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臺海論壇 > 閱讀信息
雁默:大陸收回好處時,臺灣人才知道什么是讓利
點擊:3406  作者:雁默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  發布時間:2023-04-22 10:43:19

 

1.jpg 


要評估讓利的成果,不是在給出好處的時候,而是在收回好處的時候。

 

大陸近日啟動貿易壁壘調查,震驚臺灣各界,各種揣測此起彼落,而一向對陸方展現強硬姿態的民進黨,這次的反應極為克制,只是低調表達“在不設前提的情況下,愿意與大陸展開磋商討論”,與此前禁鳳梨、石斑魚時的政治炒作完全不同。

 

為什么這次不敢大聲反嗆呢?因為貿易壁壘調查影響層面很廣,農業與中小企業首當其沖,對社會穩定形成嚴峻挑戰,而臺灣經不起調查。

 

輿論集中在幾個面向上,諸如,受影響的產業:大陸可能采取的措施;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存續;對選情的影響;兩岸關系的走向等等。有沒有討論如何反制呢?沒有,因為根本無從反制,享受大陸讓利多年的臺灣,想在WTO“討公道”,只會被恥笑。

 

從經貿層面看問題,其實這是遲早的事,臺灣并非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員,而受到RCEP成員競爭的大陸產業,面對的是更具挑戰性的營商環境,對手少一個是一個。

 

當前,大陸對臺讓利之余,許多商品還被臺灣市場拒于門外,又缺乏政治收獲,怎么看都不合情理。事實上,對其他RCEP成員而言也不合理,因此大陸必須有所調整,促進新環境的公平性。

 

2022年,臺灣對全球的順差是514.2億美元,對大陸是1004億美元(這是臺灣海關統計,大陸海關統計是1565億美元),簡單說,沒有兩岸貿易,臺灣就是個逆差經濟體。然而,兩岸政治發展卻與經貿依賴度背道而馳,這樣的扭曲,本無持續性可言。

 

因此,從政治層面看問題,直白地說,大陸讓利這么多年也該驗收成果了。挑在臺灣政治換屆的時候收回考卷,打個分數,也讓臺灣社會心理有個底,占便宜的這些年,是不是把大陸的示好看得太理所當然?

 

臺灣民眾有權利得知兩岸關系的真相,行為所產生的后果,以及和平友好的珍貴。

 

臺灣對大陸高額的貿易順差,其原因除了目前的供應鏈結構之外,主要就是臺灣大規模限制大陸農工產品輸入。在兩個經濟體間有如此不公平的經貿往來,世界上找不到另外一例。

 

調查清單里總共有2455項商品,根據臺貿易局統計,則有2460項不準許輸入的項目。大陸這次展開的調查除了不準許輸入項目,還包含有條件準許輸入項目。臺灣對大陸的貿易壁壘有多巨大,由以下數據對比就一目了然:

 

在不準許輸入項目方面,禁止全世界輸入的項目有97項,禁止大陸輸入的項目有2460項。在有條件準許輸入項目方面,嚴審全世界輸入的項目有37項,嚴審大陸輸入的項目有788項。

 

2.jpg

 

按WTO的精神與規定,這就是明明白白的歧視。

 

臺灣的針對性經貿保護主義,來自于兩岸市場規模的巨大落差以及政治考量。大陸可借由大規模生產壓低售價,輾壓臺制商品,因此臺方保護某些本土產業無可厚非,但一般的做法是課征關稅,或雙邊磋商交換條件,而不是禁止輸入,更別說這種大數量的禁令,世所罕見。因此,產生這種現象的主因就是政治干擾。

 

從公平貿易的角度看,兩岸同為WTO會員,本當照章辦理,有往才有來,但大陸為了展現對臺友好,忍受歧視20多年,因此當前展開的調查被臺灣解讀為另有目的,同時也感到棘手。

 

大陸禁臺灣鳳梨與石斑魚的時候,臺“農委會”屢次揚言要上告WTO,但臺方如此歧視陸方要怎么告?2460項禁止大陸輸入清單,隨便拿出幾項來對薄公堂,臺方反而該認罪,所以連島內輿論都覺得“農委會”可笑,此舉只能搞大內宣,說出去丟人現眼。

 

換句話說,只要大陸公事公辦,調查結果顯示臺灣現有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并訴諸WTO公審,臺方百分百敗訴。

 

在2455項商品中,禁止輸入的有1066項農產品(開放1842項),1349項工業產品(開放7993項),其中有些農產品即便課征關稅,大陸產品仍有優勢,所以引起農業專家的擔憂。

 

農業之外,紡織業、石化業、食品業,只要是大企業,主要擔心的是出口,擔心大陸此舉是否意味著ECFA的終局,而不是擔心開放進口,因為這些企業在大陸或東南亞都有工廠。真正害怕取消禁令的是內需型中小企業,而這些中小企業擔負著大部分就業崗位。

