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大廠分布,圖片來源:彭博社
10月,臺灣當局對半導體產業的態度出現轉折,強調將半導體供應鏈留在臺灣地區的必要性,與美國的“掏空”戰略相左,一向乖順的民進黨當局,終于對美國委婉地說了個“不”字,這意味著什么呢?
先看CHIP4的難產。
芯片“四方”就像鈍化的QUAD“四方”,一開始都聲勢浩大,但很快就因為內部分歧而陷入困境。隨著印、澳轉趨冷淡,現在誰還談QUAD?而CHIP4,也因為整合不易而陷入僵局。
CHIP4里的韓國有點像QUAD里的印度,親美歸親美,但對美方要求的抵觸也是公開化的。CHIP4里的日本則復刻了QUAD里的自己,自身麻煩不少,欲振乏力。CHIP4里的臺灣地區有點像QUAD里政府換屆前的澳大利亞,牛皮吹破,被人民看破手腳。
當然不能說,這些美國聯盟對中國大陸不構成威脅,畢竟圍堵架構擺在那兒,各種找麻煩免不了,但其效果始終無法達到美國預期的力度,是一目了然的。
CHIP4的困境顯現在政治層面,是日韓有點抗拒臺灣地區的存在;在經貿層面,則是韓國十分疑慮此聯盟的排華性質,分歧不小,以致美方只能繞過CHIP4,自行其是。
論效果,美方其實是先震懾了臺韓大廠,美方借此要求成員們立正站好,聽令行事,誰不聽話就卡誰脖子。
臺韓大廠聽不聽話,要看相關美商聽不聽話,因為利益受損是全面性的,彼此競爭卻是持續性的,風險管控較好的勝出,爾虞我詐則是肯定的。而美國有開小門的慣性,美商也擅長“破譯”政府規范拐彎賺錢。歷史教訓是,在美國隊里,最聽話的往往傷得最重。
那么,臺韓大廠現在的處境為何?簡單說,即便沒有美方操作的沖擊,臺韓半導體供應鏈也面臨著“凜冬將至”。
韓國的戰栗
從市場面來看,大環境景氣轉壞,此前“供不應求”的榮景已過,現在各大廠庫存水位過高,預估要到明年方能消化庫存,時間點各廠不一,臺積電預估要拖到明年上半年。
韓國正遭受14年來首度的逆差困境,半導體產業則出現26個月以來首度的負增長,主要出現在記憶體出口的萎縮。難堪的是,預計今年第三季度,三星芯片銷售的領先地位將被臺積電超越,急壞了韓國人。
韓國輿論正檢討韓廠過度依賴記憶體撐場面,以致根基不穩的痼疾。在芯片領域,記憶體是期貨概念,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收益很不穩定,而韓芯片廠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記憶體芯片(DRAM/NAND)。
作為韓廠主要收益來源的記憶體,只占全球芯片市場的30%,并屬于深受景氣影響的產品。而通脹飆升、韓元貶值,再遭逢記憶體價格急速下跌,致使三星與SK海力士當下的處境十分艱困。
韓國半導體業本就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使其對美國重振半導體制造業的計劃充滿疑慮,加上中國大陸的急起直追,臺灣地區的相對穩定,以及日本的針鋒相對,來自四方的牽制,導致韓國對CHIP4擺出了抗拒姿態。
也就是說,半導體對抗,韓國可能是受創最深的苦主。更令行業心急的是,韓國內部因黨爭而一再拖延“半導體促進法案”,焦慮正快速蔓延。
韓國自認在記憶體芯片的地位短期內無法被替代,因此能在掌握技術的美國與掌握需求的中國之間,取得中立地位,但美國不會讓韓國處于中立。
在釣竿和魚之間若被逼著要做取舍,韓國只能選擇釣竿,因為這里不能釣魚,還能另尋他處釣,沒釣竿就什么都沒有。美國要逼韓國選釣竿,乖乖進入CHIP4待命。
然而,韓國同時也依賴中國與日本的半導體原料,因此釣竿也非純“美國制”,這就是半導體產業的復雜之處,破壞目前的供應鏈結構,光是不斷尋找替代就高度消耗自身競爭力。
展望韓國的半導體進程,肯定會努力擴大邏輯芯片的生產,降低記憶體比重,以尋求利潤的穩定,這意味著臺灣半導體業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臺灣的雙倍戰栗
看韓國的處境,似乎覺得臺灣相對悠哉,但情況正好相反,韓國半導體面臨的是“轉型”,臺灣半導體面對的是“掏空”,戰栗加倍。
