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侯慧艷: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導向效力的提升
點擊:  作者:?侯慧艷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19-10-28 12:18:59

 

1.webp (8).jpg 

【內容提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人生觀教育和社會實踐過程等方面,通過充實和完善價值導向內容、校正和落實價值導向原則與實行統分結合的價值導向方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提升價值導向效力。除此以外,還要注意做到堅持細火慢功、科學評價和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良好心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導向效力的提升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對于進一步推動新時代青年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所謂價值導向,是指通過一定的引導,向社會、群體或個人提出某種價值取向并使之確定為堅定價值追求的過程。價值導向效力,就是教育活動中實現價值導向效果的能力和水平。價值導向的實現程度取決于價值導向效力的強弱。提出了正確的價值取向,但如果沒有強大的價值導向效力,價值導向也不會順利實現。價值導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的核心任務和根本要求,不斷提升價值導向效力是實現對青年大學生進行價值導向、進而實現政治引領的關鍵。新時代價值導向效力的提升,既是高校思政課質量提升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也是在青年大學生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價值導向效力的生成邏輯與高校思政課價值導向效力提升的著力點


價值導向效力是實現價值導向的關鍵,價值導向效力的強弱與價值導向的實現程度呈現強烈的正比相關。那么,價值導向效力是如何生成的呢?

價值導向效力生成的第一個邏輯,是將個人的人生與國家命運和社會發展融為一體,為人們找到最大化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向。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這個需求就是人們奮斗的動力源泉。當人們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與國家、民族和社會發展聯系在一起、投入到無限的為人類社會事業發展的奮斗中時,就會最大化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充分地體驗到自我實現的滿足感。回顧近代中國百年屈辱史,千千萬萬仁人志士不計個人榮辱得失,投身于社會解放的事業,他們沒有刻意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卻無法湮沒他們的價值,這種個人社會歷史價值的形成就是價值導向效力生成的第一個邏輯。

價值導向效力生成的第二個邏輯,是在實踐中認識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真理。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不少先進分子一開始并沒有完善的理論知識和極高的理論水平,他們是在比較、鑒別各種社會思潮的過程中逐漸確認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然后又在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形成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正如習近平所說:“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1]這種在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實踐中形成的真理觀是價值導向效力生成的第二個邏輯。

價值導向效力生成的第三個邏輯,是密切聯系勞動群眾而獲得取之不竭的力量。勞動人民是人類社會的主體,也是歷史的主要創造者。歷史實踐反復證明,一切擴大勞動人民利益的行動和人物,都將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而成就自己的事業,反之則必然失敗而被歷史淘汰。

價值導向效力的生成邏輯為高校思政課實現價值導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高校思政課是當代青年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高校思政課要做好對青年大學生的政治引領工作。價值導向是實現政治引領的基礎,高校思政課要實現對青年大學生的政治引領,就必須注重提升價值導向效力。

具體來說,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價值導向效力的提升主要應當抓住以下三個著力點:

一是要引導青年大學生尋找最大化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向。引導青年大學生將有限的人生投入到為無限的社會發展而奮斗的方面去,才能形成最大的價值導向效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青年大學生奮斗的激情和動力。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價值在于其對社會的奉獻。人的價值的大小應當這樣來計算:當所奉獻的社會范圍越大、影響的人越多時,人的價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共產主義事業是解放全人類的事業,這個價值范圍是最大的,所以加入了黨組織、為黨工作,即便是做很小的事,也是在追求人生價值的最大化。事實上,處在我們這個歷史時代的人們,不可能有真正生活在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的那一天,那么為什么還要無所畏懼、無所保留地為著這樣的理想而奮斗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這是我們每個渺小個人的人生意義同遠大共產主義事業相結合的關鍵點。現實中,如果人們不能把人生價值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有效結合起來,那么共產主義理想就會淪為空想。

二是要引導青年大學生進入實踐領域體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強大力量。實踐反復證明,只有引導青年大學生結合社會實踐的需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真理,青年大學生教育才能不斷提升價值導向效力。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2]馬克思主義以理論的形式來展現自己,但實踐性才是它的根本特征。然而,人們雖然經常強調在實踐中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卻很少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也不能脫離實踐。縱觀中國共產黨近百年歷史,凡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鮮有僅從書本學習中就能參透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的,他們或是在尋找救亡圖存的出路中、或是在解決革命斗爭遇到的困難中、或是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中,總之是在各種各樣生動鮮活的社會實踐中、在社會生活的動態運行中悟透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高校思政課要不斷提升價值導向效力,就必須不斷引導青年大學生進行真實有效的社會實踐,使之在生動鮮活的社會動態實際中體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強大力量。

