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幾天就是毛主席誕辰125周年了,這些年來,一直有人提議將12月26日設置為“人民節”,對于這樣的提議我自然是完全贊成的,不過,不管“人民節”的提議會不會成為現實,毫無疑問,12月26日都早已經是熱愛毛主席熱愛新中國的民眾心目中無可替代的人民節了。
毛澤東為新中國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很遺憾,總是有那么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不遺余力地抹黑毛澤東攻擊毛澤東。那些抹黑毛澤東攻擊毛澤東的人的理由可謂千奇百怪,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通過抹黑攻擊毛澤東達到抹黑攻擊新中國的目的。坦白說,抹黑毛澤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毛澤東實在太偉大了,就算不完美也肯定是最接近完美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我挺“佩服”那些不依不饒抹黑毛澤東的人的,他們這是明知山有虎,越向虎山行,越是困難越向前啊。
說起來,抹黑毛澤東的那些人也算是挖空心思的了,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大多數抹黑攻擊毛澤東的人都是拿毛澤東時代的經濟說事,試圖用毛澤東時代的貧窮來“證明”毛澤東在經濟領域的“外行”。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除了經濟領域,其他領域那些人能說什么呢?
論軍事才能,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一系列近乎神奇的勝利,讓毛澤東不僅在中國戰爭史上,就算在世界戰爭史上,不說數一數二,那也肯定是出類拔萃的。他們還能說什么呢?論外交才能,“三個世界劃分思想”、“小球撬動大球”,縱橫捭闔,翻云覆雨,看似一團亂麻的國際局勢談笑間風輕云淡。他們還能說什么呢?
論詩詞歌賦,別的不說,一首《沁園春·雪》讓多少歷史上的詩詞大家黯然失色,又讓多少后來者自愧不如?除了極個別心理陰暗到極點的人堅持“代筆”的說法,他們能說什么呢?至于琴棋書畫,毛澤東的“毛體”更是自成一派,不敢說比肩王羲之,那也是一代宗師級別的了。他們還能說什么呢?論文學哲學,《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矛盾論》、《實踐論》……我還真不是針對誰,誰不服,誰站出來試試?如此,他們還能說什么呢?
如此看來,經濟領域似乎成了唯一的突破口……但是,經濟領域就能“證明”毛澤東的“無能”了嗎?恰恰相反,毛澤東用自己獨特的經濟思想為新中國的經濟上演了一幕化腐朽為神奇的好戲。
毛澤東時代比起當下肯定是貧窮的了,我相信沒有人會否認這一點,但是,“窮”并不可恥,關鍵看為什么受窮。如果一個人好吃懶做好逸惡勞,這樣的人就算窮死了也沒人會可憐,相反,如果一個人勤勤懇懇辛勞了一輩子,或者因為起點太低,又或者因為負擔太重而貧窮的話,相信還是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理解和尊重的。如果這個邏輯沒毛病的話,那么,我們顯然能夠理解毛澤東時代的“貧窮”并尊重毛澤東時代為改變“貧窮”的面貌而做出的艱辛探索和努力。
說起來,新中國的底子實在是太爛了點,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身上就像附了個吸血鬼一樣,將中國的財富榨了個一干二凈,更不要說,從30年代的中原大戰算起,將近20年的戰爭將中國搞得千瘡百孔,甚至就連最后一點黃金還被蔣介石運到臺灣去了,找誰說理去?
至于毛澤東時代“負擔太重”就更容易理解了,工業的現代化工業體系、農業的水利設施、國防的兩彈一星、交通的鐵路公路……哪樣不是近乎無底洞的投入啊?更不要說,毛澤東時代人口近乎翻翻三十年多了四億人口,多個人就多張嘴啊,別說新中國剛成立那會一無所有,這就是守著金山銀山也經不起折騰啊。
理解毛澤東時代的“起點太低”和“負擔太重”有助于我們理解毛澤東時代的“貧窮”,同時,也更有助于我們理解毛澤東時代經濟成果的來之不易。很多人都羨慕“富二代”、“富三代”的富足,可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和理解“富一代”篳路藍縷的艱辛呢?更不要說,沒有“富一代”的篳路藍縷又哪來“富二代”、“富三代”的富足呢?吃水不忘挖井人,毛澤東時代經濟條件雖然不能與現在相比,但毫無疑問新中國的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毛澤東時代打下的。
“起點太低”注定當不了“富二代”,但是,毛澤東的想法就是既然當不了“富二代”,那就爭取當“富一代”吧。因為是“富一代”,毛澤東更能明白“勤儉持家”的道理。我們都知道,毛澤東時代是個高積累、低消費的時代,與現在的提倡“去產能”、鼓勵“高消費”有很大的不同,沒辦法,白手起家如果再大手大腳的話,還拿什么去發展工業?拿什么去建設國防?拿什么去研發兩彈一星?毛澤東曾多次感慨“社會主義是艱苦的事業”,由此就可見新中國那點家底來得多么不容易了。
那毛澤東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一點一點的攢下豐厚的家底的呢?這就離不開毛澤東獨特的經濟思想了。
要理解毛澤東的經濟思想,首先就要搞明白經濟在于毛澤東心目中的地位。在毛澤東看來,政治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而經濟是為政治服務的,只有發展好經濟,民眾才會滿意,政權才會鞏固。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曾多次提出:“中國必須發展經濟,否則就要被人欺負,人民不會擁護我們,人民的政權也不能鞏固。消滅落后,是全民族的任務,老百姓擁護共產黨,是因為我們代表了民族與人民的要求,但是,如果我們不能解決經濟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建立新式工業,如果我們不能發展生產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擁護我們。”由此可見,在毛澤東心目中,經濟是否發展是關系到人民政權存亡的關鍵問題。
正因為經濟如此重要,毛澤東才會多次提出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的戰略方針。例如,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曾說:“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與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還是解放生產力的。但是,若民主革命不成功,生產力的發展便無從談起。”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毛澤東對民主革命的目標有著明確的認識,那就是民主革命的目的并不是簡單的“奪取政權”,而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翻三座大山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前提,同時也可以看出,毛澤東對共產黨將贏得人民充滿信心,因為,“若民主革命不成功,生產力的發展便無從談起”,也就是說,在毛澤東看來中國生產力能否發展取決于(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的成功與否。
