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毛主席和蔣介石是一生的對手,在他們一生的交手中。
蔣介石似乎總是在處于下風。尤其是在戰場上,從最早的對紅軍五次圍剿到后來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在多次的交鋒中,蔣介石的戰績總是勝少負多。
那么究竟是為什么呢?今天小編就選從一個角度為大家試著解讀一下其中的奧秘。當老師在細細研究蔣介石的軍事指揮時,突然發現一個他與毛主席截然不同的地方。
那就是在打仗時,蔣介石總是特別喜歡干一件事,那就是—發手令。大家要知道,蔣介石的手令在一定程度上就相當于古代皇帝的“圣旨”。
有些同學可能會說,發手令很正常啊,但是,如果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亂發手令可是意味著一件事情,那就是越級指揮。對于愛發手令這件事。
李宗仁就曾發表過評論,他說,抗戰期間軍事指揮系統的最大缺點就是蔣介石越級親自指揮。蔣介石常常在后方的統帥部中,直接指揮前方的作戰。
抗戰時,他常常指揮最前線的師長如何戰斗,而內戰時期,他甚至直接指揮起團長如何作戰。這樣做使的造成當時官兵嚴重脫節,小則引起誤會,大則延誤戰機,大家知道,延誤戰機那可是要死人的。
正如1937年在晉北進行的太原會戰,本來太原會戰的總指揮權歸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總攬。關于這場會戰的詳情可以參考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
日本老師算計中國學生 板垣征四郎與閻錫山指揮下的太原會戰一次,當閻錫山命令某部隊換防時,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命令由于各種原因早發卻晚到。
而蔣介石的軍令則晚發而早到,老師想說,你看這寸勁!這就導致國民黨官兵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要知道,戰場上軍令如山,一面是閻長官的。
一面是蔣委員長的,到底聽誰呢?萬一出了大事,到底誰該背著黑鍋?哪位軍長該上軍事法庭?又如在內戰時期,青島綏靖司令官劉安祺曾表示。
“其他像廣州幾個人,臺灣幾個人,還有國防部,都要指揮我,所以我要伺候三四個婆婆!”在這里老師想說,當時的國民黨內部確實是派系眾多。
誰都不服誰,蔣介石這樣統一發手令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當時各軍閥部隊的協調問題,但是,如果就算站在蔣介石一邊說話。
你發的軍令料事如神也算,恰恰就是蔣介石經常是在尚未考慮成熟的條件下就下達命令,等到軍隊調動到一半時,他又忽然改變主意。
于是又加急再下一道和上一道相反的命令,這往往讓前線指揮官叫苦不迭。這樣長期發展下去,使得當時的國民黨將領再也不會去主動的思考戰場變化。
再也不會去主動的抓住戰機,因為往往自己的獨立分析很快就會被蔣介石的隔空“圣旨”所壓癟。所有的將領最終養成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心態。
而反觀在毛主席領導下的中共軍隊,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與下級部隊的指揮關系一直都處于一個相對松弛的狀態。對于下級部隊中的野戰軍部隊。
軍委會更是自始至終都沒有多加干涉過。同時,在重要決策上,毛主席反而會首先咨詢下級的意見,甚至會因為一道命令與部隊進行反復的磋商。
最后才由軍委下達。此外,我軍下級部隊的獨斷權較大,上級賦予下級的任務也較有彈性,有時僅僅下達作戰目標,而并不作詳細安排。
尤其是對于各野戰軍部隊,更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斷進行攻擊和防御。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蔣介石在軍事上的失敗可真是由他一手造成的,怨不得別人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經驗教訓 ?
? 他山之石 ?
? 讀史明智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