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略競爭”已經開始了,有關其規模、屬性以及未來形式等問題還模糊難定。我們不妨從簡單的問題說起,那就是這場戰略競爭將持續多久呢?
首先,對于這場“戰略競爭”,中美兩國誰都輸不起
在中國方面來說,“戰略競爭”并不是中國想要的,但卻無法避免,不能不接受。從客觀的角度看,因為來自“競爭”對手的打壓與圍攻日甚一日,其目的就是要扳倒中國、打垮中國,而中國不可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所以中國將不得不與之對抗,也不得不奮起反抗。也就是說,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須投入到這場“競爭”當中去,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從主觀的角度說,稍有戰略理性及政治常識的人都明白,如果中國輸掉而美國贏得這場“戰略競爭”,中國會怎樣,將淪落到怎樣恐怖的地步,思之令人不寒而栗。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那恐怕什么中國式現代化,什么偉大復興,什么歷史主動,都要一風吹!
“戰略競爭”對中國蘊涵的是極大的戰略危險,在這一危險面前,中國將不得不全民動員,不得不全力以赴,等于是逼上梁山,而不是想不想、敢不敢的問題了。
在美國來說,發動“戰略競爭”也并非權宜之計,而是建立在其廣泛國內外戰略共識基礎上的霸權國家深思熟慮的戰略設計。它并非是政黨競選的產物,也不是為了拉選票,更不是白宮當局的應急舉措。事實上,從奧巴馬政府開始,中間經過特朗普集團,直到現如今的拜登當局,歷屆美國政府有關同中國打一場特殊形式新冷戰的思路一脈相承,打垮與扳倒中國的總目標與大方向堅定不移,相應的政策舉措一步步走向強化。可以說,拜登當局有關中美“戰略競爭”的方案也凝聚著奧巴馬集團、特朗普集團的心血,是幾屆白宮當局思維與心理的共同結晶。所以,拜登政府以后,不管誰在美國執政,中美“戰略競爭”的基本指向與主要內涵都不會有什么改變,所變的只是外表與皮毛。這是今后一個時期美國爭霸全球的核心大戰略。
為此,霸權當局已經公開宣示,美國要堅決打贏中美“戰略競爭”,因為他們的戰略家與政客們也深深懂得,中美戰略競爭美國輸不起,如果美國輸掉了這場競爭,則不僅是所謂“基于規則的全球秩序”的崩塌,也不僅僅是霸權全球領導地位的喪失,更重要的,是美國將因此發生全面的崩潰,將出現經濟失敗、政治失敗、軍事失敗以及幾種失敗交織發作的嚴重情形。各種矛盾復雜交織在一起噴發,將造成規模浩大的綜合性戰略失敗,如同大爆炸一般,不但將把美國全球霸權炸得粉碎,而且還可能將把美利堅合眾國連同其暫短的歷史也一并炸得粉碎。在這樣巨大的戰略危險面前,美國也沒有什么退路可言。
其次,為了贏得勝利,雙方都要竭盡全力
正因為都輸不起,所以為了贏得勝利雙方都必將竭盡全力,都要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組織調動一切可能組織調動的資源,投入到這場“戰略競爭”中來。考慮到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各自都擁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物質手段,都擁有雄厚的戰略實力,因此,在竭盡全力的視角下,中美“戰略競爭”將呈現如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將全面發展。即這場“戰略競爭”將不可遏制地蔓延到政治、經濟、軍事、技術、文化、思想等一切領域、一切地方,并為此開動與開發一切手段,其中包括人人聞之色變的核威懾。眼下烏克蘭戰爭中,在美俄對抗的激勵下,核力量事實上已經相當活躍地登場表演了,未來有朝一日當中美對抗接近或達到今日美俄對抗的水平時,核力量照樣要如此這般的積極登臺,等到中美對抗水平超越今日美俄對抗水平的時候,相應地,核力量表演與展示的力度與強度也將急劇上升。
二是全體系對抗。即“戰爭競爭”高強度地嵌入整個產業鏈,打進全部經濟環節,淹沒所有政治與思想要點,舉凡中國的每一件事情將無一不被霸權所介入、所強制、所干擾,指望什么事情能夠安安靜靜地自己玩而不受中美“戰略競爭”的影響,事實將證明這是異想天開。“戰略競爭”對中國的影響與沖擊可謂自始至終、從里到外,也可以說是“徹頭徹尾、徹里徹外”。對于中美“戰略競爭”這種全般性、全程性、全要素性質的對抗,我們姑且將其概括為全體系對抗。