三是要引導青年大學生參加到最廣泛的社會生產生活勞動中去。教育青年大學生必須使之形成群眾史觀,并能夠在行動上與勞動者打成一片、成為勞動者一員、作為勞動者奮斗。只有融入勞動群眾的青年,才有機會成長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棟梁,成為黨和人民可信賴、可托付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一方面,勞動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社會實踐,可以使人深切體會到人的本質內涵和人類社會的基本問題,從而促進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規律;另一方面,只有真正投入到勞動實踐中去,才能真正成為勞動者中的一員,從而真正站在勞動群眾的立場上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高校思政課要不斷提升價值導向效力,就必須引導青年大學生參加勞動、熱愛勞動,使之在勞動中接受鍛煉、不斷成長成熟。

二、當前高校思政課價值導向效力弱化的現實問題及成因分析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人生觀教育和社會實踐是高校思政課實現價值導向的主要過程。當前高校思政課價值導向總體上方向正確、導向有效,但實踐中仍存在價值導向效力弱化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價值導向的實現程度就會大打折扣,黨對青年大學生的政治引領也將難以真正實現。

1.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中價值導向效力弱化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是高校思政課價值導向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價值導向效力直接影響著高校思政課價值導向的實現,也影響著黨對青年大學生的政治引領的實現。雖然目前高校思政課使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普遍提升,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價值導向效力仍然不夠理想。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第一,學科分割破壞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馬克思主義內容廣博,高校各門思政課只能以概論的形式對其進行一個方面或一個層面的介紹。然而,即便是概論性介紹也應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馬克思主義真理進行整體概括,而不是介紹一塊“切下來”的馬克思主義。但是,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即先以學科名義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條塊分割、再以概論名義將各個學科的內容簡化,然后以教學要點和教學大綱名義按照規定順序講解知識,甚至出現了認為“只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才應當講馬克思主義、其他思政課不用講馬克思主義”這樣的糊涂認識。這樣的教學必然會讓學生感到“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學習許久不知所學為何”,學習動力自然逐漸降低了。

真理并不是真理內涵各個部分的簡單相加。馬克思主義是其各個組成部分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最能體現其真理性的,是從其完備整體中提煉出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列寧曾指出:“馬克思學說具有無限力量,就是因為它正確。它完備而嚴密,它給人們提供了決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動勢力、任何為資產階級壓迫所作的辯護相妥協的完整的世界觀。”[3]這個世界觀是什么?習近平概括道:“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4]這個“為人類求解放”就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根本體現,是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根本立場,是我們一切思政課要在教學實踐各個環節中貫徹下去的總的價值導向。各門思政課實際上就是要從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以不同案例和不同方法來講清楚這樣一個總問題。目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在學術界已經取得共識,在教育界也得到普遍認同,不過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還沒有得到普遍有效的落實,一些高校中各門學科互不聯系配合、課程講授刻板遵照既定教學大綱安排、切割馬克思主義內容的教學方式普遍存在,這種情況降低了青年大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真理的認知質量,有時還會造成誤解和新的教條主義。

第二,回避論爭弱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革命性。習近平指出:“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1]馬克思主義是“批判的武器”,在無數次的理論斗爭中逐漸發展了自己、贏得了群眾。今天的中國“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并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發展環境深刻變化的新形勢”,“面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呈現、各類風險和挑戰不斷增多的新形勢”,“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新形勢”,“面對全面從嚴治黨進入重要階段、黨面臨的風險和考驗集中顯現的新形勢”,[1]有著無比廣闊的論爭空間。實踐中的爭議問題,例如階級階層問題、所有制問題、貧富差距問題、社會思潮問題等等迫切需要理論上的回答和提供解決方案。沒有尖銳對立的論爭,馬克思主義不能發展,實踐問題不能解決,群眾思想也會死水一潭。

目前高校思政課普遍缺乏論爭。要么是“一言堂”,只講“對”的,屏蔽“錯”的;要么是論爭問題不尖銳,挑選些無關痛癢的問題進行討論,最后得出一致意見;要么是將大問題、復雜問題、尖銳問題做極淺顯的解釋,敷衍了事。青年大學生是社會中思想最活躍的群體,又是一個社會未來的主人,愈是復雜難解的問題、愈是尖銳沖突的問題,愈應當成為青年大學生們關注的問題。如果回避問題,就會對高校思政課產生危害:一方面使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得不到充分展示,另一方面壓制了青年大學生對社會問題進行思考和擔當的渴求。

