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8日-星期二
記者:司馬先生,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12月18日召開了紀念大會,習近平也發表了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一開始就談到了“前三十年”和文革。以您的觀察,對于“前三十年”,這一次的表述有何變化和不同?
司馬南:這次表述240個字的內容,較之以前呢,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
我認真數了一遍,連同標點符號在內,一共240個字,對1978年以前的歷史作出了高度概括。
創立了……完成了……建立了……確立了……實現了……句子很短,但是意味深長,涵蓋的內容很多。尤其是這句,你來看啊,“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這是什么意思???這就是我以前接受你采訪的時候多次講過的,“元理論”、“根理論”,基礎性成果,一切由此而發端也。習近平說得更明確,謂之“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這話若讓老百姓說,可直接翻譯成“開天辟地”,“老爺子打底兒”,“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關于1978年以前和1978年之后的關系是什么,習的回答簡潔而明確:1978年以前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開的經驗是從前三十年來的,改開的理論準備是在前30年完成的,改開的物質基礎也是在前30年打下的,那還說啥呀?若徹底否定之,何來后40年?習在這里體現出了很高的政治智慧,如此概括之,易為全黨全社會所接受,由此而形成共識。
當然為了安撫情緒,為實事求是地概括歷史,亦是為了與《關于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相銜接,講話用了15個字陳述問題:“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數數是不是15個字???加上這個逗號,應該是16個字。這16個字可以解讀出如下信息:
第一,正視而不是回避“嚴重曲折”。
第二,曲折是嚴重的,不是一般性的。
第三,“嚴重曲折”是在探索中發生的。
第四,與其此前曾經講過的“探索中的失誤”定性相一致。如果說“探索性的失誤”是對導致曲折的原因作出解釋的話,那么嚴重曲折就是失誤的具體結果。
記者::在總結改革開放經驗和教訓的過程中,不能不提到毛澤東時代,習近平此前說過“前后兩個30年不能相互否定”,但被很多人誤解為是在為毛時代辯解,再加上后來出現的教科書“弱化”文革,也加重了人們的猜測。對于前后兩個三十年的辯證關系,您怎么看?
司馬南:“弱化文革”一類報道,是沒事兒找事兒,專門挑事兒的。改革開放都40年了,文革過去多少年了?難道今天要“強化文革”嗎?40年前鄧小平有個原則就叫“團結一致向前看”。
在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的講話很好地處理了這個問題,表現了高度政治智慧,這也是我們黨領導集體成熟的具體標志。
習近平提到了毛澤東,提到了鄧小平,提到了江澤民,提到了胡錦濤,你仔細看,仔細聽,每個人都講了一段,翻著歷史功位牌講述列祖列宗開疆拓土共濟世業,給人以厚重的歷史感,除了毛澤東,其他人都是功績陳述,只有毛澤東時代有“嚴重曲折”一類措辭,其實每個人的時代都有過錯,甚至嚴重性過錯,但在慶祝改開40周年大會上,單講了毛澤東的問題,我想這是和以往40年當中“三七開”一類的歷史定論的習慣性影響分不開的。或也說明,外界輿論指習為毛時代辯護的說法不成立。
至于什么文教科書“弱化文革”,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即使存這么一件事兒,與十八大之后的中央領導集體對于歷史問題的認識,也不能劃等號,教科書是細節問題,措辭是教材編寫者的意見,絕不可能上升到中央委員會的高度,不同質的不同層級的問題,不能放到一個層面上來討論。教科書的措辭之所以變成了一個問題,非因中國發展道路政治導向出現了什么新情況,而是一些頭發比我還白的,文革中受到沖擊的,仇恨入心發了芽的,老眼昏花不肯向前看的老腦筋,死活不肯融入新時代的結果,當然有些輿論推波助瀾,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記者:再回到改革開放40年的話題,此前在11月中旬召開的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習近平表態稱:“要注意從歷史、全局、戰略的高度總結四十年改革開放成就和經驗,突出時代性、思想性、實踐性。要堅持問題導向,對一些帶有共性、規律性的問題,要注意總結和反思,以利于更好前進。”在您看來,講話有提到哪些“共性、規律性的問題”?