在這種對抗之下,中美之間將失去任何合作的空間及余地。現如今所謂中美全球議題、合作領域之類,只不過如同秋天的草木,在戰略嚴冬還未真正到來的時候,還可以延續幾天,一旦寒冬降臨,就統統都要枯萎凋落、歸作塵泥了。
三是立足全球舞臺。中美“戰略競爭”雖然冠之以“中美”的名頭,但卻完全不可能僅僅是中美兩國之間的事情,而將是兩個陣營、兩個集團之間的戰略搏斗。就目前來說,以美國為核心的集團陣營正在做大做強,而在中國方面,集團與陣營還只是隱約略有影子而已。更重要的是,作為陣營與集團的根本支撐即“核心”,中國還未下定這個決心,還對這個巨大的戰略擔當心有余悸、猶猶豫豫,還在為此躲躲閃閃、患得患失,但未來必將被逼到核心的位置上,成為戰略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
因此,在日益劇烈的中美“戰略競爭”的推動下,全球將沒有任何國家和任何角色能夠置身事外,所有政治與戰略單元都將被無情地席卷進來,所差只是程度與深度有所不同、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最后,中美“戰略競爭”的未來遙遙無期
這是兩個規模極大的戰略巨人之間的搏斗,各自都有不可估量的現實力量與戰略潛力。從力量釋放與發揮的角度說,“競爭”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從承力抗損的角度看,所謂的“競爭”也將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簡單地說,力量相侔的兩個巨人之間的較量,必定要經過好多回合的持續角力,才能分出高下、較出短長,誰把誰打下擂臺都不簡單、都不容易,因而這場競爭總體上并不存在什么一擊必殺、一招致命的可能。因此,中美“戰略競爭”將呈現十分艱難、極端漫長的基本特征,要走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短期內不會有最后的結局。
這場“競爭”對中國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戰略抗戰,比之過去美蘇之間的“冷戰”還更加可怕,更加壓力巨大。所以筆者一直愿意使用“新冷戰”一詞來加以描述,因為“新”比“舊”更高級、更上檔次,因而也能更準確地描述美國所發動的這場“戰略競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對于這場戰略抗戰,中國方面也大致上要走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進攻三個歷史階段。現如今中國的定位應該是戰略防御的初級階段。筆者認為,任何有關中美已經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或者中國即將大反攻,霸權即將大潰退的說法都是沒有根據的讕言。從基本的歷史經驗出發,像美國這樣空前規模的霸權帝國,僅僅從軍事角度看,不經過一系列軍事大失敗,其全球軍事體系就不會崩潰塌陷。其遍布世界的軍事資產以及巨大的存量,始終都是中國等國家的致命威脅。過去像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那樣的失敗美國都挺過來并且恢復良好,現在連這種情形都沒有,何況冷戰后霸權還贏得了一系列的軍事勝利。美國戰略潰退還遠遠不到時候,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只要展開一幅全球軍事地理圖,龐大霸權就躍然紙上、一目了然了。
對美國而言,霸權現如今正在對中國發動全面進攻,這樣的進攻將持續一個時期。在中國的持續反擊并且反擊得力后,霸權就將難以為繼,將不得不轉為進行重點進攻。以筆者的估計,這個時間段大約為十到二十年。轉為重點進攻后,繼續失敗,然后才有可能出現中美戰略相持的狀態。中美戰略相持階段的時間段將拉得很長,中間將出現很多反復,將呈現螺旋式發展上升的態勢,因而在時間上將不會以“年度”為計量單位,大致上要以“年代”為尺碼了,要跨越幾個年代,涉及到幾代人。
因此,對于中美“戰略競爭”,中國人民切不可患急性病,更不能犯機會主義錯誤。既不能出現“左”傾機會主義錯誤,指望一招制敵、什么拿住霸權的死穴之類,明天就奪取勝利;也不能出現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指望靠妥協、綏靖的辦法規避躲開同霸權的殘酷斗爭,而要本著“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精神來對待這件事。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