在課上只討論已有結論的問題并非有錯,但其只是做了解釋的工作,而不是批判的工作;只起到了宣傳政策的作用,而不能真正使批判的武器掌握群眾。如果說人們使用馬克思主義真理來分析社會問題是一種思想實踐的話,那么,使用馬克思主義真理按照既定方向分析社會問題就只能算是一種思想實驗或者思想練習;然而實驗和練習是代替不了全部實踐、甚至也不能說是社會實踐的主要部分。思政課要把青年大學生引導到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一邊來,必須首先向他們指出一系列需要由他們去解決的復雜社會問題,必須首先喚起他們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使他們感覺到需要一種武器、又恰恰缺少這種武器,然后才是向他們介紹馬克思主義真理這個武器的由來和使用方法。2019年3月,習近平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政課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5]這是對在思政課中彰顯理論的批判性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第三,膚淺說教掩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邃性。馬克思主義的深刻性是其科學性、完備性的直接體現。實踐反復證明,思政課只有講深才能講透,只有講透才能講清,只有講清才能講服。

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一種認識:即青年大學生閱歷不豐、知識不足,又不是思政專業,理論課不能講深,越深越說不清。這是一種錯誤認識。“理論上不徹底,就難以服人。”[6]不徹底的理論必然是殘疾的理論。如果把這樣的理論灌輸下去,那么在學生心目中馬克思主義大廈必然是四處漏風,不堪一擊。

有人提出理論性強的思政課可能會因為比較枯燥而不受青年大學生的歡迎。但是近年來,我們在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探索不可謂不多,教學新模式層出不窮,教學新方法多種多樣,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課堂枯燥的問題,還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比如有些新模式新方法在整個課程中使一部分學生活躍起來,但在其他部分的學生中難以達到效果;有些新模式的設計使學生在一個問題上投入太多,又影響到另一個教學環節的接續,甚至造成規定教學任務難以按時完成;有些教學方法對教師、學生和設備的要求過高,難以推廣;有些教學模式為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上臺講課或發起辯論,能起到一些好的效果,但也經常打亂整個學期的教學節奏;還有一些新模式新方法在投入使用前,并沒有得到科學有力的評估和論證,僅憑教師個人興趣甚至是為了迎合形式主義的需要而進行,造成了一些適得其反的效果;等等。這些事實充分說明,思政課枯燥的情況與方式方法不靈活是有一定關系,但從理論課教學規律來看,根本問題還是在于內容。方法為要,但內容為王,方法總是服務于內容的需要。犧牲理論教學本身的深度要求,不努力循循善誘、引人深思,僅以花樣手段去迎合學生的興趣,這不符合理論教學的基本規律,也不可能達到理論教學的根本目的。高校思政課的本質是理論課,首先要服從理論教學的基本規律,即以理服人。要相信馬克思主義真理本身具有足夠魅力,而這一魅力又總是通過人們以其為指導、層層深入探尋到事物的深刻本質、從而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過程展示出來的。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當前社會信息化不斷向前發展,青年大學生知識豐富、思想前衛、眼界寬廣,這給思政教師提出了很高的學習要求。如果沒有深厚、扎實的理論基本功,沒有廣博的知識和寬闊的眼界,思政課教師就很難詮釋馬克思主義真理本身,很難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很難應對各種時代潮流的變化,自然也很難提高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導向效力從而實現黨對他們的政治引領。

2.人生觀教育中價值導向效力弱化的問題

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自覺地把人生價值的實現同社會歷史發展的進步統一起來,以社會價值的實現作為人生價值實現的前提和基礎,這是在幫助青年大學生進行科學的人生價值定位,也是高校思政課的工作中心。習近平指出:“要回答好為什么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為什么當代青年必須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7]。這段話為高校思政課在人生觀教育中提升價值導向效力指出了關鍵。當前,高校思政課中仍存在兩個問題,一定程度弱化著人生觀教育的價值導向效力。

