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這樣一個落后農業大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的現實道路,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偉大奇跡,極大地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形成了堅持發展生產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正確對待資本等社會主義發展經驗。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是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歷史最光彩奪目的篇章,系統總結其成就和經驗,有利于更好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更好地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的前進。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取得成功,使馬克思主義以嶄新形象展現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這一重要論斷,揭示了當代中國對世界社會主義的重大貢獻。當代中國歷史,從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角度來看,經歷了三個階段: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當代中國在社會主義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而突出的地位。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一般按照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從低到高演進。走向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馬克思主義即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以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新中國成立70多年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性地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后農業大國如何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創造性地走出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的現實道路,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偉大奇跡,極大地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
(一)成功地在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新中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對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人民來說,最大的痛苦是民族壓迫和封建壓迫,而不是一般資本主義的壓迫;因此,中國人民的首要任務是進行推翻外國帝國主義壓迫的民族革命和推翻封建主義壓迫的民主革命,而不是進行反對一般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毛澤東曾在《論聯合政府》中明確指出:“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在中國,“沒有一個新民主主義的聯合統一的國家,沒有新民主主義的國家經濟的發展,沒有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的發展,沒有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即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發展,沒有幾萬萬人民的個性的解放和個性的發展,一句話,沒有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新式的資產階級性質的徹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來,那只是完全的空想”。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 28 年的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 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的主人,為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創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國成立以后,伴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階級關系發生了變化,為和平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創造了條件。中國共產黨不失時機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推動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在“五反”運動即將結束的時候,1952 年 6 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關于民主黨派工作的決定(草稿)》上批示:“在打倒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后,中國內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故不應再將民族資產階級稱為中間階級。”1953 年 2 月,毛澤東在視察安慶時指出:“要搞好革命的轉變問題,假如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有十項任務,現在已經完成了七項八項,那么要不要等到把這十項任務都做完了,再去搞社會主義呢?不是的,只要基本條件成熟了,就可以開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工作。我們是革命階段論者,但兩個階段不能截然分開”。1956 年 2 月,《中共中央關于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指出,通過“三反”“五反”運動,“作為一個階級來說,資產階級已被工人群眾和工人階級所領導的國家的威力所壓倒了”。這表明,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毛澤東破除了先機械化后合作化的觀念,走出了一條中國式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新路。他認為:“既然西方資本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工場手工業階段,即尚未采用蒸汽動力機械、而依靠工場分工以形成新生產力的階段,則中國的合作社,依靠統一經營形成的新生產力,去動搖私有基礎,也是可行的”。進行農業合作化,也是推動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需要。1955 年 10 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屆六中全會上指出:“只有在農業徹底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工人階級同農民的聯盟在新的基礎上,就是在社會主義的基礎上,逐步地鞏固起來,才能夠徹底地割斷城市資產階級和農民的聯系,才能夠徹底地把資產階級孤立起來,才便于我們徹底地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
中國共產黨根據資本主義民族工商業的特點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與民族資產階級建立的良好關系,借助國家政權的力量,發揮先進資本家的作用,成功地實行了贖買政策,和平地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此過程中,毛澤東非常注重發揮資本主義工商業中先進人士的帶頭作用。他特別強調要培養先進的資本家,指出:“需要繼續在資本家中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為此需要有計劃地培養一部分眼光遠大的、愿意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靠近的、先進的資本家,以便經過他們去說服大部分資本家”。同時,他還親自帶頭做工作。在“五反”運動中,上海知名民族資本家榮毅仁的企業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在對資本家進行分類排隊時,上海對榮家企業的初步意見是定為基本守法戶,此事轉報給毛澤東。毛澤東說:“何必那么小氣!再大方一點,劃為完全守法戶”。這個“標兵”一樹,在上海以至全國各大城市都產生了很大影響。1955 年 10 月 27 日、29日,毛澤東先后兩次約集工商界代表人物座談,榮毅仁也參加了。毛澤東要求工商界的代表人物掌握自己的命運,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共同努力。他還提出要在整個工商界加強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地做工作,慢慢地使我們的新制度往大家的腦筋里面鉆進去一點,把不安的心理逐步減少,增加核心分子,擴大核心集團,讓大家認識到新制度確實可行,確實有益”。對此,榮毅仁表示:“我們一定遵循毛主席的指示,要同廣大工商業者密切聯系,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走向共產主義”。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把對私營工商業利用、限制、改造同對民族資產階級團結、教育、改造結合起來,通過和平的方法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所有制,這是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