司馬南:聽完講話第一時間,我有一個評價,“就其歷史地位而言,此講話不亞于另外一個關于歷史問題的決議”……此說法顯然引起了一些人的關注。之所以這樣說,一是因為講話的權威性,二是因為講話在改開40年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時間節點上,三是因為中美貿易戰大背景下,中國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則講話主題是40年,但事實上是從1921年中共破繭而出講起,乃至從1840年中國近代史演繹講起,一直講到“兩個100年”,這樣一個時間的跨度,那么多復雜的內容,緊緊圍繞著改革的主題,講話不能沒有大的歷史觀,不能沒有強烈的主體性,不能沒有歷史的大局觀,不能沒有對未來的遠眺瞻望,不能不體現習近平“注意從歷史、全局、戰略的高度總結四十年改革開放成就和經驗”的意思,我看在這一點上這個平實的講話,該有的意思都有了,重復了很多老話,但也有一些新話,有些老話新話揉在一起,表現出了新意。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啊,同樣的話在不同的背景下講,變化一個次序改換一個組合,就是全新的意思。我舉個例子,比方說摸著石頭過河,強調要繼續摸著石頭過河,但同時強調,“摸著石頭過河要與頂層設計相結合”,看看,這兩句都是老話吧,兩句老話結合在一起,有了一個新的意思。如果說“摸著石頭過河”體現的是實踐是探索,是“工具理性”的話,“頂層設計”則是強調理論的引領作用,強調哲學的思辨力,強調辯證法原則的貫穿。
這個報告,聽話聽聲鑼鼓聽音兒啊,之所以聽來并不枯燥,究其原因,時代性、思想性、實踐性、問題導向的敘述論證方式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是對空彩彈放花,不是漂亮話堆積,也不是煽情的小文藝小清新,而是扎扎實實論述具體的問題。特別是講到一些共性的規律性的問題,
改革開放的“四個基于”、一個“偉大的覺醒”,還有“三大里程碑”,都是過去不曾有過的重要的概括。“兩建一改”(建黨、建國、改開),將改革開放之重要意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五四以來,除了建黨,就是開國,接下來就是改革開放,帶有強烈歷史感,沖擊力的理論概括,不是秀才們在文字上倒騰來倒騰去開中藥鋪寫八股文,能拿得出來的。
記者:拋開講話本身,您認為過去40年,有哪些共性、規律性的問題,需要進行總結和反思?
司馬南:不是我認為,是講話認為哪些需要堅持,不是列舉了十個方面嘛,的確是都很重要啊。需要指出的是,并非都堅持的那么自覺。有些堅持得不夠自覺,堅持程度也不一樣,有的重,有的輕,有始終堅持的,有的中間一段不堅持的,有的堅持一段堅持不住了便有所放松,甚至放縱,后來覺得不堅持不行,還是要堅持……
哈哈哈哈,情況是不同的。
要舉例子啊,比方說“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其實在很多人那個地方是動搖的,有人明確表示什么是社會主義,他都不知道了嘛,姓社姓資連討論都是違規的,還怎么堅持啊?作為一條基本經驗,現在意識到,必須堅持不動搖,堅持十個不動搖,這么講是可以的,回頭來總結,只能這么講。講話中的這個說法,實際上是對40年當中一度動搖,一度糊涂,一度放棄,一種婉約風格的找補。
再比方說,“始終堅持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一條,至少在有些地方,至少在有些人那里是堅持得不夠自覺的,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覺悟也是有一個提高過程的。改開之初,一度強調“有水快流”,個別有身份的人情況不明決心大,到處亂放炮,滿嘴都是山花爛漫的文學詞兒,一度產生了導向性的錯誤。
有個細節,你是不是注意到了?是紀念改開30周年,還是慶祝改開40周年?
是慶祝啊。
什么叫慶祝???
大喜事唄,是歡慶的日子,要祝賀,要表達由衷的喜悅之情。幸甚至哉,歌以詠志,舉同慶祝。所以呢,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大約是因為不太適合這個慶祝的氛圍,按說是應該講一講的,后40年比前30年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學生學的東西,當然比幼兒園小學中學要高級很多,我們要慶祝自己有了大學問。但是比起開國之初前30年,是不是有一些好的東西丟掉了呢?這40年當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挫折曲折呢?挫折和曲折到底情況怎么樣?
