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的私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有的在資金鏈斷裂,有的產品滯銷,有的破產倒閉,呈現出衰退景象。被人形容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
這些困難和問題是現象。那么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現象和本質,是事物的兩個方面。現象是事物的各個方面的外在表現。本質是事物的性質,是這個事物區別另一個事物的內部聯系。事物的本質都深藏在事物的現象中,只有盡量地研究和把握事物的各種現象,包括假象,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質,也就是找到發生這些現象的真正原因。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
一、私營經濟衰退的原因何在?
有人說是國進民退的結果。也就是說國營企業擠垮了私營企業。事實是這樣嗎?回答是否定的!
地球人都知道,改革開放以來,主要的改革對象是國營企業。國營企業數量由多到少,步步后退,年年下降,已經到了少的不能再少的可憐地步。
2005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也就是改革開放進行到第27個年頭,全國企業法人單位中,按照登記注冊類型分組,國營企業數量占單位數的5.5%,集體企業占10.5%,私營企業占61.0%,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占10.6%,股份有限公司占1.9%,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2.3%,外商投資企業占2.4%。國營和集體企業加起來才占到企業單位總數的16%。
到了2018年10月11日,改革開放進行到了第40個年頭,在遼寧營口舉行的2018全國民營企業合作大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表示,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個私經濟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引導的方針政策。40年來,個私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迅速增長。1978年全國個體經營者只有14萬人,私營企業在允許登記后的1989年,總數不過9.05萬戶;到2018年8月底,全國實有個體工商戶6962.5萬戶、私營企業3000.2萬戶,分別增長了497倍和331倍。目前,個私企業占到了全國市場主體總數的94.9%。言外之意很清楚,國有和集體企業加起來也只占市場主體的5.1%!
就央企來說,2003年中央企業還有196家,到了2018年6月只剩下了96家!這哪里是國進民退,明明是私企大躍進!這哪里是國企擠壓私企,完全是國企已經被擠到了墻角里!
有人說是營商壞境不好,對私企不利。實事求是地講,市場的確有相信國企不相信私企的現象。但那大多是因為國企產品質量比私企好,企業信譽比私企高。這應該是私企本身的問題造成的,怨不得別人。實際上國家營造的營商環境,私企獲得的照顧比國企一點都不少。國營和私營經濟共同發展已經寫進了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中,每次黨代會和每年的人代會,都是大講特講發展國營經濟和私營經濟“兩個毫不動搖”,大量的私營企業代表都是直接參政議政的人民代表,有些地方政府提出了“企業家是老大”的口號,政府甘愿當好“店小二”,為“老大”服務。最近國家公檢法強力部門連續發聲:要對私營企業家寬大為懷。共和國人民幾十年積攢的國有企業家底,允許私營企業“混”進去賺取利潤。浙江省委還決定,讓私營企業家列席共產黨的各級黨委會。如此寬松的、有偏愛的營商環境,國營企業有的恐怕也享受不到!
有的說是美國發動的貿易戰的結果。美國發動貿易戰,對中國經濟是有影響,但對私營企業影響不大。根據2017年底的統計數字,中國對美國出口接近4300億美元,也就折合人民幣3萬億。占我國gdp不到0.4%。而且這是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出口美國商品的總和,私營企業出口只占45 %,就算全部出口到美國,也不到1.5萬億人民幣。有統計說私營企業貢獻了國內生產總值的60%,那就是50萬億。這樣算來,即使我們一分錢不出口美國,私營企業也就損失了3%。百分之三的營業額,這對私營企業來說,影響微乎其微。
有的說是融資困難造成的。近年來,銀行業作為企業,都進行了改革。嫌貧愛富是銀行貸款的原則,只要效益好,信譽好,有抵押物,銀行都會找上門給你貸款。如果企業效益不好,信譽不好,哪個銀行敢貸給你?成了呆賬怎么辦?承擔責任不說,把老百姓存在銀行的血汗錢弄丟了是大事。況且有的私營企業借了錢,不干正事,去炒房炒股放高利貸,有可能血本無歸,賠了錢,還不了怎么辦?金融機構的原則是相同的,對什么性質的企業都是一樣的,并不是針對私營企業的。融資難不難,關鍵在企業自身。即使是初創企業,只要有發展前途,天使投資等投資者們都會擠破門去入股投資。如果一個企業,沒有效益,又沒有發展前途的項目,再沒有抵押物,靠空手套白狼,這在任何經濟環境下,想融到資都是不可能的的。
私營企業衰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市場經濟就是自由經濟,無計劃的隨意發展,只要一種商品能賺錢,社會資源和生產能力都會一窩蜂地圍上去。其結果造成了生產過剩,出現了經濟危機。只要搞市場經濟,這種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就會周期性的不斷地出現。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這些年,沒人提起了,也沒人再相信了。為了更高的gdp,整個社會躍進,躍進,再躍進。賺錢,賺錢,再賺錢。結果我們的工業品和日用品大量過剩。比如房地產賺錢,大家都去搞房地產,上下游的幾十個相關產業都大量生產。房子賣出去的時候大家都賺錢,房子賣不出去的時候,大家都受影響。私營企業多數是這種傳統產業,受這種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影響是必然的。
這幾年黨和政府已經看出了生產過剩的問題,不斷呼吁去產能,調結構,并積極向外輸出產能。黨中央還從理論上論述了新時代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思想。無奈市場起決定作用,誰能聽進去呢?!該來的總會來的,衰退就不可避免了。
二是市場競爭殘酷,優勝劣汰,私營企業敗下陣來。社會發展到今天,市場經濟都是壟斷經濟的競爭,都是跨國大企業的競爭,它們既互相競爭,又互相兼并,大魚吃小魚,最后都是靠實力說話。為什么大家都羨慕和推崇世界500強,就是這個道理。
放眼世界經濟,是市場經濟,回看中國經濟,也是市場經濟。這是主張市場經濟的改革勇士們,幾十年不惜“壯士斷腕”、“殺出一條血路”、“蹚著地雷陣”建立起來的市場機制。不管是私營經濟、外國經濟,還是國營經濟,都要在市場中摸爬滾打,都要在市場經濟的驚濤駭浪中經受浪打風吹。這倒也算是公平競爭!
