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曾經寫了篇文章《中國用“確定”應對美國的“不確定”》,闡述特朗普的不確定性及中國應對策略。一周之后,官方在中歐重要互動中引用了相同的表述。再后來,“不確定性”慢慢就成了國內流行詞和國際流行詞。對于近兩年“不確定性”的流行,本人不會謙虛讓出引導權。
近些日子,北大光華召開了一次包括厲以寧先生在內另有幾十人參加的大咖論壇,我看了一下他們的發言稿,至少有四位以上大咖在演講中多次提到2019年的不確定性,可見精英圈也開始套用“不確定”了。
另外,國際專家也不淡定,在討論2019年的態勢時,西方國家的媒體文章竟然也把“不確定性”作為主頻詞,經合組織的最新報告中有高達87次提及“不確定性”,可見大家的焦慮感有多強。
不過,本人對2019年又并不贊成“不確定性”基調,我認為,2019年的形勢變化是基本確定的,并且有相當高的確定性。原因是什么呢?大家應該記得我曾經在另一篇文章中講過“美國的繩子”,特朗普的美國仍然是世界走勢的決定因素,其它國家都不是,判斷來年的趨勢首先要看美國總統和美國政情,美國確定了,世界就基本確定了。
我判斷2019年具有確定性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特朗普的行事方式已經基本定型,不需要再觀察,變化無常即有常,大變已經不再可能;其二,美國朝野兩黨的態勢有所變化,相互制約的鉗制力在增強,特朗普的隨意性會變小;其三,特朗普不管是否追求連任,他在后半任期必須做切實的政績,否則,既無法給自己留下政治遺產,還會遺害共和黨;其四,世界大格局仍然未實質性變化,西方集團的緊密性并未受到破壞,它們的任務還是打壓陣營外的對手。
具體講,國際社會和中國國內到底具有什么樣的確定性呢?
2019年國際格局的確定性
美國的確定性。
2019年,特朗普會繼續施壓世界,美國在野黨又會繼續施壓特朗普,特朗普以外壓緩解內壓的手段會成為常態。也就是講,中俄承壓不會減小,只會增大,即使中美貿易沖突達成新協議,中美之間的高技術產業沖突、政治外交及軍事沖突仍然會加劇上演。
特朗普的設想是改變世界,讓美國重新變得偉大。要實現這一抱負,幾乎所有動作都帶有冒險性,不冒險,就不可能產生質變。但是,冒險還有另一種效果——失敗。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特朗普應該已經意識到,國際冒險行動能取得 相當不錯的收益,但國內冒險并不總是成功。所以,在2019年,特朗普毫無疑問地會用兩種手法推進工作:對內渴望保持基本穩定,以拼經濟為主,若過度任性,必將自己推向絕路;對外,會繼續推行所謂的國際貿易公平化,目標是主要經濟體和國際組織規則,中、俄、朝毫無疑問仍是他的外交及軍事主戰場。
歐洲的確定性。
2019年,歐洲的確定性非常簡單,首要任務是讓歐洲自身具有確定性,讓歐盟不出現亂局是重中之重,歐盟已經不再是執行力很強的聯盟,經濟越低迷,聯盟越松散。歐洲的第二大確定性任務是繼續遏制俄羅斯,雖然美國不斷地要求歐洲為北約付出更多,雖然法德對美國意見很大,一想到俄羅斯的存在,歐洲人還是會跟美國站一起。它們還會繼續挖角土耳其,因為這個國家極不守信,對任何國家都不真心。歐洲的第三大任務是借力美國,施壓中國。歐盟國家很狡猾,口頭上譴責美國搞單邊主義,但內心并不排斥中美貿易戰,它們實質上更希望美國能在中國打出更多缺口,一旦美國先成功,它們隨后就會效仿,并取得幾乎差不多的利益,惡人由美國當,自己偷戰果。
俄羅斯的確定性。
本來,普京希望特朗普任期過半后能強勢控制美國進而改善美俄關系。然而,事與愿違,特朗普未能達到那個境界,兩國關系仍然處于冰凍狀態,2019年還是難以取得大突破。如果石油價格不能重回上升通道,考慮到土耳其變向,加上烏克蘭挑釁,俄羅斯的日子會更緊張,它的新任務應該是在中印日身上找出路。如果普京不能盡快解決美歐制裁導致的經濟低迷,不排除他在新的一年威信受到挑戰。
日本的確定性。
安倍晉三,一個被中國人長期嘲笑并低看的政治人物,他帶領日本不斷朝著自己設想的方向低調前進,日本慢慢學會了對美國說“不”,慢慢學會了在中俄印身上找更多的國際政治制衡點,傳統的親歐美外交正轉向為相對平衡的多邊外交。特別要指出的是,它在低調的同時,還能不斷推進自己的軍事目標和修憲設計,日本正從幾十年前的“高調經濟強國”逐步進化為“低調綜合強國”。日本在2019年會繼續利用和推動國際政治軍事斗爭以獲取最大的邊界利益,它的反中本性絕不會轉變。
印度的確定性。
對我們的大鄰居,其實不用太多的語言,就兩個字:進步。印度的進步暫且不論其質量如何,趨勢是確定的,且是穩定的,硬要論質量,應該比中國的發展過程也差不到哪里去,具有相當多的同質性。印度的第二個確定性是緩慢恢復國際政治自信,尼赫魯時代的影響力已經消失幾十年,現在有逐步恢復的跡象,隨著其經濟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印度的大國定位將變得越來越確定。