……
記者:習近平講話中有一句話讓外界有頗多猜測——該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堅決不改。在您看來,什么是“該改的”,什么又是“不該改的”?
司馬南:原話是“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這個講法,我給他點贊。
講得利落嘎嘣脆啊,絕非拖泥帶水。
應該改的,能改的,當然堅決改。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說的辦。不在于誰說,不在于以什么樣的方式說,而在于內容是什么,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理論自覺、政治道路、強國途徑,不是任何人逼出來的,是中國人民自主決定的,對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好處的,必須要堅決的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全面深化改革。
不應該改的,不能改的,那當然就不改啊。不應該改的,改后會損害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為嘛要改呢?這不是常識嗎?
之所以重申這么一個常識性的東西,我的理解是一為澄清誤解,二為了回應某些人。直到今天,還有人把中國的改革理解為對社會主義的反叛,進而割裂中國的前30年和后40年,1949年建國之后的歷史,是艱辛探索社會主義道路規律的歷史,到底怎么弄,中國人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做探索,但百轉千回大河向東,社會主義的原則是不能改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是不能變的,共產黨的領導是不能改的,要改的,要變的,僅僅是那些與社會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障礙,要改的,要變的,僅僅是那些影響老百姓福祉,妨礙進一步增強提升百姓生活幸福的體制機制障礙。
至于回應哪些人,嘿嘿,當然是回應那些頤指氣使的,自以為有資格做中國人民教師爺的,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一切的老爺們。
我有一種感覺,這些特別接地氣的,像老百姓聊家常話的句子,或許是演講者臨時加進去的,長時間農村生活的習慣,與陜北農民打成一片的經歷,農民田間地頭的口頭語家常話,不知不覺就溜達出來了,用這些常識性的語言來回應那些頤指氣使的居高臨下的先生們,我看很合適的,很給力的,極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誰說老百姓記不住大報告里面的句子,但看你怎么說了,八榮八恥太長記不住,什么精神太程式化太酸文假醋記不住,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一遍就記住了。這是毛澤東語體語態里邊常有的來自人民群眾的生動活潑的語言。這些話不但會受到人民群眾的贊同,且會給人民帶來欣欣然的感覺。
記者:在改革開放紀念大會前,外界紛紛認為習近平在“降格鄧小平”,中國社會也出現了向左轉的跡象。其實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鄧小平之于改革開放的功績和意義,是不可能被降格的。您如何理解過去四十年從鄧到江胡再到習,他們之間起承轉合?
司馬南:此前多次和你講起過,我有一個公式叫“毛平平”,即毛澤東一>鄧小平一>習近平。從1978年到現在,這40年當中,中國領導人換了一茬又一茬,如果將華、趙、胡也都算上的話,從毛到習,中間怕不止鄧江胡。
但是,大而觀之,就像我們坐地鐵一樣,始發站是毛澤東站,作為奠定現代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意識形態原則開天辟地的偉人,毛澤東站是始發站,中間有些小站換車頭,甚至還有臨時停車加水加煤,鄧小平站是一個大站,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列車從40年前鄧小平站開出,現在依然在穩穩的行進中。
這么說吧,改革開放40年,就是從鄧小平站始發,現在又從習近平站開出,中國高鐵跑出了中國的水平中國的速度。
余者不論,僅就毛平平而言。鄧是毛同時代的人,是毛班子里面辦事的秘書長,這個人非常了不起,他務實,有智慧,有見識,也有膽略和氣魄。40年前的歷史關頭,他像李逵一樣,手持兩把斧子,刪繁就簡,廓清了歷史的方向,一把斧子叫改革開放,一把斧子叫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還有一個中心就是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就是鄧小平理論的最核心要義。
那些只把改革開放標簽給鄧小平同志貼上,而把四項基本原則標簽撕掉的做法是背離鄧小平原意的,也是不符合歷史真實的。今天某些人之高估鄧小平,讓鄧小平再次偉大,實是肢解鄧小平,閹割鄧小平,被藏起來一把斧子的鄧小平,不是真正的鄧小平。由是觀之,聲稱今天“降格鄧小平”,大驚失色什么“中國向左轉”,或是因為沒有仔細看鄧小平這兩個標簽,或是有意這樣干。
鄧小平晚年對四項基本原則是很堅持的,兩任總書記被換了,用鄧小平的原話說,就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問題上跌了跤子,犯了錯誤,翻了跟頭。鄧小平晚年對于改革當中出現的問題,包括一些重大的原則性的問題,他有些重要的思考,卻來不及做出根本性糾正,應該說今天習近平的某些做法,正是鄧小平晚年思考的政策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么主義,而是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于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現實若此,國際環境如此,我們不得不依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我們的方針,但是社會主義的性質不能變,共產主義的理想也不能丟。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絕非搞市場經濟,搞私有制,一蹴而就的結果。世界上搞私有制,搞市場經濟的多了,像中國這樣年均增長九點幾,40年高速發展社會大體保持穩定的國家,還有第二個嗎?社會主義丟了,共產主義的原則丟了,馬克思主義不要了,那還叫共產黨嗎?