在1949年2月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黨在這里(已經解放的北方地區)的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這是一切工作的重點所在。”針對城市地區,毛澤東指出:“從我們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們的眼睛就要向著這個城市的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務須避免盲目地亂抓亂碰,把中心任務忘記了”。“城市中其他的工作……都是圍繞著生產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
從以上左一個“中心任務”,右一個“中心工作”,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早在建國前,毛澤東就已經明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戰略?我不敢妄言,相信讀者自有公斷。
到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八大明確提出了工作重心轉移的思想,同時指出,三大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國內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黨的主要任務應轉到大力發展生產力上來,盡快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建設成先進的工業國。從這一段話我們可以看到,是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需要結合國內矛盾。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經濟發展的速度是與國際國內環境的好壞有著直接關聯的,我們試想一下,在抗美援朝、土改、鎮反的建國初期,我們拿什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理,在改革開放后,如果沒有前三十年打下的良好基礎和相對穩定的國內環境相對友好的國際環境,我們恐怕同樣沒有資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由此,我們也就可以理解并理順了在前三十年的很多政治和經濟政策。如果沒有“土改”、“三反”、“五反”,我們拿什么在抗美援朝戰爭、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蘇自衛反擊戰以及波譎云詭的臺海局勢和國際形勢面前發展經濟呢?如果在我們正努力在夾縫中發展經濟的同時,一些人跳出來公開發難,毫無道理地指責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打擊民眾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對于這些人,我們是該放任自流還是加以約束加以改造?說白了也就是“反右”的必要性問題。至于到底是必要還是不必要,我相信答案并不復雜。
毛澤東對經濟發展的目的是明確的,那就是為政治服務,為鞏固政權、改善民生服務,同時,毛澤對經濟發展的方向同樣有著明確的認知。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澤東帶領部分同志談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社會主義部分和斯大林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時,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這就是最早版本的“四個現代化”的出處。1964年12月周恩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但是,我們應該明白,毛澤東才是“四個現代化”的“版權人”。
發展經濟無非就是一個“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過程,“蛋糕”做不大固然問題多多,但是做大的“蛋糕”如果分不好恐怕帶來的問題會更多,而歷史早已證明,無論是“做蛋糕”還是“分蛋糕”,毛澤東都是高手中的高手。
說毛澤東擅長“做蛋糕”,那并不是吹的,不管多么竭力否認毛澤東時代經濟成就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改革開放經濟起飛的奇跡的根基是毛澤東時代打下的。人口是經濟狀況的晴雨表,從1949年到1976年中國人口從5.4億增長到9.3億,27年的時間人口幾乎翻番,如果經濟形勢不夠好,“蛋糕”不夠大,在工業農業都欠發達的情況下,如何能夠養活幾乎翻番的人口?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建國后,工業總產值從1952年的343.3億元增長到1980年的4992年,按可比價格計算,在28年間增長了17.9倍,年均增長11%。從分期數據來看,以1952年的工業生產總指數為100來計算的話,到1957年為228.6,年均增長18%;到1965年為452.6,年均增長12.3%;到1978年為1598.6,年均增長11.2%。一連串的數據背后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人民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在一個傳統的農業國的基礎上建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并為后續的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工業是“蛋糕”的“骨骼”,農業是“蛋糕”的血液,如果像前蘇聯那樣重工輕農搞“偏科”,即便工業發展的再好,對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也會造成損害,這一點,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里說得很清楚了,那就是工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的發展,工業體系的建立離不開農業的支撐。
中國的糧食產量從1950年的1.3億噸增加到1978年的3億多噸,28年間增加了1.3倍多。1.3倍是個什么概念,可能很多人不好把握,那么,我們不妨對比一下。縱向對比,現在中國糧食產量的歷史記錄是5億噸,也就是說,在后三十年間,糧食產量只增加了還不到0.7倍;橫向對比,耕地比中國還多的印度直到2009年糧食產量也只有2.2億噸。可見,無論是縱向對比還是橫向對比,毛澤東時代的農業發展的成就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糧食產量與水、肥是分不開的,齊備的工業體系是化肥產量激增的基礎,完備的水利設施同樣與糧食產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有統計數據表明,直到今天,中國農業水利灌溉系統的85%仍然是前30年修建的,換句話說,中國農業的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毛澤東時代打下的。
考慮到歷史因素,毛澤東時代的“蛋糕”無疑已經做得夠大的了,那么,在幾乎一無所有的基礎上,毛澤東是如何點石成金的呢?