通過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共產黨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徹底的社會變革,標志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為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條件。據統計,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1956年工業總產值比1955 年增加 28.1%,超過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中預定的 1957 年的水平。同時,應該看到,社會主義改造是根據當時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的理解進行的:“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實質,就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成為我國國家和社會的唯一的經濟基礎”,這既是歷史的局限,也埋下了一些問題的根源。
(二)成功地在中國探索出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在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種全新的事業,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沒有先例,一切只能在探索中進行。
1. 改革開放前的探索
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毛澤東有過諸多重要論述。早在1956年 4 月4日,毛澤東在最后一次討論修改《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稿的會上便指出:“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這個問題,我幾年前就開始考慮”。1958 年 5 月 8 日,毛澤東又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強調:“馬克思沒有做過中國這樣大的革命,我們的實踐超過了馬克思,實踐當中是要出道理的。這種革命的實踐,反映在意識形態上,這就是理論”。1961 年6 月 12 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社會主義誰也沒有干過,沒有先學會社會主義的具體政策而后搞社會主義的。我們搞了十一年社會主義,現在要總結經驗。我今天講的就是總結經驗,我下回還要講。我們是歷史主義者,給大家講講歷史,只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1962 年 1 月 30 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的規律的認識,必須有一個過程。必須從實踐出發,從沒有經驗到有經驗,從有較少的經驗,到有較多的經驗,從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到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認識客觀規律、從而獲得自由,在認識上出現一個飛躍,到達自由王國”。
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其國家建設模式在一段時間成為中國的學習對象。1956 年的蘇共二十大,讓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蘇聯模式存在問題,提出了“以蘇為鑒”,結合中國實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提出了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問題,要防止執政的共產黨變質,防止帝國主義“和平演變”,要在大風大浪中培養無產階級接班人等戰略思想。毛澤東在探索中認為蘇聯出現了修正主義,中國國內也可能出現修正主義。1966 年 12 月 26 日,他在談話中說:“社會主義革命發展到新的階段,蘇聯復辟了,十月革命的策源地不行了。蘇聯的教訓說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能不能保持住政權,能不能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這是新的中心課題。問題出在黨內,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階級斗爭沒有完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同資產階級、特別是小資產階級在黨內代理人的全面較量”。毛澤東曾同身邊工作人員說:“我沒有私心,我想到中國的老百姓受苦受難,他們是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所以我依靠群眾,不能讓他們再走回頭路。”打破等級制度和特權思想,避免貧富懸殊、兩極分化,鏟除資產階級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始終是毛澤東力圖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他發動“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動機。
改革開放前,中國探索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總體上是在蘇聯模式下進行的, 說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有很大的盲目性,還有許多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需要在實踐中加深對規律的認識,需要解放思想,不能教條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設想和他國經驗。正如 1963 年 5 月毛澤東在對中共中央給蘇共中央復信稿的修改中所指出的:“如果不是自己能夠思索、能夠自己動腦筋,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工作,深知本國各階級的準確動向,善于應用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而只是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照抄外國經驗,跟著外國某些人的指揮棒團團打轉,那就是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樣樣都有,成為一個大雜燴,而單單沒有馬列主義原則性的黨。”
2. 改革開放后的探索
“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教訓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要位置,必須全面反思蘇聯模式及其背后的理論支撐,必須從實踐中去探索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對此,鄧小平有過深刻論述。1984年 5 月 20 日,鄧小平會見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代表團,在談到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問題時指出:“關起門來無法搞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總要有優越性。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要靠發展生產力。”6 月 21 日,他在會見緬甸副總理兼計劃、財政部部長吳吞丁時指出:“我們講的中國最大的變化還是國內政策。國內政策的立足點就是搞社會主義。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應該是生產力發展比較快的制度。建國后,如果說我們有錯誤,最大的一條就是不重視發展生產,所以我們國家落后了”。1985年 9 月 14 日,鄧小平會見奧地利總統基希施萊格,在談到開放問題時說:“只有對內、對外開放才有利于發展生產力,增強我國的力量。我們過去多年搞的是蘇聯的方式,這是一種僵化的方式,實際上是把整個社會和人民的手腳都捆起來了”。23 日,他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閉幕會上提出:“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圍內也發生了某種程度的革命性變革……在改革中, 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
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通過改革開放,走中國自己的道路。1989 年開始的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堅定了中國共產黨人走自己道路的信心。同年 9 月 4 日,鄧小平在同中央領導同志談話時指出:“東歐、蘇聯亂,我看也不可避免,至于亂到什么程度,現在不好預料,還要很冷靜地觀察……帝國主義肯定想要社會主義國家變質。現在的問題不是蘇聯的旗幟倒不倒,蘇聯肯定要亂,而是中國的旗幟倒不倒。因此,首先中國自己不要亂,認真地真正地把改革開放搞下去……中國只要這樣搞下去,旗幟不倒,就會有很大影響”。“總之,關于國際局勢,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第一句話,冷靜觀察;第二句話,穩住陣腳;第三句話,沉著應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實干,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1991 年 10—12 月,江澤民先后主持召開 11 次座談會討論經濟體制改革問題,主要包括三個專題:第一,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第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原因和教訓;第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座談會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傾向性提法,為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做了重要的理論準備。