曾經一度因需求大增,而讓臺灣半導體業成為矚目的焦點,仿佛全球命運掌握在臺灣的半導體供應鏈手上,但不到1個月,各先進經濟體就發出了過度依賴臺灣地區的警訊,臺灣芯片業反成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轉型的必然犧牲者。
對比韓國,臺灣半導體業的結構與布局更完整,也更不容易被替代,但也正因此,與其想辦法斷鏈,不如將整個產業挖走,美國如是打算。
在美國集中炒作臺海議題的環境下,戰爭陰霾籠罩著臺灣半導體業,島內原先以為這行業是所謂的“保臺長城”,但也很快感受到美國掏空的壓力,原來不是長城,而是肥肉。
“臺美經濟繁榮伙伴對話”(EPPD) ,“臺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臺美半導體合作平臺接連上場,看似水乳交融地加強了臺美半導體產業聯系,但美國官員頻頻對外放話稱過度依賴臺灣地區,使得交流平臺顯得不懷好意,合作是虛,掏空是實,被美國多次“洗頭”的臺積電,自然戰栗不已。
須知,美民主黨的商務部門已采用了共和黨安全專家的概念,因此主導大筆補貼流向的思路,不是市場導向,而是安全導向。
安全導向的國家補貼,必然要犧牲市場利益,而美商務部的職能則是保護美商利益,兩相權衡下來,受損最重的當然就是外商,其結果就是,補貼外商拿的少;付出,外商給得多。所以臺積電其實只有一條路可選,即全數遷廠到美國,而這形同死路一條。
韓國再怎么說也是主權國家,政府企業同舟一命,不至于被掏空,但臺灣不是,加上當局還專注于出讓自主性給美國,整個行業被刨根的風險愈來愈高,逼得臺積電屢屢公開強調“離開了臺灣,就不是臺積電”。
日益升高的危機感,迫使臺積電倒逼民進黨當局抵御美方的施壓,這才明確了官方在半導體產業上的“自主”姿態,不像此前沉浸于美方的熱烈追求,渾不知大難臨頭。
畢竟這是臺灣的命根子,所謂的“海峽中線”都被抹去了,若連“神山”被挖走都還幫忙遞鏟子,當局完全無法對民眾交代。
臺經濟部門負責人也赴美,在CSIS向美方報告臺灣留住半導體供應鏈的立場,甚至透過TTIC平臺,反邀美商如應用材料、輝達、思科等公司投資臺灣,甚至設廠,強化臺灣半導體供應鏈結構。須知,TTIC名為交流,事實上是美國商務部向臺灣半導體業招商的平臺,民進黨當局反向操作,可見是受到來自整個行業的巨大壓力。
美國毫不遮掩地掏空臺半導體產業,已在臺灣造成反效果,連蔡英文都不依,也難怪CHIP4窒礙難行,這場拉鋸戰還有得瞧。
眼下,大環境轉壞,讓臺積電頻頻下修資本支出,準備過冬,美國的操作卻又為半導體業添冷。今年以來,臺積電市值已蒸發7兆臺幣,整個半導體行業市值蒸發11兆,CHIP4八字都還沒一撇,行業先面臨股災,完全沒有好消息。
真正的沖擊還沒到
臺韓對美國的操作都采取淡化的態度,但完全無法說服投資市場,因為傷害范圍會遍及全球供應鏈,沒有人能幸免于難。
美國的怨念太深,也表現得太明顯,一旦掉入安全思維陷阱,就很難回頭,但不能說這是魯莽之舉,因為美方的損益考量是有根據的;然而,這也是風險過高的賭注,因為低估了市場的力量,戰略目標也超過了自身實力。
美方評估,有限度的精準打擊,應能避免讓系統崩塌,只是,半導體產業環環相扣的復雜結構,注定難以實現“精準”,一旦誤傷高于獲益,企業的脫困意志會讓整體戰略出現漏洞,使得局勢迅速反轉。
美方戰略最大的盲點,就是需要各方同步,但美國戰略中的矛盾大于互利,因此CHIP4很有可能像QUAD一般虎頭蛇尾,雷大雨小。
此前我提過兩個重點看待科技戰:其一,以安全思維主導產業走向,失敗率很高,美國曾經的成功,就是避免掉入安全陷阱,現在卻反其道而行。其二,中方要卯足全力站穩成熟制程市場,厚實底氣。
科技戰的底層邏輯終究還是營商邏輯,技術力要靠規模經濟支撐,而保護主義會壓抑創新。
美方當然不傻,不會不知道陷阱何在,但“知道”不代表能“做到”,我看衰的是美國人的執行力。
看韓國與臺灣的艱難處境可知,美方強力拆解供應鏈,甚至想吞食整個產業重鎮,本身就是大難題,更何況全球大環境不佳,犧牲企業利益以服膺安全戰略,終會發現窒礙難行。
文:雁默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臺灣自由撰稿人;來源|觀察者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