 

3.jpg

 

損害評估主要得看大陸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措施大致有三種:其一是雙邊磋商,私了;其二是啟動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公了;其三是尋求貿易救濟,如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對目標經濟體的輸入項目加征關稅,或配額限制,這是自了。

 

對臺灣損害最大的應該是第三種方法,大陸連談都不愿談,你禁2460項我也禁2460項,或對臺灣出口大陸的項目挑出一些調高關稅,配額限制。此方法之所以對臺方損害較大,是因為它會影響臺灣賴以維生的出口,而且不必進入冗長的公了與私了程序,說做就做。

 

1997年到2008年,中國大陸對外啟動反傾銷調查的案件,日韓并列第一,各31起;美國第二,23起;臺灣第三,15起。當時大陸主要發起調查的產業為化工類,案件占總數76.8%,現在RCEP運行后,經貿結構趨于複雜,臺灣什么產業將被瞄準就很難說了。

 

這就是為何民進黨的第一反應是“不設前提,大家坐下來談”,因為若大陸采取公了與自了途徑,臺灣都會一敗涂地,只能尋求私了。而按照出口邏輯看,確保ECFA繼續運行——也就是確保他們口中的“木馬屠城”繼續屠城——將是綠營的主要考量,因為它是民眾察覺得到的政治失分。

 

關于ECFA,我在2019年就曾分析過,此一“未完成的協議”實無必要再延續,因為總的來說,它沒有顯現出值得一提的正向效果。匆匆又三年,如文章開頭所述,讓利的成果,要在收回的時候才嘗得到,期間禁鳳梨、石斑魚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ECFA理應在全盤檢討兩岸不公平貿易后退場,圖個圓滿收獲,臺灣想續杯就重新再談。

 

或許,2019年當時大陸認為理由不夠充分,終止ECFA的條件尚未成熟,但現在,圍臺軍演都兩次了,在經貿的部分也應該“坦誠相見”,求個公平相待。要讓臺灣民眾認知到,和平與友善是爭取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不過,ECFA中貿易金額最大的臺灣石化業業者認為,北京應該不會輕易取消ECFA,這次的調查只是觀察性質,試探臺方反應。這心態就有點阿Q了,不過也難怪,臺灣石化產品四成銷往大陸,業者難免心存僥倖。

 

嗅覺比較靈敏的是在大陸的臺商,他們評估ECFA單方讓利的時代已經結束。

 

雖不知內情,但個人猜測,大陸這次未言明是針對ECFA,但全面性盤點兩岸貿易,卻必然包含ECFA。單單處理ECFA的政治意味過于明顯,且早收清單也只有539項,遠未涵蓋貿易壁壘的2455項,既然要調整,就全面性調整,就經貿論經貿,最終就會觸及政治談判,而這恐也是新常態的一環——重新建立兩岸經貿往來的政治基礎。

 

此外,貿易壁壘調查理論上不會違反國臺辦所稱的“以惠促融”方針,反而是尋求真正的“以惠促融”,因為長時間以來的讓利方式,“惠”擺在“融”前面,并未真正促融,現在將“融”做為“惠”的必要條件,才可能獲致“促”的效果。

 

臺灣將此視為對“賣菜會”的報復,或影響2024選舉的措施,都太小看了此一事件的顛覆性與長遠眼光,如果我的猜測正確,此一政策應理解為新常態的一部分,并已將臺美經貿發展考慮在內,且不受選舉結果影響。

 

無論下一屆臺灣領導人是誰,也無論中美關系走向如何,北京在統一的進程上按下了快速鍵,以促融尋求促統的戰略不變,但方法會變,務求在變局下因勢導利。在美國的敘事里,這就叫做灰色地帶作戰,在我的理解上,這就叫做逼統。

 

賴清德近日稱:臺灣是中國的最大外資,20多年來,臺商奮斗打拼,為中國解決了多少需求及協助發展……中國應該要善待臺灣,否則如何報答臺商二三十年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建設,解決中國的需求跟設備問題。

 

哎呀,該怎么說呢?這話……順差1565億美元,自2011年至2022年,ECFA為臺灣減免了86億美元關稅,但只為大陸減免8.6億,還被限制輸入2460項產品,這些都不算善待?正常人都覺得大陸已善待臺灣到自虐的程度了。

 

貿易壁壘調查無需顧慮對選情的影響,該怎么辦就怎么辦,如前所述,臺灣民眾有權利得知真相,真相會將民心帶到一個比較現實的地方,而不是成天被灌夢灌到智商歸零。

 

大陸收回好處的時候,臺灣人才知道什么是讓利。

 

(作者系臺灣自由撰稿人;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觀察者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