中共十六大以后,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中共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大旗,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順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要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探索,創造性回答了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難題,推動了社會主義制度完善和發展;創造性回答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開創了世界現代化新路;創造性回答了如何通過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破解馬克思主義政黨長期執政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難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的精神旗幟和中流砥柱。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其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經歷了嚴重的曲折,包括“文化大革命”那樣嚴重的錯誤,在深刻總結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和科學分析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為人類探索出了一條現實可行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成功地在中國創造了社會主義發展奇跡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包括經濟長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創造了世界反貧困奇跡等。
1. 創造了經濟長期快速發展奇跡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還是一個積貧積弱的農業國家。經過30年建設,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中國道路的開辟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和制度條件,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長期保持經濟快速發展。作為一個大國,這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是史無前例的。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中共十八大以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濟仍然以比較快的速度發展,特別是 2020 年以后,面臨在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國成功統籌防疫與經濟社會發展,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2021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14萬億元人民幣,在世界經濟比重進一步提升。中國徹底改變了整體落后的局面,成為一個經濟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正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力邁進。“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我國要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進一步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 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長期陷入社會不穩定狀態,特別是戰爭不斷,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損失。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有效治理下,中華民族上下一心,雖然因為失誤出現過社會的不穩定,但總體來看,整個社會一直處于和平穩定狀態。對于一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國來說,這是很少見的。中共十八大以來,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進入動蕩變革期,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2022年爆發的俄烏沖突,更加劇了世界的不穩定。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受到了嚴重挑戰。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保持歷史定力,正穩步向前。
3. 創造了世界反貧困奇跡
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如何消除貧困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時至今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雖然生產力水平已經很高,但是仍然沒有消除貧困。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始終以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
中共十八大以來,依靠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發揚中華民族團結互助的優良傳統,通過精準扶貧,中國打贏了脫貧攻堅戰,使近 1 億人徹底擺脫了絕對貧困狀態,創造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奇跡。中國共產黨人經過百年努力,成功在中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千年小康夢想變為現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新的一大步,實現了從大幅落后于時代到大踏步趕上時代的新跨越。”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國共產黨規劃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正帶領 14 億中國人民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奮斗。2021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 1.2 萬美元,接近高收入國家。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充分檢驗、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充分貫徹、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充分彰顯,“創造了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人類社會發展史的奇跡,徹底扭轉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生動譜寫了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壯麗篇章,成功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立了不朽功業,為促進人類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代中國在社會主義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
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在社會主義發展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發展生產力
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在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更要把發展生產力放在第一位。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曾指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1957年2月,毛澤東提出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界開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我們的文化,使全體人民比較順利地走過目前的過渡時期,鞏固我們的新制度,建設我們的新國家”。1982 年 9 月,鄧小平在陪同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金日成去四川訪問途中談道:“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在開始的一段很長時間內生產力水平不如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可能完全消滅貧窮。所以,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逐步消滅貧窮,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則,社會主義怎么能戰勝資本主義?”可見,在堅持發展生產力、提高物質生活水平方面,毛澤東、鄧小平與馬克思、恩格斯是一脈相承的。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也反復強調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2013 年 1 月,他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指出:“最重要的,還是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壯大我們的綜合國力,不斷改善我們人民的生活,不斷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不斷為我們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2018 年 12 月18 日,他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實踐啟示我們: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只有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應該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全面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才能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雄厚物質基礎。”