當然可以改名,但問題在于憑什么作為中國領導事業的核心力量呢?憑什么繼續得到全體民眾的信任和擁護呢?鄧之后的歷屆領導在這個問題上都做出了艱巨的努力,但若干歷史舊賬清理起來很麻煩,新的問題堆積成山,一些多年想解決而沒有解決了的問題,在十八大之后得以做出根本性的修正。
十八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是新時代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起點。習近平的身上有毛澤東的影子,有鄧小平的影子。他是毛澤東鄧小平的政治遺產的全面的繼承者,也可稱之為集大成者,面對全球性的問題,又有新的應對之策。中國的事兒,不是什么向左轉向右轉,而是向前闖,在沒有路的地方踏出路來,披荊斬棘豪邁地向前,一路高歌奮勇向前。
有人不理解,美國打壓中國啊,中國的麻煩不斷,孟晚舟女士剛剛被綁票了,你怎么還使用豪邁這種詞兒,一路高歌這種詞???
美國人回過頭來打壓中國,無所不用其極,使用暴力乃至流氓手段對付我們,不是因為我們豪邁和一路高歌,也不是因為我們哪句話說錯了,而是中國發展的速度,中國的體量和塊頭,讓不接受雙贏規則,只習慣于零和游戲,霸道慣了的美國某些政治家不適應,他們的霸道不能反證我們有什么錯誤,而只能證明叢林法則動物世界的規則,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這個文明的時代,須要做出改變,中國應當更加自信的發展自己,同時為世界秩序的構建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當然我們也要用太極拳老拳師的低姿態,扎實基本功和手眼身法步靈通圓融,來應對可能到來的難以預見的驚濤駭浪。
大體就說到這兒吧。
人老了有個好處,會不知不覺回憶自己的歷史,歷史感會從個體體驗中生出來的,那些對中國今天的發展感到嚴重不適應的人,如果有一點歷史觀的話,他們應該意識到,中國今天不過是正在回歸歷史應有地位,這便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意。甭說什么特朗普貿易戰,也甭說什么三只眼五只眼,在今天這個世界上,只要中國人自己不下盲棋,走瞎道兒,不自己作死,比方說,不紙醉金迷腐敗至死,不喪失斗志娛樂至死,不兩極分化內斗致死,呵呵,我說的這個意思在習近平的嘴里叫做“不犯顛覆性錯誤”,別人不能把我們這樣一個民族咋地。
今天微信公眾賬號比較發達,出來一大堆一驚一乍的所謂地緣政治評論家,國際政治評論家,西太平洋洋面上有一個氣泡,上面一只蚊子飛過,他們都能炫成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兒,哪有那么多的大事?21世紀上半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是一件大事,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們前進。前提是,方向要正確啊,中國人要抱團啊。慶祝改開40周年講話得高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士氣,鼓舞其斗志,登高望遠腳踏實地,從而引領社會聚沙成塔。
2018年12月19日答記者問,于北京南鑼鼓巷8號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