使用“網絡安全”一詞。盡管俄外交部明確抵制使用“網絡”這一詞頭,但這詞已深深扎根于俄羅斯的常用詞匯,包括俄總統使用的詞匯中,因為他在談到網絡空間及其軍事化時經常引用。
2013年6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愛爾蘭“八國峰會”期間達成協議,兩國在俄美總統發展合作委員會設立一個正式的機構,全稱叫“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威脅問題和國際安全領域信息通信技術問題工作組”,簡稱“網絡空間安全工作組”。俄方工作組主席由安全會議副秘書克利馬申擔任,而美方工作組主席由總統特別助理兼白宮網絡安全協調員丹尼爾負責。雙方經過多輪談判,準備在年底前正式完成《俄羅斯與美國保障網絡空間安全和預防網絡事件協議》。
這一名稱反映出俄美雙方在網絡空間安全問題上的相互妥協,即小組名稱按照俄羅斯的說法,簡稱依從美國的叫法,而協議的名稱用世界通用的網絡空間安全。
2013年9月,俄羅斯外交部網站發布《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國際信息安全國家基本政策》,作為應對未來信息安全威脅的主要戰略性文件。俄羅斯外交部明白,僅靠信息安全不能涵蓋網絡空間領域出現的新威脅,包括網絡武器、網絡恐怖活動、網絡暴力、網絡犯罪、網絡宣傳等,因而使用了“信息通信技術”一詞,將出現新威脅的原因全部納入信息通信技術范疇,拒絕使用網絡空間一詞。
由此可以看出,俄外交部堅持使用信息安全以及信息通信技術安全是出于對美外交斗爭的需要,是與美爭奪網絡空間主導權的抓手,是冷戰思維延續下來的產物。
三、俄羅斯“網絡安全”概念流產
俄羅斯領導人首次使用“網絡安全”概念是在2008年4月,俄國家杜馬安全委員會主席符拉基米爾·瓦西里耶夫在解釋普京總統的《俄羅斯聯邦信息發展戰略》時多次使用了這個詞。
2011年4月,俄羅斯莫斯科大學信息安全研究所和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就20個網絡空間關鍵術語達成一致。而同一年,美國相繼發布《網絡空間可信標識國家戰略》、《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和《網絡空間行動戰略》,引起世界各國包括俄羅斯的高度關注,俄羅斯官方和媒體越來越多地使用網絡空間和網絡安全術語。2012年2月20日,普京在其發表的《強大是俄羅斯國家安全的保障》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網絡空間”一詞。他指出:“各國在太空領域、信息對抗領域,首先是網絡空間領域擁有的軍事能力,對武裝斗爭的性質即便沒有決定意義,也有重大意義”。
2012年12月28日,普京總統在克里姆林宮為高級將領任職和授銜儀式上發表講話時稱:“必須進一步系統地和積極主動地采取行動,與包括反間諜、保護戰略基礎設施以及與經濟領域和網絡空間領域里的犯罪行為作斗爭”。這是我們已知的俄總統在公開場合第二次使用“網絡空間”一詞,而不是過去常用的“信息空間”。2013年7月5日,普京總統在俄聯邦安全會議上發表講話時指出,太空和網絡空間正在軍事化。
俄聯邦委員會起草的《俄羅斯聯邦網絡安全戰略》草案文件中也用了“網絡安全”一詞。在聯邦委員會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專家們就“網絡安全”、“信息安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安全”等名稱問題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最后,作為該戰略的主要起草者,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信息社會發展委員會主席、來自統一俄羅斯黨的魯斯蘭·加塔羅夫認為,網絡安全概念已經得到世界主要國家廣泛接受和普遍使用,如果仍然使用信息安全概念,有可能在國際關系中造成障礙和誤解,因而堅決主張借鑒其它國家如歐洲、英國、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使用“網絡安全”一詞,這一提議最終得到了大多數專家的贊同,但遭到俄聯邦安全局的強烈反對,因而中途流產。
結語:從世界范圍看,“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的概念仍處于不斷探索和研究當中,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國家對這兩個概念的認識、理解和定義也不盡相同。美國官方文件中的“網絡安全”定義在國內也受到質疑,認為定義偏重于網絡的物理構成,忽略了網絡對人類認知的影響。從這個角度看,俄羅斯國內出現概念爭議是可以理解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俄羅斯的“信息安全”終究敵不過美國的“網絡安全”,美國及世界多數國家已廣泛使用的“網絡安全”概念將逐步替代“信息安全”,“網絡空間”替代“信息空間”。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