一是情懷教育與奮斗教育結合不夠。深沉的愛國情懷是促使青年大學生行動起來、擔當國家民族大任的思想根源,而追求復興的奮斗實踐,又使青年大學生的愛國情懷更加深沉。高校思政課中的情懷教育是要引導學生愛國愛黨愛人民,奮斗教育是要引導學生明確勞動和創造的意義。奮斗教育和情懷教育必須要結合在一起,才可能使青年大學生的情懷更深沉、奮斗更有勁。愛國要為國家奉獻,愛黨要堅持黨的領導,愛民要為人民服務,這一切情懷都是在奮斗實踐中實現的。然而在一些高校思政課中,情懷教育和奮斗教育并未有效聯系起來。脫離奮斗教育的情懷教育必然抽象化,逐漸變成學生不愛聽的大話空話;而脫離情懷教育的奮斗教育又往往淪為庸俗的個人奮斗觀說教。少數思政課把“創業”“成功”當作引導學生的奮斗目標,不加分析地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非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來引導學生找尋人生方向。這些情況不同程度地搞亂了學生選擇人生方向的思路,也嚴重影響了高校思政課的價值導向效力。

二是缺乏宏大的歷史視野。一些高校思政課由于歷史觀狹隘,把人的奮斗意義局限在當前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上,從而局限了學生的眼界、胸懷和格局。少數高校竟然實用主義地把指導就業作為高校思政課的主要內容之一。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沒有未來,而沒有宏大的歷史視野就不會有正確方向,任何人的人生,都是與其所處的特定歷史階段相聯系的過程。高校思政課必須堅持唯物史觀的指導,在科學規律的基礎上,從整個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長河的高度著眼引導青年大學生做出積極正確的人生抉擇。進行價值引領,一刻也不能脫離科學的歷史觀,否則就不能明確人們奮斗的歷史價值和進步意義。為什么五四運動以后,為民族復興擔當、為社會發展奉獻能夠成為中國青年運動的主旋律、成為中國青年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要選擇?就是因為五四運動以后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先進中國青年跳出具體的時代情境的局限、開始著眼于未來,將自己的人生融入到爭取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的奮斗中。這也是五四運動使中國青年獲得的最具有歷史意義的進步。習近平多次強調堅持大歷史觀的重要性,他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8]“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9]2019年3月,在談到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時又特別強調指出:“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7]顯然,如果沒有大歷史觀,就不能使青年大學生看到歷史進步的洪流,不能幫助其找到自己人生的歷史方位,當然也不能對其進行正確的人生價值導向。

3.社會實踐過程中價值導向效力弱化的問題

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獨特的理論品質,高校思政課教學離不開社會實踐的過程。當前高校思政課社會實踐大體上有三種主要形式:調查研究實踐、體驗活動實踐和參觀訪問實踐。這些實踐活動推動了青年大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價值導向效力弱化的問題。
首先,不能有意識地引導青年大學生認識社會歷史的主體——勞動人民,造成社會實踐的盲目化。了解社會問題永遠是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中心內容,但社會主要是勞動人民組成的,如果不是站在勞動人民之中,就永遠也不能正確地看待和解決社會問題,甚至看不到社會問題。當前中國社會處在利益分化、矛盾疊加的特殊歷史時期,高校思政課引導青年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更要注意強調立足點問題。習近平說:“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1]青年人只有深深扎根于勞動人民之中,才能看清楚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實踐提出的一系列復雜問題。當前高校思政課在鼓勵和引導青年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進行社會實踐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明顯的成效,但總體來看,社會實踐中的勞動人民價值導向仍然不夠清晰。

其次,不能有效地引導青年大學生聯系群眾,造成社會實踐的形式化。聯系群眾并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有著具體明確的內容。聯系群眾,主要是聯系勞動群眾,要以適當方法與勞動群眾溝通交流、向其學習并與之建立鞏固的情感聯系,要走到群眾之中,參加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中去。聯系群眾不是一時興起,而應常常進行,直到融入其中。引導青年大學生聯系群眾,要使之逐漸形成強烈的主觀意愿,使之樂于和要求參加到群眾中去。就目前來看,高校思政課在這個方面普遍是比較欠缺的,很多高校由于未能在社會實踐前向學生進行充分的教育,導致學生下到基層進行社會實踐時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不但少有學生能與群眾建立長期的聯系和深厚的感情,甚至有的學生還給基層勞動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帶來一些負擔。

再次,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引導學生尊重和熱愛勞動人民,造成社會實踐的冷漠化甚至是虛情化。勞動創造人,人是在勞動中發展自身、產生協作并組成人類社會。對個人來說,只有勞動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也只有勞動才能帶來真正的覺悟,使人能夠理解為全人類解放事業而奮斗的意義。正如馬克思所講:“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10] 