中東的確定性。
2018年年末,特朗普突然拋出從敘利亞撤軍的大動作,幾乎震驚了整個世界,由此引起的有關中東未來的討論也變得更加活躍,甚至有人認為美國將把重心由中東轉向中國。
我不認可這種邏輯,美國的國際部署從來都不只有一個重心,國內專家的“單重心論”是錯誤的導向理論。美國自“二戰”以后尤其是“冷戰”結束以后,一直在奉行“多中心戰略”,也就是說,它以多個中心部署來實現稱霸全球的目標。雖然特朗普已經宣布撤軍敘利亞,但真假難辨,撤多少?是真撤還是假撤?撤了以后還會不會有回馬槍?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堅信一點:美國絕不會輕易放松對中東熱點的控制,它會繼續搞事,除非美國已經衰落到力不從心。失去對中東的全面控制,美國在歐洲和遠東的戰略其實也變得很虛無縹緲,美國智庫還沒那么笨。
2019年中國國內的確定性
結構性改革的確定性——三路并進。
結構改革在中國不是新鮮說法,講了很多年,但結果看起來一直不理想。為什么不理想?因為絕大多數人一直未理解清楚什么是結構改革。隨著2018年全年比較全面的統一思路,不難發現,經濟學家不斷推進的結構改革,其本質就是經濟成分的改革,混改只是其中一部分。
2019年的結構改革將確定有三個領域會大力推進:一是集體土地市場化流動已經合法化,不再要求“國有”的性質,這個確定性預示2019年城鄉集體土地的流動性加強,不排除還有更多擦邊球形式更大范圍的土地交易,土地流動是結構改革中的重要一環;二是企業性質將會更加模糊化,所有制將逐步進入淡化階段,國企改革的靈活性將會更大,企業所有制結構改革是重中之重;三是金融結構改革也將成為2019年的亮點,私人金融和外資金融會更多地呈現在公眾面前。
通過上述三路結構改革,中國經濟模式將會更大程度上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進行接軌。
房地產政策的確定性——維穩。
大家談了太多的房地產,一般都是圍繞著價格漲落寫文章,有人認為“房住不炒”是妙手,可以抑制房價,有人認為征房產稅的時間快近了,也可以抑制炒房者的沖動情緒。在我看來,按目前的經濟形勢,國家2019年的任務既不是壓制房地產,也不是放任房地產,而是更深入地維穩房地產。
什么叫維穩?不能漲太多,更不能跌太多,尤其是防范下跌過快。換句話講,政府維持房價和穩定交易量的用心要多于控制漲價的著力。在外部環境惡化和內部新經濟因素未有效激發的情況下,部分地區的財政已經陷入困境,房價暴跌,地價必跌,地價一跌,下鍋的米馬上要緊缺,是不可承受之重。2019年,想盡辦法也要維穩房地產。
中小企業主體的確定性——困難。
貫穿2018年全年的旋律是“支持中小企業,救活民營企業”,從融資、從準入、從市場等多方面給民營中小企業注入活力和流動性,以期它們重新煥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那個生機。但是,不得不說,2019年,原來困難的企業絕大部分仍然還會困難,只有極少部分創新型企業能在政策支持下復活。
為什么會繼續困難?因為它們缺少了造血功能。中國絕大部分私營企業的困難并非真的源于所謂的國進民退,而是源于自身的低端化和創新力不足,在產業升級的大潮下,它們經受不住新興產業沖擊和替代市場的沖擊,輸血只能產生短期效應,不可能真正救活。
金融政策的確定性——債務常態。
2018年末,有關部門公布了當年地方債發行總額是4.3萬億,創歷史新高。另外,近幾天信息顯示,2019年的地方債發行,財政部主張提前放行,以應對可能的經濟失速。
這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旋律?以債務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也將常態化。歐美許多國家都采用了這一模式,尤其是霸主美國。
不斷增加發債會不會存在大風險?按官方的說法,中國的政府債風險較低,遠低于國際警戒線。最近,社科院發布了一組數據,中國政府債是27萬億,地方政府隱形債是30-50萬億(中間浮動區間有點大),養老體系債務約25萬億,這幾個數字若相加一下,大約在82萬至102萬億之間,政府資產大約為146萬億。安不安全,還是由專家或權威部門說了算,個人不做評論,只記住幾個數據就夠了。
為什么必須不斷擴債?大家都想漲工資,又都想少交稅,企業也都想減稅,一頭想自己的口袋越來越飽和,一頭想國家的口袋越來越空虛,還想國家的各項事業搞得越來越紅火。可能嗎?不發債,拿什么推動自己想做的事業?