這些論述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地堅持發展生產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的立國之本。1979 年 3 月,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指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這四項是: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2001 年 4 月,江澤民在全國社會治安工作會議上指出:“四項基本原則就是管我們建設和發展的政治方向、政治保障的,因此我們說它是立國之本。如果動搖了四項基本原則,或者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得不好,那就會在政治方向、政治保障上出問題,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就不能成功”。2008 年 12 月,胡錦濤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會上指出:“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2018 年 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也指出:“我們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長期堅持,決不動搖。”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體要做到:
1. 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決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鄧小平也曾明確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從中國國情出發、探索并形成的符合中國實際的正確道路,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就一定能夠如期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列寧說過:“重要的是相信道路選擇得正確,這種信心能百倍地加強革命毅力和革命熱忱,有了這樣的革命毅力和革命熱忱就能創造出奇跡來。”與此同時,要正確看待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曲折。列寧指出:“如果從實質上來觀察問題,難道歷史上有一種新生產方式是不經過許許多多的失敗、錯誤和反復而一下子就確立起來的嗎?” 1957 年 2 月,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也指出:“我國現在的社會制度比較舊時代的社會制度要優勝得多。如果不優勝,舊制度就不會被推翻,新制度就不可能建立。”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還需要高度重視發展公有制經濟。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者在經濟上受勞動資料即生活源泉的壟斷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一切社會貧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礎”。列寧指出:“工人階級要獲得真正的解放,必須進行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部發展中自然產生的社會革命,即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把它們變為公有制,組織由整個社會承擔的社會主義的產品生產代替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以保證社會全體成員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發展。”1978 年10月, 鄧小平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新聞代表團時指出:“好的傳統必須保留”,“過去行之有效的東西,我們必須堅持,特別是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 那是不能動搖的”。
2. 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都是國家政權問題。改造世界離不開國家政權。列寧說過:“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必須用這塊試金石來檢驗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認馬克思主義”。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就指出:“我們和資產階級政黨相反。他們怕說階級的消滅,國家權力的消滅和黨的消滅。我們則公開聲明,恰是為著促使這些東西的消滅而創設條件,而努力奮斗。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專政的國家權力,就是這樣的條件。不承認這一條真理,就不是共產主義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正式建立。正如 1954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指出的:“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斗,終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因而結束了長時期被壓迫、被奴役的歷史,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此后,人民民主專政理論不斷豐富和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 年 12 月,鄧小平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也強調:“馬克思說,階級斗爭不是他的發現,他的理論最實質的一條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作為一個新興階級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本身的力量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肯定弱于資本主義,不靠專政就抵制不住資本主義的進攻。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我們叫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不能丟”。
3.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力量的斗爭中,只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為保證社會革命獲得勝利和實現革命的最高目標——消滅階級,無產階級這樣組織成為政黨是必要的。”1998 年 12 月,江澤民在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二十周年大會上指出:“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我們的事業勝利前進的根本保證。要把十幾億人的思想和力量統一和凝聚起來,共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是不可設想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后的歷史命運、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歷史和現實都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就一定能夠確保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沿著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
4.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世界社會主義實踐的曲折歷程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一旦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就會土崩瓦解。”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1949 年 9 月,毛澤東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喚醒了中國人,中國人學得了一樣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是在“俄羅斯革命的思想推動下建立起來的”,“這種思想不是別的,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是因為同中國人民革命的實踐發生了聯系,是因為被中國人民所掌握了”。1984 年 6 月,鄧小平在會見第二次中日民間人士會議日方委員會代表團時指出:“我們多次重申,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與思想多樣不是矛盾的。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多樣性不但不會破壞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質的問題上的統一,反而會保證這種統一”。
(三)堅持改革開放