這里所說的勞動是指社會生產生活所需要的、最廣大勞動人民正在從事的社會生產勞動。沒有真正地參加到這種勞動實踐中去,就不能真正地接觸到人民,不可能成為人民中的一員,也就談不上正確地對待人民。毛澤東曾對黨員干部提出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要求,后來又提出知識分子、青年學生等應與工農相結合等問題,表明黨中央對于在勞動中教育青年的重視。

同樣的問題也在習近平的梁家河故事中得到了實踐的回答。青年習近平的成長是離不開艱苦勞動的磨煉的。20世60、70年代的陜北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當地人把種地叫做“受苦”,把農民叫做“受苦人”,只有十幾歲的習近平作為知青來到黃土高原后,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從來“不撒尖”(即不偷懶)。經過了幾年的歷練,他的身體變結實了,思想也進步了。正是由于深入到勞動群眾中去,他才能真正地接了地氣,了解了國情,了解了人民群眾的冷暖甘苦,也感受到人民群眾為追求美好生活而不屈不撓奮斗的偉大精神。2019年3月,習近平在回答意大利眾議長菲科突然提出的“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這個問題時,深情而莊重地回答:“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11]習近平成功人生的內涵首先在于其對人民群眾真摯而深厚的情感,而這份情感厚植于其在梁家河時期的艱苦勞動經歷中。

三、對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價值導向效力的建議


習近平指出,要“加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引導廣大青年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7]提高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質量、解決價值導向效力弱化的問題,主要應從三個方面著手。

1.充實和完善價值導向的內容

充實和完善價值導向內容是保證高校思政課統一性、提升價值導向效力必要的條件。概括起來,高校思政課的價值導向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在認識上要以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為導向。馬克思主義真理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黨和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思想指南,也是共產主義信仰生成的科學基礎。只有幫助青年大學生真正學懂弄通了馬克思主義真理,才有可能使之建立正確的“三觀”,使之真正聽黨話、跟黨走。

二是在實踐上要以聯系群眾為導向。青年知識分子只有結合群眾,才能獲得力量、提高自己、發揮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青年大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不斷延長,這一方面使他們更加專業化,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其長期與社會生產生活相脫離,很多青年大學生甚至一直讀到博士畢業、至而立之年才開始參加工作和接觸社會,因而脫離社會、脫離勞動、脫離群眾的問題普遍存在。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在教育青年大學生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尊重群眾、尊重勞動,引導學生形成參加社會生活、參加勞動并和勞動群眾打成一片的主觀意愿,鼓勵其進行此類實踐活動,促進其成長。

三是在責任上要以爭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導向。“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清醒地意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數代人持續奮斗。”[12]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宏大規模和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再次決定了當代青年大學生有為社會主義事業接續奮斗的責任,必須努力提高本領,時刻準備投入到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校正并落實價值導向的原則

一是高校思政課要貫穿馬克思主義的原則。馬克思主義是高校思政課的科學基礎,高校思政課各學科無論是涉及到什么內容比如歷史、法律、道德、文化、政治、形勢、政策等都不能撇開或淡化馬克思主義。高校思政課要始終在教學中體現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保證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不缺位。

 

二是始終引導學生樹立科學人生觀的原則。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科學人生觀,是把個人奮斗融入社會發展進步中去的人生觀。馬克思主義指引人們為實現共產主義、為實現全人類的解放而奮斗,這是為無數個人指出了一個能夠最大化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向。高校思政課有責任幫助學生們認識這個道理,把他們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減少他們在人生方向選擇上走彎路甚至誤入歧途的可能。

 

三是始終引導學生擁護和堅持黨的領導的原則。高校思政課是黨與大學生思想溝通的主要橋梁。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始終致力于對青年大學生的政治引領,使之擁護黨的領導,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從這個意義上看,高校思政課也是黨課,不能認為高校思政課與學生黨務無關。


3.實行統分結合的價值導向方法

確保價值導向效力提升,要有統分結合的價值導向方法。作為全國范圍的必修課,高校思政課的價值導向方法在微觀層面不可能做到絕對統一,但在宏觀層面應當做到統一要求。就目前教學實際來看,可以有針對性地在宏觀層面提兩個統一性要求:

一是要求高校思政課各學科在密切合作與合理分工中形成系統合力。就價值導向來說,高校思政課各學科只有分工不同,沒有本質區別,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然要密切合作、合理分工,達到系統性的統一。目前一些高校中思政課各學科條塊分割,相互孤立,不僅不利于系統合力的形成,而且還經常在實際教學中造成知識重疊、教學資源浪費,甚至還出現了觀點相互“打架”的現象。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在備課環節和教學環節進行整合,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牽頭組織全院集體備課討論會,各專業互通有無,合理分工合作,防止各行其是。可以考慮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嘗試“輪課制”,即要求每個思政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在一定時期內(如3-5年時間)把各門思政課全部輪上一遍,使之了解全部思政課教學實際,形成承擔全部思政課教學的基本能力,并在其中1-2門成為專業教學能手。“輪課制”會加強思政課各學科的自然整合,提高價值導向的系統合力,同時也能完善思政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理論基礎。這個方法類似于醫療行業中住院醫師上崗前必須經歷的規范化培訓過程(俗稱“輪轉”, 核心是要求醫生在成為正式的住院醫師之前,有一個長達3年的、在各主要科室的臨床醫療工作中輪轉的過程,以進行全面系統的臨床工作基本訓練)。規范化培訓過程是醫學生畢業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醫療質量的提高和醫生的成長成材打下堅實基礎,輪課制對于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質量提升和思政課教師成長也將起到類似的作用。

二是要求因時、因地、因課、因生制宜進行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高校思政課改革與否、如何改革、改革到何種程度都要以是否有利于政治引領為判定標準。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出現了一些形式主義的情況,值得引起重視。鑒于此,不應硬性要求高校思政課改革或者不改革,更不應提倡將一種教學模式普遍推廣,而應當考慮時間、地域、課程需要和學生具體情況,以政治引領的需要來決定改與不改、如何改、改多少的問題。

四、其他需要注意的問題

除上述外,新時代提升高校思政課價值導向效力還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多加注意:

一是要注意細火慢功,不能急于求成。價值導向的核心在于引導學生完成人生方向的選擇,而這并非是隨便就能決定的人生大事。青年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特殊時期,強烈渴望有可供選擇的人生方向,但限于閱歷和知識的局限,又必須在一個較長時期里通過思考和實踐反復比對才能逐漸確定。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進行極為細致的思想疏導和非常耐心的理論幫助。只有使青年大學生提高思想水平、解開思想迷惑,價值導向才更有效力,政治引領才能更好實現。

二是要注意使用科學的評價體系。有些高校單純使用量化手段來評價思政課,這是不正確的。科學評價思政課,必須要把評價的重點放在質的提高上面,而質的提高又主要在于理論水平和價值導向上。高校思政課的質量,就理論水平來說,主要表現在理論傳授的深刻性、嚴整性等方面;就價值導向來說,主要表現在學生覺悟進步方面,這兩者中前者是基礎,后者是核心,辯證相關,缺一不可。

三是要注意養成功成不必在我的覺悟和心態。由于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和學生在閱歷、知識、能力方面的局限性,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一個全方位、立體化、漸進性的教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思政課是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關鍵一環,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這個環節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就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來看,價值導向的效果往往不會在教學過程中立刻體現出來,甚至也不會在大學期間完全體現出來,而是經常在青年大學生走向社會、有了充足的人生閱歷和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以后,才逐漸體現出來。一些教師苦于高校思政課教學不能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感到沒有成就感,逐漸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工作的投入,甚至否定了自己工作的意義,這種現象并不少見。因此,要引導廣大高校思政課教師,科學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確立正確的教學業績觀,全心全意投入教學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做好高校思政課的價值導向工作,實現對青年大學生的政治引領。

總之,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各學科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其根本任務在于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導向,應當在分層次、有側重的教學過程中以共同的價值導向為原則進行系統整合,不斷提高價值導向效力,做到“關心厚愛和嚴格要求相統一、尊重規律和積極引領相統一,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全面了解國情,把握時代大勢。”[13]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6-05-19.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9.
[3]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9.
[4]習近平.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N].人民日報,2018-05-05.2.
[5]習近平.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 
[7]習近平. 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激勵廣大青年為民族復興不懈奮斗 [N].人民日報,2019-04-21.1.
[8]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6.
[9]習近平.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N]. 人民日報,2014-10-14.1.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11]杜尚澤.“歡迎你到中國去”(習近平訪問歐洲微鏡頭)[N].人民日報,2019-03-24.1.
[12]李玉琦. 共青團在歷史發展中的探索和變革[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9(1).
[13]習近平.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N].人民日報,2019-05-01.2.

 

(作者系鹽城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博士后;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原文刊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9年第3期,作者授權網上首發)

 

2.webp.jpg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