私營經濟因為規模小,經營管理落后,產品質量低劣,不適合現代的市場經濟,爭不過塊頭大、有經驗的國營企業,也爭不過實力雄厚的外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這是正常的,合理的。在這種市場環境中,就是被國營企業擊垮吃掉也是天經地義的,這怨不得國營企業。愿賭服輸,愿斗認敗。總不能自己輸了,就指責別人太強大了,哭著喊著要照顧,要特惠。那還是什么市場公平競爭。
有人為了照顧私有經濟,把國有經濟分拆變小,以利于私有經濟在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這種武大郎開店的思想,是違背經濟發展潮流的。
如果中國經濟都變成小而散、小而弱的企業,又要同外國市場接軌,那還怎么同外國壟斷企業競爭?整個中國經濟最終只能成為外國經濟的附庸和跟班。什么經濟獨立,什么現代化強國的夢想,都將會付之東流。
三是私營經濟自身存在著問題,自己打敗了自己。私營企業的衰退,還有其主觀原因。由于不少私營企業管理人員素質不高,企業管理混亂。有的貪大求洋,亂投資。有的市場敏感性差,盲目生產,致使產品滯銷。有的不務正業,炒房炒股,資金流失。有的放高利貸,血本無歸。有的不計成本,想辦法上市圈錢,結果是偷雞不成反蝕了大把米。這些都是造成企業資金鏈的斷裂的原因。有的生產假冒偽劣產品,被市場淘汰;有的企業污染嚴重,在國家嚴格的環境治理中被迫關停。
私營企業這種先天不足、后天不強的問題,是造成私營企業衰退的重要原因。
二、私營企業的出路何在?
中國私營企業生不逢時,生長在社會大生產時代。在這個時代的經濟主流中,不是國營經濟,就是由生產集中引起的壟斷經濟。然而,在這幾十年里,中國生長出來上億家私營企業單位,看起來轟轟烈烈,顯然不是時代的寵兒,這是必然衰退不可抗拒的主要客觀原因。真可謂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隨著生產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市場競爭越來越殘酷,除了一些科技創新的企業和社會服務業外,小而散、小而弱和從事傳統生產的私營企業,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時也!勢也!然也!
由于主客觀原因的存在,對私營企業,單靠扶持是不行的。因為這是由于市場經濟規律決定的,也是社會發展進程決定的。
可是,我國現在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私營經濟還是國營經濟的有益補充。在國營經濟不能覆蓋的情況下,私營經濟可以拾遺補缺。所以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私營經濟還必須存在。這也是社會主義經濟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
私營經濟要生存發展,除少量的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外,大多數私營企業要甘愿當配角。在大力發展壯大國營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國營企業這個社會主義經濟頂梁柱的同時,“弟兄七八個,圍著柱子坐”,私營企業圍繞國營企業,團結合作,一起謀發展
在國營經濟的領導、支持和監督下,分工合作。國營經濟搞主業,私營企業搞副業。國營企業做上游,私營企業做下游。國營企業搞大項目,私營企業搞小項目。國營企業造機器設備,私營企業造零件部件。國營企業搞生產,私營企業搞銷售。……
這樣一來,中國既減少兩種性質的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的內耗,又避免了私營經濟的生存危機,還會促進國營經濟的更大發展。
如果某些私營企業能夠抵御市場風險,不怕倒閉,愿意自己發展,就自己發展,能發展多大就發展多大,國家照樣支持、扶持。像華為公司那樣,不搞千篇一律。
讓私營經濟當配角?接受國營經濟的領導和監督?有些人可能又會大喊大叫:這是倒退!
可是不這樣做,誰能保證私營經濟不會被社會化大生產不斷淘汰呢?
有些東西看似是倒退,實則是在更高基礎的前進。
當然,這個思路,列寧提倡過。在建國初期,我們黨也思考過。這部分經濟,叫做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它仍然可以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這是一個新的思路,是一個大政策。需要再次解放思想!需要用改革的眼光看待改革!需要改革再出發!
相關閱讀:
許玉杰: 改革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中國改革開放的哲學思考之三
許玉杰:改革開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中國改革開放的哲學思考之一
許玉杰:發展靠自己,富國強兵買不來——中國改革開放的哲學思考之二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許玉杰:私營經濟衰退原因及出路何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哲學思考之四
2018-12-17許玉杰:改革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中國改革開放的哲學思考之三
2018-12-1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