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nèi)搜索:
毛澤東讀《魯迅全集》:和魯迅之心,何以相通?
點擊:  作者:陳晉    來源:新湘評論  發(fā)布時間:2018-10-06 11:35:51

  

1.jpg 

 2.jpg

3.jpg 

 

“圣人”評價

魯迅是毛澤東最為心儀的現(xiàn)代中國文學家和思想家,罕見地稱他為“現(xiàn)代中國的圣人”。

193610月,魯迅辭世時,中國共產(chǎn)黨對他的評價即已達到很高的位置。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發(fā)布的《為追悼魯迅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提出:魯迅先生一生的光榮戰(zhàn)斗事業(yè),做了中華民族一切忠實兒女的模范,做了一個為民族解放、社會解放、為世界和平而奮斗的文人的模范;為了永遠紀念魯迅先生,決定改蘇維埃中央圖書館為魯迅圖書館,搜集魯迅遺著,翻印魯迅著作,出版魯迅全集等等。

毛澤東對魯迅的了解和推崇,與中國共產(chǎn)黨同魯迅的特殊關系有關。張聞天、陳云、瞿秋白這些黨的領導人,和魯迅都有過不淺的接觸和了解;像郭沫若、茅盾、周揚、馮雪峰這些黨內(nèi)著名文化人的經(jīng)歷,都和魯迅有著深切的關聯(lián)。1937年以后,隨著一批文化人從國統(tǒng)區(qū)來到延安,毛澤東在和他們的接觸中,越來越多地了解到魯迅的思想、性格和在國統(tǒng)區(qū)文化界的特殊地位,越來越強烈地體會到魯迅對中國共產(chǎn)黨高揚中國革命文化大旗不可替代的作用。

毛澤東第一次公開評價魯迅,就使用了一個特殊的概念——“圣人”。19371019日,延安陜北公學舉行紀念魯迅逝世周年大會,他在大會上發(fā)表的《論魯迅》演講中說:“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jù)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圣人,魯迅則是現(xiàn)代中國的圣人。

這個評價,一直到晚年也沒有改。不僅沒有改,還升了格。19711120日同武漢軍區(qū)和湖北省黨政負責人談話時說:“魯迅是中國的第一個圣人。中國第一個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算賢人,是圣人的學生。”在這里,作為“圣人”的魯迅,從“第一等”,升為了“第一個”;不只是“現(xiàn)代中國”的圣人,而是“中國的”圣人;毛澤東自稱“賢人”“是圣人的學生”。對魯迅評價之高,在古今文化人當中,無出其右。

毛澤東稱魯迅為“圣人”,源于他們的“心”是相通的。

毛澤東和魯迅雖然沒有謀過面,但兩人都非常明確地表達過對對方的真摯好感。魯迅生前在文章中公開表示要站在“毛澤東先生們”一邊,宣稱自己“即使怎樣不行”,被“毛澤東們”“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紅軍到達陜北后,他給毛澤東發(fā)電報,還捎帶火腿等等。如此立場感情,無疑使毛澤東感動不已。這就可以理解,在魯迅逝世一周年時,他為什么會稱魯迅是“圣人”,稱魯迅是“民族解放的急先鋒,給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產(chǎn)黨組織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的”。

在魯迅說的“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的年代,毛澤東和魯迅都是戰(zhàn)士。一個側(cè)重于武器的批判,一個側(cè)重于批判的武器,戰(zhàn)斗精神和理想目標頗為相似,而且都收獲了“于無聲處聽驚雷”的奇效,從而使他們在心靈上互相感應,視為同志。

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層,最早提出毛澤東和魯迅有思想默契的,是周恩來。他在1945年說,“魯迅的許多思想和毛主席的思想一致”。毛澤東自己的表達,則更為感性。1949年訪問蘇聯(lián)時,他對工作人員說,“我就是愛讀魯迅的書,魯迅的心和我們是息息相通的”。這里說的是魯迅和“我們”,到19667月給江青的那封信中,則換成了魯迅和“我”。他說:“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讀點魯迅”

毛澤東讀魯迅作品,是從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開始的。他那時是《新青年》雜志的熱心讀者,魯迅最初的一些白話小說和雜文,便發(fā)表在《新青年》上。19188月到19193月,第一次到北京時,因為對周作人撰文介紹的日本“新村運動”很感興趣,專門跑到八道灣魯迅和周作人同住的院子拜訪,可惜那天魯迅不在家,只見到了周作人。晚年談到此事,毛澤東還遺憾地說:“五四時期在北京,弄新文學的人我見過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周作人,就是沒有見過魯迅。”

