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30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高東廣:新興領域高新技術助推戰爭形態新變化
點擊:6258  作者:高東廣    來源:錢學森智庫  發布時間:2019-03-19 10:57:53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習近平指出,我們在科技方面應該有非對稱性殺手锏,不能完全是發達國家搞什么,我們就搞什么。同時,還要進行原始性創新,特別是要進行顛覆性創新。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探索以大數據為引領的新興顛覆性技術在軍事領域里的運用與創新指明了方向。近年來,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正在積極運用大數據等顛覆性技術自主研發武器裝備系統。例如,研發具有全局意識、能感知自身,以及周圍現實和虛擬事物與信息的機器人和其他自主武器系統。2018 1 9 日,美國推出的新版《國防戰略》中講到,由于一系列顛覆性技術的出現,戰爭的特征正在發生改變。隨著先進計算技術、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自主技術、機器人、定向能、高超聲速和生物等技術的研發,這已成為確保美軍打贏未來戰爭的關鍵。

 

顯然 , 顛覆性技術已經成為各國推進新軍事革命的發力點,同時也將使未來戰爭面貌發生全新變化。

一、物質能量轉向信息優勢

未來戰爭將由傳統的物質能量向信息優勢制勝轉變,呈現戰爭規模變小、信息數據增多的特征。傳統戰爭物質能量是作戰制勝的主導性資源,例如在熱兵器時代,主要是通過加大兵力兵器數量規模,提高兵器射程、射速和精度以增強作戰效果。進入大數據等顛覆性技術迅猛發展的新時代,信息優勢成為交戰雙方較量的核心因素。信息主導制勝的機理就是利用信息及其技術以提升作戰能力,依靠信息網絡系統聚能,以增強新型作戰力量,提升指揮效率與速率。據報道,近年來美國國防信息網絡系統作戰指揮中心的數據交換能力提高了 100 倍以上。美國學者布魯斯認為,美國在過去 20 年中取得的所有軍事上的勝利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達成了對敵人的信息優勢。對于信息優勢一方,山那邊、海對面的戰場迷霧被驅散,指揮員能實時地了解整個戰場情況,實施高效指揮和精確打擊。從冷兵器時代的靠人力和刀槍劍戟較量,到熱兵器時代的火力拼殺,再到機械化時代人與武器裝備的殊死搏斗來看,機動與信息兩要素在戰場上變得異常關鍵,重塑了信息化戰場,反映在信息維度上,即戰場信息急劇攀升;反映在打擊維度上,就是精準打擊與利劍斬首。據專家分析,美軍的一次小型戰術作戰行動,陸基、空基、天基等全方位偵察情報系統全天候運轉一天就產生近60T 的數據量。可見,不論什么規模的作戰行動,都需要龐大的體系支撐,若不掌握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戰場,指揮官與作戰人員將會陷入完全被動的局面。同時反映出戰爭規模趨于變小,而信息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關鍵。

二、超大集群轉向精準快速

未來戰爭由傳統的超大集群向精準快速制勝轉變,呈現出戰法靈活多變、信息極具智慧的特征。戰爭總是被打上時代的烙印,大規模、超大集群作戰,往往給對手以心理上的極大震懾。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上百萬兵力交戰的場面異常宏大。1939 9 1 日至 1945 8 15 日,以法西斯軸心國德、意、日與反法西斯聯盟美、蘇、英、中為主,從歐洲到亞洲、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 61 個國家和地區卷入戰爭。作戰區域達 2200 萬平方千米,戰爭共死傷 9 千萬余人;僅德國 1944 年就生產作戰飛機近 4 萬架,坦克 2 萬輛,火炮 8.7 萬門全部用于作戰;蘇軍 7 萬門火炮被德軍摧毀。解放戰爭期間,三大戰役敵我雙方數十萬、上百萬兵力在戰場上進行了激烈較量,在人類戰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顛覆性技術廣泛運用的今天,網絡化部隊分散配置和態勢感知共享的威力必將導致作戰發生全新變化,其結果將使兵家歷來想在作戰中實現的精兵破敵、以快制勝的目標更易實現,這也是作戰制勝的重要機理之一。據統計,美軍憑借強大的指揮控制系統,完成一個發現定位瞄準攻擊評估打擊鏈所需時間,從海灣戰爭的 100 分鐘,到伊拉克戰爭的 30分鐘以內,幾乎發現即被摧毀。正如拉姆斯菲爾德所言:一支小型、裝備先進的地面部隊,配合強大的空中打擊和一流的情報,直插敵人心臟。一方面,信息化戰場變得透明起來,戰爭需要精心設計、精準籌劃、精確指揮,這些都離不開大數據。數據承載著信息,信息再多,最終需要的是在大數據中挖掘出精確信息。也就是說,要從海量、繁雜的信息中,提煉出優質、高能的信息,并根據智慧信息進行科學決策。另一方面,在高新技術主導下的信息化戰場,技術創新與戰法創新要互為補充 , 大數據、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就能夠挖掘出隱藏在海量數據背后的作戰規律,從而使作戰運籌科學化、高效化,有效地回避經驗化、盲動化。美軍在新研發的無人機作戰單元中就增加了其作戰的自主性,使之在作戰體系中能夠靈活、能動地對作戰環境做出有效反應。