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現實的社會主義實踐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設想存在較大差異,這就決定了必須創造性地探索現實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就是創造性的嘗試。“新經濟政策并不改變工人國家的實質,然而卻根本改變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方法和形式”。早在 1956 年 4 月,毛澤東在最后一次討論修改《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稿的會上便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1985年8月,鄧小平在會見津巴布韋非洲民族聯盟主席、政府總理穆加貝時指出:“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就是因為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則用到自己的實際中去”。此后,他又在不同場合強調:“不改革就沒有出路,舊的那一套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證明是不成功的。過去我們搬用別國的模式,結果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改革開放要貫穿中國整個發展過程,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是二十年,因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等等。
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對外開放,借鑒資本主義文明成果。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指出:“無產階級只有在世界歷史意義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業——共產主義一般只有作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實現一樣”。“共產主義決不是人所創造的對象世界的即人的采取對象形式的本質力量的消逝、抽象和喪失,決不是返回到違反自然的、不發達的簡單狀態去的貧困”。2018 年 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指出:“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四)堅持正確對待資本
新中國是在生產力非常落后的條件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面臨著如何利用資本發展生產力問題。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史說明,正確對待資本,特別是私人資本,是一條重要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既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然會產生各種形態的資本。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和社會主義社會的資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資本都是要追逐利潤的。‘合天下之眾者財,理天下之財者法。’我們要探索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資本的消極作用。近年來,由于認識不足、監管缺位,我國一些領域出現資本無序擴張,肆意操縱,牟取暴利。這就要求規范資本行為,趨利避害,既不讓‘資本大鱷’恣意妄為,又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功能。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經濟問題。”一方面,要充分認識資本在發展生產力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資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勞動的方式和條件,同以前的奴隸制、農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社會關系的發展,有利于更高級的新形態的各種要素的創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資本具有逐利性,私有資本具有雇傭勞動性質。馬克思在《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認為,“資本是對勞動及其產品的支配權力”;在《資本論》中提出,資本是剩余價值的價值的特殊價值運動形式及社會屬性的全過程,資本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資產階級社會的生產關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正確認識資本的特點和行為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紅綠燈’適用于道路上行駛的所有交通工具,對待資本也一樣,各類資本都不能橫沖直撞。要防止有些資本野蠻生長。要反壟斷、反暴利、反天價、反惡意炒作、反不正當競爭。要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資本活動要依法進行。遏制資本無序擴張,不是不要資本,而是要資本有序發展。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的要抓緊完善,已有法律法規的要嚴格執法監管。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在社會主義實踐中,要估計到私有資本對維護共產主義的純潔性可能產生消極影響。中國共產黨在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合作時,不能忘記自己的遠大目標。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的:“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 500 多年世界社會主義歷史中最光彩奪目的篇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已經寫就了輝煌的一頁。目前,中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發展的階段。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新發展階段打下了堅實基礎,積累的成功經驗為新發展階段提供了借鑒。我們應該充滿自信,意氣風發地推動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取得更大的成就。
推動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是一項進步的事業。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1920年初,有“中國知識界第一人”稱號的梁啟超在漫游歐洲一年之后回到中國,發表了《歐游心影錄》。書中描述了他親眼所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歐洲的凄慘景象,慨言:“社會革命,恐怕是二十世紀惟一的特色,沒有一國能免,不過爭早晚罷了”。1922 年,年輕的張聞天生動地描述過自己當時的心路歷程:“我們對于這種不合理的社會,情意上早感到不安,因不安也早產生了改造的決心。不過用什么方法來改造呢?應該改造成什么樣呢?這些問題常常橫在我胸前面一日不能去的。無抵抗主義呢?反抗主義呢?無政府主義呢?社會主義呢?如江河流水,不絕第引起我的煩悶。但永久不決定是不能生活的。那么,取其長,舍其短,自然不能不走社會主義一條路了,自今日起,我希望能夠在實現社會主義的歷程中做一個小卒。”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上,無數仁人志士像張聞天一樣投身于中國社會主義進步事業。中國社會主義已經匯入世界社會主義大潮。世界社會主義已經走過500多年歷史,已經成為人類進步的象征,成為推動人類發展的浩浩蕩蕩的力量。
推動當代中國發展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彰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1985 年 9 月,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強調:“我們為社會主義奮斗,不但是因為社會主義有條件比資本主義更快地發展生產力,而且因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消除資本主義和其他剝削制度所必然產生的種種貪婪、腐敗和不公正現象”。馬克思曾指出,社會主義是“一個集體的、以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為基礎的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等量勞動交換”,即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列寧指出,這個原則“包含了社會主義的原則,社會主義力量取之不竭的泉源,社會主義最終勝利的不可摧毀的保障”。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實現,需要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呈現。1957 年 2 月,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
在推動社會主義發展中,要看到社會主義存在不足,需要完善,但不能僅僅看到弊端。列寧早就指出:“誰要是由于同新制度中的弊病作斗爭而忘記了新制度的內容……那他簡直就是不會思索”。毛澤東也曾強調,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不可能由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來解決,而只有社會主義革命才能夠加以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對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隨著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必將越來越充分彰顯,必將推動世界社會主義走向振興。
【注釋從略,引用請參考原文】
【作者簡介】龔云,1971年生,歷史學博士,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研究方向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黨建。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王偉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
2022-10-08段學慧 程恩富:以人民為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2022-10-0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