1920年,毛澤東在長沙經(jīng)營文化書社,親自選進魯迅的《吶喊》等作品來賣。大概從這時起,他對魯迅的作品有了較多的印象。1932年底,馮雪峰從上海到瑞金,魯迅成為他們見面交談的重要話題。魯迅193610月逝世前,曾托馮雪峰將自己編校的瞿秋白文學譯文集《海上述林》上卷,轉(zhuǎn)送在陜北的毛澤東和周恩來。毛澤東同時收到的,還有魯迅開列書目讓人去選購的一批書,其中就有《吶喊》《彷徨》這些作品。初到延安,毛澤東在一所中學圖書館發(fā)現(xiàn)有不少魯迅的書,不斷派人去借來閱讀。

193710月發(fā)表《論魯迅》演講開始,毛澤東就頻繁在自己的著述中引用魯迅作品了?!墩擊斞浮芬昧唆斞傅娜恼?,其中,《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是早期的作品;《答托洛斯基派的信》是19367月才發(fā)表的;還有魯迅19341117日寫給蕭軍的一封“痛斥變節(jié)者”的信,發(fā)表于19361115日在上海出版的《作家》月刊,當時還沒有收進魯迅的集子,毛澤東也引用了。1938112日,他在寫給艾思奇的信中說到:“我沒有《魯迅全集》,有幾本零的,《朝花夕拾》也在內(nèi),遍尋都不見了。”《魯迅全集》此時還未編輯出版,毛澤東尚不知道,但閱讀魯迅作品之急迫,卻極為真誠。

第一版《魯迅全集》,是19388月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輯,以“魯迅全集出版社”名義在上海出版的,共20卷。出版社特印200套編號發(fā)行并注明是非賣品的“紀念本”,贈給延安兩套,毛澤東得到其中的第五十八號。收到《魯迅全集》后,毛澤東讀魯迅著作,便成為常態(tài)了。新華社曾發(fā)表過一張毛澤東在延安棗園窯洞里工作的照片,辦公桌上便放著3卷《魯迅全集》。1942年7月25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最近經(jīng)驗,少而精的東西還能看而且有益,多了無法看。有富裕的排印時間,可印《魯迅全集》《海上述林》。”

這套《魯迅全集》,被毛澤東完整無缺地從延安帶過了黃河,帶到了西柏坡、香山,進了中南海。1949年底訪問蘇聯(lián),他帶去不少魯迅作品,閱讀時連飯都顧不上吃,工作人員多次催促,他回答說:“我在延安,夜晚讀魯迅的書,常常忘記了睡覺。”一直到晚年,他依然心系魯迅作品。19711120日同武漢軍區(qū)和湖北省黨政負責人談話時強調(diào):“魯迅的書不大好懂,要讀四五次,今年讀一遍,明年讀一遍,讀幾年懂得了。……我們黨內(nèi)不提倡讀魯迅的書不好。”1975年底又講:“我建議一二年內(nèi)讀點哲學,讀點魯迅。”

“讀點魯迅”,是毛澤東晚年以人名代著作,提倡閱讀的唯一中國人,從句式到用意,幾乎和“讀點馬列”這樣的說法差不多。

毛澤東閱讀和保存有三種版本的《魯迅全集》。第一種是前面說的19388月出版的20卷本的《魯迅全集》,內(nèi)容包括魯迅的著作、譯作和他所整理的部分古籍。他在這套書上作了不少圈畫和批注,凡書里文字排印顛倒、錯字漏字的地方,也都一一作了校改。第二種是1956年到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相繼出版的帶注釋的10卷本《魯迅全集》。這套書只收魯迅著作,未收譯文和整理的古籍。第三種是1972年有關部門根據(jù)10卷本《魯迅全集》排印的大字線裝本,他在書中畫了許多紅道道,許多冊的封面上畫有紅圈,其中一冊的封面上寫著“1975·8再閱”。

毛澤東逝世時,床頭書桌上還放著一本厚厚的《魯迅選集》。書里夾著一封沒有信封的信,是女兒李敏1975415日寫的,上面說:“爸爸:您好,您近來身體怎樣?女兒十分惦念。您讓我讀的這本魯迅選集,我已經(jīng)都讀完了,什么時候,我想和你談讀這些雜文的看法。這本書里您畫了不少符號,寫了一些評注,我都仔細看了。但有些地方還是不明白什么意思,我想抽空找您問問。”在毛澤東的藏書中,還有一套19729月北京魯迅博物館編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線裝本《魯迅手稿選集三編》。這套書共有29篇魯迅手稿,因一些手稿字跡太小,毛澤東就用放大鏡看,并留下不少圈畫。

(作者:陳晉,《新湘評論》2016年第15期)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quán)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jīng)濟論壇
  • 光明網(wǎng)
  • 宣講家網(wǎng)
  • 三沙新聞網(wǎng)
  • 西征網(wǎng)
  • 四月網(wǎng)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guī)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
  • 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 新華網(wǎng)
  • 央視網(wǎng)
  • 中國政府網(wǎng)
  • 中國新聞網(wǎng)
  • 全國政協(xié)網(wǎng)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wǎng)
  • 中國軍網(wǎng)
  •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wǎng)
  • 人民網(wǎng)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