科技創新力就這么個水平,要快速,就要接受債務常態化。
“互聯網+”的確定性——擠泡沫。
2013年的時候,“互聯網+”近乎喊瘋了,無論什么事情,都必定要附上個“互聯網+”,就連城市廁所的發展也要加上這個帽子,誰不加,誰就落后于信息時代。信息化當然好,但庸俗了,它就要出大問題。傳銷、欺詐、黃、賭、毒等東西不也都“互聯網+”了嗎?這些壞東西不但“+”了,而且發展得比正常企業要快很多,高新產業沒出現爆炸式發展,五毒產業倒是爆炸性發展了。
2019年,政府恐怕要管管了,恐怕要有所轉變了,部分互聯網企業可能將面臨淘汰的必然結果,無論合法互聯網還是非法互聯網,過度泡沫化以后必將迎來刺破的那一刻,美國的互聯網泡沫周期可能要比中國早十年左右,現在該輪到中國互聯網泡沫刺破的時候了,不由政府刺破,市場也會主動刺破它。
中美貿易沖突的確定性——高打低就。
阿根廷峰會之后,特朗普給了中國三個月緩沖期,以作為中美兩國貿易談判達成協議的喘息間隙。從目前公開的進展情況看,雙方似乎有可能在約定期限內達成可接受的協議,這將為兩國都贏下一個中短期機會。
但是,這不是中美兩國間貿易沖突的全部,中美之間除了貿易不平衡的矛盾,更有高端產業發展競爭的沖突,即使中國滿足了美國的平衡要求,也無法滿足美國的高端打壓,如果兩個方面全部滿足,那中國未來的空間就變得極其有限,我相信還不至于會形成那樣的結局。
2019年,中美貿易能維持半年左右的平靜期就很不錯了,特朗普對世界貿易格局的顛覆是有目標的,這個目標的重心絕不在歐日身上,任何規則的改變,中國都要面臨很頭痛的局面,美國對中國肯定是“高處打壓,低處遷就”,只有早做預案,才不會遇事倉促。
核心主權的確定性——波濤滾滾。
2019年,中國核心主權面臨考驗的地點仍然是南海和臺灣,這也是確定無疑的。
臺灣民進黨中期選舉的大敗只影響島內局勢,并不能改變兩岸關系,不要對此產生誤判。即使民進黨全軍覆沒,也并不代表臺灣在2019會對大陸有利,因為臺灣問題的繩頭不在臺灣手上,在美國手上。
2018年,美國用軍事院校的考察艦試探中國紅線的嚴肅性,靠島之后,并未遇到太多沖突。2019年,美國應該還會提高刺激烈度,這應該也是確定性事件,不是可能性事件。中國大陸有兩種選擇:一是不理不踩,既不講硬話,也不做硬事,把沖突留到未來;一是設定明確且能夠付諸實施的紅線方案,越過紅線,就有相應的實際報復。
南海,最大的確定性應該還是防守為主,美國加大攻擊力度,中國加大防守力度,不失球就是理想結果。
中國經濟的確定性——市場決定論。
專家們講了很多中國優勢和中國劣勢,各大機構每年末也都要對中國來年做預測分析。結果發現,權威機構和權威專家都不靠譜,中金公司給2018年做了十個預測,錯了九個半,勉強對了半個。為什么它們會錯?要么是信心過度膨脹,要么是對中國過度悲觀。
在還沒有看到根本轉變的現實背景下,我對中國始終堅持一個死理:有近14億人,原創力提高緩慢,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再好,人口一多,平均下來就不值得驕傲。又因為人多,任憑外部環境如何惡劣,中國自有的市場相當龐大,不會太差。
2019年,我看重的不是什么大國重器和華為中興,我更看重的是中底層人群的支撐作用,如果能把金字塔中底部激活,中國還是很有希望。我再重復一個觀點:救爛企不如救金字塔底部。
綜合一句話:2019年,世界和中國都具有確定性,因為特朗普的確定性已經基本可預測,他想干什么,大家都基本知道。
寫于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劉楓:建議國家主力牽頭,國企承擔,要不惜一切代價把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的技術水平提高到國際一流水準上去
2018-07-28鄧中翰:要有換道超車的思維,要敢于在國際前沿的無人地帶,自主創新打造標準
2018-03-19?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