三、精兵利器轉向體系集成

未來戰爭由精兵利器向體系集成制勝轉變,呈現人機實現同步、信息處處先行的特征。傳統作戰效能強調精兵與利器。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使得作戰諸要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武器作戰效能的發揮,主要依賴整個作戰體系的支撐。即使武器平臺再先進,一旦脫離體系,就很難發揮效能。分析科索沃戰爭與伊拉克戰爭可以看出,南斯拉夫本身經濟并不落后,武器有國產的,也有原蘇聯的;伊拉克依靠石油換回來多國武器裝備,不能算落后。但兩者由于沒有體系支撐,很多裝備成了瞎子、聾子。美軍擁有強大的信息網絡系統和預警系統的支持,能實時獲取精準信息,始終掌握主動權。在擊斃本 · 拉登行動中,其僅動用了 4 架直升機、20 余名海豹突擊隊隊員,深入巴基斯坦首都郊區,直逼目標住所。擁有陸基、海基、天基的強大作戰體系、預警體系、偵察體系支撐的小分隊一氣呵成,順利完成作戰任務。

近年來,美軍在阿富汗、敘利亞等戰場,多次運用智能無人機并屢戰屢勝。可見,人機逐步實現同步,信息精準共享。未來戰場上將會有大量無人機參與作戰,人腦與機器對接、物理與心理融合將成為現實。當更具智慧的機器人走上戰場之后,人機協同將開啟新的作戰模式。沒有大數據支撐的一方,將無法掌握戰場的主動權。此外,云腦控制數據攻防,戰爭將呈現信息先行的特點。未來智慧化指揮信息網絡體系、分布式作戰單元都將通過云腦鏈接起來,其本質就是物理信息中心與心理信息中心,即作戰指揮控制中心。這個中心能夠有效地掌握數據源、數據鏈、數據網,處處體現的是智慧化的信息先行。通過對大數據的有效挖掘、處理及利用,施之與敵的是破壞與攻擊,己方則占據智慧主導下的信息攻防優勢,從而實現高敵一招、快敵一步。

高層決策、總體規劃等謀略性強的工作應由人腦來處理,把大量、精確、高速的數據信息記憶、計算、管理任務交給機器,充分發揮腦機兩者優勢以彌補短板。未來戰爭戰場將會拓展到認知、社會等無形空間,腦機有效融合并以此確保把握指揮上的先機,軍事行動上則通過多域配合、互為支撐,達成聚焦作戰,從而牢牢把握戰爭主動權。

四、攻城掠地轉向制智為要

未來戰爭由傳統的以攻城掠地向制智為要制勝轉變,呈現出腦機有效融合、搶戰認知主動的特征。人類最早的作戰空間主要在陸地,兵家們談論最多的陸權觀點是軍事戰略思想中影響最大的,傳統作戰殲敵與掠地是當時主要追求的目標。進入信息時代,占據信息優勢一方,對作戰力量布勢形散神聚,通過直擊敵方心臟的行動震懾瓦解其抵抗意志的方法,快速達到戰爭目的。英法聯軍在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首先摧毀了利比亞作戰指揮中心、交通樞紐等支撐戰爭體系的關鍵目標,使卡扎菲軍隊失去抵抗意志,甚至喪失正常作戰思維,最終將敵方全部殲滅。

隨著人類作戰活動空間不斷拓展,陸、海、空、天、電、網等領域相繼成為爭奪與較量的重點。而在未來智能化作戰中,制智權將成為全新的制權爭奪點,其是指在人腦的智力空間內激烈較量。制智權不是現實物理空間,卻對其他空間制權產生倍增效應,其核心是對認知優勢的爭奪,認知過程包括感知、理解、推理 3 個階段。對制智權的爭奪,首先在感知階段展開,從傳統隱蔽偽裝、電磁靜默到網絡對抗,再到黑客攻擊,以及量子通信等智能技術的軍事應用,都是軍事感知對抗的組成部分,其目的是讓對手只能感知虛假信息,確保己方準確、快速地感知對手和戰場的信息。在理解和推理階段,制智權的爭奪則主要是在智能化手段的輔助下通過戰術與謀略運用,讓己方科學高效地制定決策計劃,使對手難以準確判斷、理解我方行動意圖,甚至可以通過對腦機能干擾和影響人員的思想意識、心理情緒等,以擾亂、破壞對手的認知。

腦機有效融合體現的是人機分工合理、人機交互高效。人腦的優勢在于創造性與主動性,劣勢在于易受生理和心理的影響,使得工作速度變慢、精度降低;機器的優勢在于不會疲勞、速度快、精度高,劣勢在于程序化、被動性。因此,高層決策、總體規劃等謀略性強的工作應由人腦來處理,把大量、精確、高速的數據信息記憶、計算、管理任務交給機器,充分發揮腦機兩者優勢以彌補短板。未來戰爭戰場將會拓展到認知、社會等無形空間,腦機有效融合并以此確保把握指揮上的先機,軍事行動上則通過多域配合、互為支撐,達成聚焦作戰,從而牢牢把握戰爭主動權。

高東廣  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刊登于《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8年第8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