眾所周知,“人”的因素始終是毛澤東考慮問題的時候首要考慮的問題,毛澤東的戰爭叫“人民戰爭”,毛澤東的建設同樣可以用“人民建設”來形容。在毛澤東看來,既然短時期內無法改變工業落后、農業落后的局面,那么,要想“做大蛋糕”就只能首先從人入手,畢竟一切經濟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激發民眾的建設熱情,喚醒民眾的主人翁意識,提高民眾的政治地位成了毛澤東的“秘方”。在舊社會,中國的階層已經完全固化,黃世仁永遠是黃世仁,楊白勞永遠是楊白勞,但是,到了新中國,在舊社會飽受欺凌的雷鋒、焦裕祿們迎來了新生,陳永貴這樣的普通農民、吳桂賢這樣的普通工人成了高級領導人,邢燕子張秉貴王進喜成了眾人學習的榜樣,他們的事例說明了一個事實,在新中國“泥腿子也有春天”,任何人只要為新中國的建設出力流汗就可以贏得榮譽贏得尊重贏得地位。
“蛋糕”做好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分“蛋糕”。可以說,“蛋糕”分得不好,做得再大也沒用,甚至反而可能由于分配不公引發和激化社會矛盾。為此,毛澤東創造性的提出將社會主義經濟利益劃分為三個層次,并揭示了三者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大概可以歸納為:1、社會主義社會經濟利益關系包括三個基本層次,即國家、集體、個人;2、三個層次中,較低的利益層次要服從較高的利益層次,但較高的利益層次又要照顧較低的利益層次;3、解決三個層次矛盾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
毛澤東關于“分配蛋糕”的設想是非常高明的。三級關系統籌兼顧,使得國家、集體、個人都不落空,并且明確了高、低次序,使得三者渾為一體又次序井然。如果利益分配過于傾向個人,那么就會出現國庫虧空,國庫虧空了就沒有資金加大對工業、農業、科學文化、國防的建設,“四個現代化”也就成了幻影;相反,如果利益分配過于傾向國家,那么就會損害民眾利益,降低民眾生活水平,引發民眾不滿情緒以至激化社會矛盾。
在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一點的是,如果利益分配過于傾向國家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前蘇聯就是極好的例子。在1956年4月作的《論十大關系》報告中,在談到要處理好國家與農民(個人)的關系時,毛澤東指出,蘇聯采取義務銷售制等辦法來積累資金,把農民生產的東西拿走太多,給的代價又極低,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的損害,因而提出:“我們對農民的政策不是蘇聯的那種政策”,“我們是采取縮小剪刀差,等價交換或者近乎等價交換的政策”。
當然,在前三十年,很多時候,個人作出的犧牲還是很大的,那么,既然毛澤東的經濟思想那么高明,如果一直按照毛澤東規劃的經濟藍圖發展下去,為什么前三十年民眾還會付出那么大的犧牲呢?答案正在于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并未得到全面貫徹。那么,既然毛澤東的很多經濟設想很好,為何卻有很多沒有貫徹下去?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并不復雜,那就是,經濟是為政治服務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因此,八大才會明確“國內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黨的主要任務應轉到大力發展生產力上來”,矛盾才是決定毛澤東的各項經濟政策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可以設想一下,在建國后,抗美援朝戰爭、三年自然災害、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蘇自衛反擊戰……各種國際國內矛盾紛至沓來,美蘇核訛詐陰魂不散的情況下,如何能安心全力發展經濟?
此外,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也不能忽視,那就是經濟發展的效果是有滯后性的,并不是說今天國家的經濟發展了,明天民眾的生活就能改善了,這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百姓能直觀感受到的恐怕就是中國的人口越來越多吧,話說,不到30年,毛澤東就將中國能從一個5億人都養不活的農業國家發展到9億人吃飽穿暖的工業大國,如果這都不算奇跡,那還有什么可算奇跡?
前前后后閱讀《毛澤東年譜》也一年多了,越讀越覺得毛澤東經濟思想的博大精深,我雖不敢說自己已經了解了毛澤東的經濟思想,但要說自己連點皮毛也沒學到那可真算是白讀了,因此,本人才會不揣冒昧就毛澤東的經濟思想粗淺的談一談自己的看法。無論如何,覺得我說的好說的對的還請鼓個掌打個賞,至于對毛澤東經濟思想有更深的理解的人,也不必要計較于我的膚淺,還請高抬貴手,一笑而過吧。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用事實說話 毛澤東是如何在新中國“起點太低”和“負擔太重”的情況下發展經濟的?
2018-12-24高山美: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紀念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25周年
2018-12-2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